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读三国,不看演义:逢纪真的是袁绍的狗头军师?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逢纪真的是袁绍的狗头军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戴从鑫 访问量:4346 更新时间:2023/12/18 11:58:53

大家对于逢纪的评价并不高,究其根本还是因为逢纪做出了两件让世人诟病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谗言害田丰,第二件事则是篡改袁绍遗命。但是笔者认为,逢纪的这两件事情,并不足以证明逢纪是狗头军师。

谗言害田丰的真相

这第一件事自然是间接害死了田丰。官渡之战前,田丰曾劝谏袁绍说不用主动进攻曹操以追求毕其功于一役,他认为曹操已经击败刘备,现在正是兵精粮足、士气旺盛的时候,而且曹操本人用兵如神,不应该轻视曹操。因此应该利用兵力、地盘、人口、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固守北方四州,一方面对曹操进行骚扰性作战,以此拖垮曹操。这时候的袁绍居然拒绝了田丰的建议,刚正不阿、忠心耿耿的田丰依然坚持劝阻袁绍刚愎自用的袁绍将其下狱。官渡之战袁绍兵败以后,这才想起田丰的建议,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从田丰劝谏。此时逢纪却向袁绍进献谗言,说:“田丰在狱中听说主公兵败,拍手称快,正在为自己的预言准确而感到十分高兴呢!”于是袁绍将田丰处斩。

其实即使没有逢纪的进言,田丰也难逃一死,田丰在得知袁绍兵败以后,其实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当大家都祝贺田丰,认为他预测准确,已经证明自己深谋远虑,一定会受到袁绍重用的。田丰却分析认为,假如袁绍赢了,他还能活命,如今袁绍兵败,他就离死期不远了。田丰竟然已经预测到自己的结局,还坚持劝谏袁绍,这大概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吧!由此可见,即使没有逢纪进言,田丰也难逃一死,当时袁绍对田丰早有杀意,逢纪的进言,充其量只是袁绍下令斩杀田丰的导火索。

田丰被杀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外宽内忌的袁绍无法忍受因为直言二多次触怒他的田丰,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世上又有几个人能够听得进逆耳忠言呢?袁绍本身也是一个很好面子的人,官渡之战以后,无论是曹操阵营还是袁绍阵营,都说假如袁绍听从田丰的,就不会有官渡之战,这大大损伤了袁绍的面子,就更想杀田丰了。

篡改袁绍遗令的真相

史书记载说,袁绍原本是想让长子袁谭继承自己的位置,逢纪和审配却篡改袁绍遗命,改立袁绍的三子袁尚继位。然而逢纪真的篡改了袁绍的遗命么?要知道袁绍本来就一直不喜欢长子袁谭,而偏爱幼子袁尚。

在袁绍生前,他就想立袁尚为继承人,虽然袁绍并未正式表态,但是从他对袁尚之母亲刘夫人的宠爱和对袁尚的偏爱可以看出袁绍很明显是想立袁尚为继承人的。这点看来,袁绍很可能真的是要废长立幼,当时并没有目击证人,所谓的篡改遗命很可能只是袁谭为了与袁尚争权而故意散步的谣言。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载李斯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让秦二世取代公子扶舒继承帝位,但是当时同样没有目击者,谁又知道秦始皇的诏书到底是真的还是李斯假传呢?古代有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对于废长立幼的行为十分的反感,因此当出现废长立幼的行为时,古人都会让他们的手下去背锅,因此,逢纪很可能只是为袁绍背锅而已。别忘了,拥立袁尚的除了逢纪,还有审配,审配何许人也?为人足智多谋,其刚正不阿又不亚于田丰!袁尚兵败以后,审配被俘虏,宁死不降,曹操含泪将其处斩,审配因为自己的主公在北方,面向北方慷慨赴死,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解时,评价审配说:配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请问大家,对袁氏如此忠心的审配,怎么可能会篡改袁绍的遗令?

因此笔者认为,逢纪被抹黑得悲惨,田丰被杀不能让他背锅,袁绍遗令也并非他篡改的,逢纪并非狗头军师,只是成王败寇,自然会被各种抹黑喽!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后汉书

标签: 逢纪

更多文章

  • 河南历史名人 二百一十九 逢纪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逢纪

    逢(páng,古时为“逄”字)纪(?-公元202年),字元图,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网络图片,侵权联删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后,何进欲除蹇硕,亲信张津劝他选贤良为国除害,后又广征智谋之士逢纪、何颙、荀攸等为心腹。后来,袁绍逃离董卓势力范围时,与逢纪、许攸

  • 袁尚的老婆甄宓,为何会成为曹家三父子的猎物,仅仅是因为漂亮吗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袁尚

    那个时候,袁绍已经被击败了,小人得志的曹操进入邺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冲到袁绍的府邸,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人妻。我们都知道,曹操这个人是非常喜欢别人的老婆的,他不仅要征服这些男人,还要征服这些男人身边的女人。可能这就是一种非常强盛的征服欲吧,他到了袁绍的府邸,当然是为了找到那个美艳绝伦的甄宓。她是袁绍的小

  • 曹操手下“五子良将”死后皆封侯,于禁投降是一大污点,受辱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于禁

    难道就许你刘备拥有五虎上将,不准许我曹操拥有五子良将?这五子良将是与曹操亲戚毫无关系的统军作战最强的五人,深受曹操器重,常领军一方,委以重任,但是这五人与五虎上将不同的是,这五人更多的是统军作战,而非阵前力斗,所以名气上弱了些,但作用更大。五子良将中第一人,非张辽莫属。 张辽本是吕布的手下,但是却一

  • 于禁投降被骂了千年,关羽土山被围也是投降,为何却还被后世称颂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于禁

    在三国时期,讲究的就是一个忠义,前些日子我给大家讲了三国义士臧洪的故事,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人,我简单讲一下,臧洪原本是张邈的人,后来被袁绍所任用,担任郡守。后来张邈被曹操所围,等待臧洪前去救援,却被袁绍所阻挠,张邈因此战败而被曹操所杀。臧洪因此将怒气发到袁绍身上,率领自己管辖的郡背叛袁绍,袁绍就派

  • 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和他的七军三万降卒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黑洞BHole标签:于禁

    关羽水淹七军,名震华夏,曹操欲迁都以避锋芒。那么七军三万兵马下落如何?在三国之前,降卒有坑杀的可能,也有充当兵源的可能,也有归还的可能,那么于禁投降关羽后,他和他的三万兵马去哪儿了呢?一、坑杀的可能有没有?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不可能,整个三国历史上,有明确史书记载的是曹操攻下徐州后,屠徐州城为父报仇,因

  • 曹操手下名将如云,为何要选择于禁,最终落得个水淹七军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于禁

    公元219年,刘备在荆州发起汉中之战的同时,南线的关羽为了策应刘备的攻势也趁势对曹操集团的襄阳等地发起了攻击。面对关羽的北伐,荆州地区的主将曹仁不能阻挡其兵峰,不过曹仁却是一个非常善于防守的将军,面对关羽的进攻他在极度劣势的兵力之下抵挡住了关羽的北伐军。可是他自己也清楚知道,凭借手中这点兵力是不足以

  • 正史中曹操真正看重的大将只有于禁张辽乐进徐晃四人!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于禁

    三国时期谋臣如雨战将如云,但若论哪一方武将最盛,曹魏是正史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不仅有五子良将,八位宗亲将领组成的八虎骑,还有近卫亲将典韦,虎痴许褚等等,不过,在这些大将中,曹操真正看重的只有4人:第一位:于禁于禁排名第一,一般人想象不到,这主要是因为于禁晚节不保,不仅投降了关羽,还被曹丕凌辱了一番,羞

  • 为何关羽、张辽投降无损他们光辉的一生,但于禁投降却成为一生的污点?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于禁

    历史是一个可以被任何人打扮的女孩。同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多是从“事后”的角度进行的。你如何看待投降这件事?如果你臣服的人成功了,那么你将成为“转暗为明”的最佳典范。同样,如果你臣服的人失败了,那么你就会成为著名的汉奸,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明白了这个道理,问题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同样的自首

  • 曹操的五子良将中谁最厉害?并非于禁,而是打败诸葛亮的他

    历史人物编辑:舞者小青青标签:于禁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后来董卓、袁绍、吕布等诸侯相继失败,最终只剩下蜀汉、东吴、曹魏三国鼎立。在这三个政权之中,刘备、孙权、曹操作为雄主,各自有其特点,而他们麾下也是聚集了不同的人才,刘备有“蜀汉五虎上将”,孙权有“江表十二虎臣”,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将人数最多,而最为著名的显然莫过于“五子良将”。在这五子

  • 于禁是曹操的亲信将领,襄樊战败投降,为何会引起举朝上下的唾弃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豆豆子标签:于禁

    在三国时代,由于战乱的时势,很多人都难以保证自己能够从一而终。于是被俘后投降就成为一些人的选择。在这些俘虏中,有很多还得到了重用。比如曹操的手下就有很多这样的将领,比如张辽、许褚等人。但是,在三国的这些将领里,有一位将领却下场凄惨,这位将领就是于禁。于禁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他很早就跟随了曹操,在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