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越王勾践如何卧薪尝胆的?为何范蠡评价可他共患难,不可共享乐?

越王勾践如何卧薪尝胆的?为何范蠡评价可他共患难,不可共享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安内史 访问量:776 更新时间:2024/1/17 18:46:20

越王勾践想使国力强盛,于是,整顿内政,努力生产,国力逐渐壮大。他经常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商量讨伐吴国之事。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文种,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

他们想了一个策略。当时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十分骄傲,贪图享乐。文种就劝说勾践给吴王贡献美女。于是,勾践派专人到各地物色最美的女子。最后,他们在苎罗山(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美人,名叫西施

勾践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容貌气质均与他人不一般,将她当作仙女,百般宠爱。

一次,越王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今年收成不好,闹饥荒,希望吴国能借一万石粮,过完年就归还。夫差看在西施的面子上,满口答应。

开年,越国粮食丰收,文种便带上一万石粮,亲自送回吴国。夫差见越国讲信用,十分高兴。他拿来越国的粮食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的大,这一万石就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去吧。”

伯嚭把粮食分给农民,让大家去种。可是,到了春天,种子播下去,等了十几天,一点反应都没有。大家想,或许,好的种子发芽得慢一点,就耐着性子等。可没想到,过了几天,翻开看时,撒下去的种子全都烂掉了,等他们想播自己的种子时,已经误了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恨透了夫差。他们哪里想得到,这是文种的计策: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是经过蒸熟又晒干的粮食,怎么还会发芽呢?

勾践听说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出兵攻打。文种却说还早,因为吴国刚闹饥荒,还有存粮。而且,夫差身边有个伍子胥,这个人不好对付。

勾践觉得文种的话很有道理,就继续操练兵马,扩充军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攻打齐国。伍子胥听说,连忙去见夫差,说:“我听人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肯定是想报仇。如果不除掉他,将会成为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越国。”

夫差根本不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最终凯旋。文武百官前来道贺,只有伍子胥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如果越国来攻,这才是大患。”

夫差一听,很不高兴,越发讨厌起伍子胥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说伍子胥坏话,最终,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说:“把我的眼珠挖了,放在吴国的东门,好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败吴国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后,任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和鲁哀公、晋定公等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带走了所有精兵,城内只留了一些残兵。

等夫差得意洋洋归来时,越王勾践已率大军攻进了吴国的国都姑苏。而吴国士兵远道归来,已经疲倦不堪,再加上越军经过多年训练,士气旺盛。一交手,吴军兵败如山倒。

夫差无奈,只好派伯嚭向勾践求和。勾践和范蠡一商量,决定暂时退兵回去。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做了充分准备,大规模进攻吴国,吴国连连败退。越军包围吴都两年,夫差走投无路,说自己没有脸面见伍子胥了,然后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夫差死后,勾践坐在以前夫差的朝堂里,接受范蠡、文种和其他官员的朝见。吴国的太宰伯嚭自认帮了勾践的忙,也站在那里等着受封。

勾践说:“你是吴国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还是去陪伴你的国君吧。”

伯嚭退出后,勾践派人追上,将其杀掉。

勾践灭了吴国,又带着大军渡过淮河,在徐州与中原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了使臣送祭肉给勾践。这以后,越国的兵马在江淮一带横行,诸侯也都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勾践得胜回国,大赏功臣,却发现少了范蠡。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姓埋名到别的国家去了。

范蠡走前,给文种写了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也该收藏起来了;兔子打完了,猎狗就该被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享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直到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把剑,这把剑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宝剑。文种这时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范蠡

更多文章

  • 范蠡和西施真的私奔了吗?专家考古发现这竟是个骗局!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范蠡

    我们都熟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范蠡与西施泛舟西湖的历史典故,而如今2000多年过去了,他们最终的栖身之所竟然神奇般的被考古人员发现,还原了那一段有真有假的历史。时间转回到2002年2月的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鸿山镇,京沪高速公路无锡段上,工人正在用推土机从距离工地不远的一个土丘取土。在泥土

  • 范蠡:自古打工的不如创业的,这个道理有多少人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付寒寒标签:范蠡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完成复仇之后,便萌生了去意,在范蠡的心中:一是伴君如伴虎的思维作祟,另一方面则是给人打工远不如自己当老板。越王勾践倒是给了范蠡当老板的机会,同意共同治理越国,说白了就是将自己的国家股份让一部分给范蠡。范蠡何尝不想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一个真正有产权的老板,可当时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与皇帝分

  • 浙江鸿山出土一道士法器,浑身缠绕着8条蛇,墓主正是范蠡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范蠡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古人们只能纯手工制作,因此在古代学好一门手艺,一辈子不愁吃穿,尤其是在古代手工业如此发达的年代。古人的手艺要远远超过现代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前段时间,专家们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一个工艺品,名叫“琉璃釉玲珑盘蛇球”,考古专家们拿到手后,情不自禁的大叫:太美了。前些年,在浙江省无

  • 传说终究只是传说,范蠡与西施的故事并不浪漫!

    历史人物编辑:泽尔生活录标签:范蠡

    西施,生年不详,又名先施、施夷光、西子,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美女,和汉朝的王昭君、貂蝉、唐朝的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女”。西施出生在越国句无苎萝村(今属浙江诸暨),出身寒微,自幼跟随母亲在浣纱江浣纱,因此又被称作“浣纱女”,因天生丽质、美艳动人而远近闻名。越王勾践对吴作战失败,采纳了大臣文种的计策(

  • 千秋商祖范蠡,留给后人的经商之道,古今通用,受益无穷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范蠡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的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是后来辅佐越王勾践复国,之后便开始经商。范蠡经商更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他一生三次散尽家财,被后人供奉为财神。范蠡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因为不满楚国的政策,便出走越国,到了越国范蠡的才能发挥了出来。越国的越王勾践很是器重范蠡,最终辅佐越王勾践兴越国,灭吴国,功

  • 盘点我国古代的十大全才人物,李世民敬陪末座,范蠡居榜首

    历史人物编辑:耿金涛标签:范蠡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人可以说是非常之多,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能力的推动,中国才能够在古代时期,长期站在世界的顶峰层次上面。而我们今天的文章就来说一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够被称之为全才的十位人士。第十位就是李世民,可能大家对于他是皇帝,这个非常有影响,但是他并不只是皇帝,同样他在政治、军事、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全才人物之范蠡

    历史人物编辑:袁恩慈标签:范蠡

    范蠡(l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

  • 中国古人不懂财商?那是因为你不了解范蠡

    历史人物编辑:西北小生活标签:范蠡

    中国古人不懂财商?那是因为你不了解范蠡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一提到中国古代,不少人都知道历朝历代都有着“重农抑商”的传统,似乎经商一直都不被待见,甚至总是与“无奸不商”挂上等号。然而,“无奸不商”听上

  • “商圣”范蠡作为天下巨富,为什么救不了二儿子的命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范蠡

    春秋时,范蠡的二儿子杀了人,被囚禁在楚国。富甲一方的他,让小儿子带着一千两黄金去救人。生死关头,他的大儿子却不服气,质问:“凭什么是弟弟去,不是我去救二弟?”在他看来,自己是长子,这种家中大事应该自己挑大梁!为此,他觉得耻辱,甚至还扬言要自尽。范蠡只好让他去。没想到,这一换,果真害死了老二。这是怎么

  • 财富背后的历史与真相:中国古代的理财达人-范蠡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范蠡

    (商圣范蠡/图片源自网络)散去的不过是身外之物,收获的却是人们的赞许与贤德口碑有两个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第一个是东施效颦,第二个是卧薪尝胆。东施效颦让我们知道了西施的美,卧薪尝胆让我们知道了勾践的狠。但无论是西施,还是勾践,背后都有同一个男人。他是西施的爱人、勾践的智囊。他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