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献之:娶了新安公主后,我成了全世界最倒霉的人

王献之:娶了新安公主后,我成了全世界最倒霉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怀武 访问量:3140 更新时间:2023/12/8 23:24:10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他出生于东晋望族琅琊王氏,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本人也是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

然而,这样一个天之骄子、高富帅,却有一段无可奈何的伴随一生的锥心之痛!

这一切还要从王献之临死前说起!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就是说:王献之病重时,请道人主持上表文祷告。因为祷告时需要本人坦白过错,道人就问王献之这辈子有什么过错。

结果王献之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

也就是说,王献之这一生最放不下的,最觉得遗憾与难过的,最觉得自己有错的,便是与郗道茂离婚!

那么,究竟是怎样一段感情,让王献之犯了错呢?

这还要从他年少时说起!

本有一段完美的婚姻

王献之的原配,是与他青梅竹马的表姐——郗道茂!

他们的关系我们先来捋一捋!

王献之的外公郗鉴,是郗道茂的爷爷王献之的妈妈郗璿,是郗道茂的姑姑郗道茂的爸爸郗昙,是王献之的舅舅所以,这两个人是真金白银的亲表姐弟!

由于二人青梅竹马,又亲上加亲。再加上郗家也是书法世家,两个小年轻当然门当户对,志趣相投,十分恩爱!

他们还生了一个女儿,可惜没能顺利长大。(大概率与近亲结婚有关系)

除了天然的恩爱与亲密,王献之与郗道茂还经历了共同的低谷。

公元361年,他们的父亲王羲之和郗昙都去世了,小两口就相互扶持,共济患难,一起守望相助,给彼此以力量。

婚姻的最高境界不就是这样吗?

王献之与郗道茂,不仅青梅竹马,志趣相投,还共患难。他们的婚姻本该是全世界最完美的一段婚姻!

结果,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出来一个强势的第三者!

新安公主夺夫

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她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女。

本来,这位公主嫁给了大司马桓温的次子桓济,生活的好好的。本来这个人与王献之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结果,桓济这位驸马都尉却非要搞事情!

他密谋,想杀死自己的叔父桓冲,自己当桓家最牛的男人!

结果,事情败露,这位驸马被流放了。

这样一来,公主当然不会守活寡,便和桓济离婚了!

离婚以后的司马道福公主,也开始搞事情了。

她在东晋望族,也就是王谢这些家族里挑选了半天,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只有王献之!

于是,司马道福就伸出了自己的魔掌!

她选王献之,其实有两个原因:

王献之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才华横溢!王献之的老婆好欺负。因为当时郗家基本上已经没落了!没什么权势,也没什么人可以给郗道茂撑腰!

于是,司马道福开了自己的夺夫大战!

王献之的反叛

面对司马道福猛烈的攻势,以及威逼利诱,王献之并没有妥协,而是扛起了反叛的大旗。

王献之当时的内心想法基本是这样的:公主啊!你看上我哪一点了?我改行不行?

然后,王献之还真就干了件大事——自戕!

他把自己的脚给烤了,差点搞成了残疾。

他的意思是:我宁可残废,宁可不能走,我也不到你身边去!

不得不说,这位公子哥已经很爷们儿了!

因为这件事,王献之的后半生也受到了影响,他的脚就没有好利索,一直是带着足疾的!

然而,公主并不买账!

王献之可能想多了,他以为公主多爱自己似的。其实公主就是想得到他而已,而且抢定了!

公主觉得就算自己得不到他,郗道茂也不行,他死都可以死,但一定得把这个婚离了!

所以,当司马道福看上王献之的那一刻,他和郗道茂就已经不可能了!他注定要输得很惨,一败涂地!

天命难违,夫妻分离

在司马道福的请求下,皇帝司马昱下旨了。

圣旨直接要求王献之休了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

于是,王献之不得不忍痛休了妻子。

于是,可怜的郗道茂就变成了弃妇。

那时候,郗昙已经去世,郗道茂连娘家都没有了。她卷着铺盖离开王家后,只能是投奔了自己的伯父郗愔,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此后,伤心的郗道茂没有再嫁。没多久,她就在孤凄悲凉中郁郁而终了!

而王献之呢?

他在圣意难违之下,迎娶了新安公主,当上了新的驸马!

婚后,他还与公主生了一个女儿——王神爱。这个女儿非常不得了,后面还嫁给了晋安帝司马德宗,当上了皇后!

不过女儿的荣耀除了是让王献之死后得了许多虚衔外,也没什么。

王神爱是公元384年出生的,王献之公元386年就逝世了。

从王献之的死亡时间来看,他的第二段婚姻也明显是不幸福的!

表现光鲜,但是多病+英年早逝,暴露了他的真实生活!

如果没被公主看上该有多好?

王献之在临终前,唯一觉得遗恨的便是与郗道茂离婚。

他这一生本可以美满幸福,本可以快乐的做自己的!

如果没有公主,他可以在府中与心爱的妻子一起画画、写字、谈天说地!

如果没有公主,他可以肆意的笑,想做什么做什么!

然而,没有如果!

事实是,公主出现后,他被迫成为了负心汉、懦夫,还失去了原本美满的家庭,背上了一辈子的罪孽!

特别是,当王献之知道自己的妻子郗道茂郁郁而终时,心里怎么能够承受?

郗道茂明显就是被自己害死的!

所以,对于王献之来说,这一生最倒霉的事情,就是被她新安公主看上!即使娶了她,即使与她有了孩子,王献之的心里也是怨恨着她的!

写在最后

王献之与郗道茂的婚姻悲剧真的很让人感到窒息。

明明相爱,也在一起了,却因为一个强势的第三者,生生被拆散。

这个故事中,最恨的就是新安公主司马道福。明明有那么多男子可以选,偏偏选人家夫妻恩爱的,还利用父亲的皇权来抢男人,真的吃相很难看!

即使是公主,也应该讲一点人权,尊重下别人!

看了这波东晋皇族的做法,似乎明白东晋为什么那么弱了!

心疼王献之,心疼郗道茂,确实是倒霉透了!

特别是王献之,反抗了半天,也沦为了渣男,带着悔恨和遗憾过完了一生!

真爱难求,多希望有情人能够相守到白头!

希望每一段幸福的婚姻中,千万别出现司马道福这样的人物!

最后问一个小问题:遇到公主这样的狠角色,有什么办法可以破局呢?开动大脑,留言区见!

标签: 新安公主

更多文章

  • 王献之与妻离婚,改娶新安公主,其中隐情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新安公主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昌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很多具有广大影响力的文人,给后世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便是其中的典型,他们儿子在书法领域的贡献,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由于他们出身于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因而也成为那个时代士族文人的典范。他们的一生与家族门阀的利

  • 清华大学的校名源自晋陵公主的丈夫的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创意动漫家标签:晋陵公主

    东晋的晋陵公主是孝武帝司马曜的女儿,父亲为她选择夫婿的时候,曾对“公主择婿委员会”提出要求:“为公主选婿,要像刘惔[dàn]、王献之那样儿就可以了!王敦、桓温之流(这四位都是驸马)虽然也不错,但是他们喜欢干涉帝王家事,令人讨厌!”公主择婿委员会委员长王珣[xún]回答说:“谢混虽然比不上刘惔,却不比

  • 王绪向宰相告殷仲堪黑状,殷仲堪束手无策,王珣妙计转忧为安

    历史人物编辑:川妹美食标签:殷仲堪

    晋安帝时期,王宝国和堂弟王绪一起依附于司马道之,后来得以成为宰相,执掌大权。当时殷仲堪任荆州刺史,与王绪有些矛盾,王绪因此常向堂兄王宝国告黑状,意图杀掉殷仲堪。殷仲堪束手无策,很担扰,于是向东亭侯王珣请教避难方法。王珣淡淡一笑,说,简单呀,你只要多去王绪家走动,每次去都把手下人屏退,再随便和他聊聊天

  • 他是明朝第一忠义之臣,被誉为“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王恕

    王恕,字宗贯,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授官大理寺左评事。(王恕)升任扬州知府,不等报批便发放粮食救济饥民,兴建了资政书院来督促读书人。天顺四年,因为他治理地方成绩最好,破格晋升为江西布政使。成化元年,南阳、荆、襄流民结伙作乱,朝廷晋升王恕为右副都御史去安抚治理。王恕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了大盗刘通,又征讨攻

  • 桓温要篡位,简文帝认了,王坦之不肯,谢安则使了一条妙计

    历史人物编辑:范立成标签:王坦之

    桓温要当皇帝,可是又挺Stubborn——固执、迂腐、愚笨。非要按照“古制”来。什么古制呢?先封个公爵,再敕个王爷,然后赐个九锡,最后三请三让,才得篡个皇位夺个天下。在这之前,桓温因为北伐失利,为了挽回名望,废了一个皇帝,又立了一个皇帝。这个皇帝就是简文帝司马昱。说起司马昱,算得上是桓温的发小。所以

  • 魏国最后的猛将:比赵云还猛,大破秃发树机能,惨遭灭族,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秃发树机能

    三国后期,猛将关羽、张飞、张辽、张郃等人早已去世,名将凋零。但是曹魏后期,却有一个猛将,他非常猛,堪称曹魏最后的猛将,比赵云还生猛,七进七出曹营,大破秃发树机能,然而最后却被陷害,惨遭灭族,他是谁?他是曹魏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之子文鸯。比赵云还猛,七进七出曹营公元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小皇帝曹芳

  • 江统的《徙戎论》,除了能明确五胡问题外,究竟有没有实践价值?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江统

    在中国历史上,西晋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其作为终结了东汉之后乱世的政权,取代了英雄辈出的三国,重新统一了中国。但是做出如此伟业的西晋,在中央权力系统上却存在先天的不足,这让其在成立不久之后就被前赵政权所灭亡。而人们在提起西晋灭亡的时候,除了对其极为糟糕的宗族制度以及错误的皇帝人选扼腕之外,其对于民族

  • 江统的《徙戎论》很有远见,为何没有付诸实施?原因令人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江统

    公元280年,三分归晋,天下重新一统,但是并没有回归到汉朝的强大和盛世。东汉以来,不断有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曹魏立国后,借着战乱,他们纷纷杀官自立。进入晋朝,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公元294年,内迁的匈奴人郝散造反,虽然很快被打败,但是2年后,其弟弟再度联合氐人、胡人叛乱,拥立齐万年为“皇帝”,占据西凉,

  • 西晋朝廷在胡人问题上的分歧,关于江统的《徙戎论》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江统

    序言:五胡内迁东汉初期,匈奴已经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依附汉朝,北匈奴则一直对汉王朝处于敌视态度,最终南匈奴在汉王朝的帮助下击败了北匈奴。而归降汉朝的南匈奴除一部分族人留在匈奴故地之外,另一部分则随匈奴日逐王南下,他们大致被安置在河套地区。东汉初期,羌人也大量迁入中原地区,东汉王朝将内迁的羌人称为东

  • 卫夫人教授王羲之书法,却得到了书圣的差评:浪费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老伊先生标签:卫夫人

    王羲之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书圣”存在。然而,令后人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他的亲笔之作并没有一件躲过岁月的侵蚀,保留下来。现存王羲之的作品中,唐人的摹本就算是比较接近真迹的,尤其是以双钩廓填法制作的,基本就当作原本看待,也是稀世之宝。在辽宁省博物馆中,就保留了异常珍贵的唐人摹本《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