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当时的局面很尴尬,一方面孙权是东吴的领袖,一方面关羽一个人单独镇守荆州。这个时候孙权前来提亲,希望关羽把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以此结为亲家。
可以说这是孙权在拉拢关羽,因为结盟的事情早在刘备割让荆州东三郡的时候,就已经谈好了。这个时候孙权再次跟关羽套近乎,无非就是希望关羽能够投靠自己这边。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可怕的目的,那就是引起刘备集团内部的矛盾。关羽现在是封疆大吏,独自占领荆州,完全有资格跟刘备分庭抗礼。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如果跟关羽结成了亲家,刘备会怎么想呢?他还能彻底相信关羽吗?
01刘备本身就没有彻底相信关羽的意思。
刘备有一个小舅子叫糜芳,这小伙子算是半个刘备的投资人,所以虽然没什么本事,却也能在刘备集团混饭吃。
可是刘备却给这个小舅子安排了一份特殊的工作,南郡太守。南郡是荆州最大的一个郡,自从长沙被割让给孙权以后,南郡已经成了荆州最重要的地盘,当然也是关羽的治所。
南郡太守相当于南郡的一把手,荆州的二把手。这就好比关羽是荆州省的省长,荆州省的省会是南郡,而糜芳则是南郡市的市长,而且是副省长级别的。
这么一个没什么太大用处的小舅子,为什么会被刘备派到关羽那儿去呢?难道刘备不知道糜芳跟关羽之间,曾经有过矛盾?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三国志》
关羽这个人一天到晚都是仰着脑袋看人的,除了刘备张飞,谁也瞧不起,所以见到糜芳自然更加不会搭理,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小瞧糜芳,认为他就是靠关系上位的。
所以糜芳打心眼里恨关羽,而刘备这个时候派糜芳去荆州,意思就很明白了。一方面糜芳可以监视关羽,另一方面,糜芳可以掣肘关羽。
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竺面缚请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惭恚发病,岁馀卒。---《三国志》
一旦让关羽明白一个道理,荆州不是他的是刘备的,那么糜芳去的目的就达到了。说到底,刘备也是不信关羽。当然不是完全不信,完全不信就不会把荆州交给他,只是帝王心思当中的一种疑虑罢了。
靠嘴皮子发誓,这是不靠谱的事情,只有实际情况下不容许你叛变,那么你才真的不可能叛变,这就是现实。
02关羽在这种情况下,能答应孙权的婚事吗?
荆州紧贴着东吴,这是一块非常敏感的地区。此前因为南郡的问题,刘备差点就跟孙权打了起来。要不是刘备忙着去夺汉中,说不定提前就跟东吴决裂了。
谁都想要夺取荆州,这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不仅是天然的粮仓,也是北伐曹魏最好的出口。当然孙权夺了去也没什么作用。
那么孙权这个时候前来提亲,首先会引起糜芳的主意,糜芳主意了,那么刘备那边也就主意到了。这个时候关羽的一言一行,可以说就等于是在现场直播给刘备看,糜芳说不定还要添油加醋。
一旦导致刘备和关羽不和,那荆州可就真的守不住了!所以关羽在这种情况下能答应这门亲事吗?就算他心里愿意,此刻也绝不可能答应。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志》
不仅不能答应,而且要严词拒绝,以显示出自己对刘备的忠诚。穷苦的时候,可以共患难,那是生死之交的兄弟,可是真正富贵了以后,兄弟之间的感情能大过利益吗?如果你觉得不能,那的看这份利益的有多厚重。
很显然对刘备来说,荆州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不得不防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荆州丢失的原因,关羽其实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罢了。
刘备只派一个糜芳过去,其实已经给足了关羽面子,关羽心里是非常清楚这件事的。所以关羽的严词拒绝,其实不是在回绝孙权,而是在向刘备表忠心。
03虎女安能嫁犬子?这种口吻像张飞说出来的。
关羽是个读书人,每天没事儿做就喜欢读《春秋》。这么一位有涵养的读书人,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吗?我认为按道理是不会,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孙权和刘备目前还是联盟关系,他们是要一起对抗曹操的。关羽辱骂孙权是狗,岂不是故意在破坏同盟关系么?其次,关羽读了这么多年书,对一个国家的领袖,会说出这么没涵养的话来吗?就算是关羽看不起孙权,那最多就是不搭理孙权而已,绝不会谩骂孙权。再则,关羽镇守荆州,始终是要常常跟孙权集团打交道的。现在这一口骂过去,以后邻居关系还要不要处了?由此可见,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关羽是不会如此辱骂孙权的,这骂人的口气,简直跟影视剧里的张飞一模一样了。
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三国志》
关羽这一声骂,彻底断了自己跟孙权之间所有的可能,反倒是成全了刘备彻底放心地把荆州交给了他。
总结:荆州丢失和伐吴失败,刘备都有巨大责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得出,自从关羽狠心回绝孙权以后,那刘备对关羽就彻底放心了。这个时候关羽这边再出什么状态,或者糜芳再告什么小状,刘备都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了。
可是糜芳这回可不是在开玩笑,糜芳告诉刘备,关羽要北伐了!What?你别开玩笑了,这是刘备的第一心声。刘备手里十几万人不敢北伐,孙权手里十几万不敢北伐,你关羽手里就几万人马,还要防备东吴,你北伐个冒险啊?
所以刘备认为糜芳这是在危言耸听,吓唬人。本着用人不疑的态度,刘备肯定是告诉关羽,什么都不用怕,想干什么干什么,糜芳的话我不信!
结果关羽真的北伐了,情况一下子就不受控制了,这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我们看关羽北伐的整个过程,刘备都没有说送点人马送点粮食,这也是够奇怪的了。
后来刘备伐吴就更别提了,根本就不具备消灭东吴的实力,非要逞能,最后不仅损失了几万人马,还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了。
后期要不是诸葛亮买了根内存条开挂,蜀汉帝国哪里还有什么希望呢?所以蜀汉之所以不能一统天下,刘备要负主要责任,关羽负次要责任。
参考资料:
《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