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魏内部民族矛盾剧烈,而且腐败成风,高欢却为何视若无睹?

东魏内部民族矛盾剧烈,而且腐败成风,高欢却为何视若无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月光侃历史 访问量:2167 更新时间:2024/1/24 17:47:09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自从北魏孝武帝元修高欢君臣闹出矛盾,而孝武帝负气之下逃入关中宇文泰处。高欢就另立孝静帝元善见为帝,从此北魏就无形之中被一分为二。高欢控制的是为东魏,宇文泰控制的是为西魏。由于东魏是直接从北魏的朝廷制度上沿承下来的,所以一切都比较健全。加上东魏的辖区富足,所以民生富庶,这是西魏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在东魏看似富足的表面,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东魏内部民族矛盾剧烈,鲜卑人和汉人之间和不来

由于北魏后期战乱纷争,北魏中央懦弱无能,群雄并起,很快就一分为二。而高欢当时手里有一个傀儡皇帝,自己却大权独揽,一面还要对付宇文泰。然而,东魏当时不仅仅是外患,内忧也不断地传来。

说是内忧,不如说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问题。北魏是从鲜卑族发展而来的,虽然已经汉化了,但是在鲜卑族人的眼中,根依旧是在鲜卑的,自然对只会舞文弄墨和耍嘴皮子的汉人也就瞧不上了。

反过来,一向以儒雅自称的汉人,他们对待只是孔武有力、胸无点墨的鲜卑武人也是瞧不上的。所以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就一直和不来,处处都有针锋相对的意思。所以鲜卑人和汉人发生冲突事件是常有的事,这让统治者们深感头痛。

高欢凭借自己独特的身份,将鲜、汉双方之间的矛盾压到最低

然而,在这种矛盾下,高欢起到了一个双面胶的作用。他骨子里是汉人,但是他却是出生在了一个鲜卑族的环境里。甚至他的婚姻伴侣也是鲜卑族人,这使得他比其他的汉人在鲜卑族群里活得更加的如鱼得水。

而高欢从一个小小的城头兵成为一代权臣,自然是不敢有人对他有意见的。对于高欢自己而言,这一路走来,跟鲜卑族人打了不少的交道。于是他在这场鲜卑人和汉人的矛盾中,起到了一个调合的作用。

其实对于当时的高欢来讲,完全可以站在某一边,但是高欢并没有这样做。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旦这个矛盾没有压下,没有处理好。那么门外宇文泰这只“猛虎”一定会趁着这个混乱的机会打进来。而他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基业也要功败垂成,这是高欢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所以于情于理,高欢对于调节这场矛盾有义不容辞的义务。于是高欢就对鲜卑人说:你们为何要鄙视汉人呀?他们可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没有他们,我们吃的用的哪来呀?然后他又对汉人说:你们为何要恨鲜卑人呀?没有他们保家卫国,我们哪有完整的家园呢?

果然,在高欢的一通调解之下,情况得到了不少的改观。但是民族矛盾还是不可避免,只是被压到了最低程度,这对高欢而言也算是一种慰藉了。

汉人高敖曹,敢于与鲜卑人作斗争

然而,高欢虽然一直致力在汉人和鲜卑人之间调和,但是,依旧有人不买账。

在高欢的手下,有一个人叫高敖曹,此人武功不错。跟着高欢东征西讨,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同为汉人的高欢对他十分的器重。

有一次高敖曹邀请了郑严祖来家里玩,中途鲜卑人刘贵派了仆人过来请郑严祖过去一趟。但是高敖曹坚决不让他走,没想到刘贵派来的仆人仗着主子的威望,对高敖曹十分不客气。高敖曹火气一下子就被点了起来,当场就杀了那个仆人。

而听到这件事的刘贵心里虽然很气,但是看在高欢的面子上,没敢对他怎样。但是第二天,几个将军在一起谋事,下面的人来汇报说是有在修筑黄河的工人死了。

刘贵当时就含影射沙地说,不过是几个汉人而已,不值钱。然而,却是因为这句话,让高敖曹恼怒。拔刀就到杀他,还好被旁边的人劝住了。

到后来的时候,高敖曹还不解气。想要派兵攻打他,被侯景等人苦苦相劝,这才没有动武。

东魏贪腐成风,杜弼请求治贪却被高欢排兵列阵惊吓

然而,当时的东魏还不止有鲜卑人和汉人的矛盾。虽然高欢是权臣,但是下面的大臣却是阳奉阴违,贪腐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不过,在东魏的时候,还有一个难得清醒的人,一个廉洁秉公的人,杜弼。他生性耿直,看不惯这些贪腐。于是他多次请求高欢惩治一下,高欢只是头口答应了下来却迟迟没有行动。

杜弼见高欢这样,心里也就更加的着急。他又一次找上高欢,让他下命令去惩治贪腐,高欢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让士兵们拿刀拿剑,站成两排,让杜弼从中间走。

杜弼是一个文官,哪里是见过这个阵仗,一下子就吓得魂飞魄散了。高欢便说,你不过是从这些刀剑下走了一圈而已,将士们却是在沙场上出生入死,贪点金钱又怎样。杜弼心里虽然还有些不满,但是看着阵势,杜弼已经不敢再说什么了。

高欢欲转移政治重心,不料给北齐埋下祸患

其实,高欢面对东魏内部民族矛盾剧烈、贪腐成风问题。他之所以选择视若无睹,是有他的考究的。他并不是不管这些问题,对于民族矛盾问题,他是管了,但是作用并非显著。

而对于贪腐问题,他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可是他要转移政治重心,那就是尽情地满足那些贪腐的鲜卑武士,这样他们就能帮他打天下。而高欢最想做的事情自然就是打天下,得到整个天下。

然而,高欢的这种做法,却给东魏官场的贪腐之风铸成不可挽回的错。正是因为这种错,使得他儿子高洋建立的北齐因为腐败严重,结果被比北齐弱小的北周吞灭。

总评:

高欢虽然失败了,北齐后来被灭掉了,但是高欢的个人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是一个十分清醒的人,面对汉人和鲜卑族的矛盾他努力了。但是他只是一个人而已,能力有限,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再者,他是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他想要统一天下,想要功垂千世。但是他的战略却是错的,一步之差,才会使后来的北齐被灭。只是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尤其是在高位的时候,高欢也不例外。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也喜欢今天的内容,请点赞,分享!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标签: 高欢

更多文章

  • 高欢与尔朱氏决裂,笼络六镇流民,共同对抗尔朱氏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文史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一代枭雄尔朱荣乃是尔朱家族不世出的英才,他通过自己的手段与谋略先后打败了诸多地方势力,从而使得北方基本得以统一。然而,尔朱荣军事能力突出,他的政治能力却很弱。他身为一位枭雄居然很窝囊地被其亲手扶植的皇帝孝庄帝略施小计而杀害。从此尔朱家族

  • 高欢脱离尔朱氏后,决定挺进河北,笼络当地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高欢一直以来都是跟随着朱尔荣,朱尔荣被北魏孝庄帝杀死之后。朱尔荣的侄子朱尔兆带着手下想去洛阳为他的叔叔报仇,并让高欢随他一起去,但是高欢找了一个借口没有和朱尔兆前去。因为在高欢心里,他只尊敬朱尔荣一人。并且他认为朱尔兆是一个成不了大器的

  • 东魏权臣高欢:起于微末,胜于识人,终于遗憾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高欢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被孝庄帝元子攸诱杀,不久元子攸又被尔朱兆所杀。契胡尔朱氏的弑君暴行和政治短视给了投机者高欢上台的机会,随后搅乱了北方的形势。高欢(公元496年-公元547年),小字贺六浑,渤海蓨县人,先后委身于杜洛周、葛荣、尔朱荣,后起兵自立,奠定了北齐的格局。起于微末渤海高氏,原是北魏六镇之一怀

  • 二雄相争,一遇风雨变化龙高欢与宇文泰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高欢

    二人具是一代豪杰,权臣。如果二人错开二十年,他们二人都有可能成为统一南北朝的皇帝,可惜了,二人处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同一朝堂。颇有点“诸葛亮相逢司马懿”的意思。也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说白了,就是为了历史的精彩,让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宇文泰,小字黑獭。宇文泰是匈奴化的鲜卑人。宇文泰最大的功绩是

  • 小关之战,高欢欲声东击西,不料却被宇文泰出其不意击退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自从孝武帝背叛高欢出逃到关中,而高欢另立孝静帝元善见之后。北魏国家就被一分为二,从此就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国家。高欢控制的是东魏,而宇文泰控制的是西魏。相比于西魏,东魏本来就是北魏的优渥之地,而西魏则是贫瘠之地。因此,东魏从来不缺粮食和人

  • 高欢信都起兵:北齐王朝的建立

    历史人物编辑:乔群能标签:高欢

    高欢信都起兵:北齐王朝的建立前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古代造反起因尔朱荣被杀,尔朱荣家族发生混乱,高欢趁火打劫起兵夺取政权。▲河阴之变结果尔朱荣的政权被高欢所取代,为日后北齐的成立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欢始末1.白手起家公元531年,高欢拥立北魏皇室宗亲安

  • 高欢率十几万六镇流民奔走,与尔朱氏分道扬镳

    历史人物编辑:顾维乾标签:高欢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高欢向尔朱兆提出带六镇流民重整并州、肆州,慕容绍宗“搅局”无果自从孝庄帝杀了尔朱荣之后,尔朱氏就与孝庄帝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其中,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是个实力强大,也颇具野心的一位人物。因此,当他得知自己的叔叔被孝庄帝被杀害之后。他先是

  • 智勇缠斗,颠覆北魏,神武帝高欢恁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高欢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魏末年,有位猛人横空出世,英勇善战,颠覆北魏,身为东魏权臣,创建北齐基业,史称神武帝。此人名称高欢,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怀朔镇,今内蒙固阳县,北魏时的北方六镇之一,高欢即生于斯长

  • 北齐神武帝高欢一生究竟有多少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高欢

    高欢,字贺六浑,东魏权臣,北齐高祖,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原籍渤海蓨县,因祖上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高欢极具军政天赋,为人内敛,善机谋,善用人,唯才是举,治军严明。高欢画像司马光对其评价:“欢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制驭军旅,法令严肃。听断明察,不可欺犯。擢人受

  • 柔然公主嫁高欢,两年后高欢离世高澄接班,生下一女终于松口气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高欢

    中国历史中和亲的故事数不胜数!这其中以汉朝和唐朝最为普遍,至于后来的元朝和清朝,和亲都成了滥用词了,也因此知名的和亲公主也不少!比如远嫁匈奴的王昭君和后来经历坎坷,改嫁三次,七十岁才回到汉朝的解忧公主。比如唐朝时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都是其中的知名公主!成千上万的公主远嫁异国他乡,为了国家的稳定付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