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的谋士们为何没有看穿黄盖的苦肉计?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的谋士们为何没有看穿黄盖的苦肉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渺茫的风景 访问量:106 更新时间:2024/2/13 16:48:54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赤壁之战”之前的谋略故事写得非常精彩,将历史上这段著名的“以弱胜强”著名战役写得引人入胜。其中,周瑜在整场战前策划上计谋百出,从他和黄盖定下苦肉计开始,一步步将曹操引入各种圈套之中,最终奠定胜局。

然而有人认为“从蒋干中计到黄盖阚泽诈降、再到庞统献上连环计的事件中,曹操谋士集团都不发一言?”,这显然是看书不仔细的缘故,真不是罗贯中故意要把曹操一方写弱来。笔者尝试把故事还原一下:

周瑜用计

蒋干中计才是第一件事。

蒋干是作为周瑜的故交,前往周瑜的营地刺探情报,结果周瑜将计就计,伪造了假情报给蒋干(说水军将领蔡瑁张允是内应),蒋干信以为真,回去告诉曹操,曹操一时冲动也没给蔡瑁、张允辩解的机会,把他们给砍了脑袋。

随后,周瑜借故痛打黄盖,一时间很多人都误以为周瑜做得过分。只有诸葛亮和阚泽看出是假。

于是,阚泽借着看望黄盖的机会,与黄盖商议好去给曹操献降书,

曹操拿到阚泽和黄盖的“投降信”后,也是将信将疑,当场还诈阚泽:

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曰:“黄盖用苦肉计,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斩之。

看看,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的奸雄本性暴露无遗,倒是阚泽临危不乱,反而把曹操哄信了。

等阚泽走后,曹操还召集了谋士们商议,大家也都对此持怀疑态度。可见在这个时候,曹操和他的谋士集团还是很谨慎的。这时候,蒋干又主动请缨,要求去周瑜军营中去探听虚实。

周瑜听说蒋干又来拜会自己,于是便联合了庞统,授意庞统通过蒋干去见曹操献了“连环计”。这个连环计,就是让曹操把水军船只用铁链首尾相连,如此水军在船舰上行动,如履平地。

——实际上呢,这是周瑜为了后面进行“火攻”做准备。

庞统见任务完成,便找借口离开曹操,正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曹操麾下的谋士站出来揭发庞统的“毒计”。

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吓得庞统魂飞魄散。

此人正是进曹营后不发一言的徐庶

徐庶本来就是刘备的军师,因为母亲的缘故才投了曹操,他后来,并未帮曹操出谋划策,所以徐庶知道庞统的用意,但没有向曹操揭发。

关于徐庶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后人还创作了一个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到此,曹操阵营中真的没人能看出周瑜的种种计谋吗?

不是的,罗贯中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写了开战前最后一段:程昱荀攸两人提醒曹操注意火攻。

操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老贼未尝不奸猾。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

在这段故事里,曹操对自己很有信心,坚信赤壁不会有东南风,所以火攻只会烧周瑜的军营。于此,谋士们就再也不提意见了。

毛宗岗批注此段文字时,都写道:北军未尝无人。可见在罗贯中笔下,赤壁时的曹操谋士集团中还是有人能看出危机所在的。

当然,故事写到赤壁之战后,在尾声,曹操惨败之时,连叹如果郭嘉在世,绝对不会让自己吃了这场败仗的。很多人看到这里,忘记了程昱和荀攸的劝阻这件事。

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搥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以上。

标签: 黄盖

更多文章

  • 黄盖周瑜齐上阵,其实他俩是赤壁之战胜利的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论文标签:黄盖

    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家号说书说历史,话说为了西征,孙权带领问陈武江门进攻柴桑,而在邺城的曹操又率兵来夺荆州,于是就找来鲁肃商量对策,鲁肃说自己去荆州探测一下情况再做决定,于是收拾行囊出发了,路上遇上往回逃跑的刘备,俩人一合计,鲁肃知道了刘备和诸葛亮都同意预备东联孙权。于是派诸葛亮去与孙权商量破曹的事情,

  • 这才是历史上最牛的苦肉计,比周瑜黄盖厉害百倍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黄盖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楚争雄篇(9)主笔:闲乐生吴国公子光在谋臣伍子胥的完美策划与刺客专诸的完美表现下,终于成功弑杀吴王僚,如愿以偿当上了吴国的王,是为吴王阖闾。但他仍觉得自己这位子不稳当,因为,吴王僚有一个相当勇武的儿子公子庆忌带兵在外,听说国内有变,正率军从国外赶回来。吴王阖闾闻讯大惊,忙亲率大军

  • 黄盖死亡的时间,及做武陵太守的时间和辖地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黄盖

    因火烧赤壁之功,武锋校尉黄盖被升为武锋中郎将。又因“武陵蛮夷反乱”,后来黄盖兼领了武陵太守。(《三国志·黄盖传》)可以确认的是,黄盖为武陵太守在赤壁之战后。而之后湘江以西的武陵长时间在刘备手中,直到219年吕蒙袭荆州后,才归属孙权。这让很多人开始疑惑黄盖的年龄,弄不清他究竟什么时候担任的武陵太守。孙

  • 江东子弟多才俊!盘点三国东吴的帅哥们,孙策、周瑜、黄盖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黄盖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杜牧的一首《题乌江亭》,感慨项羽不应该自刎乌江的同时,也赞美了江东子弟。荆楚大地,人杰地灵,三国时期江东也是人才辈出。今天不谈论文治武功,单聊颜值,梳理《三国志》中对吴国人物形象的记载,看看江东子弟那让人羡慕的英俊容颜。孙策——美姿颜,好笑语因为

  • 解析东汉战争:赤壁鏖战!黄盖火烧曹营,击退80万曹军

    历史人物编辑:莫锌烨标签:黄盖

    公元208年,十月。曹操的大军一路南下,顺利接管襄阳,将战线一直推进到了江陵。曹操看到了长江,也看到了一统天下的大势。定北扫南如此的顺利,他不会觉得长江会成为他一生的遗憾,相反,曹操觉得这是他生命中新的起点,新的跳板。刘备此时已经如丧家之犬,寄居在东吴的地盘上,而孙权的大军能守得住长江吗?对于曹操而

  • “赤壁之战”的真相:“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历史人物编辑:樊亚茹标签:黄盖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可以这样说,如果赤壁之战是曹操赢了的话,三国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当时这场战役的纸面实力是曹操集团占据上风,而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联合在一起都处于下风,但最后是孙刘联盟赢下这场战役,所以才形成三足鼎立的天下格局!因此这场战役在历史上被人津津乐道,放到现在也是得到影视

  • 为何黄盖在赤壁之战后很少露面?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黄盖

    东吴江东十二虎臣中,资格最老的当属程普,黄盖,韩当三人,他们是十二人中孙坚时候的老臣,三人之中又算程普资格老,黄盖和韩当两人差不多,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周泰、陈武、董袭、蒋钦四人是孙策时加入的;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五人是孙策死后孙权主政江东时加入的。也就是说在江东诸将中,黄盖算是相当老资格的了

  • 黄盖苦肉计名满天下,为何之后很少露面?原因无非这2点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黄盖

    说到黄盖,我们就能想到他的苦肉计,如果没有他,赤壁之战即使诸葛亮再有智慧,周瑜的本领再大,那也是万万不能和曹操抗衡的。赤壁之战是个转折点,过后就正是确立了三国鼎力的局面。而黄盖的主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东吴的主人孙权,他能够不到弱冠之年,就可以坐镇江东,而且还能和曹操刘备进行斡旋,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

  • 同为玻汾,黄盖和红盖真的有区别吗?退休酿酒师道出3个“差距”

    历史人物编辑:梦清的爱情标签:黄盖

    汾酒,不仅是清香酒的“领头羊”,更是平价“口粮酒”中的佼佼者,而作为汾酒旗下最经典的两款产品,黄盖玻汾和红盖玻汾,更是以它们那实惠的价格和出色的品质,而受到全国各地酒友的热烈欢迎。但是,正是因为黄盖和红盖这“两兄弟”的外表实在太像,所以导致很多酒友不知怎么选择,时至今日,依然有酒友感到疑惑:二者真的

  • 同属玻汾,为啥黄盖比红盖更好卖?有何区别,听听老山西人怎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时尚引领人标签:黄盖

    导语:同属玻汾,为啥黄盖比红盖更好卖?有何区别,听听老山西人怎么说说到山西,肯定有人会想到煤老板,但要说山西的酒,就不得不提,占据我国清香酒半壁江山的“汾酒”了。关于汾酒,酒圈中还流传着一句话,“百元之内,玻汾无敌”。清香的口感,以及超高的价比,深得不少酒友的喜爱,销量在众多汾酒中更是遥遥领先。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