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李世民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是因为她貌美,还是别原因?

为什么李世民要霸占李元吉的妻子?是因为她貌美,还是别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 访问量:1718 更新时间:2024/2/15 10:59:24

唐太宗李世民:霸占弟媳怎么了?你看看我那不孝子,连自己的后妈都不放过!

唐高宗李治:我与媚娘情投意合,怎么忍心让她在尼姑庵守活寡?子承父业,江山都继承了,何况是一个庶母!我孙子还娶了儿媳妇呢!跟我孙子比,啥都不是!

唐玄宗李隆基:爷爷过奖了!孙儿与玉环那可是真爱呐!

唐高祖武德九年九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了他的亲哥哥太子李建成,同时被诛杀的还有他的亲弟弟齐王李元吉。经过这次政变后,李世民如愿登上太子宝座,不久之后李渊禅位,李世民成功登基为帝。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他们的儿子也都未能幸免于难,全部被李世民诛杀。连亲兄弟都能毫不犹豫的斩杀,亲侄子又算什么?既然李世民已经决心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可偏偏对于那些女眷们却“心慈手软”了一把。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却将李元吉的王妃杨氏强行霸占了。李世民这又是什么操作呢?

隋唐皇室拥有浓重鲜卑血统,“兄纳弟媳”属正常现象

隋朝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七女儿。唐高祖李渊是元贞皇后的儿子,元贞皇后是独孤信的四女儿。也就是说,杨广和李渊是表兄弟关系,李世民还要叫杨广一声表叔。隋唐之所以称之为隋唐,跟他们血脉传承同宗同源有一定关系。独孤信乃是鲜卑族,在北方少数民族开放的观念下,诸如“兄纳弟媳”、“弟继兄妻”都是习以为常的风俗习惯。甚至于,当儿子的接纳父亲的妻妾(生母除外)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所以说,拥有鲜卑血统的李世民,将弟媳齐王妃杨氏纳入后宫同样也是正常现象。实际上,不仅仅是齐王妃杨氏,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其他妻妾女眷,很多也被李世民收入了后宫。齐王妃杨氏之所以在那么多女眷中可以“脱颖而出”,是因为其在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曾一度想要立她为后有关。并且,齐王妃杨氏还给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李世民的第14子曹王李明

“太宗杀其弟齐王元吉,纳其妃杨氏,有宠,生曹王明。”

齐王妃背后的杨氏家族是李世民需要的政治力量

根据历史记载,“杨氏玉貌雪肤,眉目如画”。显然,这个齐王妃杨氏的容貌绝对是出众的,不然也不可能成为齐王李元吉的正妻。但是,同样的,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出众的外貌也绝对不可能成为老李家的媳妇。

齐王妃杨氏出身名门,是隋朝宗室隋观王杨雄的侄孙女。也就是说,她的背后是杨氏家族,是关陇集团。不管是大隋还是大唐,两个王朝之所以可以成功建立,离不开关陇集团的鼎力支持。

李元吉和杨氏的婚姻说到底就是一桩政治联姻,是巩固权力和利益的一种手段罢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等同于是进行了一场大洗牌。这样的做法,不管是对一个初建的王朝也好,还是对根基不稳的李世民自身也罢,都是一个特殊时期。李世民将齐王妃杨氏纳入后宫,显然是一种安抚杨氏家族和关陇集团的政治手段。

这样做既表明了李世民对于杨氏家族的重视,有着拉拢之意。另一方面,杨氏家族在当时的朝堂之上拥有着极大的权势和话语权。诸如杨恭仁杨师道等尽皆出身杨氏家族,李世民虽然当了皇帝,尤其是通过政变手段上位的他,更离不开朝臣的支持。

李世民与李元吉的恩怨纠葛

李建成当上太子坐镇东宫,自然与朝中文臣们走得近。而秦王李世民则常年领兵在外,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自然与那些武将们交好。时间久了,李建成对李世民越来越忌惮,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胁,故而开始处处针对排挤李世民。而这个时候,齐王李元吉则跳出来明着帮李建成一起对付李世民,其用心就值得怀疑了。

《旧唐书》中记载了齐王李元吉曾说过的一句话:

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

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在齐王李元吉心目中,能够阻挡他成为东宫太子的只有李世民!换句话说,李元吉也有着自己的野心,他也想当太子。这也解释了,为何李元吉会联合李建成一起对付李世民,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他自己的野心。只要李世民不在了,那么太子之位就是李元吉的囊中之物。

站在李世民的立场上,随着自己功绩和威信的不断提升,太子李建成感受到了威胁和挑战,故意针对他。对此,李世民能够理解。但齐王李元吉主动出来凑热闹显然是站在了李世民的对立面。既然你不仁在先,就不要怪我不义。再说,李元吉的这点小盘算能瞒过李建成,却瞒不过李世民的眼睛,大家都是一个爹娘生出来的,谁不了解谁?或许李建成是当局者迷,又或许在李建成看来,李元吉不足为虑罢了。

同样是觊觎皇位,但李元吉的这种做法显然更让李世民厌恶和不齿。作为“报复”,李世民最后非但没有立杨氏为后,更是将他与杨氏的儿子曹王李明过继给了李元吉这一脉,这其中的含义也不得不引人思索。

齐王妃杨氏固然貌美,但李世民霸占她的真正原因还是源自自身皇权的稳固以及“传统习俗”的影响。比起大哥李建成,或许对于李元吉这个弟弟,李世民对他更加痛恨吧。

标签: 李元吉

更多文章

  •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竟然差点被李元吉用弓弦勒死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李元吉

    这个事件史料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按照记载来看,似乎是李世民的马受到惊吓后奔入树林,骑在马上的李世民被密林中的树枝撞下马来,一时没爬起来,李元吉趁机打算用弓弦勒死李世民,若不是尉迟敬德即使杀到,恐怕李世民已经没了。虽然史料有明确记载,但这件事总让人感觉有些匪夷所思,难道在外征战多年的李世民骑术如此不堪吗

  • 为什么李世民杀死弟弟李元吉之后,会强娶弟媳为妻?事情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李元吉

    唐朝在历史上的存在是非常辉煌的,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开始,就已经是非常厉害的存在了。不过李渊的皇位来路不正,他属于篡位的。可是让李渊更为揪心的是他的三个儿子,众所周知,在李渊晚年时期,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大哥李建成,其次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被尉迟敬德杀死。总之,李建成和

  •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娶了他的妃子杨氏,难道不怕杨氏报复吗

    历史人物编辑:浪人说史标签:李元吉

    不是不怕,而是根本没有必要怕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元吉,朝野为之震惊。尽管群臣们都知道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矛盾迟早要爆发,却没有想到会爆发得如此突然、如此惨烈。更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杀死李元吉之后,李世民居然将李元吉老婆杨氏纳入后宫,甚至一度欲册封杨氏为皇后。难道,李世民就不

  • 李世民和李元吉:逆天的老二与捡漏的老四之间的较量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李元吉

    在历史上有个有趣的现象,历朝历代破坏性最大的不是权臣猛将,而是屈居太子之下的老二。如果这些老二有本事的话,麻烦就来了,中国历来约定俗成的嫡长子继承制就会受到严重挑战。最出名的老二当属唐太宗李世民,他凭实力痛下杀手除掉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因为老三李元霸早死,皇位的争夺就集中在老

  • 有李元吉帮助,有李渊撑腰,有后妃拥护,李建成为啥还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李元吉

    导语:在唐朝建立初期,当时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人你争我抢。李世民能够胜出,也是因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当时李建成并不是一个人,有后妃、李元吉、李渊的支持,这样的李建成为什么会失败呢?那么我们分别来分析一下,首先李元吉拥护李建成,也就相当于让李建成得到了宗室的支持,所以李建成能够坐稳太子之位。那么李

  •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他们的漂亮妻子下场如何?你可能永远想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多肉写历史标签:李元吉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政变,一些权臣或者是皇子,希望通过政变夺得更多的权利。不过这众多的政变之中,如果提起哪个最残酷哪个最轰动,玄武门之变应当在榜上。经过这一次政变,原本是次子的李世民成为了皇帝,这才有了唐太宗、贞观之治。而玄武门的败者李建成和李元吉则永远的沉寂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不过当时死的不光他

  • 李世民处置李元吉,将其“妻子”纳入后宫,为何杨氏愿意入宫?

    历史人物编辑:乔鸿浡标签:李元吉

    为了能够当上皇帝,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同时,还把他们两个人的儿子,全部给杀了。不过还好,李世民放过了他们的女儿,还有妃嫔们,这一点做得还算不错,毕竟还是给他们留后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得到了李渊的认可,成为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很多人不解,为何李

  • 李世民已经杀了弟弟李元吉,为什么还要将弟媳纳入后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李元吉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面对早已僵化的兄弟关系,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在六月初四日那天,他率兵发动玄武门之变,将长兄,即太子李建成以及四弟李元吉杀害。随后,李渊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并匆匆禅位。李世民的确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之一,那么他既然都已经当了皇帝,为何还要将自己的弟媳——李元吉的妻子

  • 李世民建立了丰功伟业,却为何要染指弟弟李元吉的王妃?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动静标签:李元吉

    霸占弟媳既能报复弟弟李元吉,又能霸占美人,还能拉拢势力巩固皇位,可谓一举三得,李世民何乐不为呢?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纵观历史长河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皇帝并不多,唐太宗李世民算其中一个。他为唐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被李渊封为古往今来独一份的“天策上将”;登基后,李世民又将唐朝治理得井井有条,开创了“贞观之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真正目标不是太子李建成,更不是李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李元吉

    为了求得政局平稳以及皇权的顺利交替,自汉代以来,以嫡长子制预立太子来继承皇位的办法就一直得到了延续。可以说,嫡长子成为了确立君主继承人的法定标准,得到了历代君主们的“护航”。但历代君主的“护航”,不一定能使嫡长子们最终抵达“太子的终点”。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断绝了自己的哥哥,即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