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全过程,叛军从20万到5千,领袖从安禄山到史朝义

安史之乱全过程,叛军从20万到5千,领袖从安禄山到史朝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翔说历史 访问量:4328 更新时间:2023/12/13 1:15:35

安史之乱,安是“安禄山”和他的儿子安庆绪,史是“史思明”和他的儿子史朝义

安史之乱可以说是盛世大唐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唐朝也因此走下坡路。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可谓是盛世高歌,长安城下,贵妃起舞,君临天下。但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盛世唐朝便成为了过眼云烟。

这场战乱的发起者安禄山,本来在玄宗眼中是忠臣良将,因为他长相讨喜,而且还是一个300多斤的胖子,总在玄宗面前他装傻充愣耍活宝,唐玄宗一度没把他当外人看,还让杨贵妃收他做干儿子。可人家安禄山表面看着痴痴呆呆,但其实内心奸诈狡猾,他命部将在京师窥视朝中的一举一动,朝中有任何举动都必须飞书给他,所以即使他身在范阳也对朝中之事了如指掌。

安禄山每年除献俘以外,还向玄宗献杂畜、奇禽、异兽等珍玩之物等来博得玄宗的恩宠。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成为了玄宗皇帝身边一个说得上话的小红人,比玄宗皇帝身边的那些太监还厉害,慢慢被委以重任,发展出起兵造反的实力。

当时的盛世唐朝是一个处于长期太平的时期,玄宗又年岁渐高,一心宠妃,无心管理好朝政,李林甫又手握大权,纲纪大乱。安禄山计算着何时可以夺取这江山,自己做皇帝,但只是暗自积蓄实力,安禄山比较打怵李林甫,只要他在朝一天,安禄山就不敢动作。

安禄山表面上对玄宗忠心耿耿,实际暗中作谋反准备。他还以防御敌寇为理由,在范阳城北筑了雄武城,在里面储藏了不少兵器和粮食。他还奏请玄宗派王忠嗣率兵前来助役,欲乘机留下其精兵猛将。

李林甫死后,唯一的隐患消除,在755年11月,身居数职的安禄山感觉自己密谋这么久了,所有的装备和兵力都已经足够谋事了。

当时十个节度使加起来总统兵四十九万五千人,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范阳节度使管辖九万一千四百人,平卢节度统辖兵士三万七千五百人,河东节度使统辖兵士五万五千人,所以当时的他已经拥有号称20万兵力,在他看来,足够用来搞事情了。

安禄山遂从范阳起兵造反,诈称奉唐玄宗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很快战争就爆发了,而在太平时期生活久了的人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恐怖,朝中军队质量太差又毫无准备,所以根本打不过安禄山手中的精兵强将边防军。导致安禄山一路进攻直至长安,连玄宗都弃长安而逃,北方陷入混战之中。

然后唐玄宗入蜀成了太上皇,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登基为帝,之后便开始了收复两京的战争。而此时的叛军也起了内乱,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庆绪自己做了皇帝。

大唐名将郭子仪受命收复长安,郭子仪力主向回纥借兵,然后郭子仪带领唐军在长安城外与叛军进行了大决战,双方投入兵力25万。

起初唐军不占任何优势,是猛将李嗣业的骁勇善战才稳住了阵脚。最后在叛军偷袭唐军时,联合回纥军夹击叛军,叛军大败,逃回长安城,后感觉长安城朝不保夕,便弃长安而逃。

此次大战,唐军杀了叛军6万人,收复了长安城。兵败后的安庆绪只剩6万人,但是史思明和安庆绪并不合,所以在安庆绪求助史思明后,史思明又把安庆绪给杀了,接管了所有的叛军,做了皇帝。

史思明接管的安庆绪的叛军继续和唐军作战,自己带兵返回范阳,留下儿子史朝义驻守邺城。但是后来他又与他的儿子史朝义发生了矛盾,史朝义反手把他给杀了,自己做皇帝。

史朝义做皇帝以后,根基尚浅,军队并不完全听令于他,所以多次与唐军交战都是以失败告终,所剩的兵力也一点点被蚕食。

最后一次在洛阳与唐军交战,被唐军杀6万人,被捕获的有2万人,打不过的史朝义只好带着5千士兵突出重围来到范阳。但是他却不知道此时范阳的守城部队已经投降了,此时所带的这5千士兵因进不了范阳也各自四散逃去,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吊死了。

长达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一个国家从繁荣昌盛到衰弱至极,人口急剧下降。从安禄山最开始时拥有19万之多的兵马,到后来史朝义手中只有5千士兵,足可体现战争的残酷性。

标签: 史朝义

更多文章

  • 史思明上厕所被活捉,对史朝义大叫:你可不要留下一个杀父之名!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史朝义

    唐鸩(之十二)西进失利之后,史思明退归永宁,下令筑造存储军粮的三角城,限期一个月内完成。史朝义负责监造,士兵们建得挺快。这一天天色将晚,墙面还没有抹泥,史朝义看士兵们疲惫不堪,下令收工,明天再干。正好史思明来了,怒道:“你只顾爱惜将士,却不顾我的命令!”史思明下令继续干,全部完成之后才收工,然后史思

  • 史朝义被逼弑父,只因他威胁到史思明的首领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新计划哦标签:史朝义

    安史之乱的两大首脑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结局非常相似,给人一种宿命论的感觉。两人都是在叛军势力最为强大时被杀,而杀死他们的都是自己的儿子。在他们死后叛军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给唐军平乱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从史书上看,安庆绪和史朝义在弑父的出发点上非常相似,都是为了与弟弟争夺继承人的地位,在部下的支持下进行

  • 《西游记》:泾河老龙王为何要与袁守诚打赌?《西游记》:泾河老龙王为何要与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袁守诚

    《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呢?其实这与袁守诚及泾河老龙有很大的关系。若非泾河老龙王与袁守诚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个赌约,很可能西天取经这个事情还没有那么快启动。话说,从历史上来看,唐僧取经这个事情呢,其实是玄奘法师私越国境线,但在《西游记》这部小说里,玄奘法师不仅是受了唐太宗的指派,还有了一本“护照

  • 袁守诚一介凡人为何能赢泾河老龙王?全怪自己太自信,值得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袁守诚

    《西游记》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赌局,这个赌局可以说影响了整个西游的故事,而且还为世人增加了两个神仙。这两个神仙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将军尉迟恭和秦琼。 侠客君所说的这个赌局,即袁守诚和泾河老龙王的赌局。原来泾河老王听说长安城有个算命先生叫袁守诚,因为算命算得特别准,连泾河中哪一天哪个位置有鱼都能算得清清

  • 算命先生袁守诚泄露了天机为何没被砍头?原来他的背后是这位大神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袁守诚

    (蜗牛看西游第279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一我们常说,天机不可泄漏,谁泄漏了天机,就是把玉帝、天庭的机密透露给了凡人,万一他们提前知道了三界未来发展的方向,买点票、炒个房什么的,不是就赚大发了?这样一来,大家都赚钱,谁当傻子去亏钱?那三界必定要大乱所以,只要泄漏了天机的人,

  • 西游中算命先生袁守诚泄露了天机,为何却是泾河龙王被砍头?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袁守诚

    文丨花欲燃吖泾河龙王和袁守城都不过是这场博弈中的棋子罢了。在《西游记》原著的第九章“袁守城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开篇铺排了大段大段的诗词故事,看似无厘头又毫无意义,其实都是作者为后文魏征斩龙王埋下的伏笔。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再来一一分析故事的玄机之处。渔翁和樵夫在泾河边上闲聊对诗

  • 《西游记》分明是袁守诚泄露了天机,为什么却是泾河龙王被砍头?

    历史人物编辑:佐莯铲史标签:袁守诚

    按照《西游记》中旁白的介绍,袁守诚是唐朝著名相士袁天罡的叔叔。在泾河龙王被砍头之前,袁守诚在长安城内开了一个算命摊子,每天帮助长安附近的渔夫算准打鱼的时间和地点。渔夫们根据袁守诚的指点到泾河附近打渔,每一次都能够满载而归。随着袁守诚名气越来越大,来找袁守诚算命的渔民也越来越多,长安附近的泾河水族都因

  • 袁守诚泄露天机为何无罪?玉帝在照顾一个人的面子,不是观音菩萨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袁守诚

    袁守诚泄露天机为何无罪?玉帝在照顾一个人的面子,不是观音菩萨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要扔。这句话不仅在菜市场有效,在生活中也有着深刻的意义。比如,同样是蛇修炼成人型,白素贞就能吃到玉帝赏赐的仙丹,可以与许仙自由恋爱,在西湖边与许仙合唱“千年等一回”。可她的同伴小青呢?即使是再努力的修炼,依然脱不掉蛇毒,被

  • 同样是泄露天机,泾河龙王被斩首,袁守诚为何没事,谁在捣鬼?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袁守诚

    同样是泄露天机,泾河龙王被斩首,袁守诚为何没事,谁在捣鬼?泾河龙王的故事耳熟能详。他本是天庭设立的泾河水系的老大。手下光巡河夜叉就有数千,虾兵蟹将更是不计其数,7个儿子全部都考取天庭的公务员,其权势比起四海龙王一点都不差。满招损,谦受益。泾河龙王混得如此成功,也不免飘飘然起来,不把长安附近的神仙同僚

  • 日日满载而归,渔翁为何泄露指点之人?袁守诚:今后再无鱼虾可打

    历史人物编辑:安阳源易缘标签:袁守诚

    封神神话里,有一位神机妙算的神人——执掌封神榜的姜子牙。姜太公32岁前往昆仑山拜元始天尊为师,可惜与仙道无缘,只可享受人间之福。40年后,他遵师父之命,带着封神榜和打神鞭下山,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开启了三界一场轰轰烈烈的封神行动。时运未至前,姜子牙下山之初来到朝歌,发展得并不顺利,做生意,生意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