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背后的重大隐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背后的重大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哥侃文史 访问量:1309 更新时间:2024/2/29 15:21:38

公元219年,刘备终于在汉中击退了曹操,夺下了这处战略要地,极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后来又成功夺取了上庸三郡。

至此,刘备的势力达到了空前鼎盛之势,占据了富饶的荆州和益州以及汉中之地。而且,刘备在政治上也进一步崛起,成为了威势赫赫的汉中王。

为了在东线战场对曹操造成压力,刘备下令由关羽亲率荆州驻军北伐樊城,主动挑起了“襄樊之战”。此战虽然开局顺畅,但关羽在曹操和孙权的前后夹击下很快就战败了,不仅丢失了荆州,而且还使得荆州驻军全军覆没,自己也身败殒命。

口口声声要兴复汉室的刘备气不过,很快就借机发起了夷陵之战,几乎倾尽全力去讨伐江东的孙权,扬言替关羽报仇。可惜!久经沙场的刘备竟然被青年儒将陆逊打得丢盔弃甲,几乎全军覆没,刘备本人也死在了白帝城。

经过以上两战,刘备的蜀汉集团不仅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荆州重地,失去了这个既可以扼制孙权,又可以北伐曹操的战略基地。至此以后,诸葛亮当年“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完全落空,蜀汉政权彻底沦为了三足鼎立中最弱小的一方,处于了完全的劣势。

刘禅登基后,在诸葛亮的辅助之下,蜀汉政权韬光养晦,对外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对内发展农耕,平定蛮夷。

到了228年,蜀汉政权已经走出了之前的低谷,秉持“以攻为守”理念的诸葛亮决心主动出击与曹魏一战,于是上表刘禅并获得同意北伐。

蜀军第一次兵出祁山,攻势非常顺利,很快就攻取了天水、安定和南安三郡,极大地震慑了曹魏集团内部,北伐形势一片大好。

在此背景下,诸葛亮将战略要地街亭交给马谡镇守。为了万无一失,诸葛亮一再嘱咐马谡不可轻敌,还派遣了经验丰富的王平作为副将,共同守卫街亭。

可惜,初次担当领军大任的马谡终究还是轻敌了,抵达街亭后根本不按照诸葛亮的布局行事,将“山下扎营”改为了“山顶扎营”,终究酿成了街亭的惨败。

其实,马谡此人并非不学无术之辈,他熟读兵书阵法,自然不会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在他看来,当年的项羽就是依靠破釜沉舟的计策才成功实现战场逆转。

马谡希望自己能够效仿项羽,打赢这场防守阻击战。于是,上演了一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戏码,可惜搞砸了。

在街亭防守中,马谡百密一疏,竟然忽略了水源问题,成为整个战役最致命的漏洞和败笔。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张郃远率大军赶到街亭,立即就发现了马谡在防守中的漏洞,直接切断了水源,然后一举就击溃了马谡的守军,成为第一次北伐曹魏的转折点。

我们都清楚,街亭区区弹丸之地,为何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呢?

街亭地处陇右五郡的核心位置,一旦落入曹魏之手,就可以长驱直入威逼诸葛亮的后方安危。因此,诸葛亮唯有撤军回蜀一条路可走,否则会被曹军彻底包围,绝难脱身。

那么,丢失街亭的责任真的是全怪马谡吗?显然不是,马谡的失责在于指挥不力。

个人认为,他选择山顶扎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并非毫无道理,而且,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乃至于以后的数次北伐失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蜀国自身的实力。

不可否认,在诸葛亮的励精图治下,蜀国内的人口和军队数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当时的蜀汉仅有益州和汉中之地,根本无法与曹魏的国力相提并论。

诸葛亮亲率十万蜀军北伐,首先要留足正面主战场的兵力对付司马懿,而且还要分出一部分军队前往箕谷。所以说,能够分给马谡驻守街亭的兵力,实在是少之又少,绝对不足一万人。

曹魏此次迎战蜀军,发兵大约四十万。而且,仅由张郃亲自率领突破街亭的精锐就不下五万人,在1:5以上的兵力劣势下,马谡的失败似乎也情有可原。

所以,我认为马谡失守街亭的确有过,但却并非战之过。他在街亭的兵力部署,也确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似乎也没有到了被阵前处斩的地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背后还有着太多的隐情。

刘备临终前托孤,将诸葛亮和李严确立为顾命大臣,希望二人相互制衡,共同辅保刘禅。但是,诸葛亮对于李严这个副手从来就没有真正和睦过。他将李严本就不多的权力也全部架空,完全独掌了蜀汉的朝政,违背了刘备相互制衡的初衷。

掌握朝政后,诸葛亮又开始谋夺军权。他先是借着南征平定孟获的契机,故意“杀鸡用牛刀”,将掌军的魏延等人排斥,趁机安插了杨仪和马谡等嫡系进入军中任职。

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放着魏延、赵云等名将不用,再次擢升自己的嫡系马谡领兵防御街亭。可惜,马谡竟然战败,不仅丢失了街亭,而且还丢失了诸葛亮的颜面,延缓了他掌控军权的步伐。

为了在军中立威,也为了寻找替罪羊,诸葛亮果断丢车保帅,拿马谡来祭旗,由他为街亭战败负全责。同时,却将自己排除异己和用人不察的责任忽略。说到底,这才是马谡丢失街亭的根本原因所在。

欢迎点击关注文史不假!

标签: 马谡

更多文章

  • 如果马谡守住街亭,那么诸葛亮北伐能否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马谡

    刘备的蜀汉政权有三大战略失败,导致他复兴汉室无望。一是关羽失荆州,二是刘备败夷陵,三是马谡丢街亭。如果没有这三败,或许真可以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复兴汉室,还于旧都。那如果当年马谡不浪,守住了街亭,诸葛亮是否能够北伐成功呢?克复中原是诸葛亮的梦想有可能,但不一定诸葛亮首次北伐占据先手,曹魏没有想到诸葛

  • 诸葛亮杀马谡时,为什么会失声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马谡

    马谡是蜀汉时期诸葛亮手下非常有才干的将领,深得诸葛亮赏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相信对于大家来说已是耳熟能详,讲述的是马谡奉诸葛亮之命驻守街亭,由于他不服从诸葛亮的战略部署,致使街亭失守,后被诸葛亮斩杀。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斩杀马谡,仅仅是因为街亭失守吗?诸葛亮斩杀马谡时,为何要失声痛哭呢?(一

  • 此人与马谡同守街亭,马谡被斩他却升了官,若听他一言计街亭可守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马谡

    陈老师趣说三国第十四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在昨天说到的第十四讲中,陈老师和大家说到的是三国中一个十分悲剧的人物曹洪大将,而这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也用他的实例像大家说明了什么叫做“不会做人一生黑”。所以陈老师想在这里说个题外话,会打仗时一回事,但是不会做人真的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呀。好了,接下

  • 如果马谡的街亭没有失守,诸葛亮能改变战局么?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马谡

    我们读过三国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诸葛亮六次北伐,最终都已失败告终,最后蜀国投降魏国,成为三国中最先败的一个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果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马谡街亭没有失守,诸葛亮能不能改变战局呢?首先,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先是派赵云佯攻陈仓并咬住了魏国曹真带领的主力部队,后亲率蜀国大军直攻陇右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马谡

    马谡(公元190年-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蒋琬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

  • 刘备为何看不上马谡?你看庞统是怎么得到器重的,诸葛亮却没搞懂

    历史人物编辑:勇敢小吴标签:马谡

    一、刘备的最后倔强公元223年,自夷陵惨败而归的刘备,倔强的计划着复仇。在得知曹丕起兵征伐吴国后,刘备难得高兴了起来,提笔就给陆逊写去了一封信。大意是:陆逊啊,如今曹丕要干掉你们吴国了,我这个人一贯讲究有仇必报,所以决定自白帝城起兵夹击,现在就问你三个字:怕不怕?不久后陆逊的回信就到了,一股子欢乐感

  • 众人都反对马谡守街亭,马谡真的压上全家性命也要去吗?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马谡

    正史之中其实马谡并没有说压上身家性命也要去祁山,他自身无疑肯定是想去的,毕竟成了就是大功一件,但也没提他抢着去。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北伐之际,亲率领大军,打算突袭祁山,这时候需要一个先锋开路,军中很多人认为应该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将,比如魏延、吴懿这种的,但诸葛亮力排众议,自己提拔任命了马谡为先锋。所以

  • 刘备死前说马谡不堪大用,为何诸葛亮非要重用马谡,原因很现实

    历史人物编辑:旧匣子1标签:马谡

    通读汉末三国历史时间,在蜀汉势力当中,拥有一个经典的小故事,那便是诸葛亮洒泪斩马谡。诸葛亮大家都了解,蜀汉贤相,那么马谡呢?也许很多人并不是真实的掌握,但是三国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情况下,就曾表明马“谡沽名钓誉,不能厚用”,那么为何诸葛亮还十分器重他?依据《三国志》记述,三国刘备病重之时,召宰相诸葛亮

  • 诸葛亮杀马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马谡丢失了街亭吗?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马谡

    马谡丢失街亭(马谡剧照)蜀汉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兵出祁山讨伐曹魏。在选择街亭守将时,马谡主动请缨为先锋,并和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随后马谡带兵在街亭扎营。随后曹魏将军张郃来攻,因为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驻扎军队,结果被张郃打得大败。失去街亭,蜀军就失去了战机,诸葛亮只好退兵回到汉中。随后诸葛亮

  • 街亭失守,为什么马谡必须死?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马谡

    01.街亭失守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他们只会夸夸其谈,而不实干。最后,他们的下场都很悲惨,值得反思。一个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另一位是街亭失守的马谡。一统天下,恢复汉室,一直都是诸葛亮的夙愿。为此,对内,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外,他兵出祁山,北伐中原。而其中,第一次北伐,最有可能成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