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莺莺传》中崔莺莺为何送上门来?元稹省略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事?

《莺莺传》中崔莺莺为何送上门来?元稹省略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五千年桑田 访问量:4878 更新时间:2023/12/17 14:30:26

《莺莺传》讲述了一段发生于贞元年间的爱情悲剧,一般认为作于元稹娶韦氏之后的贞元二十年。

故事中的张生时年23岁,容貌俊美意志坚定,未曾近过女色,但并非一个忘情之人。张生游学到蒲州借宿于普救寺之时,恰好新寡的远房姨母崔氏带着家人和钱财暂居寺中。蒲州守将去世,底下士兵作乱于城中。因为张生和一个将领有交情,崔氏一家幸免于难。崔氏设宴答谢张生,并令十七岁的女儿崔莺莺出来拜见。崔莺莺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肯出来见张生。崔氏一再要求,崔莺莺最终才出来。

崔莺莺面容丰润光彩动人,张生一见钟情。之后张生作《春词》二首拖红娘转送给莺莺,莺莺答诗相约于西厢下。不料,崔莺莺却并非为谈情说爱而来,而是严肃地数落了张生一番,希望张生能“以礼自持”。但是没过几天,崔莺莺却自荐枕席,与张生结合。

大约一个月后,张生准备前往长安,崔莺莺知道后避而不见张生。几个月后,张生重游蒲州,又和崔莺莺在一起生活了好几个月。之后张生因科举不中,留在了长安。张生写信宽慰崔莺莺,莺莺亦回复了一封极为动情的信,希望张生能像玉一样坚贞。不料张生却抛弃了崔莺莺,并发表了一番“忍情”之说。最终张生娶了别人,莺莺亦委身他人。有一次张生路过崔莺莺家,想亦表兄身份和她见面,但被莺莺拒绝了。

通过上简述,不难发现故事中有三个转折点,其一为莺莺数落张生,其二为莺莺自荐枕席,其三为张生抛弃莺莺。其中第一个转折点是在情理之中的,因为崔莺莺此前不肯和张生见面,红娘亦说她“贞慎自保”。但崔莺莺自荐枕席和张生抛弃莺莺却极为突兀,其中缺少一个转变的过程。对比后世的西厢故事亦不难发现这一点,如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张生最终也并未抛弃崔莺莺。

那么元稹为何宁愿选择突兀地进行转折,也不对转变过程进行交代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元稹的女性观和爱情观都较为矛盾,他对女性持着一种既赞赏又贬低的复杂心理,他虽对美好爱情心存幻想却最终让步于现实。事实上,崔莺莺自荐枕席和张生抛弃莺莺虽然在叙事上是突兀的,但在人物整体形象的刻画方面却起着承前后的重要作用。

透过崔莺莺自荐枕席,看元稹矛盾的女性观

《莺莺传》中崔莺莺的整体形象无疑是正面的,她在未见张生之前“久之,辞疾”,初次与张生相会之时“端服严容,大数张”,在张生离开之际“宛无难辞”,在张生离去之后送玉环以表“坚润不渝,始终不觉”之情,在各自婚配之后“终不为出”拒绝和张生相见。元稹更是不惜笔墨,用了极大篇幅展示了崔莺莺那一封长信,足见元稹对这一人物的赞美之心。因此,崔莺莺自荐枕席似乎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崔莺莺自荐枕席虽然在情节上较为突兀,但在崔莺莺的整体形象的刻画方面却并不突兀。在崔莺莺出场之时,元稹这样写道:

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张惊为之礼,因坐郑旁。以郑之抑而见也,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

不难看出,这段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莺莺之美,更是为了突出这种美具有的诱惑力。尤其是“凝睇怨绝,若不胜其体者”,刻画出了莺莺娇柔无力、楚楚动人的样子。原本“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的张生在诱惑之下“惊为之礼”,最终“自是惑之,愿致其情”。这段描写实则给莺莺之美强加上了一种原罪,它扰乱了张生的心。张生之心“始乱”,承接其后的则是莺莺之行“始乱”,也就是莺莺自荐枕席的情节。

从张生之心“始乱”到莺莺之行“始乱”,其中既然有莺莺“端服严容,大数张”的情节,本也应该有莺莺受感动而转变的情节。元稹省略这一情节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猜测,试想一个极度守礼的女子为什么会冲破理智的防线自荐枕席呢?必然是因为男子通过一系列行为展现出了自己用情之深,或如王实甫《西厢记》中思念成疾,或是继续写诗倾诉最终使得莺莺被打动。将这一过程交代清楚的话,那么诱惑人的就不是崔莺莺而是张生了,张生也就无法为自己“终弃”的行为开脱。

事实上,在张生首次离开莺莺之时,莺莺就曾这样说道: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愚不敢恨也。这是在为之后张生抛弃莺莺埋伏笔。而在抛弃莺莺之后,张生则用了这样一段话解释自己的行为: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魑,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尤物”一词与“佳人”不同,它其实蕴涵着贬义,暗指女性的美貌中隐藏着灾祸,也就是所谓的“红颜祸水”。张生还举了殷商和西周因女人而言的例子,以证自己“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之说。联系莺莺出场之时对张生的诱惑及其自荐枕席的行为,不难看出,“尤物祸人”是刻画莺莺形象的一条主线。

这与莺莺贞慎自保、用情至深和坚守妇道的形象无疑是相互背离的,由此也可看出元稹矛盾的女性观。他一方面发现了女性的诸多优良品质从而赞美女性,另一方面又因“祸水论”或为自己开脱而贬低女性。

标签: 崔莺莺

更多文章

  • 《西厢记》的崔莺莺,为什么能住在庙里,还敢和张生搞对象?

    历史人物编辑:章哥说买房标签:崔莺莺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西厢记》的崔莺莺,为什么几个女的能住在庙里,而且还敢和张生搞对象?甚至还生米做成熟饭了,他们哪儿来的这么大胆子,请示过佛祖了吗?《西厢记》的意思就是崔莺莺住在庙里的西厢房,张生住在东厢房,同在

  • 李裹儿想做一件改变历史的事,为何不但没成功,反而成了历史笑话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李裹儿

    #安乐公主#唐朝想“改变游戏规则”的女人非常多。从初唐到盛唐,唐宫里就有很多女人试图这样做。比如,武则天就改变了游戏规则,女人当了皇帝。韦后虽然没能当上皇帝,但她在唐中宗一朝中,却把持了朝政。武惠妃也撼动了朝政,竟让唐玄宗杀掉了他的三个儿子,包括杀掉太子。张良娣也一度把持了朝政,差点实现了换太子的目

  • 唐朝第一美人李裹儿,心如毒蝎,称哥哥为奴才,还毒死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李裹儿

    作为中国历史上知名的盛世,唐朝不仅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才子,也出现了诸多的美女,例如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诗才和美貌俱佳的鱼玄机。却还有一位被史书赞称为“光艳动天下”的绝世美人,很少为人所知,她就是安乐公主李裹儿,官方盖章的唐朝第一美人。第一美人的诞生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的小女儿。

  • 安乐公主李裹儿:双胞胎之一,自创皇太女,智商不够,野心还挺大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李裹儿

    随着《风起洛阳》的剧情推进、新线索被解锁,观众们对春秋道幕后者的猜测也越来越多。有人猜幕后者是不动声色操控太子的太子妃,是勾结晋王、心思缜密的焕相;还有人猜是不怒自威、自导自演的圣人;更有人猜,幕后者就是那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傻白甜长川郡主李鹿。以猴格之见,《风起洛阳》最后的大boss或许有可能会是太

  • 风起洛阳:所有人都猜错了,幕后黑手是永川郡主,但不是李裹儿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李裹儿

    《风起洛阳》真是一部合格的侦探嫌疑剧,处处是意外,到处是反转,尽管目前已经快到到结尾了,但关于最终的幕后黑手,却依然是众说纷纭。马伯庸写小说,一向都喜欢把具体的历史情节,镶嵌到虚构的故事当中,故事里很多人物,都可以找到历史原型。故事的时间,一开始就交代得很清楚,这是太子回神都后的第五年,历史上太子李

  • 唐朝“魔鬼公主”李裹儿,为做“皇太女”串通亲妈毒杀亲爸

    历史人物编辑:永恒成空标签:李裹儿

    嗣圣元年,唐中宗李显刚当上皇帝没几天,就被母后武则天一脚踢下宝座,贬为庐陵王,流放房州。流放路上,妻子韦氏临盆,一个女婴呱呱降生,李显忙脱下长袍裹住女儿,为她取名“裹儿”。可怜一个娇滴滴的金枝玉叶,一出生就跟着父母奔波受累。李显觉得亏欠女儿太多,可他万万没想到,怀里这个粉嫩女婴,日后竟是一个弑父乱政

  • 何超凤大女儿晒美照,和何超莲一样漂亮,都是何鸿燊家族的千金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如白水标签:千金公主

    何超凤是何鸿燊何鸿燊的女儿,如今何超凤接管了父亲澳德集团的事业还成为了澳德集团的主席。准确地说二房的三姐妹成了何鸿燊家族事业的接班人。何超凤有二个宝贝女儿,大女儿何锶珩和妹妹何倩珩属在国外同一所贵族学校里面就读,如今她们都应该已经全部毕业。近日何超凤的大女儿何锶珩在媒体账号上面晒出自己参加某聚会的照

  •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千金公主就是唐朝王室的耻辱,为了生存,她认侄媳妇武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千金公主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千金公主就是唐朝王室的耻辱,为了生存,她认侄媳妇武则天为干妈,她还为武则天找面首,来满足干妈的私生活。武则天为了权力、屠害李唐皇室成员,不少皇子公主英勇反抗、相当壮烈。但却有一位无耻的公主、向武则天献媚,她是唐高祖的女儿千金公主。千金公主是唐太宗的妹妹,兄妹两人年龄相差较大,千

  • 为活命,千金公主认侄媳武氏当干妈,是明智之举还是唐皇室的耻辱

    历史人物编辑:做菜的肥哥标签:千金公主

    有的人死了,她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千金公主一直被认为是唐王室的耻辱,为了生存,她不惜认小自己几十岁的侄媳妇武则天为干妈,为了讨好武则天,她还特地找来面首供她享乐。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在万民的拥戴下登上皇帝宝座,但在此之前,她为了自己的权力,已经屠害了不少李唐皇室成员。这其中不乏有

  • 千金公主的屈辱人生:和亲后家破国灭,忍辱雪耻为何惨死夫手?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千金公主

    和亲,是古代两国之间为了和平友好相处,将皇室家族女子封为公主,嫁给对方皇帝、首领或皇室子弟的一种政治联姻制度。据不完全统计,从汉朝到清朝,史书上有记载的和亲公主就有130多位。和亲公主作为政治联姻的产物,虽然嫁入异国皇室,衣食无忧,但远嫁异国他乡,往往面临语言不通、气候环境不适、异族习俗不同等重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