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故事:因为曹操手下一猛将,廖化迟到多年,才能投靠关羽麾下

三国故事:因为曹操手下一猛将,廖化迟到多年,才能投靠关羽麾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古藤枯树小桥 访问量:3587 更新时间:2024/1/25 21:07:44

一年三百六十五年,老乐聊往事present,今天要跟大家说说的是《三国演义》名将中的一个特别的人,这个人就是廖化和廖元建。俗话说,蜀中无将,廖化为先锋。人们对廖化的基本印象,似乎始终摆脱不了尴尬二字。在小说前期,英雄众多的时候,廖化根本没有机会脱颖而出。无论是曹魏的五名良将,还是东吴的十二虎臣,都相继死去。蜀汉开国元老廖化凭借资历和能力成为蜀中先锋。先锋军官的军事实力,至今还没有得到认可。毕竟轮到他了,因为实在是别无选择。现在,有人解释说,因为廖化长期活跃,按照小说的时间线,廖化开荒时至少已经八十多岁了,所以这句名言并不能否定廖化的能力,重点在前半句,是说“蜀中无将”,自己连上战场的活力都没有,只能用这个老头了。他不仅没有否认廖化的实力,反而表达了对蜀汉疲惫不堪的无奈。

但无论怎么解释,廖化在小说中的地位总是让人有些尴尬。和正史中让司马懿三分畏惧的能力相比,廖化在关公光环下只能算是牺牲品,但有一点很有意思。

在三国迷的印象中,廖化一直是关羽手下的得力干将,但关羽征战的一生中,除了调兵上庸、请刘封失败外,廖化没有任何存在感。与关平周仓相比,廖化简直就是一个“过客”。这是什么原因?要说明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廖化的身世说起。按照小说的设定,廖化年少时隶属于黄巾军,后来坐镇称王。总之,他是东汉眼中的土匪,所以这种人是不被当时的正规军所认可的,也是看不起的。所以,不管廖化如何推崇关羽,关羽作为跟随刘备打黄巾开始积累军功的人,是不太可能看重廖化的。为了让关羽认他,廖化也是花了不少钱,因为在关公单骑千里的路上,与廖化占山称王的杜渊直接抢劫了关公的车辆刘备的两个妻子在关羽的护送下。

原本杜原想把甘夫人和芈夫人平分给廖化,廖化一听这两位是刘备的妻子和关羽的嫂子,当即反对。杜原不同意,廖化果断杀了他们。他带着杜原,带着他的人头,护送两个妻子下山,向关羽认错,并以杜原的人头为证,弥补自己的过错,甚至要向关大人投降。

不过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关羽并不认可廖化,因为关羽的性格在小说中也是非常鲜明的。他向来高傲,对底层的普通士兵很好,但凡是有一点本事的人,他都不会放在心上。在眼里,像廖化这样的匪首,很难配得上关云长的眼光。再加上关羽认为自己是千里寻的兄弟,不想带太多兵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他只是尽量轻装上阵,小心行事,廖化和他手下的那群爪牙反而是累赘。

再加上这些爪牙出身更加卑微,关羽担心他们不好控制。一旦谁的招数不对,像杜远这样,就会对二嫂产生敌意,很容易出事。归根结底,关羽需要甘夫人、糜夫人身边的亲信,但廖化和他手下的众多土匪却没有时间,也不能培养他们成为自己的亲信。所以,关羽婉言谢绝了廖化的请求,但至少他是两个妻子的救命恩人,关羽也不想伤了廖化的面子,所以安慰他暂时留在山上,将他招入会师刘备后,转为正规军。与此同时,关羽也提醒廖化,既然要女人保护韩家,以后就不要再做没有本钱的生意了。

欺负老百姓,有损刘备的名誉,还不如自立山上。下达这些指示后,关羽便离开了辽化,开始了一段过五关斩六将的精彩故事。廖元建自然以关羽的托付为标准,从此再也不敢抢他的家,只是一心一意地等待关羽的召唤。可问题是,他们只是靠着原来的家世背景,迟早会有坐享其成的一天,所以廖化还是要对兄弟们负责,但他针对的是军官和士兵。

很快,机会来了。老将蔡阳为了给侄子秦报仇,不顾曹操的命令,率部追杀关羽。关公在古城斩杀蔡阳的故事,也是《三国》中的一个著名故事。但蔡阳在遇到关羽之前,还得经过廖化的山寨。廖化当然不知道蔡阳是谁,也不知道他要追杀关羽。一起抢劫。但他还是低估了蔡阳的实力。要知道蔡阳在很多民间传说,或者说三国文字中,都被称为“刀祖”,而且还是一流的猛将。不敢挑战关羽。所以,在蔡阳面前,年轻的廖化真的不是对手。相反,他被打败了。他的爪牙被蔡阳杀了,山寨被蔡阳夷为平地。

河流和湖泊。所以,关羽就算再想招揽廖化,也已经找不到了。更何况当时刘备还在东奔西跑,关羽自然无处可住,廖化很难找到关羽。荆州之后,廖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偶像。由此可见,如果不是曹操手下的猛将蔡阳,廖化也不会迟到很多年才到关羽麾下任职。地位和知名度。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小说中虚构的廖化。历史上真正的廖化虽然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却从未有过浪迹天涯的经历。因为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关羽战败后,廖化成了东吴的俘虏,而后不得不成为吴臣。这其中,恐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所以不能义无反顾地死去。而且在三国时代,被敌军俘虏后投降的案例很多,这也不算不忠。但廖化还是想做蜀汉的忠臣,就假死隐姓埋名。无人问津后,他偷偷将老母带回成都,逐渐成为蜀汉重将。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出,廖化的孝母是一个基本的史实,怎么会孤身一人漂泊江湖呢?

标签: 廖化

更多文章

  • 廖化分明是黄巾起义军,却活到了蜀国灭亡,其中原因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廖化

    廖化参加黄巾起义是他自己说的。他健康长寿的秘诀就由我来说道了。当时是廖化和关羽的第一次见面,廖化和同伴杜远二人占山为王,趁着关羽和曹操告别之机,误将刘备的二位夫人劫掠。廖化得知实情以后,杀了杜远,亲自送二位夫人下山。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公问曰:“汝何人

  • “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说明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什么弊端?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廖化

    没什么弊端,这句话本来的意思不是现在所理解的:蜀汉没有什么人才,青黄不接,才让老将出马。这句话,最早出自清末创作的《扫迷帚》第二十四回。不期一日正挥毫缮写间,突来一不知姓名、宽衣博袖、满脸腐气的老儒。那人跨进书室,并不向主人致礼,便坐在那靠东椅子上,嗤的一笑道:“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难道后期蜀汉真无大将可用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廖化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一直有一个思想,就是拥刘弃曹,也就是一直在帮助刘备,一直在说刘备的好。当然罗贯中大体写的还是比较真实,不少人物还是比较符合史实的,刘备那个时代,也是人才济济,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还有魏延这样率出奇谋的大将,还有马岱、关平、周仓、廖化这些人。文有庞统、诸

  • 三国最牛的五位先锋大将,廖化排最后,第一名有点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廖化

    什么是先锋呢?先锋指的是行军或作战时的先遣将领或先头部队。古代打仗在开战出征之前,主帅一般都会任命自己的先锋大将,为主帅先在前面开路,遇到敌人也可以先打上两场。先锋大将主帅一般不会随便排遣,通常都是自己的心腹猛将。那么三国中有哪些比较厉害的先锋大将呢?第五廖化廖化是三国时蜀汉将领。曾为关羽主簿,关羽

  • 廖化武艺一般,为什么在关羽麦城被围时他却能突围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刘利山标签:廖化

    所谓廖化在关羽麦城被围时单枪匹马突围去向孟达、刘封求援的情节,是罗贯中在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里虚构的情节,不存在的。 当一个小说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布自己作品里的人物,不管是帝王将相,也不管是神仙鬼怪,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 廖化夺了司马懿的金盔,为何魏延心里不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廖化

    诸葛亮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模仿诸葛亮,也照样仿造,比葫芦画瓢,现学现卖,结果,被诸葛亮用计夺了粮草。司马懿听说之后,率兵来救,在半路上被张翼和廖化截住杀败,司马懿单人独骑逃走,廖化追杀司马懿,司马懿丢下头盔,用金蝉脱壳之计逃走,廖化缴获了司马懿的金盔,被诸葛亮录为头功。魏延见了,为何不高兴了?

  • 真·廖化作先锋?意大利炮未归队 费莱尼成山东鲁能中锋最优选

    历史人物编辑:花开花逝标签:廖化

    不出意外,中超就将在下个月开赛,虽然目前针对赛制等方面还有很多疑问与争议,但这并不妨碍各支球队开始进行重点准备。不过,对于大部分球队来说,核心外援无法归队依旧是最大的难点,毕竟中超球队基本上都是严重依赖外援的,球队的战术是围绕外援制定的,这显然不仅仅是少了一两个球员的问题。山东鲁能目前也遇到这种困难

  • 关羽为什么让廖化突围去上庸求救,自己却不提前逃跑呢?

    历史人物编辑:哆啦小哲标签:廖化

    我们都知道,关羽即将攻陷樊城之时,想不到后院起火,荆州被吕蒙给偷袭了。面对曹孙两家强兵,关羽不断败退,最后只能困守麦城一地。当时,关羽让廖化突围前往上庸去求救。书中写道:“廖化乘势杀出重围,投上庸去了。既然廖化都能杀出重围到达上庸,那关羽为什么要自己困守麦城,而不提前逃跑呢?书中写道:”以待川兵大至

  • 奇袭反中计,廖化败走麦城 神兵陡天降,关羽威服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廖化

    接上文,关羽布置下反攻荆州的计策,廖化、周仓、王甫等人各自接令而去,关羽则率领余下5000精锐,乔装易服,俏俏往南郡进发。廖化在得到关羽的将令后,火急火燎地出发了。担心关羽的奇袭被敌人发现,廖化带着部队急行军百里。连日征战,荆州兵早已人困马乏。廖化如此行军,军中怨言四起。但是想着能更快回到家乡,也还

  • 蜀国最后一位先锋大将,廖化目睹蜀国兴衰,70岁依然临危受命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廖化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经历了董卓,袁绍等前期军阀的战争之后,天下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刘备,曹操以及江东的孙权逐渐壮大而形成的天下三分的局势日渐分明。在这一段时间里,三方势力相互称雄,此消彼长,远交近攻,最终各成大业,也各自为对方所忌惮。当然,三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