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六十五年,老乐聊往事present,今天要跟大家说说的是《三国演义》名将中的一个特别的人,这个人就是廖化和廖元建。俗话说,蜀中无将,廖化为先锋。人们对廖化的基本印象,似乎始终摆脱不了尴尬二字。在小说前期,英雄众多的时候,廖化根本没有机会脱颖而出。无论是曹魏的五名良将,还是东吴的十二虎臣,都相继死去。蜀汉开国元老廖化凭借资历和能力成为蜀中先锋。先锋军官的军事实力,至今还没有得到认可。毕竟轮到他了,因为实在是别无选择。现在,有人解释说,因为廖化长期活跃,按照小说的时间线,廖化开荒时至少已经八十多岁了,所以这句名言并不能否定廖化的能力,重点在前半句,是说“蜀中无将”,自己连上战场的活力都没有,只能用这个老头了。他不仅没有否认廖化的实力,反而表达了对蜀汉疲惫不堪的无奈。
但无论怎么解释,廖化在小说中的地位总是让人有些尴尬。和正史中让司马懿三分畏惧的能力相比,廖化在关公光环下只能算是牺牲品,但有一点很有意思。
在三国迷的印象中,廖化一直是关羽手下的得力干将,但关羽征战的一生中,除了调兵上庸、请刘封失败外,廖化没有任何存在感。与关平、周仓相比,廖化简直就是一个“过客”。这是什么原因?要说明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廖化的身世说起。按照小说的设定,廖化年少时隶属于黄巾军,后来坐镇称王。总之,他是东汉眼中的土匪,所以这种人是不被当时的正规军所认可的,也是看不起的。所以,不管廖化如何推崇关羽,关羽作为跟随刘备打黄巾开始积累军功的人,是不太可能看重廖化的。为了让关羽认他,廖化也是花了不少钱,因为在关公单骑千里的路上,与廖化占山称王的杜渊直接抢劫了关公的车辆刘备的两个妻子在关羽的护送下。
原本杜原想把甘夫人和芈夫人平分给廖化,廖化一听这两位是刘备的妻子和关羽的嫂子,当即反对。杜原不同意,廖化果断杀了他们。他带着杜原,带着他的人头,护送两个妻子下山,向关羽认错,并以杜原的人头为证,弥补自己的过错,甚至要向关大人投降。
不过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关羽并不认可廖化,因为关羽的性格在小说中也是非常鲜明的。他向来高傲,对底层的普通士兵很好,但凡是有一点本事的人,他都不会放在心上。在眼里,像廖化这样的匪首,很难配得上关云长的眼光。再加上关羽认为自己是千里寻的兄弟,不想带太多兵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他只是尽量轻装上阵,小心行事,廖化和他手下的那群爪牙反而是累赘。
再加上这些爪牙出身更加卑微,关羽担心他们不好控制。一旦谁的招数不对,像杜远这样,就会对二嫂产生敌意,很容易出事。归根结底,关羽需要甘夫人、糜夫人身边的亲信,但廖化和他手下的众多土匪却没有时间,也不能培养他们成为自己的亲信。所以,关羽婉言谢绝了廖化的请求,但至少他是两个妻子的救命恩人,关羽也不想伤了廖化的面子,所以安慰他暂时留在山上,将他招入会师刘备后,转为正规军。与此同时,关羽也提醒廖化,既然要女人保护韩家,以后就不要再做没有本钱的生意了。
欺负老百姓,有损刘备的名誉,还不如自立山上。下达这些指示后,关羽便离开了辽化,开始了一段过五关斩六将的精彩故事。廖元建自然以关羽的托付为标准,从此再也不敢抢他的家,只是一心一意地等待关羽的召唤。可问题是,他们只是靠着原来的家世背景,迟早会有坐享其成的一天,所以廖化还是要对兄弟们负责,但他针对的是军官和士兵。
很快,机会来了。老将蔡阳为了给侄子秦启报仇,不顾曹操的命令,率部追杀关羽。关公在古城斩杀蔡阳的故事,也是《三国》中的一个著名故事。但蔡阳在遇到关羽之前,还得经过廖化的山寨。廖化当然不知道蔡阳是谁,也不知道他要追杀关羽。一起抢劫。但他还是低估了蔡阳的实力。要知道蔡阳在很多民间传说,或者说三国文字中,都被称为“刀祖”,而且还是一流的猛将。不敢挑战关羽。所以,在蔡阳面前,年轻的廖化真的不是对手。相反,他被打败了。他的爪牙被蔡阳杀了,山寨被蔡阳夷为平地。
河流和湖泊。所以,关羽就算再想招揽廖化,也已经找不到了。更何况当时刘备还在东奔西跑,关羽自然无处可住,廖化很难找到关羽。荆州之后,廖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偶像。由此可见,如果不是曹操手下的猛将蔡阳,廖化也不会迟到很多年才到关羽麾下任职。地位和知名度。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小说中虚构的廖化。历史上真正的廖化虽然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却从未有过浪迹天涯的经历。因为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关羽战败后,廖化成了东吴的俘虏,而后不得不成为吴臣。这其中,恐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所以不能义无反顾地死去。而且在三国时代,被敌军俘虏后投降的案例很多,这也不算不忠。但廖化还是想做蜀汉的忠臣,就假死隐姓埋名。无人问津后,他偷偷将老母带回成都,逐渐成为蜀汉重将。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出,廖化的孝母是一个基本的史实,怎么会孤身一人漂泊江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