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杀了杨修,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的回答造就一千古名言

曹操杀了杨修,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的回答造就一千古名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梦墨晞 访问量:2639 更新时间:2024/2/29 15:31:29

曹操病倒在床上,生命垂危。他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时间所剩不多。于是,他拿起笔开始写他最后的心愿——《遗令》。

曹操写下了他的遗愿,希望儿子能够好好继承他的事业,将国家治理得更加稳定。同时,他还想为自己的家人和身边的亲信们留下一些关怀和照顾。

曹操写着写着,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征战生涯,想起了曾经的兄弟手足,想起了曾经的战友。这些都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了他最后的遗愿。

而在这份遗言中,曹操不但详细交代了他身后的事宜,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自己一生的反思。他坦言自己曾经犯下“小忿怒,大过失”,并决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一个交代。

在他的世界里,权力与利益是最重要的,他在打仗中杀人放火、用尽各种手段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但是,此时此刻,当他回首过去,他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不光是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更是对自己的灵魂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曹操在《遗令》中没有逃避自己的过错,也没有掩盖自己的缺点,而是将自己的真实心境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曾经就有过,在杀害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你看起了瘦了,而杨彪的回答流传至今。

杨修聪明过头

曹操手下的杨修,年少成名,才华横溢,深受曹操的赏识和信任。曹操认为杨修是一位卓越的人才,赋予他丞相府仓曹主簿这一重任,掌管着钱谷财帛的大权,可见曹操对他的器重和信任。

杨修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处理着每一项任务,让曹操十分满意。

而曹操和杨修之间有许多趣闻逸事。有一次,曹操让人送了一盒点心到杨修的书房里,上面写着“一合酥”三个大字。

杨修看到这个字后,立刻明白了曹操的意图,于是召集了几个亲信,让他们一起品尝这盒点心。杨修心中明白,曹操这个字的用意是让大家分享,而不是自己独吞。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谦逊和开明。

另外一次,曹操视察新修建的相国府,只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让众人一脸懵逼。但杨修马上明白了这个“门”字的寓意,他知道这个字是要代表门楣的。于是,他立刻让人拆除了大门,重新修建了一个门楣,上面刻有“门”字,这样大家才能明白这是一个门的位置。

然而,杨修的这些表现并没有让曹操更加欣赏他。相反,曹操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特别是杨修的炫耀和冲动让曹操感到非常不满。曹操认为一个人的才华应该是内敛的,而不是张扬的。

可以说曹操是个充满智慧和胆略的领袖,他能够在乱世中崛起并称霸一方。而他麾下的杨修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谋士,他的智慧和机智让曹操对他又欣赏又忌惮。

当曹操攻打汉中,遭遇刘备固守不出的情况时,他十分焦虑和苦恼。曹操的士兵询问口令时,曹操不经意地说出“鸡肋”二字。而杨修却通过这两个简单的字眼,瞬间明白了曹操的心思,敏锐地判断出曹操打算撤退。

杨修随即下令整装待发,准备撤退。虽然杨修的猜测再一次被证实,但他的决断和越权行为却让曹操十分不满。曹操感到杨修的聪明才智让自己心有余悸,无法容忍他在自己的领导下继续独挡一面。

最终,曹操下令将杨修处死,并指控他“漏泄言教,交关诸侯”。杨修的才华被曹操视为一种威胁,他的越权行为和决断则让曹操感到十分不安。在曹操的心目中,杨修的能力和自己的地位不可并存,所以他选择了铲除杨修这个威胁。

可以说杨修的死,既是他聪明才智的炫耀,也是他对权力的渴望。然而,这份渴望最终却成了他的绊脚石,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尤其是曹操一直担心继承人的问题,为了考验曹植曹丕两兄弟,他派他们出城办事,却暗中命令城门守卫不得放行。这场考验,引起了杨修的深思。

杨修明白曹植和曹丕都是曹操心中的掌上明珠,如果曹植不顺利通过考验,曹丕也将失去机会。于是,他设法让曹植成功出城,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机智。

然而,杨修的妙计却被曹操误解了。曹操以为曹植是用了不择手段才成功出城,认为曹植有着残忍的本性。曹操对曹植的嫉妒之情日渐增长,对杨修也越来越不满。

尽管后来曹操了解了真相,但他对杨修产生的嫉妒却一发不可收拾。曹操怀疑杨修总是试图抢走自己的风头,让自己感到不安和压力。这样是导致杨修死亡命运的一颗雷。

杨彪的回答,流传至今

曹操处死杨修之后,他的父亲杨彪依旧在曹操的府中工作,每每想起自己的儿子就痛苦万分。曹操知道这一点,却故意向他询问他为何消瘦。这种残忍的行为让杨彪更加痛苦。

但是,杨彪深谙曹操的心性,知道他不可能为自己的痛苦而改变态度。于是,杨彪用一句绵里藏针的话,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曹操的不满。他说:“我惭愧没有金日磾那样的先见之明,只能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护自己的儿子。”

曹操听到这句话后,感到十分惭愧。他曾听说金日磾为人忠诚正直,对待子女也很严格,这让他深受发。而杨彪的话语则让曹操想起了自己对待杨修的残忍,深感羞愧难当。从此之后,曹操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对待杨修之父更加友善。

这句“老牛舐犊”的话语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表达父母对子女深厚爱意的常用词语。虽然杨修死了,但是他的父亲杨彪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用一句话让曹操深感愧疚,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启示:智者不用力而能制人,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曹操临终前颁发了《遗令》,在这份遗嘱中,他剖析了自己的过失并告诫后人不要效仿。尽管曹操并没有具体说明他所说的“小忿怒,大过失”是什么,但是许多人认为他的杀人行径,比如杀死杨修、华佗等人都算是这种过失的体现。

然而,曹操的这些过失并没有掩盖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成就。他的事业在他去世后并没有被遗忘,反而被后人广泛传颂。更重要的是,曹操在临死前对自己的过失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在那个时代来说是非常少见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曹操的《遗令》实际上是他为自己的人生画上的一个圆满的句号。它展现了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他的这份遗嘱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诫后人不要重蹈他的覆辙,让人们更好地明白了“小忿怒,大过失”的含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杨修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比杨修更有才华,为何曹操临死前只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杨修

    杨修是东汉末年有名的人物,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业,但是杨修的才华是毫无疑问的,就连曹操这样的人物都对他的能力非常满意,但是杨修也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物,智商余额很多,情商欠费不少,最后被曹操给杀害。杨修的身世背景非常雄厚,他是当时有名的大世家杨家的嫡子,或许说到杨家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其实杨家在三国时期的

  • 袁绍前期第一大将,八百步兵破三万骑兵,不是颜良、张郃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访谈录标签:颜良

    前面说过,白马将军公孙瓒打服了羌族、鲜卑族,以两万骑兵,斩杀黄巾军三万,还俘虏七万,官位一度升到奋武将军、蓟(县)候。就在公孙瓒渐渐自大时,袁绍也开始打着小算盘了。袁绍一直惦记着冀州,他嫌弃冀州牧韩馥胸无大志,又觉得自己需要更大的地盘发展企业,于是就跟公孙瓒商量好,让他假扮董卓的大兵压境,对韩馥施压

  • 一吕二赵三典韦?马超:我不服,颜良:我也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颜良

    三国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就是猛将的武力和他们之间的排名,其中流传最广的当属“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个三国二十四名将排行榜,当然这个榜单质疑声也不少,比如有些人被高估、有些人被低估,有些明明很厉害的却没能上榜等等,今天先来说一说三国武力最强的三人真是一吕二赵三典韦?马超:我不服,颜良:

  • 《三国演义》中颜良和纪灵单挑,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徐慧说历史标签:颜良

    在演义里颜良和纪灵对上关羽的表现可谓差距很大,颜良一招未走就被关羽杀死,纪灵则和关羽斗了三十合不分胜负。不过这不是说纪灵武艺就比颜良要高得多。颜良被关羽秒杀,主要还是因为他过于大意,关羽的赤兔马速度又快,冲到面前时还来不及招架,直接被关羽一刀刺死。实际上他的武艺非常高强。在白马之战中颜良连续斩杀了曹

  • 颜良几招之内败徐晃,为何武力排名却如此靠后?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颜良

    人们对于古代的将领有一种无比美好的幻想,认为他们是勇敢和谋略的化身,充满了野性的魅力。两军交战时,双方阵营中都会走出一位勇猛无比的将军,他们的身后是数以万计的庞大军队。这两个武将即将展开一场近乎疯狂的战斗,只有真正的勇者才能享受到胜者的荣光。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不敢断言自己的文章天下第一,

  • 演义中,哪些名将武艺超群,跟错了主公全死于非命?颜良并非最冤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颜良

    三国时代,天下英雄辈出,如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孙策等名将也都在当时表现出了自己的勇武。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人想在三国时代最大化发挥自己的战斗力不光凭实力而已,同时还要凭借几分运气,尤其需要跟对主公。比如庞德以前在马超手下就没啥表现机会,但到了曹操麾下则突然暴走;又如赵云在公孙瓒手下不能发挥作用,但

  • 关羽斩颜良,绝对不是靠偷袭取胜,此3点足以证明!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颜良

    在三国中最雷厉风行的斩杀,当属关羽斩颜良。用现在的话,那就是直接KO。但是在三国中最具争议的一次斩杀,也是关羽斩颜良。那么关羽斩颜良为何如此充满争议?大概有两点原因:其一是对颜良武力值的不同说法。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颜良都是名副其实的河北名将,甚至在袁绍多次介绍的时候,都是“颜良文丑”等等,可见颜良

  • 《三国演义》中,颜良若与关羽正面交战,结果将会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颜良

    《三国演义》中,斩颜良,诛文丑,堪称是关二爷一生之中的巅峰之作。与此同时,号称是河北名将的颜良和文丑,也因此被扣上了“水货”“徒有虚名”的帽子。的确,颜良文丑,在书中实际与人交手的场面并不多,其名号多是通过他人之口的夸赞,而为人所知。比如虎牢关前,诸侯面对华雄挑衅束手无策之时,袁绍感叹道:“可惜吾上

  • 关羽靠突袭斩杀了颜良,如果他们公平决斗,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安安哥在深圳标签:颜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羽暂时投靠曹操,虽然身在曹营,却心系刘备,总想着立功报效后离去。此时,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袁绍作为当时天下最强的势力,比曹操还要强,这么厉害的诸侯,手下不可能没有猛将吧?颜良就是袁绍手下最猛的将领,号称能抵挡吕布的人,被称

  • 颜良死后,后代一个比一个牛,有人封神,有人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颜良

    颜良是汉末袁绍部下大将,在《三国演义》中,他曾20回合打败徐晃,要知道徐晃可是五子良将之一,而且曾与许褚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负,所以颜良的武力值,至少是略高于许褚,是名副其实的猛将。他在三国武将排名中,起码排前6才合理。正史上颜良没有跟徐晃单挑过,但是孔融评价过,说他“勇冠三军”,亦可以看出其勇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