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退位,众人皆喜,姚崇却在哭,5年后大家发现:姚崇真聪明

武则天退位,众人皆喜,姚崇却在哭,5年后大家发现:姚崇真聪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食堂 访问量:3597 更新时间:2024/1/14 11:32:44

哈喽大家好,我是铁汉话沧桑!带领你们一起了解历史故事。

公元705年,唐朝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五人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李显为帝,迫使武则天退位。由于这一年是神龙元年,所以这次政变被称为神龙政变。“神龙”政变结束了武则天的皇帝生涯,并使李唐宗室复位,这对唐朝来说意义重大。

神龙政变期间,有5人功不可没,这5人分别是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在李显登基之后,这5个人都先后被封王,所以人们就把这5个人合在了一起。五王让皇权归李氏,功劳巨大,然而,他们最终都以悲剧收场。除了“五王”外,还有一位大臣也参与了神龙政变,只不过,他和五王不一样,他是靠一场公开的哭诉,成了大赢家,此人便是唐朝著名的宰相姚崇

首先简述神龙政变,自唐高宗李治驾崩以来,武则天先后将李显、李旦两个儿子废为庶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帝。武则天登基后,不但大肆诛杀李唐宗室成员,而且还宠信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并曾有意将王位传给其侄子武三思。随后,经狄仁杰等人劝阻,武则天将儿子李显立为太子。只是,李显被母亲压制多年,一直谨慎小心。而武则天的两个面首也是欺侮了太子李显,甚至逼迫李显杀了自己的儿女,这种情况让那些忠于李唐的大臣们无法忍受。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逝,弟弟张易之横行朝野。“五王”张柬之和羽林卫联合下定决心趁机除掉张易之兄弟,让太子李显复位。“资治通鉴”云:

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张柬之、崔玄、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等谋诛。

2月22日这天,张柬之等人从玄武门入宫,一方面掌管武则天居所长生殿,另一方面火速接见李显来,大加赞许。李显事先并不知道这件事,听闻要众人拉拢自己发动政变,惧怕至极,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李显才战战兢兢地出来主持大局。由于如果李显不出面,张柬之等人就会控制武则天,从而谋反。与太子登基,张柬之等人都拥立新皇,意义大不相同。

于是,张柬之等人入长生殿,杀了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武则天醒来,见太子已被长生殿包围,大势已去,便答应先禅给李显,自己“安享晚年”。

唐名臣姚崇原本在灵武任行军总管时,碰巧在神龙政变前返回京城,张柬之便牵扯姚崇一同参加了这次政变。“资治通鉴”云:

俄罗斯而姚元之自灵武至,柬之、彦范相谓曰:“事济矣!”遂与之合谋。

因此,姚崇就这样毫无准备地参与了这场政变,事成后,唐中宗李显登基,五个人,张柬之,被封为“五王”,姚崇则被封为梁县侯。

在神龙政变中,姚崇虽不是“五王”之首,却比五王聪明。

武则天迁上阳宫,中宗率百官问鼎。五公相庆,敬独流。

也就是说,从长生殿迁到上阳宫之后,武则天就失去了对朝堂的控制。为显示自己的“仁孝”,唐中宗李显特地率文武百官“送”武则天。看到武则天的退位,张柬之等“五王”心中喜出望外,纷纷相互祝贺,毕竟,他们创造了历史。但是,只有姚崇一个人没有和大家欢呼,他哭了,而且是当着大家的面哭了。

按道理来说,姚崇是参与神龙政变的功臣,武则天退位了,他应该很高兴,为什么哭呢?姚崇大哭起来,迎接众人的围观,张柬之便问姚崇:

"老姚啊,太后退位了,还政给陛下,正是举国欢庆的时候,此时哭出来,会惹祸上身的。"

不料,在众人面前,姚崇却却说:

”“尽管我与你一起发动了政变,但我没有作出任何贡献。如今,我与太后(武则天)的一场君臣之别,让我禁不住流泪。”

每个人都听了姚崇的话,也没有人怪他,反而夸奖他有情有义。许多人表示不理解姚崇的这一举动,但一年后,人们发现:姚崇真聪明!在“五王”全部死后(被杀或被贬病死),只有姚崇还活著。

本来,唐中宗李显登基后,他妻子韦皇后专权,联合安乐公主、武三思等人掌管朝堂。

谁是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安乐公主的公公,更是唐中宗的亲家。于是,“五王”张柬之等人很快就被武三思排挤,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流放广东,四王皆被杀。许多神龙政变中的大臣都受到牵连,唯独姚崇没有,因为他曾公开为武则天哭泣。

冯梦龙曾经说姚崇这个招数很高明:

崇逆知三思犹在,将脐吞去,非五王之不听何也。呼!呼!呼!呼!

这意味着,姚崇心中明白,虽然武则天退位了,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却还握有重权,而且他是唐中宗安乐公主的亲生女儿,因此短期内武三思不会下台。由于武三思还在朝堂之上,他必然要对发动政变的官员进行报复。武后退位,弹冠相庆“五王”,武三思必然不能容忍。并且姚崇公开为武则天哭了一场,让人看到他还有一丝忠心。因此,姚崇是最聪明的人,也是最后的大赢家。

在唐睿宗和唐玄宗时期,姚崇先后被重用,并成为唐朝著名的宰相,是“唐四大名相”之一,他不但有高超的政治才能,而且头脑聪明啊。

本期的内容就到这了,你有什么想法?评论区一起讨论下吧!不要忘记关注我哦,每天了解更多历史。

本文由一点号作者铁汉话沧桑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姚崇

更多文章

  • 姚崇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为何只当了四年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姚崇

    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巅峰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繁荣的时期。治理这个时期的帝王将相都名垂青史,其中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姚崇、宋璟便被认为是成就开元盛世的最大功臣。因此姚崇和宋璟也被并列入唐朝四大名相之中,与唐太宗年间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并称。可是与几乎贯穿整个开元年间的宋璟相比,姚崇在朝廷为相的时间却非

  • 唐玄宗责问姚崇:你儿子是啥职位?姚崇一句话,扳倒背后告状的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姚崇

    唐朝作为古代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之一,不仅涌现了多位政绩辉煌、才华出众的帝王,更有许多贤臣名垂青史。而提及名臣,必然避不开这唐朝的“四大贤相”,前是号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杜如晦,后有姚崇、宋璟两位名相。而在这四大贤相中,姚崇又显得与众不同,他不仅政绩显著,先后在武则天时代、睿宗、玄宗各朝中拜相。而之

  • 武则天被赶下台,群臣大喜,唯独姚崇在哭,一年后才知姚崇的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姚崇

    说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恐怕要属武则天了。她本名武媚娘,在即位后改名为武曌(zhao),就是日月当空的意思。公元674年,颁诏天下,自号“天皇”,改国号为“周”,并捕杀反对她的人。据有关资料,其直接死亡在她手上的多达93人,包括亲属23人,唐室34人,其他朝臣36人。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完善科

  • 武则天退位众人皆喜,姚崇却在哭,一年后大家发现:姚崇真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姚崇

    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实力与手段绝对不容小觑。不过,正是这样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后世人对她的评价却是褒贬参半的。有人认为,武则天打破了封建思想中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而且在她在位期间,百姓富足,国力强盛。但相反的,对于武则天爱用酷刑,倡导告密之风等做法,不少人也习惯用残忍,

  • 唐朝的救时宰相是姚崇?历经武则天等五代皇帝,姚崇有多大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姚崇

    所谓救时宰相,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在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的宰相。那么姚崇作为唐朝著名宰相,他在哪些关键时刻,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呢?01姚崇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为李唐王朝的延续出力。姚崇本身不怎么出名,唐高宗李治活着的时候,姚崇是没什么名声的。一直等到女皇武则天上台以后,姚崇才逐渐崭露头角。他帮助武则天平

  • 武则天退位,众人欢喜只有姚崇哭,1年后大家才发现:姚崇真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姚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承认的女皇帝,她一直是个褒贬参半的人物,她善于治国、重视延揽人才、知人善任,狄仁杰、张柬之等中兴名臣都是她扶持的。武则天当政期间,政策稳当、文化复兴、百姓富裕,为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长治久安的基础,她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武则天也有很多负面评价,她当政期间,大兴告密之风,重用

  • 唐玄宗问宰相姚崇:要不要给你儿子升升官?姚崇意识到有人要害他

    历史人物编辑:老瓜摄友标签:姚崇

    有一次下朝,唐玄宗和宰相姚崇闲聊,冷不丁的说了一句:“姚爱卿,你儿子现在是什么职务啊?是不是该提拔一下了?”姚崇愣了一下,马上想到,坏了,肯定是有人要搞他,而且这个人就是他的亲信魏知古。这个魏知古也不是一般人,是跟姚崇并驾齐驱的当朝宰相。但是在他还没发迹时,只不过是个小吏,因为有了姚崇的赏识提携,才

  • 姚崇临死前嘱咐了一件事情,儿子照做后,让政敌很后悔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姚崇

    唐朝在历史上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个时候的中国首都长安城,是当时的世界文化和经济中心。世界各国都会派遣使者前来学习,东边的有扶桑国,即现在的日本。西边的有大食国等,即现在的中亚地区的国家。唐代能有这样的成就,和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治理有关。经过了太宗皇帝的贞观之治,以及武则天的励精图治,都为玄宗皇帝的

  • 唐玄宗询问姚崇:你儿子是啥职位?姚崇一句话扳倒背后告状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云夕客标签:姚崇

    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伴君如伴虎。这些都是老祖先总结出来,告诫后人的警示箴言。说是在皇上面前一定要谨言慎行,不知道哪个字哪句话说错了,就有杀头之罪。而面对皇上的责问之时,更是要深思熟虑,娓娓道来。一旦有一丝逻辑不合理被皇上察觉出来,就是大祸临头。大唐年间,当时的宰相姚崇就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情。有

  • 张说和姚崇斗了一辈子,为何姚崇死后,张说要保全姚崇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姚崇

    公元721年姚崇快死了,找来他的孩子们说:我老姚虽然干了三朝的尚书,不过也得罪了不少人,在我死后你们该怎么办?他的孩子们没人能回答,姚崇又说:你们可以去找我的老对手张说,他会保住你们的性命。这两个人明明是老对手,可为什么希望对手来保全自己的孩子们呢?原来姚崇和张说是同一个时代中的两大翘楚,感觉和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