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大家好,我是糖果,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主人公范蠡(li)的故事!
说起范蠡,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该是他与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爱恨情仇故事。可是除此之外,他还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帮助越王勾践兴一国,灭一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期间三次经商致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前半生主宰越国政坛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于楚国的一个较为贫寒的家庭之中,虽然家境贫寒,但是范蠡却是一个十分努力的人,他具有十分深厚的知识才能,是当时不可多得政治和军事人才。但是当时的楚国在选拔朝廷的官员的时候,通常只会选用贵族出身的人才,像范蠡这种出身于贫寒之家的非贵族人员,是没有机会登上楚国的政治舞台的,因此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于是他挟好友文种弃楚国投奔越国,越国大王非常爱惜人才,立即封他俩为大夫。可是夫椒一战,越军大败,勾践的军队只剩下了残兵败勇五千余人,无奈之下,只好退守会稽山。会稽山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夫差率军只围不攻,不久,缺水少粮的越军支持不住了,伤残兵士的哀号遍布山野。见此情形,勾践欲拔剑自刎,范蠡竭力劝阻,并设法用重金贿赂了吴王夫差身边的宠臣,才得以保全勾践的性命。从此,范蠡则随勾践及妻室来到吴国,住进石屋,开始了忍辱负重的人质生涯。勾践在吴国寄人篱下,受尽了吴王夫差的嘲讽和欺凌。但范蠡足智多谋,终于使勾践取得了吴王夫差对他的信任。在范蠡的努力之下,勾践在做了3年人质后返回越国。归国后,范蠡向勾践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促使勾践灭吴成为了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之后,立刻离开了越国。他从齐国写信给文种说:"蜚(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大意是说越王为人阴险,工于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你为什么还不快离开呢?文种在收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被赐死的命运。而范蠡却早早料到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他的过人之处啊!而鸟尽弓藏自此以后便成为了一个成语,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后代诸多名臣都以此为警戒。
后半生急流勇退,“择地生财,知地取胜”
史料记载,范蠡在初次经商时,曾将政治上的合纵之术运用到商业中,成功获得第一桶金,流传下了“范蠡卖马”的故事。
时值诸侯割据、战事不断,范蠡发现:吴越一带需要大量战马:同时北方马匹便宜又骠悍。如果能将北方的马匹运到吴越、一定能够大获其利。问题就是运马难。因为当时正值兵荒马乱,沿途常有强盗出没。怎么办?经过多番调查,终于了解到北方有一个很有势力、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的巨商姜子盾,姜子盾因常贩运麻布早已用金银买通了沿途强人。于是,范蠡就把主意放在了姜子盾的身上。于是他写了一张告示张贴在城门口,大意是:范蠡新组建了一支马队,开业酬宾,可免费帮人向吴越运送货物。果然,姜子盾看后主动找到范蠡,求运麻布。范蠡自然满口答应。就这样范蠡与姜子盾一路同行,货物连同马匹都安全到达吴越,马匹在吴越很快卖出,范蠡因此一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范蠡卖马”可以算是商业模式之“战略联盟模式”的另类演。
陶朱公由此而来。后来他将多年经商经验著成《陶朱商经十八法》,分为三谋和三略,是为:人谋,事谋,物谋;货略,价略,市略;这三谋三略,乃陶朱商经十八法之要义。后世还流传有陶朱公《商训》、陶朱致富《十二戒》等,下面把陶朱公商经全文整理给大家,希望对做生意的引以为鉴!
1、生意要勤慎,切勿懒惰,懒惰百事废。
2、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交易少。
3、购物要证明,切勿糊涂,糊涂政争执多。
4、账目要稽查,切勿懒怠,懒怠资本滞。
5、货物要修整,切勿散漫,散漫查点难。
6、出入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错误多。
7、期限要约定,切勿拖延,拖延交易难。
8、临事要责任,切勿妄动,妄动受害大。
9、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钱财祸。
10、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机宜失。
11、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血本亏。
12、优劣要分明,切勿犹豫,犹豫耗用紧。
13、用人要方正,切勿欹斜,欹斜托付难。
14、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售货难。
15、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弊实生。
16、立心要安静,切勿妄托,妄托误事多。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这就是范蠡的成功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活得明明白白,看透生活的本质!最终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