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国的历史上,不仅有很多著名的将军,其实那些谋士也是值得称赞和歌颂的。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刘备军营当中的谋士军师诸葛亮。除了他以外,孙权的帐下还有诸葛瑾,曹操的帐下还有荀彧、郭嘉,这些都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
在曹操的帐下除了荀彧外,还有一家人也是非常有文化的,就是杨修他们一家。杨修是投在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只不过他成也聪明,败也聪明,最后反而因为太过于聪明被曹操杀死。
一、聪明透顶的杨修
杨修这个人在三国时期,也许并没有那么聪明,因为我们的目光,往往总是被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以及曹操营中的荀彧所吸引。杨修他其实也是三国里面有名的一位谋士,他出生于文学大家,爱好学习,思维敏捷,从小就广泛地学习很多文学知识。
只不过他不太懂尊卑礼仪,有一点点恃才傲物,他在曹操的营中其实也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只不过凭借着他胸中的那一点点才华,就和曹操的三儿子曹植混在一起。
他们整日里吟诗作赋,卖弄才华,要说他是谋士也真算不上,因为他并没有为曹操在打仗作战的时候,出谋划策。只是用他心中的那些虚荣显摆自己,如果说做谋士,像他这样的话根本不足以立足。
真正的谋士是像诸葛亮和司马懿那样,学会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将自己的才华隐于世人之后。杨修却不是这样一个人,他是聪明透顶,却又被聪明耽误的庸才。
二、杨修被曹操杀死
杨修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从以下的两件小事当中就可以看出来。在赤壁之战以后,三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就在魏国休养生息。当时塞北的使臣送来了一盒点心,叫做一口酥。很多人觐见时只是看看点心,却不敢有任何举动。
唯独这个杨修一进门,看到这盒点心就自顾自地拿起点心往嘴里塞,这样的行为,让曹操对他心生了一些厌恶。可是他却解释说这叫一口酥,就是要一口吃掉它。别人都看不明白意思的时候,却被杨修一语道破,这让曹操对他心生不满。
曹操想要杀死杨修,是因为后来一次作战当中,曹操进攻张秀。张秀虽然地方不大,但带领的军队都是强兵战将,这对曹操来说是一个难题。下人端上鸡肉上来的时候,曹操已经有所想法了,看到鸡肋的时候他便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杨修知道了这句话,就立马让将士们起兵撤退。一夜之间曹操的军队撤退了好几里,让他很纳闷,因为他还没有下令要撤退。将士解释是杨修说的话,曹操心里明白杨修看透了他的心思,这样的人留着更是祸害,便下令将他杀死。
三、杨彪回怼曹操成千古名句
杨修在鸡肋事件之后被曹操杀死,其实在这之前杨修就已经和曹操结怨很深了。他太聪明了,知道曹操的心事,这对君王来说可是最大的忌讳。而且杨修在曹操儿子争夺帝位的时候,站错了位置,杨修一直和曹植吟诗作赋,站在曹植这边。
可是曹操却选择了曹丕,作为自己的继位人。在杨修死后,曹操又去试探杨修的父亲杨彪,看他到底站哪一方。杨彪本来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他也算是一个文学大家。
能够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做到位居三公是很不容易的。即便杨彪知道当时是曹操杀死了杨修,他却只能忍气吞声。曹操为了试探杨彪,看到他第一眼就问他,几天不见你怎么这么瘦了?言外之意就是曹操杀死了杨彪的儿子杨修,他非常气愤,才这么瘦了。
可是杨彪却回答:愧无金日先见之明,尤怀老牛舐犊之爱。简单的几个字就回答了曹操的问题。也解释了曹操对自己的疑问,这一回怼成了千古名句。
结语:杨彪的这回答意思是说,曹操杀死了杨修是因为自己对儿子管教不严,他的有些行为言语冒犯上级。本来应该是家法处置,没想到却让曹操用国法来处置,作为父亲也表示很惭愧。
另一方面,杨彪又用母牛舐犊的比喻来比喻自己和儿子。虽然杨修犯了国法,但是他始终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受到国法的处置,自己又怎么不伤心呢。这样的回答真的算是无懈可击,曹操也没有什么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