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法正不死,便无三国”,历史上的法正真的有如此恐怖吗?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历史上的法正真的有如此恐怖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爱历史晓东 访问量:4351 更新时间:2024/1/16 23:27:08

法正是一个可以以一己之智改变天下格局的人物。

“假如”之叹

汉中之战,曹操被刘备搞得很郁闷。

得知刘备是以法正之谋取胜后,曹操恍然大悟:我就说刘备没这么牛逼嘛!原来是有法正在教他呀!

后来,法正死了,刘备发起夷陵之战,大败。

诸葛亮叹息:假如法正还在,他一定能劝阻刘备,即使劝阻不了,大军也不会大败!

曹操以为:“假如”没有法正,汉中之战他败不了。(曹操上一次发出”假如“之叹,是赤壁之战后叹息郭嘉)

诸葛亮以为:“假如”法正还在,夷陵之战刘备败不了。(诸葛亮这辈子就没再“假如”过)

汉中之战、夷陵之战,都是改变天下格局的大战!

看来,曹操、诸葛亮都认为:法正是能以一己之智改变天下格局的人物。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让曹操、诸葛亮这两位当时最杰出的人物,像历史爱好者一样发出“假如”之叹呢?

刘备的翅膀

法正,原本是刘璋属下,在迎刘备入川后,得到重用。

不过,法正有个毛病:睚眦必报。他开始报复当年有私怨的人士。

接到“投诉”后,诸葛亮说:刘备当年在公安,外有曹操、孙权,内有孙夫人,狼狈得不得了。自从得到法正,“幡然翱翔,不可复制”。

世人说得到诸葛亮,刘备是“如鱼得水”。

而在诸葛亮看来,法正才是刘备事业起飞的翅膀!

刘备倒是没有狠吹法正,他只是用行动表达:取西川后,法正与诸葛亮、关羽、张飞一起,得到了最高赏赐。

要知道:法正此前在西川的地位不高、影响力不大。

能与三位元老一起得到最高赏赐,说明:取西川,法正的功绩当属第一!

史书对这段时间法正功绩的记载不太多,或许:法正奇谋,不少是不足为外人道的阴谋吧。(毕竟,刘备取西川,本来就不是太光彩的事情)

奇谋

论及奇谋,或许只有郭嘉可与法正相提并论。

取汉中之战前,法正判断出曹操“内有忧逼”而夏侯渊等人“才略不足”,建议果断发起进攻!

刘备顿兵阳平关,汉中之战陷入僵局时,法正又建议刘备移军定军山,反客为主。

与夏侯渊在定军山相持时,法正又献声东击西之计,削弱夏侯渊,在目标达成后,又果断表达“可击矣”,以黄忠出击,斩杀夏侯渊,定下胜局。

从战略到战术,法正奇谋可谓无孔不入。

在攻势作战中,无论是顿兵阳平关,还是鏖兵定军山,都是一般将领很难跨越的坎。

法正接连不断的奇谋,才是刘备取胜的关键!

诸葛亮“长于治戎,奇谋为短”,若得到奇谋不断的法正支持,后来的北伐会精彩得多。

善沟通

诸葛亮说:法正若在,必能劝阻刘备伐吴。

对法正的沟通能力,诸葛亮自愧不如。

刘备入川后,群臣劝刘备娶吴懿的妹妹为妻。

刘备认为自己与吴氏前夫刘瑁有同宗之亲,不适合。

法正搬出晋文公的例子来,说服了刘备。

诸葛亮、法正都希望刘备能通过重用有名无实的许靖来收拢人心。

诸葛亮讲完道理后,刘备仍然犹豫。

法正搬出燕昭王的例子来,刘备立马答应。

汉中之战,刘备杀红了眼,不肯退让避箭。

法正二话不说,也往前冲:主公都不怕,我怕什么?

刘备立马避箭!

刘备犹豫是否迎娶吴氏,是怕失德;犹豫是否重用许靖,是怕失用人唯贤之名;犹豫是否避箭,是否避箭,是怕示弱于三军。

法正搬出晋文公、燕昭王这样的先贤,打消了刘备“失德”、“用人不唯贤”的疑虑,自然无不成功!搬出自己来,使刘备避箭变得“爱才”。

凡事把握本质,法正的沟通力,绝对是顶尖级的。

以此来看,法正不算一个太难配合的人物。

难改大势

汉中之战,法正抓住曹操“内有忧逼”的时机,一举取胜。

可是,不可能人家一直倒霉,也不可能自己永远不遇到倒霉事。

法正去世时,关羽已失去荆州。

作为刘备最信赖的谋主,法正在整个过程中似乎没有什么表现。

这倒不是苛责于法正,只是:三国的局势过于复杂多变,即便是最顶级的人才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局势!

在曹孙刘三方中,刘备的实力最弱,抗风险能力最差。

就才能而言,法正也没有明显胜过曹操、司马懿、吕蒙、陆逊这些最顶尖的对手。

实力明显不如对手,能力没有明显高于对手,要改天换命,谈何容易?

因此,法正确实能影响天下格局,不过,说他能改变天下大势,则有些过了。

法正不死,天下格局或有不同,但天下总的大势恐怕不是任何人以一己之智所能改变的。

不过,法正的表现是如此”短暂而辉煌“,如其不在45岁时就早早离去,三国的历史,必会更加精彩。

标签: 法正

更多文章

  • 法正不死,则无三国?法正如果活着,真的能帮刘备一统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法正

    诸葛孔明此等身怀经天纬地之才者,尚不能助蜀汉一统天下,更不必说一个小小的谋士法正。近年来随着“三国文化”的热度不断攀升,许多三国中的“奇才”被不断发掘,先有所谓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来暗示诸葛亮怕郭嘉怕得要命;后有所谓的“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仿佛只要法正在,刘备一统天下便是板上钉钉的。这些论调

  • 法正:刘备的幕后首席军事高参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法正

    说到刘备的军事高参,人们首先会想到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羽扇纶巾的他几乎被神化,自然也就没有谁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以“锦囊妙计”见长。事实上,当他和庞统同为军师中郎将时,在阵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庞统。刘备入益州征战,随行所带的也是后者,而将诸葛亮“留镇荆州”(《三国志·蜀书七·

  • 法正对于蜀汉意味着什么?“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一提法很夸张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法正

    文/四季文史《三国志蜀书》记载:“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是夷陵之战后,诸葛亮发出的感叹。到后来,人们把这句话演变成了“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熟悉这段历史的都知道,法正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谋士,在蜀汉政权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这一提法

  • 诸葛亮说,如果法正活着刘备就不会打败,法正作用真的这么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法正

    夷陵大战失败以后,诸葛亮曾经哭着说:“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那么,诸葛亮这个话对不对呢?我认为诸葛亮这个话是不对的。或者说,诸葛亮的这段话,其实还有着更深刻的含义。为什么这么说呢? 诸葛亮认为,法正如果活着就能够阻止刘备东征。那么法正能不能够

  • 法正与诸葛亮,同是刘备谋士,汉中之战为何刘备只带了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法正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在整个三国时期,诸葛亮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不过这是罗贯中对诸葛亮的过度描写,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存在短板的。正史三国志中,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就非常客观。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为:“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

  • 季汉十四文臣,为何独独没有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法正

    成都武侯祠中,将蜀汉的知名武将都列了出来。除了刘关张和诸葛亮外,武将有十四列,以赵云为首;文臣亦有十四列,以庞统为首。十四武将中,赵云作为武将之首,相信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研究季汉十四文臣后,却让人不免发出疑问:那个帮助刘备拿下益州和汉中的法正去哪里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评鉴一番。首先季汉十四文臣有哪

  •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感慨法正,如果法正还在,他能阻止刘备东征吗?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法正

    #三国风云录#在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曾经感慨的说,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制止刘备,不让他向东攻打孙权。即便是刘备发动了对东吴的进攻,也不会遭受这么惨重的失败。那么,如果法正还活着的话,真如诸葛亮所言,能够阻止刘备东征吗? 一、深受刘备和诸葛亮器重的法正。 从诸葛亮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备对法正的器

  • 法正是谁?为何连诸葛亮都不敢惹怒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法正

    刘备建立蜀汉,离不开一位谋士,他就是诸葛亮。在历史上,诸葛亮都是忠臣的代表,更为重要的是,时至今日,诸葛亮已经成为了忠臣的代表人物。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病逝后,诸葛亮也没有私心。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刘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诸葛亮任蜀汉的丞相,成为了大权独揽的人。也

  • 孙尚香睡觉时有个坏习惯,法正看不下去,直接向刘备提出4字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法正

    每个人的睡觉习惯不同,有的人会说梦话,有的人会打呼,有的人甚至会梦游;在古代历史人物中,有很多名人都有睡觉癖好,就比如说杨贵妃睡觉会打呼,张飞睡觉不闭眼,除了张飞这个三国人物之外,在三国时期,还有一位美女睡觉有个坏习惯,令刘备非常害怕。▲孙尚香是三国时代的大美女,而且武艺高强。(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

  • 法正为何是刘备时代唯一有谥号的大臣,刘备为何如此看重法正?

    历史人物编辑:左传今读标签:法正

    公元220年,善奇谋划策的谋士法正去世,享年45岁,法正的突然去世让刘备十分伤心,连续哭泣了好多天。刘备事后追封法正为翼侯,法正也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为何会得到刘备特殊重视?翼侯又表达了刘备怎样的想法?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法正字孝直,是关中人,因躲避关中的战乱和饥荒和孟达一起入蜀,投靠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