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询问姚崇:你儿子是啥职位?姚崇一句话扳倒背后告状小人

唐玄宗询问姚崇:你儿子是啥职位?姚崇一句话扳倒背后告状小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云夕客 访问量:2465 更新时间:2024/1/16 1:40:03

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伴君如伴虎。这些都是老祖先总结出来,告诫后人的警示箴言。说是在皇上面前一定要谨言慎行,不知道哪个字哪句话说错了,就有杀头之罪。而面对皇上的责问之时,更是要深思熟虑,娓娓道来。一旦有一丝逻辑不合理被皇上察觉出来,就是大祸临头。

大唐年间,当时的宰相姚崇就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情。有一天唐玄宗对姚崇说:你的儿子有什么才能呢?现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姚崇听了这话之后,心中大喊不妙,唐玄宗贵为天子,怎么可能对臣子的儿子这么关心呢?

肯定是事出有因,唐玄宗这么问,肯定是有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而他细细思量之后便知道了暗算他的人是谁,而他自己因为心思细腻,躲过了一劫。今天我们就从姚崇来开始介绍这位宰相的集中生智。

姚崇是如今的浙江省湖州人,年轻的时候生性放荡不羁,特别喜欢舞刀弄枪,并且经常外出打猎,弱冠之年之后奋发图强,开始进入仕途,中举之后便开始了官宦生涯。

公元696年的时候,姚崇在武则天手下作为辅臣,因为当时各地叛乱,姚崇对军中事务处理的很好,武则天很看得起他,所以就做了侍郎一职。两年之后,姚崇变成了宰相,后来又改上任凤阁侍郎。

之后大唐风云几经变换,虽然中途经历了改朝换代,但是姚崇一直明哲保身。一直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要发动政变,当时请来了很多人前来密谋,姚崇就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十分欣赏姚崇的才干,所以就想将他任命为宰相。

在唐玄宗治下成为宰相的姚崇,对唐玄宗的治国理政帮助非常大。他不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抑制了皇亲国戚的势力,为开元盛世的政治和经济发达都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姚崇虽然贵为宰相,但是在京城之内并没有自己的府邸,晚年的姚崇一直在寺庙里居住。大病不起之时,唐玄宗每天都要派几十个人前去看望姚崇,如果遇到国家大事,唐玄宗还是会事先请教姚崇的意见。

虽然姚崇作为一朝宰相,十分贤明,但是可能因为平时的时间都花在了国家大事上面,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进行及时的教导,两个儿子每天除了吃喝玩乐、收受贿赂之外,没有任的出息。

当时晚年的姚崇就因为自己的两个儿子的品行问题败露了,被唐玄宗降罪,免去了宰相之位。即使被罢免之后的姚崇,对唐玄宗来说也极为重要。唐玄宗也对他特别的看重,在姚崇去世的前一年,唐玄宗还将其分为太子少保。只是因为姚崇病的太过严重,没有接受这一职位,随后公元721年姚崇因病去世。

姚崇贵为宰相,拥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如果没有智慧,那是不可能在几个朝代的皇帝之间做官游刃有余的。当然,在多年来的官宦生涯中,姚崇也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有两个人对姚崇特别痛恨,这其中有两段特别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唐玄宗召见姚崇,问他:你的两个儿子现在在什么地方工作?才能如何?姚崇并不傻,他知道唐玄宗这么问,肯定是有原因的。他也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不成器,除了结交一些狐朋狗友之外,就是收受贿赂,虽然自己平时不说,但不代表他不知道。事以至此,姚崇就在想,这肯定又是自己的哪个政敌用来打压自己的计策。

思前想后,他想到了一个人,就是当朝负载相魏知古,这个魏知古本来是一个地方小官,姚崇见他比较有才能,所以一步一步将他提拔上来。之后便在朝廷做官,魏知古确实有些才能,凭借着姚崇的赏识和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做到了副宰相的位置。

但是那时候的魏知古,却开始觊觎姚崇的位置,他觉得以自己的才能,不应该在姚崇之下听他呼来喝去的。所以他也一直在找机会想办法将姚崇弄下台,正好他的两个儿子不成器,魏知古就在唐玄宗那儿告了一状。

姚崇猜的没错,但是他得想个办法把这件事情圆回来,不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想了半天,他对唐玄宗说:多谢圣上关心我的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犬子不成气候,没有任何才能,每天除了吃喝玩乐,结交狐朋狗友之外,可能还收受了许多贿赂,有人可能想通过我的儿子进而贿赂我,让我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臣自知有罪,恳请圣上治罪。

唐玄宗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他没想到姚崇这么直白,居然没有任何要隐藏的意思。如果姚崇当时想要隐瞒这件事情,玄宗已经准备降罪于他了。这样一来,唐玄宗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还特别赏识他的坦白。魏知古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反而被唐玄宗罢免了副宰相之位。

和姚崇有矛盾的,还有另一个宰相张说。他们两个虽然都是为皇帝分忧的大臣,但是两个人经常因为意见不合而发生矛盾,每次都是姚崇取得“胜利”,所以张说十分怨恨。

因此姚崇临死的时候就告诉儿子:我死了之后,张说肯定会来祭拜,你们可以将家里的奇珍异宝全部拿出来,他很喜欢这些东西,如果他看都不看,那么说明你们就有危险了。

如果张说对这些东西有兴趣,你们一定要把这些宝贝送给他,并且请他为我的墓碑写上墓志铭。得到墓志铭之后,马上呈报给皇上。他们的儿子照姚崇的话这样做了,张说果然为姚崇写了碑,但是随后他就后悔了,回到姚崇家里去要他写的东西。

没想到被姚崇的两个儿子早就交给了皇上,唐玄宗已经下令在石碑上刻下了这些墓志铭。张说十分后悔,但没有办法,他总不可能去反驳当朝圣上,他怎么也没想到姚崇死了之后都能算计到他。

像姚崇这样的人,世上毕竟少。他是和卧龙凤雏等人比肩的朝廷重臣,生前就能知死后之事,不愧为一代名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姚崇

更多文章

  • 张说和姚崇斗了一辈子,为何姚崇死后,张说要保全姚崇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姚崇

    公元721年姚崇快死了,找来他的孩子们说:我老姚虽然干了三朝的尚书,不过也得罪了不少人,在我死后你们该怎么办?他的孩子们没人能回答,姚崇又说:你们可以去找我的老对手张说,他会保住你们的性命。这两个人明明是老对手,可为什么希望对手来保全自己的孩子们呢?原来姚崇和张说是同一个时代中的两大翘楚,感觉和周瑜

  • 张柬之等五人助李唐复国,被封为王,为何最后却无一人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张柬之

    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和袁恕己五人主导和帮助李显复位为帝,光复李唐江山,李显为此慷慨封他们为王,时人称为“五王”。可是,他们虽然被封为王了,却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便一个个遭到了构陷,或被贬,或被处死,无一人得善终。张柬之乃是“五王”之首,神龙政变也是由他一手组织和发动,当时的张柬之80岁了,只

  • 武则天寝宫被包围,惊问:是谁作乱?张柬之:我等奉太子命清君侧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张柬之

    705年,82岁的张柬之带侍卫把武则天的寝宫包围起来,武则天惊问:“是谁作乱?”张柬之不疾不徐道:“二张已除,我等奉太子之命清君侧。”武则天听后,声音清冷道:“作乱已平,太子回东宫去吧!”武则天话音刚落,就见桓彦范走上前来说道:“太子怎么能回东宫去呢?当初天皇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您,现如今太子年岁

  • 大唐名相前十排名:张柬之未上榜,狄仁杰排第五,第一为后世公认

    历史人物编辑:用图说史标签:张柬之

    唐朝,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从李渊晋阳起兵到朱全忠篡唐289年间,唐朝一共经历了21位皇帝,在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人才,有伟大的诗人,功勋卓著的将军,名垂青史的贤相,其中最为强盛的当属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了!盛世当有明君贤相,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早期,励精图治,加强法

  • 八十岁的张柬之推翻武则天的统治,却惨被唐中宗抛弃,下场滑稽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张柬之

    事情是这样的,张柬之和崔玄暐、桓彦范等人成功的发动了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禅位给李显。当时张柬之他们击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这些人,实际上是为这一次的政变找一个借口。毕竟总要有人来当替罪羊。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武则天看到众大臣拥戴李显,只能无奈的把帝位让给了他。但这时候张柬之等人做了

  • 武则天醒来发现被士兵包围,张柬之:陛下莫慌,臣只是来护驾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张柬之

    公元705年,一群士兵突然闯入武则天寝宫,武则天大声呵斥他们却无动于衷,武则天明白这些人是过来逼宫的。武则天认为自己最主要的还是要先保住性命,可过一会儿发现士兵们并不是为了取她性命,于是就询问你们的首领是谁?士兵们分开两边,露出后面的首领。武则天一看原来是宰相张柬之。武则天非常生气,好你个张柬之,我

  • 张柬之发动政变逼武则天下台,姚崇为何哭泣不止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张柬之

    姚崇是唐玄宗李隆基时候的宰相,他在历史上非常著名,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唐朝四大名相。他是唐玄宗年间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也是盛唐时代政治的代表人物之一。姚崇早在武则天当政时便已经成为宰相,而且推荐了很多人当宰相,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其中武则天末年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还政于李唐皇族的

  • 80岁高龄拜相,82岁死于流放途中,张柬之这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张柬之

    先简单介绍一下张柬之。张柬之是个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物。他是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生于武德末期,少时就读太学,涉猎经史,后来进士及第,当一个青城县丞。他在这个小小的县丞职位上一待就待了四十多年,直到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武曌开制举广纳人才,张柬之才以六十多岁高龄参加贤良科的会试,终于在一千多名年

  • 李白不受李邕待见 李邕却星夜兼程赶到济南去见小自己三十五岁的杜甫 李邕死于

    历史人物编辑:眼镜说数码标签:李邕

    李邕是北海太守,并且喜欢结交名士,自己没钱,就化公为私,结果因为挪用公款被李林甫抓住了小辫子,最后丧了卿卿性命。李白就想借助李邕这位大官当做登天梯,以便青云得路。当年在成都时,李白年轻气盛,在大街上就拦住苏颋的轿子,苏颋大度,因为读过李白的《大猎赋》,对李白盛赞有加,说李白“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诗赋

  • 年轻时李白让李邕推荐他当官,因没名气被拒,李白:莫欺少年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李邕

    《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1、钱多也发愁的李白李白有三个特点:傲气、好酒、好吟诗。年轻时的李白,家财万贯,在别人还为生计、前途发愁时,他却已经开始踏上了游山玩水的道路。李白这人,颇好行侠仗义,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提到自己做好事的事迹:曩昔东游维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