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末秋初,刘备率军用近1年的时间攻破雒城后,遂挥师直扑成都。
刘备和奉命自荆州溯江西援的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各统大军分别从北、东、南3个方向会师于成都城下,准备发起夺占成都、全取益州的最后一战。
当时,成都城中尚有精兵3万,粮草充裕,足可支撑一年作战之用。刘备、诸葛亮率军把成都团团围住后,召集诸将商议攻城方案。众人议论纷纷,均觉成都城池坚固,兵精粮足,假如发起硬功,刘璋负隅顽抗,那必将是一场要付出极大伤亡代价的恶战。
就在此时,刘备听说西凉名将马超欲归降自己,欣喜若狂,忽而计上心来。
威震西凉的马超绝非一等闲之辈。当初马超为报曹操杀父诛族的血海深仇,起兵反曹,从西凉一路势如破竹杀至潼关,逐曹操于渭水之滨,差点得报大仇,若不是他谋略稍逊,恐怕将以一己之力改变历史,尽管他最后功败垂成,但其人之威名、之胆勇早已声震天下,尽人皆知。
马超兵败后, 颠沛流离,东投西靠,后辗转南下依附汉中张鲁,在其麾下为将。曹操率军伐汉中时,马超见张鲁难以成事且岌岌可危,遂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光明之路——率部投奔根正苗红的大汉苗裔刘皇叔,不料此举意外为刘备顺利攻占成都、全取西川立下了汗马功劳,亦且帮助一个即将走向末路的刘汉王朝在西南一隅又延续了40余年的血脉。
刘备听说勇冠三军的马超欲降,忽然心生一计,急忙派人前去告诉马超不必着急。他暗中派出一支军队与马超兵众会合,以壮其声势,然后让马超率领被偷偷增益的大队兵马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地开至成都以北的郊野屯扎下来,声言不日将助刘备攻城。
刘备之所以这样做,是要给刘璋造成两个错觉:(1)、刘备阵营又增加了大批精兵强将。马超武艺高强,骑射皆精,有吕布之勇,其武勇早已闻名遐迩,就连曹操的人(杨阜)都知道他有“信、布(指汉初名将韩信、英(季)布)之勇,甚得羌胡之心”,如今这位曾在渭水之滨杀得曹军人仰马翻、曹操“割须弃袍”的勇将又带着大队人马加入刘备阵营以助其攻打成都了。(2 )、刘璋会以为刘备很可能得到死对头汉中张鲁的支持,因为刘璋知道马超是张鲁帐下将领,而刘备部将李恢招降马超是秘密进行的,刘璋很可能并不知实情。
这样一来,刘璋死守成都的信心又受到进一步动摇。刘备又不失时机派能说会道的简雍入成都劝说刘璋放弃抵抗,举城投降。刘备以知人善任而出名 ,他派简雍去当说客可谓正当其人。史载,简雍极擅词令,是刘备麾下数得着的辩士。早先的涪城之会,他巧舌如簧,说话好听,甚得刘璋欢心,让他去说服、劝诱刘璋投降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果然,简雍以三寸不烂之舌很快说懵了正举棋不定的刘璋,使他彻底放弃幻想,准备献城迎降。刘璋对那些主张坚决抵抗的部属们说:“父子(刘璋父名刘焉)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饥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随即力排众议,下令开城出降,与简雍“同舆(轿子)而载,出城归命”。成都遂破。
刘备挟马超之威,用简雍之舌,不费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就占领了益州首善之地成都。为了表达优待之意,刘备仍然让刘璋保留振威将军印绶(东汉朝廷所封),携带其家眷和全部财物,徙往荆州公安居住。
刘备率军喜气洋洋进入成都后,立刻大摆庆功酒宴,犒赏三军,摆出了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取成都、平定益州后,刘备以荆州牧兼益州牧,又以左将军、大司马的名义开府治事。拜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庞统已死于雒城之战),并以原刘璋部将、益州太守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并署于左将军、大司马府事。
刘备还打开益州府库,对有功人员大肆论功行赏,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原益州别驾)各赐黄金500斤、白银千斤、钱5000万、锦缎千匹。其余马超、赵云、黄忠、赵云、魏延、刘封、孟达、李严等也依功劳大小,各有赏赐。
至此,刘备初步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实力已略胜盟友东吴一筹,他也因之成了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