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和睦,为啥赵光义却夺了赵匡胤的江山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和睦,为啥赵光义却夺了赵匡胤的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余小斌 访问量:3861 更新时间:2023/12/22 10:32:50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哥哥把皇位传给弟弟的例子,司马师司马昭是一对,赵匡胤和赵光义也是一对,然而这两对兄弟之间传位的方式却截然不同,一对是哥哥托付弟弟,另一对则是弟弟主动夺位。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司马家这哥俩,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传位,因为那时还是曹氏的天下。曹魏政权还没有倒,但掌握实权者已经变成了司马家。司马懿自高平陵之变后,掌握实权,但不久司马懿就病死了,留下了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俩,其实司马懿有很多儿子,张丽华生的三个嫡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三子司马干

司马懿培养司马师作为接班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司马师才是司马懿悉心培养的接班人,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师就亲自参与并担任了政变的主要领导工作。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政变后,以功封长平乡侯,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

军事上他也是颇有建树,在与东吴诸葛恪的新城之战中,就一举击败东吴二十万大军。

所以说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实际上一举掌握了曹魏朝堂的军权、政权、人事权,集中于司马师一身。

司马昭各方面比司马师逊色不少

做为司马师弟弟的司马昭,就比司马师逊色很多了,司马懿当年也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安逸的世子培养的,能够做好辅佐哥哥的任务就可以了。

而且司马昭“不敢也斗不过司马师”,所以他也就老实了,安心做个小弟不好吗,这一点从吴魏东兴之战的结果处理上就可以看出来,东兴之战,司马师主持全局,分三路大军进攻东吴,而当时的尚书令傅暇曾劝说司马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然而司马师急功近利,以司马昭为前线总指挥,贸然前进,结果被东吴丁奉打的大败,这场仗下来,司马师没有处理相关将士,把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但唯独把司马昭降级处理,司马昭也只能听从哥哥的决定。所以说司马昭知道自己比不过哥哥,也就不再有非分之想。

“其实司马昭只要等待就可以了”,司马昭作为司马家的次子,完全不必要去跟哥哥争,只需要等待将来传位给他就可以了,为什么呢?

一、司马师膝下无子,只有一堆女儿,所以司马昭把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他,所以百年之后司马师只能传位给司马攸,然而司马昭作为司马攸的亲生父亲,同时又是司马家的二号人物,自然会接过大位。

二是司马家还没有完全掌握曹魏的权力,朝廷上还有很多反对势力,像曹芳在位期间,皇帝曹芳就打算联合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发动政变,但被司马师提前发现,所以并没有成功,李丰、夏侯玄、张缉被夷灭三族。所以这舵还得司马兄弟来掌,旁人还真不行。

而且恰在此时,司马师在评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因为眼疾,也就是肿瘤,眼疮迸裂而死。似的恰是时候,司马昭顺理成章的接过司马家的接力棒,显得那么自然,兄弟那么团结,只因为司马师恰当其实的去世了,司马懿和司马师给司马昭铺平了道路。

说完了司马兄弟,我们再来看赵家哥俩,这两兄弟包括他们的弟弟赵廷美,从小也是非常的和睦。赵匡胤极力的庇护着两个弟弟的成长,弟弟们也非常的支持哥哥的事业。

赵光义自己的势力非常强大。

赵匡胤夺取天下之后,封赵光义为尹京亲王,既是亲王还是京兆尹,权力非常大,可以说相当于常务副皇帝了,基本也就是接班人了。而且他利用自己的地位培养了一大批忠于自己的势力。

然而赵匡胤突然暴毙,民间也传出了烛影斧声的野史,但究竟如何呢,可以说赵光义确实不是很地道。

首先,赵匡胤死时,儿子们已成年,长子赵德昭,次子赵德芳。赵德昭被赵光义训斥自杀,也就是叔叔把侄子骂死了,赵德芳是记载“寝疾薨”因病而死,也是稀里糊涂的就病死了,可以说赵光义都难逃嫌疑。而且赵匡胤的皇后宋太后死时赵光义甚至不允许朝廷百官去祭拜。

所以说赵光义完全就是被自己对权力的强烈欲望所驱使,篡夺了哥哥一脉的皇位,当然他是因为自己有了绝对的实力之后才这么干的,赵匡胤在的时候他就已经尾大不掉了,赵匡胤又比较仁慈,没有及时策立储君,以及培养接班人,才让赵光义有机可乘。

标签: 司马师

更多文章

  • 魏晋时期最“难”男人-司马师,如何走出权臣壁垒?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司马师

    01导言魏晋时期有四个司马氏的男人背受关注,他们分别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其中最出名的有两位:司马懿——司马氏的开拓者,司马炎——晋朝的创立者。其次是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他。司马师但是,我认为这四个人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并不是以上三人,而是四人中存在感最低的司马师。历代权臣

  • 司马师和司马昭谁的能力更胜一筹?权利面前如何保持兄弟和睦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司马师

    公元208年司马师出生,很小的时候,便有名气,与当时名士夏侯玄、何晏齐名。为人性情沉着,有谋略,在少年的时候就常常受到别人的赞美。 成年后,司马师掌管选才之法,推贤任能,整顿纲纪,使文武大臣各司其职,朝野肃然,。他父亲死后,代为辅政,封为抚军将军。在正元年时期,司马师诛杀

  • 淮南三叛的成果,王凌带走了司马懿,毌丘俭带走了司马师

    历史人物编辑:刀白眉标签:司马师

    虽然历史上淮南三叛全部以失败告终,都被司马氏成功镇压,但有意思的是淮南三叛也取得了丰硕的“战果”——王凌带走了司马懿,毌丘俭带走了司马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淮南三叛,是指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

  •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父亲过世之后有没有互相残杀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诗书悠长标签:司马师

    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两个人在争夺利益和权势的时候,理应要互相残害的。但是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个人却不一样,他们不但费用互相残杀,还非常的团结一致。这跟两个人的实力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实力相当的人才会互相嫉妒。但是如果一方的实力远远超过另一方,那么只会让人心悦诚服。司马师的实力就比司马昭要强很多,两个人

  • 权臣司马师在许昌病逝,皇帝曹髦开始反击司马家族,结局令人唏嘘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司马师

    公元255年,曹魏权臣司马师在许昌病逝,这对于远在洛阳的魏国皇帝曹髦来说无异于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他将挣脱司马家族长期的束缚,重掌大权,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昭带领十万大军大摇大摆地回来了。原来,魏国皇帝曹髦是想趁着司马家族处理司马师丧事的间隙,夺回兵权,于是乎,他下了一道旨,让司马昭在许昌处

  • 《军师联盟》司马师司马昭两人眼观一致?夏侯徽新婚时看出端倪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司马师

    《军师联盟》司马师司马昭两人眼观一致?夏侯徽新婚时看出端倪《军师联盟》精彩持续进行,司马懿为新政付出血泪的教训,父亲司马防身体越发病重,为了新政的实施,老爷子向曹丕求了两件事,一件希望儿子司马懿以后不要他的离去而辞官,二为长孙司马师的婚事,将相结为亲家。夏侯徽嫁入司马家族,可看出司马师司马昭两人的眼

  • 此人是曹爽亲信,却被司马懿以礼相待,后被司马师诛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司马师

    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懿重新夺回了曹魏政权,并下令诛杀了曹爽及其亲信等人三族,而此时还有另外两个人与曹爽关系匪浅,征西大将军夏侯玄和右将军夏侯霸,也被司马懿急急忙忙地召回。命令一到两人都知道司马懿的意图,夏侯霸被吓的赶紧抛弃妻儿投靠蜀汉,而夏侯玄却淡然的准备启程回朝。夏侯霸曾劝说他回去凶多吉少,但夏侯

  • 司马师养死士三千,为何却没人知晓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司马师

    《晋书·景帝纪》中写道,司马师私下里养了三千死士,散居在民间。到高平陵之变时,这三千死士一夜之间汇集起来,别人都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在正史上并不像演义里那样动不动几十万大军,三国时期有几万人参加的就是大型战役了。因此有些人觉得司马师能偷偷养着

  • 诸葛亮累死,司马懿为何不立即攻蜀?7个字让司马师拜服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司马师

    在三国历史中,善谋的两个人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了。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衷心为蜀,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受托辅佐幼主,尽心尽力,苦苦支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是研究三国的人很容易发现,二人死磕了半辈子,为什么诸葛亮累死后这么好的机会司马懿却没有立即打击蜀国呢,这不是放着便宜不占吗?司马懿可不是傻子,这时期的蜀国

  • 司马师的能力比司马昭强得多,但是司马昭有9个儿子,他一个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司马师

    司马懿是真的会生啊,生了一堆儿子里,头两个就都不是省油的灯。司马师和司马昭全部都是阴险毒辣之徒,难怪司马家能够夺取皇权了。司马师这辈子最辉煌的,那就是废掉了曹魏皇帝曹芳。而司马昭比司马师更加过分,他居然杀掉了曹魏皇帝曹髦。这哥俩辅佐司马懿一路走到夺权,此后他们俩又相继掌权。要不是司马师没有儿子,这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