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恩:达成“中原海寇之始”成就的士族,其实只是个疯子?

孙恩:达成“中原海寇之始”成就的士族,其实只是个疯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邓海春 访问量:4122 更新时间:2024/1/23 13:55:53

“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道兴起于东汉年间,因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此后该教传道甚广,祖辈从汉魏之际即信仰五斗米道的世家大族比比皆是。然而继任五斗米道教主的孙恩非但没有继续将本教发扬光大,而是借着传教的名义蛊惑民众,最终成为“海盗”的代名词,他都犯下哪些恶行呢?

一、流亡海岛,伺机而动

淝水之战的胜利,给了晋孝武帝司马曜夺回权力的机会,然而他委以重任的司马道子却是个政治草包,他俩终日饮酒,宠幸之人都是佞臣小人,朝政混乱。由于司马道子上台后嚣张跋扈,让司马曜忍无可忍,于是爆发了君相之间的朋党相争,东晋王朝再度岌岌可危。

当时,江南世族多信奉五斗米道,孙恩的叔父孙泰也是如此,在孙泰孙泰继任五斗米道教主后,有感晋朝国祚将倾,心头涌现的不是竭尽忠诚报效国家,而是如何取而代之。然而孙泰欲起事的消息败露,他本人以及六个儿子皆被杀害,孙恩则流亡海岛,伺机为叔父报仇。

因为孙泰在江南传法布道,受人敬信,在他死后,追随者们认为这是“蝉蜕登仙”,于是又支持孙恩为教首,打算再度起事。恰逢此时,执政的司马道子之子为了增加兵源,于是下令征召三吴地区那些门阀家的“奴隶”为己所用,引发了当地门阀的愤怒不满。

当听说五斗米道教首孙恩带着教徒从海上归来时,三吴八郡皆有叛乱响应者,“一时俱起,杀长史以应之,旬日之中,众数十万”。于是孙恩洋洋得意,自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尽占的他认为自己不久后能够直接拿下东晋都城建康,成为新一代帝王。

二、华而不实,命中克星

就在孙恩畅想未来时,掌管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军务,手握精锐北府兵的刘牢之杀来,知道自己手下几斤几两的孙恩不再扬言要攻占建康了,而是打算与东晋以钱塘江为界,分庭抗礼,兵败如山倒后,孙恩安慰自己这么灰溜溜逃回海岛也不是丢人的事。

将孙恩赶跑后,东晋朝廷命颇有名望的谢琰领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防备孙恩再度作乱。谢琰是名臣谢安次子、谢玄从弟,淝水之战跟随父兄挫败前秦天王苻坚,孙恩第一次来犯时是他与刘牢之共同镇压叛变,因此大家都认为谢琰能安定三吴之地。

身为高门子弟,因败苻坚、平孙恩而声名远扬的朝廷重臣,谢琰根本没有把海盗们放在眼里,“及至郡,无绥抚之能,而不为武备”。手下人劝他整备军务,谢琰则表示自己连拥兵百万的苻坚都没虚过,何况是名不见经传的孙恩,“若其复至,正是天不养国贼,令速就戮耳”。

然而谢琰低估了孙恩的影响力,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当孙恩卷土重来的时候,谢琰没有制定详细的战略,部将们虽然有所斩获,但他自己死于乱箭之下。还没等孙恩得意太久,他的命中克星刘牢之又来了,并且再度将他赶到海上。

三、屡战屡败,不得其死

隆安五年(401),孙恩率众第三次登陆,进攻句章城,他再次碰上硬茬——刘裕,一个现在想篡晋称帝,一个未来以宋代晋,殊途同归的二人在小小的句章城下相遇了。将不过百,却能连战连胜,刘裕在对战孙恩时崭露锋芒,而孙恩号称教徒十万,一碰到硬茬就只能吃败仗,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眼见打不过刘裕、刘牢之,孙恩决定绕过他们,直逼建康,执政的司马元显率兵拒战,但屡战不利,建康危急,好在刘裕日夜兼程,在丹徒大败孙恩,孙恩的信徒们跳崖投水而死者甚众。眼见攻取建康无望,孙恩又想逃跑,只不过他这次没办法逃回根据地了。

作为讨伐孙恩的主将,刘裕没有像刘牢之那样打赢一场就走,而是得胜后一直追着孙恩打,将他往南方赶,由于孙恩连战连败,他的信徒和在三吴之地俘虏的民众已经所剩无几,加上遭受饥馑疾疫,孙恩早已不复昔日的豪言壮志,只得再度匆匆入海不知去向。

元兴元年(402),东晋朝廷又内斗了,盘踞荆州的桓玄杀入建康,除去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及其属吏。这次内乱又让孙恩自以为机会来了,结果又被拦在临海城下,不得踏入晋土半步,他再也没有雄心热心,最终选择投海自尽。

如果不是五斗米教流传甚广,如果没有叔父孙泰传教布道,孙恩要想起事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虽然自诩“义军”,但他在攻陷郡县后只知道杀戮和抢夺,没有远大的理想,因此绝不会如刘裕一般成为一代豪杰,最终殒命大海,给“海盗”们开了个坏头。

标签: 孙恩

更多文章

  •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儿?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带你观遍世界标签:卢循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这次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对东晋门阀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南北士族支持下建立的东晋王朝始终对士族持宽纵态度。东晋末年,由于地方割据,中央政府实际控制只限

  • 卢循之乱,范阳卢氏之后,为何沦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卢循

    卢循,字于先,小名元龙,出身于门阀士土族范阳卢氏。卢氏祖先自汉代以来,世代高官。卢循生得双眸冏彻,瞳子四转,聪明伶俐,擅长书法艺米,草隶弈棋无所不精,具有典型的士人气质。这样一个名门之后,为何沦落江湖,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呢?“八王之乱〞时,卢循的高祖卢志是成都王司马颖的死党。司马颖死后,虽然受命于东

  • 司马乂势弱难执政,司马颖兵多喜遥控,八王之乱之六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司马乂

    司马乂力擒司马冏后,对权力再次进行分配:成都王司马颖,兵多有实力,以大将军身份执掌朝政。住邺城,对洛阳遥控。长沙王司马乂杀齐王司马冏,立下大功,在洛阳主持日常工作。他对司马颖非常恭敬。河间王司马颙虽然是这次内战的发起者,但他实际上也没有起作用,这次分配权利他非常烦恼,没有捞到好处。为镇压四川流民造反

  • 陶侃家境贫寒,投身戎旅后建立军功逐步高升,苏峻之乱时为平叛盟主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苏峻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又是江南的少数民族,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

  • 他是东晋寒门出身第一人,平定苏峻之乱立下大功,位至三公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苏峻

    在中国历史上,东晋是一个最讲究出身的时代,也是门阀士族发展的巅峰。在东晋建国初期,就号称“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皇族司马氏和顶级门阀琅琊王氏共享东晋的天下。东晋一朝的政治可以说是“门阀执政,皇帝垂拱,流民出力”,也就是说军政大权完全由那些门阀把握,连皇帝也只是垂拱而治的摆设。在大大小小的门阀士族

  • 王元姬在儿子称帝后,带头提倡节衣缩食,死后儿子更为她守孝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王元姬

    文│小先生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记得这一幕:曹真领兵抗击诸葛亮,他心中忧愁如何战胜诸葛亮,而旁边的司徒王朗表示自己明天阵前可以劝降诸葛亮,曹真心想不如让王朗试一试。结果第二天诸葛亮和王朗一番唇枪舌战,阵前唇舌交锋,王朗被诸葛亮给骂的热血上头,竟然一头栽倒在地被活活骂死。事实上当然并非如此,王朗当然不

  • 三国志战略版:魏国五御杀疯了,王元姬挑大梁,性价比超高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说动漫标签:王元姬

    谁说魏国只有奸雄骑,五御三将也能挑起大梁,照样杀疯了。话不多说,直接上图,夏侯渊、王元姬和郭嘉的15御组合,用得很舒适。夏侯渊顶配版,一骑当千+鬼神霆威。这两个战法的可替代性不高,百骑劫营+暴戾也可以,但打不出一骑的群殴效果,只能充当爆头性的玩法。一骑当千几乎没有A级战法可以替代,夏侯渊只能这么搭配

  • 《三国志战略版》【武将解析】秉德清贞,体行纯和——王元姬

    历史人物编辑:舞者小青青标签:王元姬

    武将生平王元姬(217年-268年4月20日),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西晋时期皇后,曹魏司徒王朗的孙女、中领军王肃的女儿,晋文帝司马昭妻子。武将解析从面板属性上看,基础值虽然不高,但是结合女性、辅助武将等特点,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兵种适性之上,枪S弓S,典型的暑促武将适性,依靠宝物的进一

  • 晋文帝司马昭的妻子—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王元姬

    大家好,我感觉大家应当都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歇后语,而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知晓司马昭的为人,我在这里就不多加介绍了,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司马昭的妻子,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据说王元姬是个大美人,但她不仅长得好,她的家世和才识也均是上乘。王元姬出身于书

  • 87《红楼梦》王扶林定他演贾琏,他冒雪深夜找王导,问了一句傻话

    历史人物编辑:笙歌忆梦寒标签:王导

    87版《红楼梦》中贾琏的扮演者高宏亮,把“琏二爷”演的栩栩如生,这个形象,和邓婕的王熙凤一样,成为一个不可超越的艺术形象。年轻时代的高宏亮唇红齿白,风流倜傥,有一种翩翩公子的贵族气质。这一点被王扶林导演相中,认为他太符合自己心目中的贾琏形象了,是其他人所无法企及的。可是,高宏亮心心念念想演的是柳湘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