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早在东晋时期便已经在流传这一凄美爱情故事。
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早在东晋时期便在民间开始流传,其凄美温婉的爱情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是家喻户晓,成为千古绝唱的一段民间佳话。但是,梁祝故事到底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上实有其人?关于梁祝故事,史料记载丰富,关于他(她)们的原籍,朝代也有不同的版本。
八王之乱,晋室衰弱,琅琊王司马衷衣冠南渡,大量士人平民为避中原之乱纷纷相随南渡,而江南本东吴故地,这里以顾、纪、戴、虞、周、袁等大姓望姓形成的名门世族,与王、谢、司马、桓、庾、何等北方南下的侨姓,在东晋建立后,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士族门阀制度。而梁祝的故事,正是在这种时代的大背景下,成为当时一段感天动地冲破世俗的爱情佳话。
根据晚唐文人张读所编撰的传奇小说集《宣示志》的记载:
“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上虞是会稽郡下面的一个县,祝英台是上虞县祝家之女,她女扮男装,游学于会稽郡城,途中遇见同样到会稽求学的同学梁山伯,两人同窗三年情投意合,感情深厚,后来梁山伯知道祝英台是男女儿身之后,欲向祝家提亲,然而祝英台早已许配给同乡马文才,梁山伯失望而回,后来在鄞县当县令时,因过度思念而去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作,迎亲队伍不能前行,祝英台下轿来到梁山伯墓前祭拜,结果墓室塌陷开裂,祝英台投入墓中与梁山伯埋在一起,当时东晋丞相谢安对梁祝的爱情极为感动,把梁祝合葬墓称为“义妇冢”,民间更传说两人在墓中化作一对蝴蝶,双携飞去,与人间做诀别。
这是流传比较广的一个关于梁祝的故事版本,早在南朝梁元帝时期的小说《金楼子》和《会稽异闻》就有记载。但是历史上关于梁祝的故事版本是比较多的,除了上虞版本,还有一个汝南版本在民间广为流传,笔者前年曾去过汝南,汝南版本比东晋版本发生的时间更早,是在西晋,而且在汝南县梁祝的故事都有相应的发生地,比如两人的出生地,结拜处,读书的学院,甚至还有梁祝的坟墓,不过坟墓是分开的。汝南版本和上虞版本重要不同的一点是祝英台是撞死在梁山伯墓前的柳树前。汝南的梁祝文化很浓厚,也以“梁祝故里”自居,其与上虞版本都认定梁祝是两晋时期的人。
另外还有诸城、徽山、宜兴、杭州,皆缺乏历史根据,多源于一些笔记小说、碑记、地名,与上虞版本、汝南版本的丰富记载相去甚远。发生的年代跨度很大,从两晋到唐宋,也有研究指出梁祝故事的雏形是六朝时期流传于江南的民歌《华山畿》,里面的描述与上虞版本和汝南版本都比较接近,因此推测梁祝故事当发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