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背水一战能够成功,是因为韩信为了背水,提前做了很多功课,特别是伏兵奇袭扰乱敌军,让赵军大乱的部署,非常关键。
马谡的背水一战,只效仿了一个皮毛。马谡仅仅是依据地形,居高临下,置之死地而后生,却从没有考虑过对手有什么特点,会怎么对付他,扎营地的不利因素是什么。马谡考虑不周全,失败也就是必然了。
我们来看看韩信为了“背水一战”,都进行了哪些部署,以及作战的具体过程就知道韩信为什么可以成功了。
1、汉赵兵力3万对20万,尚可以一战。如果韩信仅有数千人,还背水什么呀,出击就被包围灭掉了,直接打道回府就行了,不用打了。
2、对手陈余因循守旧,骄傲自大,轻视韩信的3万汉军。这个很关键,如果对方不轻敌,20万硬拼3万,怎么打也都能把3万军队干掉。
3、韩信做好了情报工作,通过细作探知陈余并没有听取李左车分兵包围韩信的计策,而是骄傲自大,认为20万大军赢定了韩信3万大军。这让韩信有把握引诱赵军全军出营。
4、兵分3路,分头行动。韩信派2000轻骑兵,带上赤旗,等赵军被诱出大营后,将汉军的赤色旗帜插满赵营,让赵军误以为营寨被劫,发生混乱。而韩信自带1万士兵,到赵营挑战,引诱赵军出营决战。剩余的军队全部在依水而建的营寨中,依托营寨,作为背水一战的主力。
5、韩信佯败诱敌出营。韩信先跟赵军激战多时,然后才假装不支,丢下仪仗、旌旗等狼狈的逃往水边营寨。还故意装作跑的比较慢,营寨门还未关闭就让赵军追上,并进入营寨厮杀。
6、背水一战,诱全部赵军出营。汉军在营寨内其实并未和赵军全力死战,而是和赵军周旋,让赵军觉得汉军很狼狈,已经完败。而赵军进入营寨的士兵,也开始抢掠财物为主,汉军有压力,但是还可以承受。陈余本来就认为韩信不堪一击,此时非常确信韩信已经败了,赵军大营的其余士兵也都倾巢而出,跑到韩信大营来抢战利品。
7、更旗易帜,韩信2000骑兵占领赵军大营,并更换了全部大旗。此时,背水的汉军因为没有退路,只能在大寨中跟赵军拼杀、周旋,时间一长,赵军发现无法彻底歼灭汉军,又抢夺了许多财物,于是收兵回营。但是,在路上赵军突然发现自家的大营插满了汉军旗帜,以为营寨被劫了,震惊大乱。背水的汉军主力和2000骑兵,趁机夹击赵军,赵军大败,死伤无数。
这其实是韩信跟陈余打的一场知己知彼的心理战,韩信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达到了让赵军自乱的效果,进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再看马谡呢,只管把将士置之死地了,似乎是占据了地利,却毫不考虑具体的作战细节,比如王平谏言的水源问题,也不考虑自己的对手是一个什么样的将领。
张郃作为曹魏名将,当然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战术,直接把马谡围在了山顶,围而不战。魏军只要守住山下包围马谡的营寨就可以了。时间一长,马谡在缺水断粮之后,只能“背水一战”了。而魏军却是悠然自得的包围着蜀军,魏军战斗意志和战争目标俱在,根本不会乱,马谡也只能面对失败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