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风起陇西》剧情的逐渐展开,“烛龙”是谁这个谜题已经水落石出,原来陈恭是双面间谍,他既是白帝也是烛龙。与此同时,蜀汉朝堂内部诸葛亮跟李严的矛盾也愈发不可调合......
在剧中,马岱来到空无一人的紫烟阁赴李严之约,席间李严直言心中对诸葛亮北伐不满,言下之意希望马岱站队,但马岱颇为谨慎只言为军者自是听好陛下命令,其他未有敢言。马岱决心不淌这朝堂之争的混水。随后李严让狐忠将陛下的衣带密诏交予其阅览,见过密信后马岱便是奉旨讨贼,李严又拿出其他将军的连名信要其画押为证,看着上面密密麻麻写下的将军名字,马岱不得不假意答应。
李严和诸葛亮都是刘备指定的托孤大臣,两人一心一意都是为了“兴复汉室”,但是李严为何千方百计想要扳倒诸葛亮呢?
很多资料表明,诸葛亮和李严之间的矛盾,是蜀汉派系斗争的结果。诸葛亮是荆州派首脑,李严是益州派首脑。在《风起陇西》剧里面很明显李严反对北伐。他主张的是东进夺回荆州。荆州不拿回来,仅靠益州一地根本没有胜算。所以在政见上和诸葛亮本就是水火不容。再加之丞相制度本来就会威胁皇权。身处那个时代,没有上帝视角。谁敢保证蜀汉的丞相,不会像东汉的丞相一样?别忘了,曹操一开始也是忠臣。在讨董联军让他彻底失望之前,曹操也是一心想要讨贼兴汉的。
除了派系的影响,大部分原因还是李严争权的问题。在蜀汉需要李严配合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的时候,李严两次向诸葛亮争取权益,挑战诸葛亮的权威。诸葛亮则一忍再忍,做出了极大的让步。直到第四次北伐时,本来取得巨大优势,但因为没有粮草而撤军,才真正地爆发出来。最终,李严因为粮草问题被罢黜为平民。
在《风起陇西》中,冯膺和杨仪都是诸葛亮的人,他们在知道曹魏的青萍计划后,将计就计设下连环计拉李严下台。不过,街亭传递给丞相错误情报是个意外,冯膺并不知道高堂秉是魏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