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师出高徒,堪比张仪苏秦之才,纵横春秋

名师出高徒,堪比张仪苏秦之才,纵横春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风信子 访问量:4876 更新时间:2024/2/14 8:06:31

战国时期,张仪苏秦之流,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纵横捭阖诸侯间,动辄改变天下大势,一时间风光无限。作为纵横家能言善辩是必备的技能之一。可是大家不知春秋时,子贡也是一个口齿伶俐之人,他一出口极具破坏力,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扰乱天下局势。

子贡是孔子最喜爱和最亲近的学生之一,名叫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子贡是孔子仁政学说的坚定捍卫者,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供以钱财上的资助,与孔子亦师亦友,创造出古代的师生典范。曾经有人问孔子,子贡是怎样的人?孔子对曰:子贡善于辞令,口才很厉害。

曾经有人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跟谁学的,这和今日问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一个意思,都是出于好奇,随口一问。显然子贡如果回答无师自通,多么没面子。看子贡怎么回答的,他回答:“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理念现在还在流传,贤人能掌握重要的部分,普通人只能记住细枝末节。哪里都有文王、武王的思想,先生在哪都能学习,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子贡的回答口才伶俐又不失机智,化解了尴尬,维护了孔子。

仅仅如果只是这些,只能说明子贡是个口齿伶俐之人,比不上纵横家式的辩才,他能否经得住阳光下的考验呢?下面的故事不提名字背景,你一定以为是战国某位纵横家的巧舌如簧呢?接下来,我来说说关于子贡口才好的故事。

要从齐国说起,当时齐国最有权势的大夫田常想要叛乱,却害怕高、国、鲍、晏等几家大夫,所以想用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从而削弱其势力。

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危险到这种地步,诸位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此时子贡挺身而出,请求前去救鲁,孔子答应了他。

子贡就出发来到齐国,游说田常。他抓住田常想专制齐国迫切心情,劝说田常放过弱小的鲁国,和强大的吴国对抗。如果战胜吴国就能巩固自己的势力。如果不胜吴国,战场上必能削弱高、国、鲍、晏几家大夫的兵力,这是一个输赢都对田常非常有利的对策,田常非常高兴。但是田常表示,军队已开赴鲁国,撤回攻吴怕反对派怀疑。于是子贡让他先按兵不动,请示出使吴国,劝说吴王对齐用兵。

子贡又来到了吴国,抓住吴王夫差穷兵黩武,想称霸中原的心理进行游说。子贡先对吴王说,齐国野心膨胀一旦吞并鲁国,实力将会大增,严重影响吴国称霸中原的进程。然后抛出了解决方案,让吴王救援鲁国打败齐国,获得扶弱济困的好名声,然后再进逼晋国,霸业可成。但是吴王怕背后的越国出来搞偷袭,表示先收拾越国以后,再北上解救鲁国争霸中原。于是子贡又请求出使越国,让越国带兵追随吴王讨伐齐国,解决吴王的后顾之忧。

越王勾践听说孔子的得意门生将要出使越国受宠若惊,让人赶紧清扫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又亲自驾车到子贡下榻的宾馆说:“我这个蛮夷国家,先生怎么屈尊光临到这里来了!”子贡开门见山的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但是吴王不放心越国,说先攻下越国再说。像这样,攻破越国是必然的了。勾践听后很是惊恐,说:“我曾不自量力,才和吴国交战,被围困在会稽恨入骨髓,日夜想着复仇,只打算和吴王一块儿拼死,这就是我的愿望。”于是问子贡怎么办。

子贡随即给勾践提出了解决方案,让越国装孙子,请求跟随吴王去攻打齐国,如果战胜不了齐国,这是越国的福气。如果战胜了齐国,肯定又得去和晋国争霸,这样吴国就被拖进了战争的泥沼,到时候越国想怎么收拾吴国都行

勾践卧薪尝胆数年,只为有朝一日能灭了吴国,听子贡这一万全之策后大喜,赏赐子贡大量钱财,被他谢绝了。越王随即派文种出使吴国,表示我们越国愿意出全国兵力三千,协助吴国攻齐,指哪打哪绝不含糊。吴国没了后顾之忧愁,马上派兵直奔齐国而去。

子贡离开吴国又前往晋国,对晋国国君说:“我听说,不事先谋划好计策,就不能应付突然来的变化,不事先治理好军队,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齐国和吴国即将开战,如果这场战争吴国不能取得胜利,越国必定会趁机扰乱他。如果吴国战胜齐国,那么吴王一定会带他的军队逼近晋国。”晋非常恐慌,说:“那该怎么办呢?”子贡说:“准备好武器,休养兵士,等着吴军的到来。”晋君依照他的话做了。

子贡出使齐、吴、越、晋四国后,回到了鲁国,就等着预料事情的发生。

吴王果然和齐国人在艾陵打了一仗,把齐军打得大败,不肯班师回国,果然带兵逼近晋国,和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雄,晋国人攻击吴国,大败吴军。越王听到吴军惨败的消息,马上去袭击空虚的吴国。吴王听到这个消息,离开晋国返回吴国,和越国军队多次战斗都失败了,最后越军包围了吴王宫,吴王夫差自杀身亡,吴国灭亡,越国最后称霸在春秋的舞台上,勾践卧薪尝胆成为千古励志美谈。

孔子虽然不受鲁国君主的待见,但是他忠于自己的祖国,时刻关心国际局势。子贡为了保住鲁国,亲自充当说客,用自己的智慧和雄辩的口才,用很短的时间游说齐、吴、越、晋四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保住了鲁国。从而达成乱齐、破吴、强晋、霸越。

真是一副好舌头走遍世界都不怕,比起张仪苏秦毫不逊色。这也说明春秋已经有了纵横家的身影,国际局势即将进入战国。最后允许我感叹一句,名师出高徒!

标签: 张仪

更多文章

  • 西施的最终结局可能并不是泛舟太湖,而是和范蠡一起被淹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无涯标签:范蠡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西施了。她天生丽质,在国难当头,她忍辱负重,听从越王勾践的计策,以身救国。进入吴国后宫,成为了吴王最宠爱的妃子,然后让吴王沉湎女色,不理朝政,并最终越国称霸,吴国灭亡。传说中,当吴国覆灭后,西施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然后与自己的爱人越国的大夫范蠡一起泛舟五湖

  • 范蠡真的与西施私奔了?苏州挖出3片竹简,内容颠覆这段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范蠡

    西施作为春秋著名的美女,为越王勾践完成了离间吴国君臣的重任,使得勾践得以成功灭掉了吴国,而西施也和培养自己的范蠡私奔,过上了寻常人的生活。这是我们历史里,对西施完成任务之后结局的美好祝愿,但是在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苏州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个足以颠覆这段历史的“证据”。在03年的时候,一个建筑工地

  • 道商范蠡,人的一生,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老年时看淡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范蠡

    范蠡是中国的商业圣人,也是道商的始祖,他被司马迁誉为“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据说它“以三次迁徙而闻名”。关于范蠡的事迹,《史记》、《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史籍资料和道教神仙传以及历代文人的诗词赋都有记载和传唱。范蠡(约公元前536-448年),字少伯,春秋末生于楚国(河

  • 为何古人偏好将范蠡与西施凑成一对爱情的价值观取向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范蠡

    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因其浪漫柔情成为了历朝作者所喜欢创作的文学母题,他们之间有着真实的历史结局,但也随着时代更替和后人不断加工创造演绎出了不同的版本,体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历史故事向来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三国演义》《汉宫秋》《桃花扇》《长生殿》等等,这些作品大都依托历史事实,经过作者

  • 越王勾践复国后,为何王后雅鱼会自尽?范蠡10字道破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元小二说历史标签:范蠡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段大分裂时期,在这样的乱世中,年少无为的越王勾践继承王位。从这一点来说,勾践还不知道前方的路途是怎样的坎坷。年轻无为的勾践对吴王夫差不屑一顾,冒然的发动了战争,结果导致越国覆灭。这时候的勾践还是比较幸运的,为何说勾践被灭国了还幸运呢?就是勾践身边有两位顶级谋士,这两人就是范蠡和文种

  • 陶朱公范蠡是如何从一介草民逆袭成千古商圣的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范蠡

    范蠡是楚国三户人,三户位于今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库一带。人称范伯,就是范大。出身贫贱,活到二十岁没找到一份正经工作,楚国的上层贵族们根本不给他这个贱民机会。于是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披散了头发装成疯子,在山野中玩行为艺术。平常来往的有两个人,一个叫冯同,一个叫文种。冯同看事情能抓重点,比较精准。范蠡擅

  • 进则尽忠报国,退而富甲天下,携美泛舟西湖——范蠡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范蠡

    人,总是应该有理想抱负的,虽然当下这个年代,理想什么的似乎一文不值。做一个像范蠡一样的人吧,进则尽忠报国,退而富甲天下造福百姓,经历过往之后携美泛舟西湖……尽忠报国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范蠡所处的时代是战乱不断、天下纷扰的春秋时

  • 范蠡、吕不韦,都是经商高手、政治高手,结局却大不相同

    历史人物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范蠡

    从商又从政的成功人士的人生,我们还是讲两个比较著名的人物吧,一个是被尊为“财神”、“商圣”的范蠡,另外一个就是“奇货可居”的吕不韦。范蠡,出生于楚国的贫贱之家,但是博学多才。范蠡因为不满楚国的政治黑暗,投靠了越王勾践。他和同为楚人的文种,一武一文,共同辅佐越王勾践,复兴了越国,灭亡了吴国。范蠡在成就

  • 范蠡和西施真的私奔了?专家挖出战国大墓,揭秘勾践千年骗局

    历史人物编辑:蔡小萍标签:范蠡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中央王朝的民族图腾一直都以龙为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是各有代表。比如越国人,他们崇拜的就是蛇。因此要研究越国的历史,蛇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2003年越国鸿山大墓的考古发掘中,专家们就发现了一件由八条赤蛇盘绕而上的文物,让他们大为惊喜。2002年2月份的一天,位于江苏省无

  • 旧照:90年代的山东定陶,汽车站、青年路、范蠡宾馆、定陶二中

    历史人物编辑:小思思爱视界标签:范蠡

    旧照:90年代的山东定陶,汽车站、青年路、范蠡宾馆、定陶二中定陶,别名陶,陶丘,地处山东西南,菏泽中心,万福河的上端,是山东菏泽的所在地。定陶县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建立的,具有很长的历史。《史记》记载:范蠡助越国破除吴国,游历到陶国,"以为陶国是一国",就在此地安家立业,"十九年,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