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为什么让尉迟敬德杀掉“房谋杜断”二人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为什么让尉迟敬德杀掉“房谋杜断”二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邱嘉妮 访问量:1625 更新时间:2024/1/4 14:16:58

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当初同打天下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排名非常靠前的房、杜二人,在玄武门之变前,为何会有被杀的风险呢?

一、房玄龄为李世民收罗人才

隋朝末年,李渊率兵入关,房屡从亲王出征,参谋划策,任秦王府记室。有智谋的张亮,才思敏捷的薛收,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聪明识达的杜如晦等,经房玄龄举荐,后都位至卿相。

房善谋,杜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

《新唐书》本传对房玄龄的评价是

“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有诗为证: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世民能有房、杜二人为之效力,真是幸哉善哉!

二,房玄龄与杜如晦

1、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武德九年,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2、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与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长安平定后,被迁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后来,功居首位,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

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追封为司空,蔡国公,谥“成公”。

三、太子与秦王之争

太子建成怕秦王府有非常多的人才,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先抽调人,后拉拢,甚至搞暗杀,最后想除掉李世民。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东突厥铁骑围攻乌城。李元吉征调秦王府的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一干悍将随军出征。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建成拉拢尉迟恭遭拒又暗杀,不成后打入大牢,后被李世民救出。

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嫔妃张婕妤尹德妃暗中勾结,意欲在昆明池置李世民于死地而后快。王晊提前得知消息,将此事告诉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等人主张先发制人,但李世民念兄弟手足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恭、长孙无忌等劝谏李世民不能以小仁而废社稷大义。

其实,杀兄弑弟,且一母同胞,换做谁也不想。但是形势所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万不得已,成王败寇,一边是道德约束,一边是身家性命,何去何从?

犹豫之际,李世民想起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于是想秘密将二人召回。但房、杜二人不在京师,尉迟恭去请,二人皆犹豫,毕竟现在他们不是秦王府的人。而且兵变事大,万一失败,就会赔上身家性命。换做谁,都会好好考虑一番。

另一种说法是,房,杜二人第1次不去,是因为怕其中有诈,怕是假消息,被人利用。身处当时的年代,必须谨慎小心。

李世民一听二人不来,非常生气。而且自己此次大事,离了二人还真不行。生气之余,李世民非常果断,立即取自己的佩刀交给尉迟恭,告诉尉迟敬德如果二人不来,直接杀掉。

当然,李世民相信自己的判断,觉得这第2次去请他俩肯定会来!而且让尉迟恭拿着自己的佩刀,是一个信物!万不得已,让尉迟敬德随机应变,如果真的不想来,再杀掉。

试想如果房、杜二人二次被请再拒,会不会被杀?我估计会,如果真不来,真杀。因为兵变事关重大,二人不来,走漏风声很有可能。不杀也得杀。父母,兄弟姐妹都如此,何况是谋士?

房、杜二人二次被请,为何会来?

尉迟恭二去,房、杜二人也明白李世民这是来真格的了,因为看到了李世民的佩刀。首先,此次如果不去,肯定会搭上性命。其次,此次不去,会背信弃义,若兵变成功,二人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最后,他们相信兵变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可以一博。

其实,关键时刻,李世民非常果断,只不过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否则没有房、杜就成不了事吗?肯定不是,只不过集思广益,如何让兵变更有把握,胜算更大,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尉迟恭标明李世民的立场后,将房玄龄与杜如晦说动,他们分别化妆成道士潜入秦王府。经过与房、杜等多人的谋划之后,发动玄武门之变。

根据当时局势,当年不是发生“昆明池之变”,就是“玄武门之变”。生在皇家,是是非非,无法定论。最主要的是李渊与太穆窦皇后生育了几个太出色的儿子,且都具野心。为了权利,争个鱼死网破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标签: 尉迟敬德

更多文章

  • 尉迟敬德造塔不成,白发老人出手相助,得知老人身份李世民跪下

    历史人物编辑:巴梓美标签:尉迟敬德

    天明寺坐落在马山口南端,默河东岸。始建于唐初,寺院规模宏大,香火盛极一时。督办此寺的监工,是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那么,这座寺院为何叫天明寺呢?相传隋朝末年,杨广无道,群雄并立,制据一方。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唐李渊派次子李世民统率大军,经内乡西攻长安,在洛阳被王世充拦截。李世民退守圣垛山,筑城立寨,两

  • 尉迟敬德本是「俘虏」,如果玄武门之变没有他结局或将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说起尉迟敬德,首先想到的是他和他的好搭档秦叔宝,二人同为门神,受后世老百姓祭拜。尉迟敬德本是刘武周麾下一员猛将,后归唐,转入李世民麾下,在讨伐王世充、窦建德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绩。天下既定,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展开了激烈的争储斗争,而尉迟敬德在其中的作用之重要,堪称玄武门之变第一功臣。

  • 门神尉迟敬德月入百万?看完唐朝官员收入,才知道古人个个是土豪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尉迟敬德

    唐朝,是我国古代武功鼎盛不让秦汉的王朝,也是经济非常富庶的一代。根据史料记载,唐朝人日常购买一斗米仅需要五文钱,而在清朝购买同样重量的大米则需要130文!正因为有此富庶的国力做后盾,唐朝给官员的待遇是十分优厚的。所以,假如穿越回唐朝,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政府,也就是现代所说的考公务员。在唐代,政府给官

  • 李世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年仅花甲的尉迟敬德?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可以说是李世民帐下的第一猛将,他不但是建国功臣,而且他还救过李世民的命。尉迟敬德第一次救李世民的时候,是在李世民打猎的时候。那时候李世民被劲敌王世充给包围了,当时的情况十分的危机,是尉迟敬德杀入到了重围之中,把李世民给救出来的。这一次尉迟敬德救了李世民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怀疑尉迟敬德的忠心了。

  • 唐朝十大名将排行榜,尉迟敬德排第四,第一无异议

    历史人物编辑:记录幸福生活标签:尉迟敬德

    大唐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不仅国家强盛,而且名将云集,历史上很多名将都出自唐朝,所以唐朝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朝代。大唐武将也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至于他们的排名,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从综合素质来看,以下几款可以进入前十。第十名:李孝红。唐朝皇室,早期名将,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护的曾孙,北

  • 李世民想把女儿嫁给花甲之年的尉迟敬德,为何他拒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带着老伴去旅游标签:尉迟敬德

    李世民想把女儿嫁给花甲之年的尉迟敬德。他为什么拒绝?是朱元璋。到最后,陪他建立大明王朝的功臣们几乎一个也没有留下。而李世民手下的功臣们,却在保全性命的同时,获得朝廷重任。此外,李世民对他们也没有任何怀疑。但是,他知道如何说服他的重臣,对他真诚,也知道如何操纵“皇帝的艺术”。当时,李世民要把自己的女儿

  • 秦琼,尉迟敬德在凌烟阁排名为何如此悬殊?李世民:想想玄武门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鸭子标签: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秦琼和尉迟敬德都是李世民手下悍将,无论从勇猛程度还是武艺高低,两者几乎都不相上下,在历史上大家对他俩的印象也是一样的,例如门口贴的门神,一个是秦琼,一个是尉迟敬德,不分彼此。但是李世民在评选凌烟阁功臣的时候,却大跌了大家的眼镜,尉迟敬德排名第七,比大唐无可争议的战神李靖还高一位,而秦琼则排在

  • 门神尉迟敬德深爱结发妻,拒绝娶公主,糟糠之妻不下堂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尉迟敬德

    中国古代有位文士叫宋弘,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大臣,相貌英俊品德好,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看上了他,想嫁给他,光武帝来作媒,却被宋弘拒绝了,从此留下“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除了宋弘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两件非常出名的为了发妻拒绝娶公主的事。春秋时代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宰相晏子,相信大家都听过《晏

  • 李世民为什么拿自己的女儿试探55岁的尉迟敬德?

    历史人物编辑:青年史观标签: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可以说是唐太宗李世民帐下的第一猛将,他不但是李世民的开国将军,比起开国将军,更重要的是他救过李世民的命。李世民在当秦王的时候,尉迟敬德刚投靠他还没多久。在一次李世民带领他的心腹打猎之时,大唐的劲敌王世充带着几万人向李世民杀来。眼瞅着李世民就要被王世充的军队包围了,在这个紧要关头,是尉迟敬德,

  • 秦琼曾为隋将,后辗转归唐,在和宋金刚交战时大败尉迟敬德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大赛场标签:尉迟敬德

    秦琼隋末的经历非常复杂,辗转多个势力,最后归属唐朝,在秦王李世民下属作战。秦琼原本是一位隋军将领,镇压瓦岗军等农民起义军非常卖力,后来跟随上司裴仁基投降瓦岗军。瓦岗军失败后,秦琼降于王世充。不久后,因与王世充不和,秦琼等人投奔唐朝,从此在李世民属下作战,成为李世民的亲信之一。秦琼很早就加入了隋朝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