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拿破仑进攻俄罗斯、德国进攻苏联的失败,天时不利都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曹操战败、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连营也都与气候有莫大的关系。这些失败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进攻方深入敌方腹地,士兵不适应与自己家乡差异太大的气候而导致失败。但同是在三国时期,一场大雪却协助久居南方炎热之地的吴国打败了自北方的魏军,一群北方人南征没被热着,反而被大雪打败,堪称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葩。
公元252年10月,孙权病亡,不满十岁的少帝孙亮即位。掌握魏国大权的大将军司马师贪图武功,决意南下攻吴。11月,魏国出动15万大军分三路杀向吴国,西路王昶进攻南郡,中路丘俭进攻武昌,东路为主力,由胡遵、诸葛诞率7万大军攻打东兴。吴国闻讯,立即派太傅诸葛恪率兵四万,日夜兼程,救援东兴。
孙吴曾在巢湖东兴修建大堤,诸葛恪达到东兴后,急忙令人在高山和堤口之间营建东西两座城堡,令将军全端守西城西关,都尉留略守东城东关,以防魏军。两座城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胡遵等人虽然在水上架浮桥渡河攻击,但无奈城池峻险要,急切之间攻打不下,只好屯兵于大堤之上。
时值隆冬,不经意间,老天纷纷扬扬降下一常大雪来,不长时间,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气温骤降。初到南方的北方人应该都有感受,南方冬天的温度虽然不低,但是那种刺骨的湿冷却绝非北方干冷那样尚能抵御,这种湿冷的感觉丝丝透骨,让人有一种从头到脚都被冻僵的感觉。而东兴又在水边,湿气更重,这些北方来的军队大概是没想到南方的冬天竟然这么难熬,所以面对漫天大雪,胡遵等将军饮酒,手下士兵烤火,借以抵抗彻骨的寒气,正当他们对着火堆畅饮之际,吴军催命来了。
只见一群吴兵,卸去铠甲轻装上阵,手拿短刀冲了过来。靠着火堆还感觉手脚冰凉的魏军,一时间哪里能够抵挡得了,纷纷败退,争渡浮桥,落水及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人,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等先后落水淹死。据后来有人分析,吴军能够取胜关键就在于裸衣短刀。雪天穿铠甲更加寒冷且行动不便;爬上大堤,长兵器不如短刀更为方便,另外爬上大堤的过程相当于热身运动。热身完毕、身手灵活的吴军,面对蹲着烤火,手脚冰凉的魏军,取胜自然就不再话下了。
魏军在东兴大败,本来就是用作佯攻和牵制上游的其他两路自然而然也就撤军,魏国想趁孙权去世一举攻下东吴的美梦就此破灭。但是司马师却在打败后表现出枭雄本色。诸将因战败请罪,被其一律驳回,仅仅是将弟弟司马昭新城乡侯的爵位削夺。一举取得了各位将军的好感,在大败之后依然稳固住了司马氏的势力。高明!
盘点1955年授衔,获授将军衔的国军起义人员
宋太祖亲临先进武器试验场,力推将“火箭”装备部队打败南唐
伏击日军也不容易!团长牺牲,助手韩先楚、刘震、吴信泉等幸存
争辩三天,白崇禧以起兵逼李宗仁让步,一仗奠定新桂系崛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