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确存在蔡阳这样一位武将,但和野史、小说、民间评话中的蔡阳形象相差甚多,唯一相同的,就是他们都是曹操手下大将。
先说说正史中的蔡阳
提到蔡阳,不得不说一下另外两个人物,一个叫刘辟,一个叫龚都。
刘辟早年跟随张角,是黄巾起义的重要将领之一,后来张角兵败被杀,残余的黄巾军就流落为草寇,各自占据一方,刘辟则是流窜到汝南一带,依附了袁术。
龚都则是刘辟身边最重要的助手之一,相当于刘辟部队的二把手,2人经常一同出现在史书的记载中。
刘辟和龚都对刘备非常有好感,可谓是刘备的铁杆粉丝。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备打不过吕布投降了曹操,他们也跟着投降曹操,刘备投降袁绍,他们也跟着叛降袁绍。至于他们是如何有的交集,估计是刘备当初攻打袁术的时候认识的这两位将军,至于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史书上并无记载。
但《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英雄记》的一段话引起了酒剑仙的主意:
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布令备还州,并势击术。
这段记载的是刘备奉朝廷(曹操)之命,攻打汝南的袁术,结果兵败,老家徐州又被借住在小沛的吕布给偷了,他所在的部队因为没有粮食,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即便是如此,刘备仍然没有放任部队去烧杀抢掠,刘备在徐州、汝南一带的仁义之名,是非常响亮的,刘辟和龚都是黄巾军的将领,出身低微,此时正好在汝南地区,对刘备有好感,心向往之也就说得过去了。
正史上的蔡阳,其实连龚都都打不过。
《三国志·武帝纪》:(袁)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龚)都等应之。遣蔡扬(阳)击都,不利,为都所破。
蔡阳是谁杀的呢?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
根据《先主传》的说法,蔡阳死于刘备之手,而此时关羽已经回到刘备身边。至于到底是关羽杀了蔡阳,还是张飞杀了蔡阳,甚至是刘备亲自动手解决,都有可能。
正史中的蔡阳,连龚都这样的小人物都打不过,武功应该不会太高。
演义及民间文学中的蔡阳
演义中的蔡阳,明显是给关羽练级用的,武功也完全不够看,以为他能挺过三通鼓,实际一通鼓不到他就人头落地了。
关公回顾,果见尘埃起处,一彪人马来到。风吹旗号,正是曹军。张飞大怒曰:“今还敢支吾么?”挺丈八蛇矛便搠将来。关公急止之曰:“贤弟且住。你看我斩此来将,以表我真心。”飞曰:“你果有真心,我这里三通鼓罢。便要你斩来将!”关公应诺。须臾,曹军至。为首一将,乃是蔡阳,挺刀纵马大喝曰:“你杀吾外甥秦琪,却原来逃在此!吾奉丞相命,特来拿你!”关公更不打话,举刀便砍。张飞亲自擂鼓。只见一通鼓未尽,关公刀起处,蔡阳头已落地。——《三国演义》
在一些民间文学中,蔡阳可就了不得了,直接一跃成为“刀祖宗”,力大无穷,而且有万夫不当之勇,是曹操手下的顶级名将。
关羽不光一通鼓拿不下蔡阳,三通鼓也拿不下,眼看三通鼓结束,再打不过,就无法像张飞表明真心了,然而在刀法的比拼中,关羽又明显处于下风。如何才能战胜蔡阳呢?关羽急中生智,大喊一声:“看,流星雨!”(原话是,你看身后何人?)蔡阳转过头去,关羽抓住蔡阳分身的瞬间,手起刀落,将蔡阳斩于马下。
高手过招,都是瞬间定输赢,可怜蔡阳玩了一辈子刀,最后反死于刀下,令人不胜唏嘘。
如今的驻马店地区(古代称汝南),仍然流传中关羽计斩蔡阳的传说,传说蔡阳胯下坐骑也是名马,不数赤兔,蔡阳死后,它围着主人的尸体悲鸣,随后跳进池塘自杀身亡。关羽心中有愧,就厚葬了蔡阳和他的马。
驻马店古城外三里外,有大小两座坟墓静静地躺在那里,大的叫“蔡阳坟”,小的叫“马坟”,似乎诉说着这位英雄的不甘。
总结
总体来说,历史上的蔡阳,和民间文学中的蔡阳,相差比较大,实力差距也比较大。如果您是要了解真实的历史,不妨多看《三国志》,如果只是当个乐子,又何必较真呢?
酒剑仙:北师大历史学博士在读,专注历史名人故事分享和经典名著解读,欢迎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