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投靠刘备背叛刘璋的川四大爷,三人都没有好死,但他是唯一值得信任的人。连续快进很多章节,现在终于到了可以好好聊聊的第七十九章了。本章的主要内容仍然是曹操和关羽的后遗症。对于曹魏,曹植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七步诗》。虽然版本不同,但曹子健的伟才和悲惨的结局,也通过这首诗得到了无数后人的认可。在刘备集团,报关羽之仇,斩杀刘封,应该是很多三国迷的欣慰,包括老乐年轻时第一次看到《三国演义》,他就觉得这是刘封应该做的有。对于孟达的命运,他还是有些不甘心。
但如今30多年过去了,再看这段,又是另外一种感觉,甚至像书中刘备的悔恨,毛皮的评语,刘封不是假的,但他也有立功的。
之所以走投无路,就是因为他的存在,这对刘禅的未来是个隐患。毕竟,刘备占领川蜀是一个永远无法完美讲述的故事。刘备和诸葛亮已经为制衡老部下荆州骨干和西川地方势力而头疼不已。多一个刘锋,显然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混乱。所以,刘锋的结局是注定的,只是早晚的事。俗话说,人无罪,人有罪,刘锋就这么丢人。如果再遇到一个孟达,这个蜀汉“长子”注定长不大。
提到孟达,毛总纲先生简单分析了与他志同道合的四川四大功臣,即投靠刘备、背叛刘璋的四大功臣——张松、法正、彭懿和孟达。
毛皮对四个人的分析,老乐觉得值得跟大家聊一聊,先说说孟达这个任性的家伙,先是出卖了刘璋,然后又出卖了刘备,最后留在了曹丕身边不开心,他索性想回到刘禅的怀抱。诸葛亮顾全大局,决定将此事搁置。不过,司马懿很快就解决了这个大麻烦。所以,没有人会为孟达这样的人最后的结局感到惋惜。
再看看张松,之前老乐已经介绍过不少了。还没来得及和刘备一起享福,张松就被弟弟揭穿了,让刘璋处置他。无论如何,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赞美。至于彭懿,他纯粹是自作自受,张口就来,得罪了刘璋之后,立马选择了和刘备混在一起,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因为他觉得自己得到的回报并不够了,他不珍惜好日子,还去撩马超。
胡说八道,说是要帮马超取代刘备,这种人自然会被刘备抛弃。似乎只有法正不同。他从一开始就积极为刘备办事,定军山斩夏侯,出谋划策功不可没,深得刘备信任。如果法正还活着,说不定还能劝刘备不要胡说八道。
可见,法正受到的待遇与其他三人完全不同。蜀汉核心还是很信任他的,毛皮却提出了一个观点,说征征的命短。和孟达、彭毅一样,他也是持怀疑态度。归根结底,毛宗刚摆明了他不相信正法。但我们也常说,历史不能假设。法正能不能像诸葛亮那样为蜀汉开个头、个个完结,谁也说不准。
然而,毛皮的态度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诚信是最容易保证也是最难保证的。容易,因为只要坚持到底,就没有问题;但最大的困难在于,一旦信任破裂,裂缝就无法修复。举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老乐经常告诫身边的年轻人,喜欢一个人可以,但如果另一半有对象,就不要“硬撬”,不能的才痛苦撬一下,弄到就更糟了。麻烦——毕竟对方可以背叛当初的自己,又怎么能保证不背叛现在的自己呢?说到底,喜欢一个人是对的,但如果对方真的是“名媛”,你去“松土”,无异于给自己添麻烦,区别只是早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