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廖化在阴平苦等一月,为何阴平桥还是轻易被占?蜀军部署究竟多差

廖化在阴平苦等一月,为何阴平桥还是轻易被占?蜀军部署究竟多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这就是历史么 访问量:332 更新时间:2024/1/19 22:17:41

三国后期,姜维屡次兴兵伐魏,但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对蜀汉的国力损耗很大,引起了内外的抱怨。而刘禅内宠宦官黄皓,干预朝政。姜维于是向刘禅进谏,要诛杀黄皓。

但是,刘禅对黄皓十分宠信,拒绝了姜维的建议。不但如此,刘禅还派黄皓到姜维处谢罪,使矛盾暴露。结果黄皓意图报复,想用自己的亲信替换姜维。

姜维对此十分疑忌。他为了避祸,同时也为了下一步防止曹魏从祁山方向进犯,还为下一步北伐做准备。他选择了在沓中屯田的策略,亲自率领蜀军主力在沓中屯田种麦。

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

这个时候,曹魏的实际当权者司马昭已经决意出兵灭蜀。他将主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西路军,由邓艾指挥三万人马,直攻姜维。中路军以诸葛绪指挥三万人马配合邓艾,直取阴平桥头,断姜维退路。这两路人马牵制住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

钟会指挥的十二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分兵平行南下,从子午谷、骆谷、斜谷越秦岭,夺取汉中。

魏景元四年八月,司马昭和钟会在洛阳誓师出兵。九月,钟会到达长安,发兵南下。而九月一日,邓艾也开始了对姜维的进攻。在这个时候,廖化在阴平等姜维一个月的情节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记载。在《资治通鉴魏书十》里是这样记载的:

汉人闻魏兵且至,乃遣廖化将兵诣沓中,为姜维继援,张翼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为诸围外助。大赦,改元炎兴。敕诸围皆不得战,退保汉、乐二城,城中各有兵五千人。翼、厥北至阴平,闻诸葛绪将向建威,留住月馀待之。

而在《三国志姜维传》中,对这一段历史是这样记载的:

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

阴平桥军事部署

从这两段史料看,似乎是蜀汉政权知道了曹魏灭蜀的企图,派廖化支援姜维,张翼和董厥支援阳安关口。这两支人马到了阴平,听说诸葛绪的军队向建威前进,就在阴平停留等待了一个多月。

可是,如果是这样解读这段史料,我们就看到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那就是,当姜维得知敌军大举进犯的时候,想要向汉中收缩时,在到达最关键的要地阴平桥头的时候,他遇到的却是诸葛绪的敌兵。廖化在阴平等待了一个月,居然没有控制这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姜维对此情况,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先向孔函谷前进,摆出要绕道诸葛绪的后路,袭击诸葛绪的后方。诸葛绪得知消息后,赶快撤军回救。只留下少许兵力防守桥头。

姜维趁机赶快回兵,抢过桥头,及时赶到剑阁,挡住了钟会的攻势,使得蜀汉的形势暂时转危为安。这个精彩的战术行动,被如实的记录在史书中:

(姜维)闻诸葛绪已塞道屯桥头,乃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绪后;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还,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遇廖化、张翼、董厥等,合兵守剑阁以拒会。

蜀军真实军事部署

在这个行动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没有看到廖化的影子,只看到姜维在孤军奋战。直到姜维冲破重围,退兵到白水的时候,才遇到廖化他们的兵马,一起到剑阁抵抗钟会。

那么廖化他们按照史书里说的,在这一个月里就驻扎在阴平袖手旁观吗?按理说,这些人都是蜀汉后期的主要将领,会这么无所作为吗?

按照我的看法,这是不应该的。这些人都是有一定军事能力的人。我认为,他们没有控制桥头,那是因为他们当时就根本没有到达那里。那史书里的“留住月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可以看看,在这次曹魏灭蜀的行动里。在钟会八月誓师的时候,姜维就向刘禅上表,报告了情况,并建议廖化、张翼增援。可是,这个报告被黄皓隐瞒了下来,举朝都不知道。

等到曹魏军队已经到眼前的时候,蜀汉才动员廖化和张翼的军队支援。而且两支军队还不是直接参与战斗。廖化是作为姜维的继援,张翼是关口的外援。从时间上看,这两支军队动员的时间至多在八月底。

而九月曹魏的攻势就已经开始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蜀汉由于没有准备,防御已经失去了重心。姜维被邓艾和诸葛绪围攻很危急,但是由于姜维擅自改变汉中的防御体系,汉中被钟会轻易占领,发生了更严重的情况。这个时候,正是廖化张翼他们赶到白水的时候。

在当时,姜维的军队存亡不知,而汉中的关口已失,钟会的十多万大军已经进入汉中盆地。廖化和张翼的军队就成了蜀汉最后的预备队,他们要时刻准备应付最危险的情况。所以,虽然廖化和张翼来到阴平,但是他们不敢继续随意行动,只得驻扎在白水这个中心地点,准备机动作战。

西线有姜维抵挡邓艾,东线汉中的防御还可以牵制钟会一时,这时的诸葛绪成为一支比较机动的部队。诸葛绪向建威这个东线和西线的中间地带进发,廖化等人在没有摸清他的真实意图前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才是廖化和张翼留住月余的真实情况。

总结

因此,廖化张翼驻扎在白水而不去控制阴平桥头,是被形势所迫。如果他们去控制阴平桥头,被诸葛绪牵制住,那么东线的情势继续恶化,蜀汉就会有立刻亡国的危险。因此,两害相衡选其轻。他们才采取了慎重观望的策略。

当然,如果东线能够象魏延那个时候层层设防,堵住钟会不使他南下。那么廖化和张翼会毫不犹豫的去支援姜维,也就没有阴平桥头的这一幕了。

标签: 廖化

更多文章

  • 比廖化还老的蜀中将领,开弓射了一只黑猿,叹气说我快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廖化

    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的廖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老将。关于廖化有一个歇后语,“蜀中无大将,廖化称先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没有优秀人才负责工作的时候,只能让能力普通的人暂时担任重要职务。蜀汉阵营从关羽和张飞等人接连去世后,人才越来越稀少。最终只能让年纪老迈的廖化出来充当先锋,所以才会让人用这种歇后语,

  • 廖化武艺平平,为何关羽被围时他却能突围成功?你看谁在帮他!

    历史人物编辑:米雅历史阁标签:廖化

    廖化武艺平平,为何关羽被围时他却能突围成功?你看谁在帮他!看过三国的都知道,论突围能力,没人比得过赵云,虽然正史上的赵云没有演义中“七进七出”那么富有传奇色彩,但能在被曹操虎豹骑追杀的情况下救出甘夫人和阿斗,论突围能力,赵云排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关羽败走麦城时,有一个人却突围而出,去刘封孟达那里求救

  • 姜维尽得孔明真传,为什么一生没有打过邓艾?廖化一句话说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廖化

    姜维尽得孔明真传,为什么一生没有打过邓艾?廖化一句话说出答案文|明明读历史在公元234年的时候,卧龙先生孔明不幸在军中去世,诸葛亮的去世兑蜀汉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不光是让北伐兴汉的除贼大任停止了,并且还让蜀汉直接就陷入了混乱当中,在公元240年的时候南蛮作乱,向宠前去平定最后不慎展示在了沙场上着

  • 名将廖化在关羽落魄时来求职,为什么还被关羽拒绝?三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廖化

    《三国演义》中关羽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一直被读者津津乐道,关羽在过关斩将之时有两个大将前来投靠,一个是周仓,一个是廖化,但是关羽收纳了周仓,却拒绝了廖化。当时关羽刚辞了曹操,其兄长刘备也没有安身之地,对关羽来说算是落魄之时,此时廖化前来求职,却被被关羽拒绝,为什么?《三国演义》中最展现关二爷忠义气概的就

  • 刘备的甘、糜两位夫人有多么好看,为何会被廖化和杜远劫持上山?

    历史人物编辑:胡文浩标签:廖化

    甘、糜二位大美女姿容绝世,谁看了都上头,所以以小人之心做个猜测:两大美女曾数次落到吕布、曹操手里,以吕布其人之无耻、曹操对人妻之恶行,我估计刘备头上多少都会沾点绿!甘、糜两位大美女虽然名为“夫人”,但实质上都是刘备的妾室。这不难理解:以刘备汉朝皇室后裔的身份(个人表示怀疑),明媒正娶的夫人一定要出身

  • 蜀汉大将军姜维兴兵讨伐曹魏,廖化:姜维强行用兵,定会自食恶果

    历史人物编辑:尚元凡标签:廖化

    公元262年秋,蜀汉大将军姜维兴兵讨伐曹魏,车骑将军廖化对此次出征并不看好,他对同僚这样说道:姜维才智有限,带兵打仗的能力并不比曹魏的将领强多少,并且蜀汉国贫民弱,无法延续满足战争的需要,如果他强行用兵,必定会自食恶果,后续,果然如廖化所言,姜维强行进兵,被曹魏大将邓艾所败,败退于沓中。廖化,荆州南

  • 廖化在三国里知名度极高,怎么史书里却连传都没有呢?

    历史人物编辑:万俟如冬标签:廖化

    喜欢三国的人都知道廖化这个人,毕竟《三国演义》里的那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就很深入人心。不过如果我们看《三国志》的话,其实廖化并没有《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没用。我们都知道关羽将军的“千里走单骑”,但估计你们不知道的是,真正“千里走单骑”的原型并不是关羽,而是廖化。东吴袭取荆州擒获关羽并杀

  • 关羽败走麦城,为啥只有廖化一个人突围,难道他武力比关羽还高?

    历史人物编辑:掉进书堆的小胡标签:廖化

    提到三国演义,大家一定会想起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等等传奇故事,其中关羽在三国演义里面,是受很多人喜欢的大人物,他有勇有谋、武力高强,讲究义气,受后人爱戴。可是他的结局却不是很好,当年吴军趁混乱之际偷袭江陵,关羽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败走麦城,最后惨被杀害。这让后人都很唏嘘,很难接受他这样的下

  • 主簿明明是一个文官职位,吕布、廖化为啥也能当?秘密在职责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廖化

    有朋友问“长史”和“主簿”的区别,简单回答一下。个人能力有限,欢迎行家指正。先说长史。《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东汉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手下都设置“长史”,1人,“署诸曹事”,主管各类事务,为属吏之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东汉不设丞相,曹操当丞相时,东汉皇室已经无权。曹操、诸葛亮都设置“丞相长史”

  • 姜维得到诸葛亮真传,为何碰上邓艾总是输?廖化总结这一点很到位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廖化

    姜维得到诸葛亮真传,为何碰上邓艾总是输?廖化总结这一点很到位导语:三国早期因为战乱频繁,期间魏蜀吴三个势力都涌现出了很多名将。比如曹魏除了曹操本人之外就有“五子良将”和以曹仁、曹洪为首的宗室将领以及曹操最信赖的夏侯惇夏侯渊两兄弟。东吴方面则拥有周瑜、吕蒙、陆逊、黄盖、程普、韩当等人,蜀汉则是我们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