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可以这样说,如果赤壁之战是曹操赢了的话,三国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当时这场战役的纸面实力是曹操集团占据上风,而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联合在一起都处于下风,但最后是孙刘联盟赢下这场战役,所以才形成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
因此这场战役在历史上被人津津乐道,放到现在也是得到影视作品的青睐,所以通过各种影视作品,或者是小说,了解到“赤壁之战”中有着一个著名的经典故事,即 “周瑜打黄盖”!
今天对“赤壁之战”真相揭秘 ,看“周瑜打黄盖”是否子虚乌有 ?
赤壁之战的发展经过
1,为什么会发生赤壁之战
首先,因为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公元195年,在谋士荀彧的建议下,曹操迎奉汉献帝,得到汉献帝的认可,曹操拥有当时的天子名分,然后在公元200年又打败袁绍。
接着乘胜追击清除袁绍集团,并且还跑到大漠把支持袁绍的乌桓给收服,因此在公元208年完成基本上的北方统一,所以曹操此时更大目标是拿下整个天下。
其次,曹操要拿下刘备,因为曹操说自己纵观整个天下就自己和刘备两个人称得上英雄,这句话虽然有些自傲,但是说明在曹操眼里,真正会危害他地位的只有刘备。
而在公元208年的刘备得到诸葛亮,已经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曹操想把刘备尽快扼杀!
其三,曹操要灭掉东吴孙权集团;孙权也许没有被曹操看上,但是东吴仗着长江天堑,平稳发展多年,已经具备逐鹿天下的实力。
因此曹操在稳定北方之后,迫不及待地向南方发兵,并且为了应对水战,在208年初就安排军士在自己指挥部所在地邺城建造的玄武池进行水战训练,最后在公元208年七月向荆州进军!
2,赤壁之战的大体经过
公元208年7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荆州,在还未到达荆州之时,荆州名义上的掌控者刘表去世,在曹操大军的威压之下,刘表之子刘琮在荆州世家大族的催促下选择投降,而在樊城驻守的刘备所部只能败逃。
曹操因为荆州势力的投降,一下子给自己增加诸多擅长水战的水军,让曹操心中更加具有底气;而另一边逃亡的刘备听从诸葛亮的提醒准备与孙权联盟抵抗曹操,正好孙权也派出鲁肃作为使者前来找刘备探听虚实,看是否能达成孙刘联盟。
在双方都有意的情况下,加上孙权收到曹操的恐吓威胁的信件,于是不再犹豫,与刘备达成联盟!
当孙刘达成合作之后,孙权以周瑜、程普作为左右都督,分别率领上万精兵联合刘备所部准备与曹操决一死战,之后在这一年的年底,孙刘联军终于会师,直接赶至赤壁;而曹操这边分为水陆两军,水军直接乘船向江东发起进攻,而陆军在两岸辅助!
当两军展开战争之后,第一次正面交锋,曹操的水军就遭遇失败,因而导致两军陷入僵持的局面,但是曹操在此期间做了蠢事,为了让北方来的士兵便于在各船只上通行,想出办法让麾下的战船进行首尾相连,这样陆军在战船上如履平地;
不过也给了对方机会,被孙刘大军一把火烧的全军溃败,最后曹操只能败走华容道,也是曹操走上辉煌历程之后第一次遭遇败仗!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来源
这是一句歇后语,完整的说法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背后的故事源自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为了艺术创作,所以在历史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和故事性的添加!
故事的具体过程如下:在赤壁之战第一次交锋之后,虽然曹操大军落于下风,但是不代表孙刘大军就能战胜曹操,甚至还会遭遇全军覆没的局面;
因为双方的纸面实力有所差距,所以要学会智取,于是周瑜想到一个办法,准备使用苦肉计令曹操掉入自己设定的计谋之中,而承受皮肉之苦的对象则是黄盖;首先周瑜特意召开一次军事会议,要求黄盖在会议上故意与周瑜唱反调,然后周瑜当着所有将官的面与黄盖产生冲突。
因此周瑜作为总指挥为了颜面准备对黄盖施以死刑之罚,但是被其他将领阻拦了,在诸位将士的求情之下,黄盖改为承受杖刑,而这一幕的真正作用是给蔡氏兄弟观看的!
黄盖则是以此为借口,表示投降曹操,而曹操收到蔡氏兄弟的情报,知道黄盖在周瑜军中受到不平等待遇,因此曹操就很相信黄盖,然后黄盖就带着嫡系向曹操投降。
谁知黄盖一进入到曹军当中,就直接用行动表露自己真实的目的,最后通过这场黄盖的苦肉计,让曹操的大军被火烧连营,只能败走!
以上就是这个故事的概况和来源,其实这样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就是这个故事真的只是故事,不是真实的事件!
“赤壁之战”真相揭秘 “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先说答案,“周瑜打黄盖”这个故事的确不是史实,也就是说历史上没有周瑜和黄盖合谋的苦肉计,但是黄盖的诈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曹操才会中计!
1,黄盖的诈降信的大体内容
黄盖在诈降书中主要强调孙权的兵力太少,而自己和家人不想被孙权等人无辜害死,所以决定弃暗投明!黄盖在信中的大体意思:先是对孙权实力的一顿数落,接着还给曹操分析了一番为什么曹操必赢,其实就是一堆糖衣炮弹;
还说这场战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之所以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全是孙权和周瑜不愿臣服在曹公脚下,所以执迷不悟,因而产生妄想;但是黄盖不愿让自己和家人死无葬身之地,因而经过一番考量,还是决定弃暗投明,而收到诈降信的曹操在看完之后,也没有思考太多,总之相信了黄盖的说辞!
2,没有苦肉计曹操为何相信黄盖的诈降
第一,曹操的实力占据上风。这一点是曹操相信黄盖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来打仗就是靠人多力量大的基本原则进行打击敌人,所谓以少胜多终究只是少数,因而曹操看见黄盖在诈降信中挑明这一点,让曹操对黄盖的投降提高了信任度。
第二,曹操的自负;曹操自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基本上是打胜仗,属于高歌猛进,而最困难的官渡之战更是让曹操浴火重生,因此一路走来,很多人都主动向曹操投降,所以养成曹操的自信心;
因而曹操认定自己这次发兵南方一定会大胜而归,加上荆州这个完美的开局,以及刘琮的主动投降,让曹操对自己有着迷之自信,而黄盖在信中还阿谀奉承了一番,让曹操更是飘飘然,所以曹操认为黄盖投降是有着自知之明。
求生欲望乃人之常情;相信每个人在面临生死境地时,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如何自救,因为人的本能就是不愿意身处逆境,而黄盖还是一位有能力的将军,他肯定也非常的惜命,尤其是对家人也是一样,这一点是人性的正常现象,因而曹操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十分相信黄盖的诈降。
黄盖的上位之路;这一点是曹操的联想,因为黄盖在信中特意提到孙权和周瑜,故意说这两位执迷不悟,其实就是在暗示自己对这两个人不满,曹操则认为是这两个人让黄盖在东吴很难有升迁的机会;
因为黄盖最初是孙坚的部下,接着又是孙策的部下,然后才是孙权的上位,所以黄盖的资历在当时属于特资深的将领,而周瑜在黄盖面前属于晚辈,但是孙权偏偏重用周瑜,没有提拔黄盖,因而曹操认为是黄盖对孙权感到失望,对周瑜产生嫉妒,所以投降过来另谋出路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3,如何完成火烧连营的
第一,根据《三国志·周瑜传》的记载,孙权这边有部下探查军情,发现曹操的船只都是用木板进行首尾相连,不仅方便陆军如履平地,还能让陆军在船上发挥战力,但是这个问题在黄盖的建议之下,成为曹操致命的问题;
不过有一个问题当时孙刘大军处于风向不利的局面,甚至会需要逆风而行,即便曹操相信黄盖的诈降,如何保证黄盖的火料船只安全精准的行进至曹操大军处?这个就是在第二点!
其实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借东风”这个事,黄盖也没有提及要借助风力,而是因为当时的造船技术已经可以让船只的风帆利用侧向来的风力。
所以当时战船的船帆不一定是顺着正风向,这个在三国东吴万震所撰写的《南州异物志》中有过详细记载;并且黄盖作为江东擅长水战的将领非常清楚水面上的风向风力,所以自身明白如何利用风向向前冲。
因此黄盖的火料船可以利用风力向前行驶,最后有惊无险地到达曹操大军的位置,一把火就让曹操首尾相连的战船成为一个笑话,从而战胜曹操,造就一场经典的历史战役!
综上所述,“赤壁之战”中的“周瑜打黄盖”的确是子虚乌有,之所以流传广泛,也是因为中国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名气太大了,因而把小说当成史实;同时也是因为赤壁之战的胜利非常经典,总会被人们进行神化,这是自古以来很常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