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信佛,曾颁布禁屠令。有一年,娄师德到陕西出差,吃饭时厨子送上一盘羊肉。娄师德大惊道:“你们不要命了,敢杀羊?”厨子道:“这只羊是豺咬死的。”娄师德笑道:“这只豺太懂事了。”武则天信佛,自从颁布了禁屠令后,不仅百姓很少吃到肉,就连官员也很少吃到肉了,为了吃到肉怎么办呢?就要动脑子,比如娄师德。娄师德发现武则天的禁屠令有一个漏洞,就是没有禁止吃肉。所以,这在娄师德看来,这就有了吃肉的机会。娄师德担任御史大夫期间,到陕西公干,负责招待他的厨子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娄师德想吃肉,便上了道羊肉。并说“这只羊是豺咬死的”,完美地绕开了禁屠令。
智囊:则天禁屠杀颇切,吏人弊于蔬菜。师德为御史大夫,因使至于陕。厨人进肉,师德曰:“敕禁屠杀,何为有此。厨人曰:“豺咬杀羊。”师德曰:“大解事豺。”乃食之。娄师德有肉吃,还不会违背朝廷的诏令,很是高兴,就大块大块地吃起来。厨子见娄师德高兴,对自己的表现表示认可,不一会又给娄师德端上一盘鱼脍。当时武则天颁布禁屠令,不仅仅是禁止杀牲畜,就连鱼虾也不能杀,为此还饿死了不少沿海的渔民。娄师德见厨子又上了一道好菜,心中暗喜,但为了不违反诏令,便又问厨子,鱼是怎么来的。不料厨子一会聪明,一会糊涂,厨子按照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这只鱼是豺咬死的。”娄师德听后脸一沉,斥骂道:“你这个智短汉,豺怎么能咬死鱼呢,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厨子一听,顿时醒悟,马上改口道:“这鱼是水獭咬死的!”娄师德听后,又笑眯眯地吃起鱼来,随后还把这位厨子推荐、提拔了一番。智囊:又进鲙,复问何为有此。厨人复曰:“豺咬杀鱼。”师德因大叱之:“智短汉,何不道是獭?”厨人即云是獭。师德亦为荐之。怎么样,娄师德聪明吧?真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娄师德就是这样一位圆滑、机警,而又深谙伴君之道的人物。武则天时期,被杀的大臣不计其数,但娄师德不仅安然无恙,而且两度拜相,一直活到70岁善终。娄师德之所以能有斐然的政绩,而又功高不震主,在武则天时期长红不衰,这不仅仅因为娄师德圆滑,机警,更重要的是他大智若愚,不仅和领导关系处理的好,和下属、仆从的关系也很好。
娄师德有次去巡视并州,晚上他在驿馆与下属一起吃饭时,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米,而下属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娄师德马上把驿长叫来,责备道:“为何要区别对待,给自己和下属吃两种质量不同的米?”
这事放在当时也是常事,毕竟娄师德是领导,是朝廷大员,在别人看来没什么问题。然而娄师德之所以深得下属的拥戴就在于此,他待下属犹如家人,从不搞阶级划分。
驿长见娄师德发怒,战战兢兢地说道:“一时没那么多白米,只好给您的下属吃些粗食。”下属见状,赶紧劝娄师德息怒,自己能吃饱肚子就好了。可娄师德不同意,但他见驿长这么说,也没有再深责驿长,反倒是把责任推到自己的身上,说道:“这也不能全怪你,是我们来的太仓促,导致你来不及准备。”
说完,娄师德把自己的吃食也换成粗食,和下属一起吃。下属、驿长见状内心感动不已,对娄师德肃然起敬。
如此的娄师德,怎能不得人心呢。娄师德俘获人心的故事,还不止这一个。
有一年娄师德和属下到灵州出差,在驿馆吃完饭准备出发,这时属下抱怨道:“我们连口水都没喝上,根本没人搭理我们。”
娄师德又把这处的驿长叫来,责问道:“我的属下与我有什么区别,你竟敢不理他?”说着,就令人去拿板子,准备对驿长大刑伺候。
驿长连忙磕头求饶,娄师德又说:“按道理我应该打你一顿,但我打了你这个小小的驿长,传出去对我名声不好,别人会说我仗势欺人。如果我不打你,把此事交给你的上司处理,你就性命就难保了。还是算了,这次我就绕过你,下次不可再犯如此错误。”
驿长赶紧磕头道谢,而娄师德则对属下说:“我替你出气了,别生气了。”娄师德为人处事的思维,与常人不同吧。这就是他的人生智慧,他矗立官场不倒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