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二十四史:传记之郑庄公

二十四史:传记之郑庄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细平说教育 访问量:4905 更新时间:2023/12/31 18:44:14

郑庄公(前757—701) 名寤生,郑国第三位国君。

郑庄公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宣王分封其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是为郑桓公。郑桓公治郑三十多年,深受百姓爱戴。周幽王八年(前774),郑桓公被任命为王朝的司徒,他努力于和集民众,受到镐京和河洛一带民众的欢迎。他看到幽王宠幸褒姒,朝政混乱,有的诸侯反叛,知道西周的统治不会长久,于是问太史伯有何办法躲避这场灾祸。

太史伯建议他将财货和民人都迁寄到东方的两个小国——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和郐(今河南新郑西),以便将来到那里立足。郑桓公与东虢、郐二君商量,二君爽快地割了十邑之地给郑桓公。幽王十一年(前771),郑桓公与幽王一起被杀,郑桓公的儿子掘突立为国君,是为郑武公。郑武公护送平王东迁,接着灭了东虢和郐,在二国之地建国,都新郑(今河南新郑)。

郑庄公

郑武公十年(前761),娶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夫人。武姜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孩子,大儿子胎位不正,脚先生出,把武姜痛得死去活来,所以不喜欢这个孩子。当时将逆生称做牾生,于是给孩子按同音取名寤生。武公在位二十七年逝世,临终前,夫人希望立二儿子段为太子,武公不答应。武公死后,其长子寤生继位,为郑庄公。

郑庄公元年(前743),武姜要求将段分封于制邑(今河南荥阳西),庄公说:“制是个地势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别的城邑随便你挑。”武姜于是选了京邑(今河南荥阳东南),庄公将段分封于京,称其为“太叔”。大夫祭仲劝阻道:“京邑的城池比国都新郑还大,你会受不了的。”庄公无可奈何地说:“武姜硬要,我有什么办法!”祭仲说:“姜氏是个贪得无厌的女人,你应该早作准备,别让他发展起来,否则难以处置。”

庄公胸有成竹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着看吧!”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鄙和北鄙听命于自己。子封对庄公说:“国家不能容忍有两个人发号施令,你准备怎么办?如果听任他,我们就给他当臣子吧。如果不允许他,就把他除掉,别让民众产生其他想法。”庄公说:“用不着,让他自取其祸。”其后,太叔段将二鄙收为己有,一直将势力扩大到廪延(今河南延津北)。子封说:“可以下手了,君主势力雄厚,能得民心。”庄公回答:“没有正义就不能团结人,势力雄厚反而会分崩离析。”

太叔段在京邑修缮城郭,积聚粮草,打造兵器,充实军队,与他的母亲约定于庄公二十二年(前722)里应外合,偷袭新郑。庄公得到偷袭的准确日期,说:“是时候了!”下令子封率兵车二百乘,总共二千甲士、二千徒兵,前往讨伐。京邑民众反叛太叔段,与郑兵里应外合。太叔段逃到鄢邑,郑兵攻破鄢邑。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亡到共国(今河南辉县)。庄公把武姜安置于城颍(今河南临颍西北),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一年以后又后悔了,根据颍考叔的建议,庄公挖了一条深及黄泉的地道,在地道里与母亲武姜见面,母子如初。郑庄公

太叔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请求卫公出兵为他报仇,夺取了廪延。郑庄公动用了周王的军队,在西虢军队的配合下,讨伐卫国的南鄙,并在翼(今山东费县西南)与虢、邾、鲁人会盟,不久又与齐在石门会盟,郑在诸侯中的影响开始发展。

郑庄公和西虢公都是王朝的卿士。郑庄公埋怨周平王不信任自己,平王说:“不是那么回事!”为了表示双方的诚意,王朝派王子狐到郑国为人质,郑国派公子忽到王室为人质,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周郑交质”。贵为天子的周王竟然与一个诸侯交换人质,表明周王室的地位已经下降。

庄公二十四年(前720),周平王逝世,其孙林继位,为周桓王。桓王根据平王的遗愿,将朝政交给西虢公,郑庄公更为不满,于是派祭足带了军队去抢割周王畿内温国的麦子。秋天,又派军队抢割成周的禾稼。周、郑的关系开始恶化。这一年,宋缪公逝世,其侄与夷立,为殇公,缪公的儿子公子冯逃到郑国。

卫君州吁是太叔段的朋友,为了替其报仇,于庄公二十五年(前719),联合宋殇公,纠结了陈、蔡的军队,以索要公子冯和为周王报仇的名义,两次前往伐郑。第一次包围新郑的东门五天,第二次小败郑的徒兵,割了郑的禾稼。次年,郑庄公为了报复卫国,出兵攻至卫都郊外。卫君联合南燕的军队,反攻郑国。郑大夫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正面迎敌,另派曼伯与子元率兵绕道至敌军之后,将卫军打败。其后,宋、郑又两次互攻。

郑庄公不愿屡受诸侯攻击,决定以外交手段尽力争取更多的盟国。二十七年(前717),他派人到曾派兵协同卫国攻郑的鲁国,捐弃前嫌,两国和好。不久,又主动放弃周宣王赐给郑的祭祀泰山的特权,改祀周公,将助祭泰山的汤沐邑方,与鲁国交换许邑(今河南许昌南)的田地。冬季,郑庄公亲自到宗周,朝见周桓王。周桓王还记着郑抢割禾稼的事,对庄公很不客气。次年,郑又与陈结盟,郑公子忽还娶了陈女为妻。在齐国的斡旋下,连一向与郑兵戎相向的宋和卫也与郑结盟。

郑庄公

宋殇公不按例向周王朝贡,郑庄公作为王室左卿士,打着桓王之命的旗号,联合齐、鲁之师,于庄公三十一年(前713)在菅(今山东单县北)打败宋军,夺得郜、防,并将二地都给了鲁,赢得了很高声誉。随即又包围戴国(今河南民权东),俘获了入侵该国的宋、蔡、卫军队,夺取该地。又攻入宋国,攻入郕国。次年,郑庄公与鲁、齐二君率军攻破许国,许庄公逃奔卫国。

郑庄公让许大夫百里奉许叔居于许城东部,为许桓公,此举又被时人称为知礼。后来,郑庄公又打败了进袭郑国的息(今河南息县)侯的军队,并讨伐宋国,大败宋师。庄公三十四年(前710),宋国大夫华父督杀死宋殇公,在郑庄公的支持下,将公子冯从郑国召回,立为国君,是为宋庄公,从此执行亲郑的政策。不久,蔡侯也与郑庄公会盟于邓。

周桓王不甘心受郑庄公的摆布,于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夏夺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权,郑庄公也不再朝贡周王。秋,周桓王纠集蔡、卫、陈、西虢的军队,讨伐郑国。桓王亲率中军,虢公林父率右军,蔡、卫的军队受其指挥,周公黑肩率左军,陈人的军队受其指挥。

郑公子突建议,设左方阵,以对付蔡、卫之师,设右方阵,以对付陈人之师,说:“陈国国内正乱,军队没有斗志,如果先向其发起攻击,陈军一定会奔逃。桓王既要与我大军作战,又要照料奔逃的陈军,一定会阵容混乱。而蔡、卫无法支撑,也将逃奔。最后我军集中攻击桓王的军队,一定能获得胜利。”

郑庄公

郑庄公依计而行,以公子忽为右方阵主将,蔡仲为左方阵主将,原繁、高渠弥带领中军拱卫庄公。郑军摆开了名为鱼丽的阵势,前有偏,后有伍,伍的任务是承偏之隙而弥补缺漏。战斗在[插图]葛(今河南长葛东北)打响,郑中军大旗一挥,左右二军出动,蔡、卫、陈三国的军队很快奔溃,周军混乱。

郑国的军队从两边合拢来,向周师进击,周师大败。郑将祝聃一箭射中桓王的肩膀,桓王忍着伤痛指挥军队撤退。祝聃要求追击王师,庄公说:“君子不想逼人太甚,岂敢欺凌天子呢?”于是不再追击。夜间,庄公还派祭足去慰问桓王的伤势,并问候其左右随从。此后,周王再也没有出动军队与诸侯作战过。

庄公三十八年(前706),北戎侵袭齐国。郑庄公派太子忽率兵前往救援,大败戎师,俘其大良、小良二帅及三百名甲士。次年,郑又联合齐、卫的军队,讨伐亲周的盟、向二国,周桓王不敢再与郑人打仗,忍气吞声地将盟、向二国之民迁到郏(今河南洛阳北),把二国之地给了郑。

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逝世。

周王朝东迁以后,力量急骤下降,逐渐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各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势力却不断发展。郑国由于地处宗周附近,首先强盛起来。郑庄公利用担任王朝卿士的机会,打着天子的旗号,扩张领土,讨伐不驯服的诸侯,称盛一时。周平王与郑交派人质,说明周在实际上已降至一个诸侯的地位。郑人在桓王出兵讨伐时射中其肩膀,则最终挫败了周王的傲气,周王威信扫地。从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诸侯争相称霸的时代,周王仅仅成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标签: 郑庄公

更多文章

  • 乱世枭雄郑庄公(八)挑落周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达人不凡标签:郑庄公

    话说周桓王听说郑庄公假命伐宋,大怒特怒,任命虢公林父为卿士,分了郑权,郑庄公一生气,再也不去朝见天子了。周桓王对虢公说:“郑寤生无礼甚矣,如果不讨伐他,人人效仿那还了得,朕要亲率六军,往声其罪。”虢公林父说:“大王下令征讨即可,不必亲自往前,有损您的威严。”桓王更生气了:“你不要劝了,他郑寤生欺负我

  • 「春秋故事」继位、复位、刺杀-郑庄公死后儿子们的国君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郑庄公

    郑庄公在位时,郑国还属于春秋小霸,在诸侯之中有一定的地位。然而等到郑庄公去世,郑庄公的儿子们却没能让郑庄公省心,他们陷入了权力纷争的内斗,既消耗了郑国的国力,也错过了郑国争霸的时机。郑庄公的大儿子叫郑忽,是郑庄公和邓国女子邓曼所生,因为是长子,所以被郑庄公立为太子。郑庄公在位时,郑国的卿大夫叫祭仲,

  • 郑庄公剿灭了共叔段的叛军,共叔段的儿子最后命运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土话汽车标签:共叔段

    很多时候做事情不能做得太决绝,郑国的共叔段就是这样的人。最开始的时候共叔段享尽母亲姜氏的宠爱,甚至很多次跟郑武公请求要让共叔段做储君,后来没有成功也跟即位的郑庄公请得了郑国最为富庶的京城分封给了共叔段。共叔段在京城里修筑城墙、操练兵将,摩拳擦掌随时准备要跟自己的哥哥郑庄公争夺郑国。《左传》载:“大叔

  • 战国滑稽辩才淳于髡:能让人忽视其样貌和出身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淳于髡

    如果说春秋时期是诸侯和卿大夫的舞台,那么战国时期就是“士”的舞台,在波谲云诡的战国时代,士之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政治局势,成为各国诸侯极力延揽的人才,而随着士之阶层的崛起,百家争鸣成为这一时期文化的主旋律,说到百家争鸣,就不得不提存在于齐国的“稷下学宫”,正是由于稷下学宫的创办以及兴盛,促进了战国

  • 「春秋故事」秦穆公霸西戎-用歌舞侍女智取绵诸,拜由余为上卿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由余

    秦宣公十二年,秦宣公去世,其弟弟嬴载继位,是为秦成公。秦成公在位只有四年便去世了,其弟弟嬴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秦穆公在位期间,对内招募人才,知人善用,为秦国积蓄实力;对外则保持和平的外交政策,与晋国保持相对友好,为秦国的称霸奠定了基础。除此以外,秦穆公不同于前代秦国国君们的积极东进的策略,他也把目

  • 信陵君魏无忌到底有何魅力竟让美艳嫂子如姬冒死相报?

    历史人物编辑:马文成标签:如姬

    在春秋战国时代,魏国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又极具悲剧性的诸侯国。战国初年三家分晋,魏国建号开国,首先称王,为战国七雄之首,一代名将吴起曾做过魏国大将军,创立了令天下诸侯恐怖的魏武卒大军。变法名臣商鞅也曾在魏国宰相府做过文书干事,后来在秦国大行变法,成就了无敌于天下的强秦帝国。纵横大家范睢在魏国受到

  • 门前愧杀三千客,六国安危仗美人——信陵君与美艳嫂子如姬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朱鑫华标签:如姬

    “窃符救赵”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二百多年,自从一代文豪郭沫若的《虎符》搬上屏幕以后,又有电视剧《如姬》走进了千家万户。如姬天生丽质,心地善良,胸怀大义。为了抗秦援赵,不惜冒着杀身之险,窃得了一半虎符,使得赵国免遭强秦的吞并。如姬,约生于公元前280年,战国时期魏安厘王的宠姬。她的父亲是谁,史无记载

  •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偷出虎符的如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真真喜欢体育标签:如姬

    对如姬的最后结局,现在共有三种说法:一是说如姬被打入冷宫,然后如姬自杀了。二是说后来魏王看到这次战争的胜利,就没有过多的责罚如姬,还表扬了她。三是说,魏无忌也知道如姬这样回去肯定会受到责罚,秉着不能辜负人的心思,魏无忌为她准备了很多东西,然后把她送出皇宫了。要说魏无忌救赵这个事情里,如姬也算是出了大

  • 秦穆公,五张羊皮换名相;百里奚,徒步历秦开民智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趣读标签:秦开

    春秋五霸,秦国是其中一霸,他的君主就是秦穆公嬴任好。秦人的始祖是赢非子,为周孝王养马,被周孝王封在了周人的老家岐山附近。当时四周都是犬戎,以至于秦人世代都在和犬戎作战。周平王东迁洛邑时,秦襄公因为护送有功被封爵位,秦国才正式被列为诸侯,享有与齐、晋等国一样的政治地位。嬴非子(剧照)为了感谢和笼络秦国

  • 战国时期的鲁国国力如何?是如何失去吴起和秦开两位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说者标签:秦开

    鲁国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由周公的长子伯禽建立,以周公最初的封地“鲁”这个称号命名。鲁国在西周时期是比较有名的大国,不过盛极而衰,到了战国时期,鲁国因为猜疑,杀了吴起主公和鲁国贵族的排斥三种原因导致吴起出走魏国,失去了这位足以比肩白起的名将,而后又因不识人才而导致秦开投奔燕国,接连失去两位杰出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