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修刺杀费祎的指使人,所有人都忽视了,不是司马师、刘禅、姜维

郭修刺杀费祎的指使人,所有人都忽视了,不是司马师、刘禅、姜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直爽侃历史 访问量:3218 更新时间:2024/1/1 1:45:25

253年2月,三国时期的蜀汉正在举行新年伊始宴会,在此次宴会上,发生了三国时期的第一大刺杀案。当时在宴会上,蜀汉丞相费祎喝酒喝得正高兴,昏沉欲醉时,对宴会中的情况没有做严密防备。魏国降将郭修也参加了此次大会,他在接近费祎后,拿出了马靴中的小刀,刺伤了费祎。

刺杀案发生后,费祎在几天之后便因伤重去世,郭修也被斩杀了,随着当事人的死去,刺杀案背后的秘密也就不得而知了。有人猜测,刺客郭修的背后指使人是司马师,还有人认为是姜维,也有人认为是后主刘禅,更有人说没有指使人,是郭修自己的行为,众说纷纭。那么,这刺杀案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么样的秘密呢,下面来分析一下。

郭修,又称作郭脩或郭循,是凉州西平(青海西宁一带)人,开始时是曹魏的中郎将,在凉州一带比较有名,在当地有业绩和威望。250年,蜀汉卫将军姜维率军攻打西平时,将郭修俘虏。郭修投降蜀汉后,被后主刘禅封为左将军。

陈寿所著的史书《三国志》记载,郭修一直不愿意成为蜀臣,便找机会刺杀后主刘禅。平时郭修利用向刘禅拜贺的机会,一边拜贺,一边慢慢地向前,想着靠近刘禅,但都被刘禅的左右给阻挡住了。所以他找不到对刘禅下手的机会,于是就另外寻找刺杀的对象,最后选择了防备松懈的蜀汉二号人物丞相费祎,作为刺杀对象。

同年八月,魏国得知情况后,魏主曹芳追封郭修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并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并赏赐给他的儿子很多银两、布匹。

虽然曹魏朝廷对郭修刺杀费祎一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东晋时期为陈寿的《三国志》作注解的史学家裴松之,则否定了郭修的行为,他认为郭修只是一个投机主义者,其行刺本质谈不上“舍生取义”,原因有三:

第一,郭修只是一个官职不大的官员,对魏国谈不上有很深的臣属关系,当郭修被蜀军俘虏时,如果要向魏国表忠心,完全可以以死殉国,没有必要做出行刺的行为。

第二,魏、蜀两国虽然是敌对两国,但彼此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犯不着用行刺的手段。

第三,刘禅是平庸的君主,费祎是资质一般的丞相,即便是将他们都杀掉,对蜀汉政权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打击。

按裴松之的说法,反而使郭修的刺杀举动更加不明朗起来。郭修对魏国谈不上有很深的感情,反而他投降后,后主刘禅任命他为左将军。当时立下大功的马超,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就被封为左将军,可见蜀国对郭修的待遇并不低。

如果说郭修是为了自己留在魏国的家眷不受自己的牵连,而牺牲自己来换取家人的安稳,此说法也不见得正确。他是250年就被姜维俘虏,253年才刺杀了费祎,如果魏国想株连他的家眷,早就将他的家眷都杀了。

如果有人被敌方俘虏,魏国就将他的家人杀害,那将会弄得人人自危,魏国是不会做那样的蠢事的。即使郭修投降了蜀国,受得重用,魏国也见不得将他的家人杀害,各方都有高水平的谋士,尤其是在三国鼎立时期,哪一方犯了一点错误,都会被对方大肆宣传,后果不堪设想,魏国是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所以,否定掉了郭修为了家人才做出刺杀费祎的举动。既然郭修的刺杀行为不是舍生取义,也不是为了家人,那肯定是有人在幕后主使此事,他还要心甘情愿的被人利用,那么此人是谁呢?

有人说是司马师指使的郭修,249年,司马师的父亲司马懿政变夺取了曹魏的政权。251年,司马懿去世,司马师继承了父业,继续专政曹魏政权。司马师为了削弱并消灭蜀汉政权,让郭修刺杀了费祎,让姜维掌握大权,以此改变蜀国费祎时期休养生息的国策,让以攻为守的诸葛亮派系代表姜维,再次发动大规模北伐,以此消耗蜀国的国力。

但郭修如果真的是司马师指使的,司马师许诺事成后,郭修的家人将会获得巨大的利益,那么司马师就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智者,他的目光太过超前了。后来,姜维确实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北伐,也消耗了蜀国大量的国力。但那是后来的事,如果司马师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早就统一中国了,太不符合事实。所以,郭修不是司马师指使的。

有人说是后主刘禅指使的郭修,暗杀费祎是刘禅早就想做的事。在刘备去世后,丞相诸葛亮辅政,致使刘禅皇权大减。好容易等到诸葛亮去世,刘禅夺回了大权,现在又出现了辅政的费祎。252年,费祎开府辅政,253年,费祎就遇刺身亡了。

费祎的辅政,让刘禅的皇权大减,引起了刘禅的不满,便收买了郭修,来刺杀费祎。此前郭修想刺杀刘禅,一直都找不到机会下手的事情,是刘禅事后自己说出来的,是故意撇清自己的说辞。

但刘禅想要收买郭修,谈何容易,郭修在投降蜀国后就被任命为蜀汉左将军,这种刺杀的事件肯定是有死无生,再高的官职也打动不了他,刘禅想要收买郭修,还不如司马师收买郭修的条件符合实际。

其次,252年,费祎开府辅政,是刘禅自己下达的诏书。在此之前的239年,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就曾经下达过诏书,让蒋琬开府辅政。蒋琬去世后,费祎才上台辅政。可见,刘禅的确是让费祎辅政,怎么还会去刺杀他呢,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说,费祎的能力虽然不错,但还比不上诸葛亮和蒋琬,是一般的水平。蒋琬辅政后,刘禅都能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别说费祎辅政后,自己无法控制了。所以,郭修的刺杀行为,也不是刘禅主使的。

郭修刺杀费祎后,蜀汉政权中受益最大的是姜维。姜维投降蜀汉后,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并被培养为接班人。诸葛亮去世后,姜维也励志继承诸葛丞相的遗志,继续北伐曹魏,实现诸葛亮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大业。

即便是姜维的生命最后一刻,他还在为自己心中的志向而不懈奋斗。在刘禅投降司马昭部将邓艾后,姜维选择了向司马昭的部将钟会投降。他利用钟会有谋反的心思,劝说钟会反叛司马昭,事成后再杀掉钟会,恢复蜀国。

此后,姜维利用钟会除掉了邓艾。他的计策是高明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感动所有人的。但在即将成功的那一刻,猪队友钟会坏了大事,没有听从姜维的忠告,导致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人都被杀害。

所以,姜维是有很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志向,至死都不放弃。而费祎掌权时,姜维每次都想大举北伐曹魏,都被费祎以休养生息、保存实力为由制裁了,只让姜维带领不超过1万人的军队。因此,费祎掌权时期,姜维始终没有获得较大的战果。

而费祎被刺杀身亡后,不久姜维就掌握了大权,当年就大举出兵北伐曹魏。后来,姜维又多次大举出兵北伐曹魏。尽管姜维北伐一直没有成功,但终究是为了自己的志向付出了行动。郭修本人又是被姜维俘虏的,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姜维收买郭修刺杀费祎的可能性最大。

但每件事情都要一分两面的来看待,才能分析出真正的原因。虽然姜维想建功立业,但只是与费祎的主张相左,费祎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也是为了蜀汉的发展着想,不是私心所致。姜维头脑睿智,肯定也会想到此点。

其次,费祎为人谦虚恭敬,真诚待人,又很廉洁,家无余财。可以说,费祎的品格是高尚的,大公无私的,是一个优秀的人才。而姜维虽然擅长计谋,但他的品格也是高尚的,大公无私的,很难想象姜维会指使郭修去刺杀费祎。

再者,如果史书《三国志》中记载是真实的,那么郭修是先刺杀刘禅不成,才去刺杀的费祎,这样一来,姜维就更不可能指使郭修去做刺杀的行为了。因此,姜维指使郭修刺杀费祎,更不成立。

那么,到底还有谁会指使郭修呢。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人,他就是夏侯霸。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219年,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被蜀汉大将黄忠斩杀,夏侯霸得知后,经常气愤地咬牙切齿,立志一定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此后,夏侯霸经常担任伐蜀的急先锋,多次为曹魏立下大功。230年,夏侯霸跟随曹真讨伐蜀国,第一次领军作战就成为先锋,首战不利时,还有几分镇定,亲自领兵防御,坚持到援军到来,击退了蜀军。

239年,夏侯霸受到魏国辅政大臣曹爽的重用,屯兵陇西,夏侯霸在陇西积极地练兵,改善了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得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拥戴。郭修当时也在陇西,夏侯霸与他的关系肯定不同一般。

247年,曹魏主将郭淮让夏侯霸做先锋,抵抗姜维的进攻,交战后,郭淮才率军支援夏侯霸,一起合兵击退了姜维。248年,夏侯霸在沓中又一次击败了姜维。

249年,司马懿发动了政变,杀死了曹魏大将军曹爽,并召回了夏侯霸的堂兄夏侯玄,让郭淮接替了夏侯玄的职务。

夏侯霸与曹魏主将郭淮的关系一向不和,因为夏侯霸是曹魏政权的拥护者,而郭淮是司马家族的拥护者。夏侯霸认为大祸临头,十分地害怕,便带领忠诚于自己的部下逃入了蜀国,投靠了蜀国。

本来夏侯霸与蜀国是敌对的,但与夏侯霸更敌对的司马氏夺得曹魏政权后,夏侯霸选择了投靠蜀国。两方都是夏侯霸的敌对势力,夏侯霸投降蜀汉的目的就是利用蜀汉政权,推翻司马氏的政权,再将蜀汉政权夺取过来,恢复曹魏政权,达到为父报仇的目的,建立不世之功。

尽管在蜀汉,夏侯霸还有亲戚关系在。200年,张飞掠夺了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并娶了夏侯氏为妻子。后来夏侯氏为张飞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张苞,次子张绍。夏侯氏还为张飞生下了两个女儿,都被后主刘禅封为皇后。当年,夏侯渊战败被杀后,夏侯氏还请求将夏侯渊好好安葬。

但这样的关系,在夏侯霸的心中是不值一提的,比不上蜀汉的杀父之仇重要。所以,夏侯霸在投靠蜀汉后,一直是在利用蜀汉,积极地说服、催成蜀汉北伐司马氏。

他笼络了一批投降蜀汉的原部将,如郭修等人,与他们私下里商议大事,许诺事成之后,将给他们或他们的家族带来巨大的利益,让他们死心塌地地为自己办事,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不后悔,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他又与部将分析了蜀国的情况,姜维一直主张北伐,所以他亲近姜维,积极地说服姜维。姜维更是大才,他也知道夏侯霸是在利用蜀国,但夏侯霸在蜀国有刘禅的皇后的关系,并不好对付。姜维也要依靠夏侯霸在魏国的威望,以便日后更好地北伐曹魏,所以双方都只是互相利用罢了。

夏侯霸还想要交结其他的蜀将,想与美名在外、慷慨壮烈、对蜀汉忠心耿耿的张嶷交朋友,对张嶷说:“虽然以前与你未曾谋面过,但却是一见如故,特来说明此意。”张嶷也明白夏侯霸的意思,推脱说:“我还不够了解你,你也不够了解我,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何必要说一见如故的话呢?此话三年之后再说也不晚。”

夏侯霸在张嶷那里碰了一鼻子灰,对拉拢蜀汉其他将领也失去了信心。但夏侯霸的地位在蜀汉还是不断地得到提升,也算是对他有利的一面。251年,车骑将军邓芝去世,费祎提拔夏侯霸为车骑将军。张飞就曾担任过车骑将军,可见费祎对夏侯霸的信任。

夏侯霸想着尽快让蜀汉北伐,但他是新降蜀汉的曹魏将领,尽管有张飞妻子的关系,还是没有得到蜀汉全面的信任,此事急切之间也求之不得,只能另寻捷径。于是他与郭修等人私下里商议,决定由郭修来刺杀后主刘禅,事成后郭修咬定是司马师所派,蜀汉为给后主报仇,肯定要北伐司马氏。

但后主刘禅身边防守严密,郭修多次刺杀没有成功。于是,夏侯霸与郭修再次商议,决定另寻目标,选择了蜀汉二号人物费祎。费祎主张休养生息,是姜维的障碍,同样也是他夏侯霸北伐大业的最大阻力,除掉他有利于开北伐大业。

费祎待人真诚,身边防守松懈,容易得手,事成后再嫁祸于司马氏。夏侯霸并不担心司马氏不上当,因为刺杀了蜀汉丞相,对司马氏也是有利的。后来,魏主曹芳果然追封郭修为长乐乡侯,并厚赐他的家人。虽然是魏主曹芳出的面,但明眼人都知道实际上是司马师的意见,曹芳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于是,夏侯霸成功地将刺杀案嫁祸给了司马氏。

张嶷从中也多少看出了一些端倪,见费祎待人真诚,过于信任新降的将领,就劝说费祎:“以前岑彭率直,来歙仗义,但他们都被刺客刺杀。现在丞相你位高权重,应当以此事为鉴,稍加防备才行。”但费祎还是没有听从张嶷的劝说,最终被郭修刺杀而死。

费祎被刺杀后,由于郭修的死亡,曹魏方面的认可,蜀汉方面没有证据,夏侯霸在蜀汉又有关系,因此此事并未过于深究,只是厚待了费祎的家人。所有人都认为此事确实是曹魏方指使,使夏侯霸的阴谋没有暴露出来。所以,连写史书的陈寿、裴松之等人都没有看出来。

此后,姜维掌握了蜀汉大权,开启了大规模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夏侯霸也积极参与其中。但事与愿违,魏国实力太过强大,姜维与夏侯霸多次北伐,战果虽然胜多负少,但魏国的实力并未消耗多少,反而使蜀国的实力日益下降。

259年,夏侯霸没有等到北伐成功的那一天,便因病去世了。他去世后,张翼与廖化分别担任了左右车骑将军。随着夏侯霸的去世,郭修刺杀费祎之事,更是成为了历史谜团。但再隐秘的历史谜团,也终将会有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对此,大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标签: 司马师

更多文章

  • 大将军之女为司马师生育5女,24岁被丈夫毒死,只因她出身夏侯氏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司马师

    公元234年,夏侯徽卧病在床,喝了丈夫司马师亲自喂的汤药后,口吐鲜血不止,她怨恨地说道:“这是毒药,夫君好狠的心啊!”司马师手揽着妻子,用被子捂住她的口鼻……盏茶时间,夏侯徽便没了呼吸。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夏侯徽与司马师夫妻和睦,先后生育有5个女儿。司马师趁妻子病重,暗中对结发妻子下毒手,这是为

  • 西晋初第一猛将七进七出吓死司马师因一缺陷被夷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巧计豆体育标签:司马师

    01公元255年,独揽朝政的曹魏大将军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引发众怒。一直与曹爽交好、时任扬州刺史的文钦与镇东大将军毌丘俭联合不忿于司马家族的不臣行为,决定起兵勤王。第二年的正月,文钦与毌丘俭联合一帮重臣等修改太后诏书,提出了当权大将军司马师的十一道罪状,并最终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在此之前,毌丘俭

  • 高平陵之变,司马师的三千死士居功至伟,这些死士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司马师

    #三国风云录#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变。整个政变过程体现了司马懿的做事风格,那就是隐忍坚持,一击必杀。在发动高平陵事变前,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司马懿先是步步退让,然后采取装病的办法,迷惑对手。当曹爽兄弟丧失警惕,全体出发陪同少帝去拜祭高平陵的时候,司马懿发动了政变。在这一次政变中

  • 一场大雪帮助南方人诸葛恪打败了来自北方的司马师,历史少有

    历史人物编辑:李璐璐说历史标签:司马师

    历史上拿破仑进攻俄罗斯、德国进攻苏联的失败,天时不利都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连营也都与气候有莫大的关系。这些失败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进攻方深入敌方腹地,士兵不适应与自己家乡差异太大的气候而导致失败。但同是在三国时期,一场大雪却协助久居南方炎热之地的吴国打败

  • 三国第一丑女,丑到丈夫连洞房不敢进,却智斗钟会、司马师!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司马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提起古代四大美女,相信大家都能说出是谁,但是如果问古代四大丑女,恐怕没多少人知道。三国时期第一丑女,并不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而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的阮氏女。丑到丈夫不敢进洞房曹魏名士许允的妻子是卫尉阮共的女儿,阮侃的妹妹,容貌非常丑陋。结婚的合卺礼行毕,丈夫许允再未进过洞房

  • 一代枭雄司马师文武兼资,唯一的遗憾就是无子,让弟弟捡了便宜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司马师

    晚年的司马炎在去太庙的时候,对自己傻儿子司马衷说,如果世宗景皇帝(司马师)有嗣,焉有你当太子的时候,司马衷不知所云,只有傻笑,司马炎看罢叹了口气。也是默默无语。司马炎的这句话绝对是有感而发,既是对司马衷的关心,又是对齐王司马攸(司马师养子)的担心。如果没有司马师,司马懿难以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师最大

  • 三国十八岁小将勇冠三军,大战司马师,有人拿他和赵云相比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司马师

    说起三国赵云其事迹自然不用多说,光是他流传下来的故事,都够人津津乐道了,但是很多人却拿一个小将跟赵云作比较,甚至觉得赵云不如他猛,这是怎么回事呢? 文鸯是魏国大将文钦的儿子,自幼深受父亲的熏陶,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是个不可多得的将领。 而文钦速来与司马师不和,于是文钦联合毋丘俭等人想讨伐司马师,但是文

  • 司马师眼睛长了个瘤子,医生说:您现在不宜行军打仗,需静养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司马师

    公元255年,司马师眼睛长了个瘤子。医生为其做手术割除,并劝谏道:“大将军,您现在不宜行军打仗,需静养!”谁知,淮南二叛爆发,司马师忍痛上阵,遇上了1个勇武的17岁少年,导致受惊丧命!高平陵之变后,曹魏政权大权旁落,落入司马家之手。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不臣之心昭然若揭。镇东大将军毌丘俭

  • 司马师在戒备森严的首都洛阳“阴养死士三千”,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司马师

    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成了司马家在危机关头,最后的救命稻草,跟曹爽的决战一触即发,尽管这是一场以权谋和政治为主的政变,但这三千死士在初期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司马师也是将门虎子,历史上名将很多,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常年在军中领兵打仗,而他的核心班底,就是在与诸葛亮的对峙过程中,形成的西

  • 古代都城戒备森严,司马师为什么可以在洛阳城秘密训练三千死士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司马师

    在和曹爽之间的政治斗争失败以后,司马懿过上了一段非常悠闲的日子,每天都在家里养鱼或者外出斗鸟,甚至还让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帮助自己物色了两个年轻的美人。曹爽看到司马懿这样的表现,也彻底放松了下来,认为司马懿对自己已经完全没有了威胁。曹家之所以能够夺取天下,司马懿可以说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曹操在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