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人为什么要学习?张载用22个字概括终极奥义,可惜后世觉得太难

人为什么要学习?张载用22个字概括终极奥义,可惜后世觉得太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鲲鹏历史阁 访问量:3105 更新时间:2023/12/31 5:24:47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朝堂上新旧两党开了激烈的交锋,这个时候,北宋思想家张载收拾行囊,决定辞职回到父亲的埋骨之所——横渠(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境内)。

张载之所以要辞职,并不是因为他得罪了王安石,而是张载的弟弟张戬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张载为了避嫌,因此才决定辞官。

孟子》云: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张载作为当时著名的大儒,他从小接受孔孟之言,若是在朝堂上,他必然一心为民,如今在横渠这个小地方,他要做点什么,才能彰显自己的价值呢?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张载做了三件事:

第一,开课讲学。他在横渠开办了书院,传道授业。他想把自己平生所学、所思,教给更多的读书人,让他们来践行于天下。很多学子听闻张载开课,不远千里来到横渠,只为聆听张载的教诲。

第二,实践井田古制。张载用自己多年的俸禄,在当地买了一百多亩地,他按照《周礼》的记载,将田地按照“井”字形分成九块,中间那块留给自己,其他八块分给没有土地的乡民来耕种。他看着淳朴的乡民有地可耕,乐此不疲。

第三,兴修水利。张载虽然没有官职,但影响力还在,他花了大量的时间走遍周边的江河湖渠,然后带领乡民们在贫瘠的土地上兴修水利,当渠水贯通到良田后,张载赤着脚行走于泥土之中,心情畅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张载离开官场,本来应该独善其身,可他偏偏要选择兼济天下。有学生问他为何要这么做,张载回答:“纵不能行之天下,犹可验之一乡。”

意思是,读书人的心胸不能只装有自己和天下,在自己和天下之间,还有很多空间,只要自己有心,总有地方可以实践自己的理想。张载的这句话,给了学生们很大的启发。

那个时代,所有的读书人都在问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学习圣人之言?在长期摸索和思考中,张载最终总结了22个字,这22个字,在后世,几乎响彻天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后世著名的“横渠四句”。

张载是伟大的,他的“横渠四句”更是伟大的。

然而,有人认为,张载说得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太难,他的话太空洞,太理想,中华五千年,有几人能做到他这四句话?

其实,笔者认为,张载的话不空洞,所谓的“横渠四句”,不过是张载给读书人定下的终极目标,是理想,是信仰,我们不一定能做到,但一定要有努力的方向。

我们把“学习”这两个字从“广义”落实到“狭义”,当代的孩子们若想成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若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若想成为一个“不负韶华”的人,他们要怎么做呢?第一步当然是努力学习,先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若想做到这些,还需要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优秀的师长来指导。在资源贫乏的乡下,一个优秀的老师能给予儿童的帮助是巨大的。

韩愈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不在身旁,他们的精神世界有部分缺失,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儿童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

实际上,现在有很多乡村都缺乏优秀的老师。我写这篇文章是公益性的,其目的是希望头条的读者们关注留守儿童,关注乡村教师。我们不论是给予乡村教师物质援助,还是精神支持,都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事情。

《论语》中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希望我们的这份“爱人”之心,能够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头条公益活动,点击下方卡片,期待您和我一起,为乡村留下好老师。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标签: 张载

更多文章

  • 王叔和亲家母结婚后,亲家母每月偷偷攒8000元私房钱,王叔:好事

    历史人物编辑:陌上说三农标签:王叔和

    #科学婚恋指南#68岁的王大叔,在五年前和亲家母结婚了,王大叔和亲家母的结合,得到两个孩子的支持,身边的亲戚朋友也都说,他俩结婚是最美的事情了。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无论对子女的小家庭,还是两个老人今后的养老生活,都是最完美的事情。王大叔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王大叔是老大,下面还有

  • 晋宋交替时的汉室宗亲(二)号称诸葛亮第二的刘穆之

    历史人物编辑:宋歌爱动漫标签:刘穆之

    #历史开讲#南朝宋齐梁陈的皇帝中,毫无疑问宋武帝刘裕是当之无愧的南朝第一帝。甚至可以竞选六朝第一帝(潜在对手只有吴大帝——孙权)。刘裕的个人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纵观整个两晋南北朝,也罕有人可比。刘裕出身寒微,本是“无术学”和“轻狡无行”的武人,从卑微“卖履”小贩起家而成为一代雄主,除了自身的性格豁

  • 刘裕打下长安后,为何立刻赶回建康?刘穆之的死对刘裕的打击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刘穆之

    导语:场上留给刘裕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作为南征北战平定四方的大将,刘裕用了几乎一辈子的时间,收拾旧山河。距离生命结束还有仅仅3年时间,他似乎终于想通了。人这一生到底图个啥?功名利禄就哪样可以带到地底下?刘裕表示,名还真的可以,所以他就班师回朝篡位去了。在刘裕眼中,似乎一统天下,并没有太大的诱惑力

  • 昨日权臣背叛,今天宗室相残,刘裕与刘穆之的君臣相知有多珍贵?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刘穆之

    刘穆之辅佐刘裕,如荀彧佐魏、葛亮相蜀、张昭辅吴,他是刘裕最信任的左膀右臂,是能托付后背的股肱之臣,是在病逝后得到刘裕千里奔丧待遇的忠烈之士。一个鼎力辅佐,不遗余力;一个推心置腹,以申永怀,“九原之想,情深悼叹”,刘裕与刘穆之的君臣相知有多珍贵?一、起于微末,腹心之任宋武帝刘裕自幼家境贫寒,投身北府军

  • 一波预测不会扑面而来:鲁胜京,上海连败,闵可申,同曦输山西两连败

    历史人物编辑:南郭豆豆标签:鲁胜

    相信现在很多球迷都难以抉择了吧?主队和弱旅之间没有紧张关系,但毕竟是主队。这支球队有一个最喜欢的球员,那支球队有一个最喜欢的教练,还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如何选择?在电视上观看主队,在电脑上观看您最喜欢的球员,并在手机上定期更换球队和最喜欢的教练!一波预告:相信山东男篮的魔鬼主场已经让老北京首钢心灰意冷

  • 预测一波不打脸:鲁胜京,沪连败,闽克深,同曦负山西两连败

    历史人物编辑:美青的生活标签:鲁胜

    相信很多球迷如今都是选择困难症?主队与弱旅比赛没有悬念,但是毕竟是主队啊,这个队有喜欢的球员,那个队有喜欢的教练,更有竞争对手的比赛,到底如何选择呢?电视看主队、电脑看喜欢的球员、手机频繁变换竞争球队与喜欢的教练吧!预测打脸一波:相信山东男篮山呼海啸的魔鬼主场,已经让老迈的北京首钢望而却步,胆战心惊

  • 一波预测不会打脸:鲁胜京,上海连败,闵可申,同曦两连败山西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分享汇标签:鲁胜

    想必很多球迷现在都面临选择困难症?主队和弱旅之间没有紧张关系,但毕竟是主队。这支球队有一个最喜欢的球员,那支球队有一个最喜欢的教练,还有几个竞争对手。如何选择?一波预告:想必山东男篮的魔鬼主场,已经让老北京首钢望而却步了吧?铿锵有力、惊心动魄的英雄歌声,唱响了山东伟人的英雄气概。山东球迷绝对是顶级第

  • 王昌龄《卢溪别人》赏析,唐诗千古绝句,古诗词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王昌

    《卢溪别人》唐朝·王昌龄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卢溪,今湖南卢溪县。这首诗即写于诗人贬谪龙标(今湖南黔阳县)的时候。诗从送别的地点写起。武陵溪,指武溪,一名沅溪,流经卢溪县会合沱江入沅水,是武陵五溪之一,故称武陵溪。诗人没有具体写临歧举盏,醉不成欢的别时情景,

  • 冰清玉洁的王昌龄: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历史人物编辑:小星爱篮球标签:王昌

    唐代大臣、边塞诗鼻祖王昌龄被称为“七绝诗宗师”——最擅长七绝诗。在写出这种格律诗的诗人中,只有李白能与他比肩。《芙蓉楼送新建》是其又一杰作“七位大师”王长龄。这时,王昌龄在经历了官场动荡、贬谪和流放后,又回到了江宁(南京)城。 742年前后,时年44岁的他派好友辛鉴北上洛阳。两人分别时,王昌龄写下了

  • 王昌龄《西宫春怨》赏析,唐诗千古绝句,古诗词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佴仙媛标签:王昌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记得点赞←你喜欢王昌龄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你喜欢王昌龄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西宫春怨》唐朝·王昌龄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这首宫怨诗借写班婕妤的故事抒发失宠者的悲哀。婕妤,汉武帝时所置的宫中女官。班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