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子说“仁者无敌”,三国军阀刘璋就非常仁义,为何败给了刘备

孟子说“仁者无敌”,三国军阀刘璋就非常仁义,为何败给了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 访问量:1790 更新时间:2023/12/8 16:26:22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是当时一位贤明之君。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愤图强,魏国国力蒸蒸日上。魏惠王曾经接见当时著名的儒家宗师孟子,向他咨询治国之道。魏惠王问孟子,怎样才能使得魏国强大起来,成为凛然不可侵犯的大国强国?

孟子从容回答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口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共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他认为,国君应当以仁义为施政纲领,以仁爱之心善待百姓,轻薄赋税,奖励农耕,减省刑罚,使得百姓懂得仁义之道,百姓自然会像尊敬父兄一样效忠国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如此一来,国家自然强大,正所谓“仁者无敌”之意。

孟子的这番话,被历代皇帝封为治理国家的至理名言。历史上的诸多有为明君,无不提倡以仁义之心治理天下,“仁”也成为历代统治者聚拢民心、强大国家的不二法门。

但在三国时代,这条不可撼动的真理却遭遇到强劲挑战。三国时代,各路诸侯和军阀争雄乱世,都想击败众多对手,一统天下。这些形形色色的诸侯军阀中,也有一些人奉行仁义之道,结果效果却并不怎么理想。比如益州军阀刘璋,以仁义闻名一时,但结局却非常不好,沦为刘备的阶下囚。

益州军阀刘璋,虽然被诸葛亮轻蔑地成为“暗弱”之主,才干平庸,但在当时的各路军阀中,却是出了名的忠厚仁义之人。三国初期,刘璋所处的益州物阜民丰,沃野千里,是各路军阀觊觎的宝地。建安十六年,曹操发兵讨伐汉中张鲁,紧邻的益州也岌岌可危。

刘璋于是想到了请“外援”。荆州刘备素有忠义之名,又和刘璋都是汉室宗亲,于是刘璋敞开胸怀请刘备入川协防。刘备到来后,刘璋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刘备,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谁知却引狼入室,在地盘和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前,刘备撕开伪善的面纱,向刘璋挥戈相向,打响了夺取益州之战。

刘备善于用兵,所向克捷,益州形势岌岌可危。这时,刘璋手下谋士献上一条“坚壁清野”之计。他认为,刘备实力并不算强,“兵不满万,士众未附”,更关键的是刘备无法建立起从荆州到益州的后勤供应线,粮草根本无法保证,只能靠从益州各地掠夺粮食为军粮。

因此郑度建议刘璋,“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把巴西郡、梓潼郡等地居民全部迁徙一空,把房舍仓库粮食全部烧毁,让刘备无法就地筹措粮草,再用旷日持久的防御战拖垮刘备,如此则可保必胜。

在当时的情况下,郑度的计策可谓真知灼见,一招击中刘备的死穴。但这样一来,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沦为难民。刘璋考虑再三于心不忍,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拒绝了这条建议。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成都城高池深,防御坚固,城中还有精兵三万,粮草足够支撑一年,完全可以一战。但刘璋却说,“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不忍心再为了自己的地位牺牲军民性命,果断开门投降,刘璋的三国发展之路以悲剧结尾。奸雄刘备笑在了最后。

刘璋奉行仁义,为何却以失败告终?清朝文学评论家毛宗岗一句话做出了回答:“刘璋失岂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刘璋的失败原因并非在他太仁义,仁义是没有错的,但问题是刘璋“仁而不智”,推行仁义也要通权达变,因时而异,不可呆板地死守成规。

身处弱肉强食的乱世,对待自己的百姓可以仁义,但大敌当前,对待竞争对手和敌人却决不能因小失大,在兵凶战危的战争中容不下丝毫妇人之仁,为了战胜凶恶的敌人必须竭尽全力,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万不可泥古不化,否则只能沦为牺牲品。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刘璋

更多文章

  • 出卖刘璋的张松,在曹操和刘备之间,为何选择势力弱小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百年史说标签:刘璋

    刘备能成功占领西蜀,不能没有张松的功劳。曹操在谋求汉中时,就是张松建议益州牧刘璋与刘备搞好关系,并引刘备进蜀,以刘备的兵马对抗张鲁和曹操。最终,刘璋把狼引了进来。刘备进入西蜀后,没有为刘璋效力,反而谋求了刘璋的益州。张松以益州别驾的身份赢得了刘璋的信任,但背叛了刘璋。那个行动被后人鄙视。说到张松背叛

  • 刘璋坐拥十万兵马,占领益州,抵抗曹操时为何还要刘备帮忙?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刘璋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名气的人,他们有的非常擅长筹谋,而有的则擅长武力,更有的在用人这一方面非常的擅长。而当说起三国时期的人物,不知道你的脑海中会首先想起谁呢,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想起刘备吧,毕竟他这个人还是有点儿实力的,名气也是非常的大,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方霸主,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来的。而对三

  • 刘备只有3万兵马,为何能击败拥兵10万的刘璋呢?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刘璋

    “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这是刘璋在开城投降刘备的时候说的话,从此,益州还是益州,益州还姓刘,但此刘非彼刘。说起来,刘备能占据益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刘璋的引狼入室。乱世就在一个乱字,你攻我打,战火不断,一个地方今天属于你,说不定明天就易主了,争

  • 刘璋手中的王牌大将,用计谋杀死庞统,誓死不降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刘璋

    认识卧龙,凤雏的人很多,但认识张任的人少之又少,知道他们之间的恩怨更少。是的,张任是射死凤雏的人,也是刘备西川遇到的最大障碍,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第六十回,刘璋为张松把刘备引进四川而感到骄傲,“时部下将佐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等一班文武官”提醒刘璋小心刘备,刘璋不相信。三国时期,刘、曹、孙三人笑到最后

  • 刘璋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为何还要让刘备入川呢?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刘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当时董卓之乱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下群雄割据。在这时候,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说,只要你占领一个州,你就是土皇帝,我占领一个州,我就是土皇帝。换句话说,这时候谁都是可以称帝的。在我的地盘里,我是君、其他人都是臣,在你的地盘里也一样。由此说来,能够称帝是非常“简单”的

  • 刘璋地盘广,手下人才济济,为什么还害怕张鲁非要请来刘备帮忙?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碟中谍标签:刘璋

    首先,这和刘璋本人的性格关。史书记载刘璋的性格懦弱。虽然刘璋是益州最高的官员,但是作为一个外来户,刘璋没有能控制益州的那些豪强,当时刘焉把东洲帮带入益州的时候和益州本土的贵族之间的矛盾重重。刘璋没有能解决两者之间矛盾的能力,又没有能控制这两股势力的实力。所以刘璋迫切的希望有一股能靠的住的力量,同时也

  • 刘璋手下有两大猛人:一位险杀刘备张飞,一位战平黄忠,可敌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蒋富强标签:刘璋

    越看三国时期的蜀汉,就越感叹历史真是一种轮回状态。公元214年,蜀主刘璋看到马超耀武扬威在成都城下后,吓得急忙开城投降刘备,由此拉开了蜀汉的大幕。一晃50年后,邓艾偷袭阴平,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刘备的儿子蜀主刘禅,惊得二话不说,就捧出了刘璋的“剧本”,再唱不战而降的曲调,蜀汉就此谢幕。以至于从此之后,

  • 三国冷知识:刘备攻占成都后,益州牧刘璋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晞雨凝香标签:刘璋

    公元214年,刘备入主成都后,对部下论功行赏,史料记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除了赏赐金银财宝外,跟随刘备围攻成都的诸葛亮、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简雍、孙乾、糜竺等人加官进爵,同时对益州原有的文武班底也各有提拔任用,比如入蜀过程中

  • 刘璋明知刘备有夺取益州的打算,为什么仍旧坚持派人引刘备入川?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趣读标签:刘璋

    荆益二州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向刘备提出的战略,而刘备正是按照这个战略执行,才最终有了三分天下之一的成就。夺取荆州,刘备靠的是赤壁之战中曹军溃败而带来的机会。夺取益州,则是由益州牧刘璋主动送上门的。在事情发生以前益州的官吏都主动上书刘璋,指出了刘备有夺取益州的打算。可是刘璋不顾麾下文武的反对,甚至对死谏

  • 刘备仅靠三万兵马,为何能击败拥兵十万的刘璋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刘璋

    真正强大的人,不需要多少兵马就能打败比自己更多的人,而是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有伟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能做事,但是一个有权有势的部下可以帮助他做好每一件事,而刘备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者,他只需要把这些事情交给部下去做就行了。.他麾下的强者太多,能冲锋的就是蜀国五虎将。虽然有些人没有来,但是关羽和张飞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