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什么意思?要懂得守拙藏智、大智若愚

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什么意思?要懂得守拙藏智、大智若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袁军 访问量:872 更新时间:2024/1/13 12:45:29

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意思就是:明夷卦六五。像箕子那样处于昏暗之中,适宜正固。《象》说:像箕子那样正固,是光明不可熄灭的原因。

六五以阴爻居尊位,同时又居上卦中位,说明其能坚守中道和守时待中,则体现了明夷卦的智慧。也就是告诉我们在昏暗时该如何去做。

那箕子是怎么做的呢?

箕子所处的昏暗局面是:他是商朝室之人,为纣王的叔叔。但纣王却怠慢朝政、残暴无道。箕子虽然对纣王苦口婆心的劝谏,但纣王不仅不听,还猜忌箕子。

眼见纣王的暴政已经动摇了商朝的统治根本,朝堂之上已经人心惶惶。眼见商朝六百年基业就要毁于一旦,他心里很难受,也对纣王很失望。

然而箕子却不能离开,因为他是商朝宗室,既不能对商朝不忠,也不能对纣王不忠,同时也不能离开,他要坚守忠于商朝的大义,不能叛离自己的国家——商朝。

但箕子虽然忠心,终究不能力缆狂澜,于是箕子就披发装疯,纣王以为箕子真的疯了,就把他关了起来,让他做奴隶。

后来果不其然,纣王众叛亲离,周武王伐纣成功,纣王落下国破身亡的结局。箕子则趁商周交替之时,逃走了。

但周武王知道箕子是贤人,于是就寻找、拜访箕子,并且还向箕子求教治国之道。

箕子能在纣王的暴政之下,得以幸存,这就是他懂得如何去面对明夷的原因。当然而他的明夷不是要以死谏君,而且顺应商灭周兴时势,是合乎天道的做法。这也就是《象》说的:像箕子那样的正固,是光明不被熄灭的原因。

六五就是告诉我们,在面临困难、无路可走时,就要坚守正道,不要和恶者同流合污,当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就是要以退为进、守拙藏智。说白点就是装傻装糊涂,让黑恶势力对自己放心,然而在暗暗的坚守正道。只要心中的光明不灭,总归会有光明大白天下之时。

箕子面对纣王的昏暗,他选择了对商朝忠心,并没有因乱而离开商朝,如此保全了他忠于国家的节操。而他自己又得以幸免于难,这样得命而不失大节,可谓是最佳的选择。

明夷卦整体的就是告诉我们面临困境时,要如何去做,当然箕子的做法,只是其中一种方法而已。不过,不管什么方法,首先都要内心光明,同时还要增加自己心理素质,要做到外顺而内刚、外拙而内智。

正所谓是,有大德大才大智慧的人,不卖弄自己的聪明,而是深藏不露。这就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比如金庸小说中的郭靖,他虽然性格笨拙。但他内心却是光明的,在他心中他以天下为怀、苍生为念,把“侠”字用自身行动做出的最高体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以百姓生死和国家大义为念,体现了他崇高的家国情怀。

郭靖虽然资质笨拙,但他能获得黄蓉的芳心,可见他还是大智若愚的,若不然,那么聪明的黄蓉又怎么会看上他。

郭靖笨拙的外相,却能取得了洪七公、全真七子、黄蓉、成吉思汗、华筝等人的格外看重,除了他有主角光环的原因外,就是他内心正大光明、不卖弄聪明,以自己的善良、宽广的胸襟感动着身边的人。特别是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和行动,赢得了他崇高的威望。

标签: 箕子

更多文章

  • 商朝箕子建朝鲜国之死与后代改姓鲜于氏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箕子

    商朝箕子建朝鲜国之死与后代改姓鲜于氏箕子(? - 前1082年),子姓,名胥余,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王帝辛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朝鲜,其流风遗韵,犹存。元代,释氏集

  • 明夷卦“用晦而明”,隐晦光明、坚守正固,箕子装疯被囚实为明夷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箕子

    明夷。利艰贞。意思就是:明夷卦。适宜在艰难中正固。《杂卦》说“明夷,诛也”,意思就是诛灭光明,使之熄灭,结果则是黑暗。这所要体现的就是:真理、光明要被黑暗掩盖。所处的局势是小人得道之时。就算其是有才华、才能之人,也暂时得不到重用,就是常说的怀才不遇。明夷卦是上坤下离,坤为地,离为火、为明。就是明在地

  • 商朝从仲丁到阳甲,总共乱了九世,还不灭国,真是一个奇迹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阳甲

    商朝的余辉---九世之乱和盘庚迁殷上一节我们讲到了商朝第9代天子太戊中兴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讲商朝的故事。太戊励精图治,开创出国家中兴局面,可惜在他去世后,这种中兴局面就被自己的儿子仲丁打破了。从仲丁开始,到阳甲结束,总共历经九代天子,商朝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历史上称做“九世之乱”。在这段时间里,天子

  • 商朝第十八任王-商悼王阳甲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阳甲

    阳甲在商代‬历史‬上,也就是‬我们现在人‬统称‬甲骨文中称象甲,姓子名和,是‬商代‬第十六任商王‬‬商庄王‬祖丁子,是中国商朝第十八‬任‬国王,前任国王第十七‬任‬商顷‬王‬南庚‬的‬堂侄‬子,后任第十九任‬商‬世祖‬盘庚之兄,为何‬这样‬,我们‬在商朝‬众多‬商王‬继承‬问题上‬,都‬说过了‬无数

  • 论一个战斗民族的养成:盘庚的果敢和武丁夫妇的“无敌二人组”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盘庚

    三千年前的商代离我们的确有些久远。不过,若你站在殷墟,看到那些气势恢宏的宫殿、宗庙和王陵的遗迹,而在你的脚下,正是盘庚、武丁以及纣王、妲已生活过的地方。想到他们也曾在这里呼吸,也曾脚踏这片土地,总会激动不已。他们曾高调地活跃在晚商舞台,难已被历史遗忘。殷墟这片土地是晚商历代国王的栖息之所殷商曾因内乱

  • 盘庚迁殷时的“王权政治”已完全成熟,迁都后实行不少新政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盘庚

    盘庚迁殷,大名鼎鼎。《史记·殷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盘庚迁新都,施新政。自他开始的“商晚期”,再次出现“中兴”转机,特别是到了武丁一代,更呈现出商王朝的新繁荣。按说,盘庚在商朝是立了大功的。然而,后世商王似乎并不太喜欢这位先王。甲骨卜辞中,目

  •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丁征伐——商朝大事记

    历史人物编辑:123GO搞笑外国人标签:盘庚

    在商人早期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发生了以下几个重大的事件。一是自契至汤,共迁徙八次。据《尚书序》记载:“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毫,从先王居。”这八次迁徙是:契从毫迁蕃;昭明先迁砥石,后又迁商;相土迁至泰山下,后又迁商丘;上甲微迁于殷,又迁商丘;最后是汤迁毫。总之,不出今河南、河北和山东一带。二是相土乘马

  • 商代盘庚迁都考:令商王朝稳定273年的重大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盘庚

    汤伐桀,商代夏之后,定都于亳。但是我们今天无论是看小说《封神榜》,还是研究金石甲骨,提起商代,总是习惯性的称之为殷商,这是为何呢?这是因为,商部落有个特色,他们总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停地迁徙,在商朝建立之前,从部落首领“契”一直到“汤”,部落竟集体迁徙了8次之多。此后商朝建立,都城仍多次搬迁,这种情况

  • 商朝时期盘庚迁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精彩搞笑段子标签:盘庚

    盘庚迁殷的故事盘庚是商朝的第二十位君主,也是一位才能比较出众的政治家。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商朝的内部局势十分混乱,爆发了所谓的“九世之乱”,列王之间为了争夺商朝的王位你死我活。为了躲避天灾人祸,盘庚决定把都城迁到殷。但是原来的都城奄,商族人民已经居住了很长时间,因此无论是那里的贵族还是子民,都不愿意迁

  • 《商朝》-盘庚迁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盘庚

    上回说到,在商王仲丁死后,王位更替频繁,兄弟之间互相猜忌,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竟然达到了商王朝九世的混乱场面。盘庚继位后,国家已经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他为了商朝后代的发展,决定将都城迁到殷。史书记载盘庚迁殷有三个原因:迁都以后,国家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王室、贵族的势力会受到限制,阶级矛盾得以缓和;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