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叔略陈留人,他的父亲是樊欢,东魏时期在南兖州做刺史、阿阳侯。那个时候刚好是高氏霸占朝廷的时候,而樊欢他为朝廷着想,所以想要除掉高氏,振兴恢复朝廷的纲常,但是没想到的是,还没开始行动,就惨遭了失败,而樊欢被高氏所杀害。而樊叔略当时只是一个小孩,年纪还很小,因为他父亲的缘故,他也被牵连了进去,被施以了腐刑,然后被发往到宫殿衙门去做了仆役。
樊叔略毕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虽然家道中落,自己沦落到这个地步,但是他那一身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气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毕竟还是存在的。而高氏看到长大后的樊叔略,一看就不像是给人做下人的人,所以高氏对樊叔略起了疑心,觉得他肯定个威胁,而且自己还是他的杀父仇人,他成长起来后肯定不会放过自己,高氏便想对付他了。樊叔略在发现了这些之后,有些担心自己再次遭到高氏的迫害,于是便逃了出来,逃到了关西,也就是北周的地方。
周太祖认识了樊叔略,觉得他是个有才华以及实干的人,并把他招到了自己的身边,让他给自己做事。而且过了没多久,因为功劳,周太祖不但让他做了都督的职位,同时还让他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而在宇文护执政的实话,也被樊叔略招为了自己的中尉。
樊叔略是一个很有想法和谋略的人,在他熟悉了中尉的事宜之后,宇文护也开始慢慢对他重用了起来,并且对他很信任,还让他同时监督朝廷内外的一些政务。樊叔略是个才人,而且是难得的人才,所以尽管后楼宇文护被诛杀,但是他没有事,仍然被宇文宪给重用了起来。
宇文宪是个有野心的人,国内刚平稳,他就想吞并关东。而樊叔略猜到他的心思之后,于是想方设法在他面前展露了自己的军事才干,当然只是针对谋略这一块上的,几次下来宇文宪觉得他是一个奇才。所以周武帝在讨伐北齐的实话,他把樊叔略带着一起前往,并且让樊叔略率领精锐部队。
而在每一次的战役之中,樊叔略都是身先士卒,自己冲在最前头去奋勇杀敌,同时也因为屡立战功,所以被晋升做了开府,功劳多了自然被封为清乡县公,并且做了汴州的刺史,在做汴州刺史的时候,他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所以被当地人爱戴。而在周宣帝的时候,在洛阳营建东京,周宣帝因为信任樊叔略,同时也相信他的眼光,所以东京的营建工作都交给了他去做,只是很可惜的是,这宫殿还没建好,宣帝就死了。
樊叔略在汴州做刺史的时候,汴州是最容易发生干旱的地方,他为了让百姓多收粮食,过上安定的生活,所以他在为政的时候,到各处考察,为百姓引来水源,解决干旱的问题,所以在汴州的声誉很好。而当时相反的是邺北,邺北这个地方是号称最难教化的地方,朝廷看到樊叔略所负责的地方都治理的很好,而且也很出色,便把他调任做了相州刺史,他也把邺北给治理的很好,而他在那一年的政绩是最好的,当地百姓都很感激他所做出的努力。
只是后来樊叔略被征召做了司农卿,专门负责农业,在朝廷的官员看到他被贬,都忍不住流眼泪,替他惋惜,以为他就这样完蛋了。而樊叔略做了司农,也是恪守自己的责任,对农业这一块重新进行了规划整治,而且都让其他人惊讶的是,他做的很好,而且见了成效,百姓的粮食都比以往有所增加。所以说,一个人,在他所负责的行业里,你如果肯专心去研究学习,那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