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曹操在三国时代是横扫天下,战无不胜的豪杰,但却有一位小小谋士差点让他丢了性命。这位谋士是谁呢?让我们一起看看。
曹操一直眼里盯着都城里天子的权威,而经过了几年的苦心策划后,终于真正地控制了汉献帝手中的绝大部分力量,此时的曹操手里有天子,掌握庞大的兵权,战事上也顺风顺水,正当曹操沉醉于人生巅峰的时候,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一场大败仗,这次错误的战斗让他的亲侄曹安民和最为看重的贴身保镖典韦全部丧生。
偶遇知己张绣
亲手导演了这次凶狠的战斗的,就是张绣手下的第一谋士——足智多谋的贾诩。贾诩早年在段煨手下担任谋士,后来贾诩觉得自己的智谋超群,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于是决心离开段煨。他把目标放在了当时势力强大又善待人才的张绣身上,有人劝说贾诩,说如果贸然离开段煨,恐怕段煨会因此生气,对贾诩的家人下毒手。
贾诩回答说:"段煨此时虽然有一些人马,但却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我出外投奔张绣,就相当于替他寻找新的同盟,段煨不会想不明白这些事的。"贾诩猜得没错,段煨听说贾诩出走,不仅没有生气,还派人去保护贾诩的家人,此时军中没有出色谋士的张绣也如同贾诩预料的一样,把军中大事毫无保留地全都交给了贾诩来分析处理。
此后随着董卓势力的垮台和吕布的数次翻脸,横行一时的李傕郭汜都被诛灭。董卓旧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吞并或者是剿灭,然而此时张绣一派仍然没有遭到什么大的打击,反而发展得不错。这就是贾诩对于势力保存的强大谋划起的作用。而真心实意相信贾诩的张绣也算是三国中少见的开明领导了。其实说白了,张绣本人也并没有多么聪明,但是他对聪明人是绝对信任的,并且在那个封建年代敢于实行分权。
事实上贾诩被后人评价过,如果他有合适的时机的话,肯定不会止步于一个杰出谋士,贾诩之才相比曹刘来说毫不逊色,是能作为一方君王的。张绣恰好将贾诩的作用利用到了最大,因此在董卓手下更为出名的将领一一凋零之后,还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势力。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张绣出兵出力,而贾诩就成了团队里的最强大脑,来指导张绣如何发展壮大,这种各取所需的合作关系是两个人都很满意的,也是他们当时最好的生存环境。
《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曹操膨胀埋下伏笔
贾诩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对于收留了自己的张绣,他一直倾力相助。贾诩与诸葛亮一样,对当时的天下局势掌握得十分透彻,他对张绣提议要尽快拉拢刘表,这对他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只要刘表能与自己结盟,不管是实力还是地域的优势一下子就都能被张绣揽入怀中。
张绣一听当然十分赞同,由于刘表当时正在考虑南阳这一块战略要地,而自己手下有没有能够镇守得住南阳的将领,在贾诩的推波助澜之下,刘表直接将整个南阳地区让给了张绣。张绣率军进驻南阳之后,为了感谢刘表的慷慨,他对外宣称和刘表结盟。
曹操一听这可不得了,立马出兵要讨伐张绣,大军刚刚开到南阳,张绣却突然不战而降了。曹操心里本就想以讨伐之名逼张绣放弃刘表效忠自己,因此欣然同意了。结果一向足智多谋的曹操这下可判断错了局势。
《三国志》: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贾诩地位实际很高
在整个张绣势力之中,贾诩的重要性其实一直都被其他人低估了。张绣和贾诩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实际上二人完全是以一种合作模式在谋取天下。贾诩的指挥才是最可怕的,没有发现这一点的曹操以为只会带兵打仗的张绣真心想要投降,想要通过迎娶张绣的婶子来进一步控制张绣,谁知这一下捅了马蜂窝,本就被胜利蒙蔽了双眼的曹操这下又犯了好色的老毛病,不仅想迎娶美人,还想一举两得,利用政治联姻来一举接手张绣的庞大军队。
张绣此时觉出了不对:你曹操先让我投降,然后趁我不注意把我的手下全都拉进自己的阵营里,莫不是想把我架空然后一口气斩草除根?本就十分恼怒的张绣再加上有着贾诩在一旁出谋划策,煽风点火。于是张绣秘密下令,趁曹操沉迷女色放松警惕的时候,率领所有原部下一同潜入营寨深处,诛杀曹操。
这一场混战,曹操虽然凭着自己部下和子侄的死命保护逃出生天,但是自己最为喜爱的大将典韦却因为被偷走军械,在寨门口保护曹操力战致死,最有希望继承曹操领导地位的儿子曹昂也在乱军之中被杀害,而曹操没能早早地提防贾诩这位战神级别的人物,就使得他遭遇了人生最惨之一败。
《三国志》: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总结
看罢关于贾诩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贾诩的强大,就在于对对手和自己实力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相对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贾诩更像是一名出色的外交人才,贾诩擅长的并非是正面战场上的两军对垒,而是通过自己识人的特长看透敌人,只有了解对手之后,才有更大的希望打败敌人。
参考资料:
《三国志》《唐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