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把“赤壁之战”之前的谋略故事写得非常精彩,将历史上这段著名的“以弱胜强”著名战役写得引人入胜。其中,周瑜在整场战前策划上计谋百出,从他和黄盖定下苦肉计开始,一步步将曹操引入各种圈套之中,最终奠定胜局。
然而有人认为“从蒋干中计到黄盖阚泽诈降、再到庞统献上连环计的事件中,曹操谋士集团都不发一言?”,这显然是看书不仔细的缘故,真不是罗贯中故意要把曹操一方写弱来。笔者尝试把故事还原一下:
周瑜用计
蒋干中计才是第一件事。
蒋干是作为周瑜的故交,前往周瑜的营地刺探情报,结果周瑜将计就计,伪造了假情报给蒋干(说水军将领蔡瑁、张允是内应),蒋干信以为真,回去告诉曹操,曹操一时冲动也没给蔡瑁、张允辩解的机会,把他们给砍了脑袋。
随后,周瑜借故痛打黄盖,一时间很多人都误以为周瑜做得过分。只有诸葛亮和阚泽看出是假。
于是,阚泽借着看望黄盖的机会,与黄盖商议好去给曹操献降书,
曹操拿到阚泽和黄盖的“投降信”后,也是将信将疑,当场还诈阚泽:
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曰:“黄盖用苦肉计,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斩之。
看看,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的奸雄本性暴露无遗,倒是阚泽临危不乱,反而把曹操哄信了。
等阚泽走后,曹操还召集了谋士们商议,大家也都对此持怀疑态度。可见在这个时候,曹操和他的谋士集团还是很谨慎的。这时候,蒋干又主动请缨,要求去周瑜军营中去探听虚实。
周瑜听说蒋干又来拜会自己,于是便联合了庞统,授意庞统通过蒋干去见曹操献了“连环计”。这个连环计,就是让曹操把水军船只用铁链首尾相连,如此水军在船舰上行动,如履平地。
——实际上呢,这是周瑜为了后面进行“火攻”做准备。
庞统见任务完成,便找借口离开曹操,正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曹操麾下的谋士站出来揭发庞统的“毒计”。
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吓得庞统魂飞魄散。
此人正是进曹营后不发一言的徐庶。
徐庶本来就是刘备的军师,因为母亲的缘故才投了曹操,他后来,并未帮曹操出谋划策,所以徐庶知道庞统的用意,但没有向曹操揭发。
关于徐庶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后人还创作了一个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到此,曹操阵营中真的没人能看出周瑜的种种计谋吗?
不是的,罗贯中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写了开战前最后一段:程昱、荀攸两人提醒曹操注意火攻。
操升帐,谓众谋士曰:“若非天命助吾,安得凤雏妙计?铁索连舟,果然渡江如履平地。”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老贼未尝不奸猾。诸将皆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
在这段故事里,曹操对自己很有信心,坚信赤壁不会有东南风,所以火攻只会烧周瑜的军营。于此,谋士们就再也不提意见了。
毛宗岗批注此段文字时,都写道:北军未尝无人。可见在罗贯中笔下,赤壁时的曹操谋士集团中还是有人能看出危机所在的。
当然,故事写到赤壁之战后,在尾声,曹操惨败之时,连叹如果郭嘉在世,绝对不会让自己吃了这场败仗的。很多人看到这里,忘记了程昱和荀攸的劝阻这件事。
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搥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