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姜维屡次兴兵伐魏,但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对蜀汉的国力损耗很大,引起了内外的抱怨。而刘禅内宠宦官黄皓,干预朝政。姜维于是向刘禅进谏,要诛杀黄皓。
但是,刘禅对黄皓十分宠信,拒绝了姜维的建议。不但如此,刘禅还派黄皓到姜维处谢罪,使矛盾暴露。结果黄皓意图报复,想用自己的亲信替换姜维。
姜维对此十分疑忌。他为了避祸,同时也为了下一步防止曹魏从祁山方向进犯,还为下一步北伐做准备。他选择了在沓中屯田的策略,亲自率领蜀军主力在沓中屯田种麦。
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
这个时候,曹魏的实际当权者司马昭已经决意出兵灭蜀。他将主力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西路军,由邓艾指挥三万人马,直攻姜维。中路军以诸葛绪指挥三万人马配合邓艾,直取阴平桥头,断姜维退路。这两路人马牵制住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
而钟会指挥的十二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分兵平行南下,从子午谷、骆谷、斜谷越秦岭,夺取汉中。
魏景元四年八月,司马昭和钟会在洛阳誓师出兵。九月,钟会到达长安,发兵南下。而九月一日,邓艾也开始了对姜维的进攻。在这个时候,廖化在阴平等姜维一个月的情节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记载。在《资治通鉴魏书十》里是这样记载的:
汉人闻魏兵且至,乃遣廖化将兵诣沓中,为姜维继援,张翼、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为诸围外助。大赦,改元炎兴。敕诸围皆不得战,退保汉、乐二城,城中各有兵五千人。翼、厥北至阴平,闻诸葛绪将向建威,留住月馀待之。
而在《三国志姜维传》中,对这一段历史是这样记载的:
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馀,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
阴平桥军事部署
从这两段史料看,似乎是蜀汉政权知道了曹魏灭蜀的企图,派廖化支援姜维,张翼和董厥支援阳安关口。这两支人马到了阴平,听说诸葛绪的军队向建威前进,就在阴平停留等待了一个多月。
可是,如果是这样解读这段史料,我们就看到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那就是,当姜维得知敌军大举进犯的时候,想要向汉中收缩时,在到达最关键的要地阴平桥头的时候,他遇到的却是诸葛绪的敌兵。廖化在阴平等待了一个月,居然没有控制这个至关重要的地方。
姜维对此情况,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先向孔函谷前进,摆出要绕道诸葛绪的后路,袭击诸葛绪的后方。诸葛绪得知消息后,赶快撤军回救。只留下少许兵力防守桥头。
姜维趁机赶快回兵,抢过桥头,及时赶到剑阁,挡住了钟会的攻势,使得蜀汉的形势暂时转危为安。这个精彩的战术行动,被如实的记录在史书中:
(姜维)闻诸葛绪已塞道屯桥头,乃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绪后;绪闻之,却还三十里。维入北道三十馀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还,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遇廖化、张翼、董厥等,合兵守剑阁以拒会。
蜀军真实军事部署
在这个行动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没有看到廖化的影子,只看到姜维在孤军奋战。直到姜维冲破重围,退兵到白水的时候,才遇到廖化他们的兵马,一起到剑阁抵抗钟会。
那么廖化他们按照史书里说的,在这一个月里就驻扎在阴平袖手旁观吗?按理说,这些人都是蜀汉后期的主要将领,会这么无所作为吗?
按照我的看法,这是不应该的。这些人都是有一定军事能力的人。我认为,他们没有控制桥头,那是因为他们当时就根本没有到达那里。那史书里的“留住月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可以看看,在这次曹魏灭蜀的行动里。在钟会八月誓师的时候,姜维就向刘禅上表,报告了情况,并建议廖化、张翼增援。可是,这个报告被黄皓隐瞒了下来,举朝都不知道。
等到曹魏军队已经到眼前的时候,蜀汉才动员廖化和张翼的军队支援。而且两支军队还不是直接参与战斗。廖化是作为姜维的继援,张翼是关口的外援。从时间上看,这两支军队动员的时间至多在八月底。
而九月曹魏的攻势就已经开始了。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蜀汉由于没有准备,防御已经失去了重心。姜维被邓艾和诸葛绪围攻很危急,但是由于姜维擅自改变汉中的防御体系,汉中被钟会轻易占领,发生了更严重的情况。这个时候,正是廖化张翼他们赶到白水的时候。
在当时,姜维的军队存亡不知,而汉中的关口已失,钟会的十多万大军已经进入汉中盆地。廖化和张翼的军队就成了蜀汉最后的预备队,他们要时刻准备应付最危险的情况。所以,虽然廖化和张翼来到阴平,但是他们不敢继续随意行动,只得驻扎在白水这个中心地点,准备机动作战。
西线有姜维抵挡邓艾,东线汉中的防御还可以牵制钟会一时,这时的诸葛绪成为一支比较机动的部队。诸葛绪向建威这个东线和西线的中间地带进发,廖化等人在没有摸清他的真实意图前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才是廖化和张翼留住月余的真实情况。
总结
因此,廖化张翼驻扎在白水而不去控制阴平桥头,是被形势所迫。如果他们去控制阴平桥头,被诸葛绪牵制住,那么东线的情势继续恶化,蜀汉就会有立刻亡国的危险。因此,两害相衡选其轻。他们才采取了慎重观望的策略。
当然,如果东线能够象魏延那个时候层层设防,堵住钟会不使他南下。那么廖化和张翼会毫不犹豫的去支援姜维,也就没有阴平桥头的这一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