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裴炎,因“青鹅”两字被杀,武则天:拆开念,一目了然

唐朝宰相裴炎,因“青鹅”两字被杀,武则天:拆开念,一目了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黄鸭子 访问量:3538 更新时间:2023/12/29 2:04:43

唐朝宰相裴炎,因“青鹅”两字被杀,武则天:拆开念,一目了然

裴炎是从唐朝初期就登上政治舞台的一个著名大臣,而且他的仕途一直比较顺利,屡屡担任要职,从濮州司仓参军一直做到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可以说,如果不出大的变故,他会一直升迁下去,直到终老。

不过,人生就是这样难以预料。唐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临终前留下遗诏,命太子李显“于柩前即皇帝位”,同时宣布“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这句话的政治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它赋予了武后参与朝廷决策的合法性。

面对这份授权与限制并存的遗诏,武后的心情自然是喜忧参半。不过,裴炎很快就出面替武后打破了这个限制。

甘为马前卒

十二月初七,也就是高宗驾崩三天之后,裴炎就奏称:“由于太子尚未即位,所以没有资格发布诏敕,若遇紧急情况,应由天后发布政令,交与中书、门下两省。”

武后笑了。

如此一来,她就大大突破了遗诏的限制,拥有单独处分政务的权力了。

在高宗去世后的短短几个月里,武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废黜李显、挟持李旦、逼杀李贤,轻而易举地排除了所有障碍,把帝国的最高权柄紧紧攥在了掌心。

这一切,当然都要感谢首席宰相裴炎的鼎力辅佐。

致命的冲突

九月,武后再度做出了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举动——授意她的侄子、时任礼部尚书的武承嗣上表,奏请追封祖先爵位,并建立“武氏七庙”。

按照礼制规定,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建立“七庙”(祭祀七代祖先的宗庙),如今武后竟然做出如此明目张胆的僭越之举,到底是何居心?

面对武后的出格举动,裴炎终于忍不住了。

在随后举行的一次朝会上,他鼓足勇气站了出来,说:“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之败乎?”

这是裴炎自当上宰相以来,第一次和武后公开唱反调,而且言辞激切,直接把历史上最典型的反面教材——西汉初年的“吕氏之祸”给搬了出来,实在是大出武后的意料。

武后闻言,顿时怫然作色。满朝文武噤若寒蝉,人人缄默不语。当天的朝会就此不欢而散。

听天由命

裴炎迈着沉重的步履走出朝会大殿,望着空中变幻不定的浮云,心头忽然掠过阵阵悲凉。

实际上他很清楚,只要是这个老妇人想做的事情,普天之下已经没有人可以阻拦。但是,作为高宗临终前亲自指定的顾命大臣,作为帝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席宰相,裴炎认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因此不能不谏。

也许在别人眼中,他今天的行为完全是螳臂挡车的愚蠢之举,可无奈的裴炎也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虽说裴炎是武后一手提拔的,而且在此前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改革三省制度,废黜中宗李显,拥立睿宗李旦——裴炎也一直是武后的得力助手,双方配合得相当默契,但是对裴炎来说,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能违背儒家的纲常礼教和几千年来的政治传统。

这是裴炎的底线。

然而,如今武后却在背离传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已经暴露出篡夺君权、颠覆李唐的野心,这就把裴炎的底线彻底突破了,他当然不能无动于衷。

至于说自己该付出怎样的代价,裴炎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青鹅”该如何解?

当武后正在紧张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行动的时候,扬州突然爆发了一场来势凶猛的叛乱,一下子打乱了她的步骤。

这就是震惊朝野的李敬业兵变。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谋反时,让骆宾王设法拉拢中书令裴炎做内应。骆宾王便编了一首童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殿上坐”,教京都和裴炎家乡的孩子们传唱。

等到这首童谣传到裴炎耳中,骆宾王特地向裴炎解释说:“绯衣合起来是个‘裴’字,两片火是‘炎’字,殿下坐是南面称王;这就是说你裴炎要南面称王了。”两人谈得投机,最后裴炎就答应做内应。

为了机密起见,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封密信。但是这封信被武则天的人查获了。他们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两个字“青鹅”,朝中的官员们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呈给武则天看。

武则天一看,便解释说:“青者,十二月,鹅字乃‘我自与’三字组成,这就是相约在十二月起兵,裴炎自会在朝中做内应的意思。”

结语:

刀光闪过,一代权相人头落地。曾经的辉煌随风而逝,一世功过任人评说。但无论如何,裴炎总算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自己宁为李唐忠臣而死,也不为女皇鹰犬而生。

标签: 裴炎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裴炎,因“青鹅”两字被杀,武则天:拆开念试试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裴炎

    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帝,她的一生饱受争议,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在她执掌朝政后,居然因为仅仅两个字,就斩杀了当朝宰相,给满朝文武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一代女皇”武则天说起武则天应该没有人不认识,但其实大多数人对她的评价都不太好,甚至都认为她是唐朝最终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那么她真的有大家认

  • 人算不如天算,唐高宗尸骨未寒,宰相裴炎就放出了武则天这头猛虎

    历史人物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裴炎

    唐朝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逝世,皇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临终前,李治给继承人李显安排了两个帮手,一个是宰相裴炎任中书令并“受遗辅太子”,一个是老婆武则天,“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不过,李治大概想不到,他死后没几个月,还处于尸骨未寒时,裴炎就和武则天联手把李显从皇位上

  • 唐朝宰相许敬宗有一古镜,不慎掉到古井里,此井原来藏一神物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许敬宗

    大唐天宝年间,南京有一个书生,名叫陈仲躬,家里特有钱,富二代,特别好学,可惜不是学霸,苦读好多年学业未成,于是携数千金北漂洛阳,在清化里租了一处院子,院子里有一天井,特别大,常常淹死人。小陈也知道这事,但是因为光棍一条,也不怕啥。为啥光棍不怕,因为光棍一条,一条懂吗,一条。因为一条,所以不怕。仲躬亦

  • 害死长孙无忌的人原来是他,不是武则天,更不是许敬宗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许敬宗

    唐太宗李世民确定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排第一,这足以表明长孙无忌在唐朝的崇高地位。事实上,关陇贵族出生的长孙无忌确实在唐朝的建立中立下了极大的功劳,其妹妹也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长孙家族可谓恩宠极厚。长孙无忌本人得到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在李世民死前,被任命为托孤大臣,辅助唐高宗李治

  • 许敬宗是谁?为何李世民觉得他人品不行,武则天还要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许敬宗

    许敬宗是谁?为何李世民觉得他人品不行,武则天还要重用他在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叫做许敬宗,相对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许敬宗的名气确实不大,虽然他是李世民的旧臣,但是纵观贞观年间,许敬宗露脸的机会非常少,李世民之所以不重用他,还是觉得许敬宗这个人太没有品行,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品行的人,却

  • 唐朝历史第一奸臣—高阳郡公许敬宗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许敬宗

    在《新唐书-奸臣传》中,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归顺唐朝的许敬宗成为了“奸臣传”中第一奸臣。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父亲是隋朝吏部侍郎许善心。在隋朝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叛乱的时候,杀了其父亲许善心,敬宗手舞足蹈用来免去一死,后跟随李密与魏征一起掌管文书。武德初年,李密兵败之后率部归降唐朝,

  • 为了得到荣华富贵,六十岁的许敬宗坚决支持武则天当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许敬宗

    当年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有两个人出力不少,一个是李义府,一个是许敬宗,前面的文章已经介绍过李义府,这篇文章就介绍许敬宗。许敬宗不是一般人,他的仕途开始得非常早,他本是隋朝的官,他的父亲许善心,在隋朝为给事中。隋朝大业年期中期,许敬宗考中秀才,任淮阳书佐。公元618年(隋义宁二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

  • 中国古代很有名气的七位女英雄,穆桂英排名第三,樊梨花排名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修杰说娱乐标签:樊梨花

    华夏男儿多豪杰,但也有不少巾帼英雄在历史的烽烟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到五十三岁又重掌帅印的穆桂英,中国古代女英雄的故事代代流传,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铮铮铁骨,寸寸柔肠,在她们身上合而为一。她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第一名、花木兰花木兰:流传版本最广为姓魏,名木兰。隋代

  • 最勇猛的6位女豪杰,樊梨花只能排倒数,第一是她,你们猜不到

    历史人物编辑:国栋说历史标签:樊梨花

    最勇猛的6位女豪杰,樊梨花只能排倒数,第一是她,你们猜不到文|史哥哥纵观历史长河,我们都知道英雄豪杰不仅有男性,而且还有女性!女中豪杰,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这个樊梨花,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个樊梨花并没有排在女中豪杰首位,反而是倒数了,这到底又是为何呢?咱们先说一下排这个第六位的秦良玉,她是重庆人,在

  • 樊梨花、杨门女将都是虚构?那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女将呢?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樊梨花

    说起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大多数人都能说出花木兰、樊梨花、杨门女将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不过,这些人物基本出自民间文学的虚构,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记载。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广大妇女很难参与社会事务,更别说是在战场上杀敌了。即便到了二十世纪,“战争让女人走开”的思想仍然颇有市场。不过女子上阵,统帅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