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2年四月,宋明帝刘彧病死,时年三十四岁。遗诏命蔡兴宗、袁粲、褚渊、刘勔、沈攸之五人托孤顾命大臣。朝廷虽然有尚书令袁粲、护卫将军褚渊等人辅政,但是阮佃夫、王道隆等人仍然专政,而且气焰越来越嚣张。镇东将军蔡兴宗在明帝刘彧末年曾出镇会稽,刘彧病故之后,只好回朝领受遗命。
阮佃夫等人对他有所忌惮,不等明帝刘或下葬,便命他出京督管荆、襄八州军事。随后,
又害怕蔡兴宗控制了长江上游,尾大难掉,又将他召回建康,出任中书监光禄大夫,另调沈攸之接替他的职务。
蔡兴宗奉召回京后,辞官不受。王道隆亲自登门造访,蔡兴宗既不让坐,也不打招呼,弄得王道隆十分尴尬,只好告别。不久,蔡兴宗病故。
临终前,他要求自己的丧礼一切从简,并嘱咐家人退还爵位。
蔡兴宗去世后,宋廷又少了一个正直之人,朝政越发混乱,奸诈权臣更加专横。尚书令袁粲等人想遏制也力不从心,无奈之下,只好搬出宗室的权臣做帮手。
当时,宗室中人几乎被前几任皇帝杀尽,只剩下侍中刘秉。
刘秉为长沙王刘道怜孙,不久被引荐为尚书左仆射,只是刘秉廉静有余,才干不足,在官场上于事无补。
还有安成王刘准,名义上是明帝刘彧的第三个儿子,其实是桂阳王刘休范的儿子,被收养在宫中。
刘昱即位后,任命刘准为抚军将军,兼扬州刺史。但刘准只是一个年仅五岁的幼童,哪知道什么国家大事,只是任人摆布罢了。
第二年,宋改元元徽,由于有袁粲、褚渊二相的勉力维持,总算太平地过去了。第三年五月,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竟然兴兵造反了。
为了防止发生前朝故事,明帝刘彧杀了好多兄弟,但人算不如天算,终究还是有一个漏网之鱼,他就是桂阳王刘休范。明帝刘彧为何没有杀刘休范呢?刘休范是文帝刘义隆的第十八个儿子,给人的感觉是木讷寡言,庸碌无为,在兄弟们眼里,他就是一个傻瓜、笨蛋,大家都瞧不起他。明帝刘彧曾经对人说过:“
十八弟什么也不是,因为是我的弟弟,生来富贵。连佛祖都想出生在帝王之家,就这么回事。
”
明帝刘彧看走了眼。刘休范其实很有心机,他从刘氏皇族骨肉相残血淋淋的现实中得到启发,人不能出头,特别是皇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抱着这个想法,他从小就伪装成笨拙的样子。刘子业养“猪”那年,他年纪还小,逃过一劫。刘彧残杀兄弟时,他被视为无用之人,不被刘彧疑忌,又侥幸活了下来。
明帝刘彧过世死后,贵族执掌朝政,刘休范自命是皇族的人,想辅佐幼帝,但却不得志,于是心怀怨恨,在典签许公舆的劝导下,他礼贤下士,招揽了不少人马,便想伺机发难。
宋廷对江州有所警觉,对刘休范也是暗中戒备。刚好寻阳上游的夏口没有镇守,朝议时有人提议派皇五弟晋熙王刘燮出镇夏口,以便监视、挟制刘休范。刘燮只有四岁,特命黄门郎王奂为长史,替他处理军政事务。由于担心刘燮在赴任途中遭到寻阳的刘休范阻挠,便让刘燮绕道而行。
刘休范得到消息,料想朝廷已经生疑,忙与许公舆密谋,准备出兵偷袭建康。经过一番策划,刘休范率二万甲兵、五百骑兵,自寻阳起兵,昼夜兼程,直扑大雷。
宋廷大雷守将杜道欣立即向朝廷告急,朝廷顿时紧张起来。护军将军褚渊、征北将军张永、领军将军刘勔、尚书左仆射刘秉、右卫将军萧道成、游击将军戴明宝、辅国将军阮佃夫、右军将军王道隆、中书舍人孙千龄、员外郎杨运长等人,全都集中到中书省,商议了半天,也没有结果。
萧道成愤然而起,大声说:“从前,上流叛军都是因出兵缓慢而失去战机,这次刘休范吸取教训,轻兵疾进,想杀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我军不宜远出,只需驻扎在新亭、白下,防卫宫城与东府、石头城,静待叛军。
叛军自千里之外长途奔袭,孤军深入,一旦遭遇挫败,自然瓦解。我愿率一支军驻守新亭,挡住叛军兵锋,征北将军可守白下,领军将军但屯宣阳门,调度各军。大人们只需安坐殿中等我们的好消息。不出十天,可击败叛军。”
萧道成说到这里停下来,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都没有异议。唯独孙千龄想袒护刘休范,说应该派人据守梁山。
萧道成正色道:“贼军已兵临城下,哪有闲军去守梁山?新亭是贼锋必取之地,我定当以死报国,不负陛下之恩。”说罢挺身而起,对刘勔说,“既然领军将军同意我的意见,那就事不宜迟,我这就去新亭。”
刚说完,突见穿一身素衣麻服的袁粲拄着拐杖从外面进来。原来,
袁粲正在家为母守孝,听说叛军来犯,急忙赶来。得知萧道成的谋略,极力赞成。
萧道成立即率前锋兵去成守新亭。张永出屯白下,南兖州刺史沈怀明往守石头城。袁粲、褚渊率兵护卫大内。
萧道成到了新亭,急忙修筑防御工事,尚未完工,刘休范的前军已经到了新林,距新亭不过数里路程。萧道成非常镇定,执旗登城,命宁朔将军高道庆、羽林监陈显达、员外郎王敬则等带领水师堵截刘休范。
两军交战半天,互有杀伤,未分胜负。第二天黎明,刘休范舍舟登岸,亲自督率大军攻打新亭,又派部将丁文 豪攻打台城。
萧道成挥兵迎战,从早上到中午,杀得难解难分。只见叛军蜂拥而来,鼓声震耳,城中将士不免面露惧色。萧道成解衣高卧,谈笑自若,军心这才安定下来。萧道成对大家说:“叛军的气势虽然强盛,但军容不整,队形混乱,要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可能击败叛军。”
正在这时,突然从城外射进一支响箭,箭上绑着一封信。
士兵捡起来,呈给萧道成,萧道成展开一看,原来是一篇檄文,只看了一眼,便扔到地上。屯骑校尉黄回和越骑校尉张敬儿从地上捡起檄文,两人看后说:“
檄文是要招降,将军何不将计就计,除掉刘休范?
”
“你们是说用诈降计?”萧道成反问。
张敬儿道:“兵不厌诈。”
萧道成大喜,说道:“
你们二人如果能办成这件事,我绝不吝啬重赏。
”黄回和张敬儿立即出城,跑到刘休范的轿子前,大呼投降。当时,刘休范正穿着一身白袍,乘坐轿子,在城南的临沧察看地形,身边的护卫不过十余人。见两人前来投降,便召来问明底细。
二人满脸诚意,说是奉了萧将军密令,向王爷请降,愿奉王爷为主。
刘休范大喜道:“萧将军真是识时务者啊!
黄回道:“如果王爷见允,就请回信定约吧!”
刘休范不疑有他,高兴地说:“这有何难?我派儿子德宣、德嗣二人去道成那里做人质,这样萧将军总该相信了吧。”
于是,刘休范将两个儿子派往新亭做人质,将黄回、张敬儿留在身边。
刘休范的亲信一再苦劝,请刘休范三思而行。刘休范哪里听得进去,径直回到船上喝酒去了。所有军务全部交给前锋将杜黑骡处置。
刘休范哪里料到,派往新亭充当人质的两个儿子,刚进城便做了刀下鬼。
在黄回、张敬儿二人的劝诱下,刘休范天天游弋江滨,吃喝玩乐。一天傍晚,刘休范已喝得醉醺醺的,却还是吵着要喝酒,身边的侍卫取酒的取酒,端菜的端菜,一时间都没回来。
黄回向张敬儿递了个眼色,张敬儿猫手猫脚地走到刘休范身后,伸手抽出他腰间的佩刀。刘休范稍稍觉察,正要回头,刀锋却已抹到脖子上,一声惨叫,身首分离。
左右惊得一哄而散,张敬儿提着刘休范的首级,和黄回一同跳到岸上,赶回新亭报功。
萧道成大喜,立即命令偏将陈灵宝带着刘休范的首级回建康报捷。陈灵宝刚出城,正碰到杜黑骡率兵攻城,无奈之下,将刘休范的首级丢到河里。然后扮成乡民,抄小路回建康报捷,称刘休范已诛。
满朝文武因他没有证据,不敢轻信,但仍然加封萧道成为平南将军。
杜黑骡还不知道刘休范已被斩首,仍然与萧道成相持不下。突然有消息传来,说丁文豪已大破台城军,正在向朱雀桁进发,杜黑骡便舍去新亭,赶往朱雀桁。
右军将军王道隆正率领羽林精兵驻扎在朱雀门,突然听说叛军杀来,急忙召刘勔协助守卫。刘勔驰赶到朱雀门,下命撤掉城外的浮桥,断截叛军的进攻。王道隆生气地说:“贼军来了,我们应该奋力出击,怎么可以自断浮桥,向贼军示弱?”
刘勔不敢再提,只得率兵出城迎敌
。刚走过浮桥,尚未列阵,杜黑骡已率众杀过来,与丁文豪左右夹攻,刘勔顾彼失此,战死在浮桥上。王道隆听说刘勔已阵亡,慌忙退走,被杜黑骡率兵追上,一刀毙命。
张永、沈怀明得知兵败,慌忙逃回宫中。抚军长史褚澄大开东府门,迎纳叛军。叛众劫住安成王刘准,令他入居东府,并假传刘休范的命令说:“安成王本是我的儿子,不得侵犯!”
中书舍人孙千龄也开承明门,向叛军投降,宫廷大震。
皇太后王氏、皇太妃陈氏急忙搜取宫中金银器物,用来赏军,嘱令朝臣齐心协力抵挡叛军。
这时候,贼众已经陆续听到刘休范的死讯,军心不禁涣散。
丁文豪厉声道:“我们就是不靠桂阳王,也能成就大事。”
许公舆却诈称桂阳王没有死,只是身体不舒服,在新亭休息。将士们将信将疑,很多人甚至跑到新亭去求见刘休范。
萧道成登上北城楼,俯瞰城下,对大家说:“
刘休范父子已死,暴尸于南冈下,大家要是不信,可以自己去看看。请你们看清楚,我是萧道成。
”说到这里,萧道成让人将城下将吏们投进来的名帖全部烧掉,接着说,“你们的名帖都已全部烧掉,所以不用担心,请你们及时归顺朝廷。”
城下的人听后,一哄而散。萧道成又派陈显达、张敬儿率兵进京护卫。
袁粲慷慨激昂地对各位将领说:“现在贼寇已经逼到眼前,军心涣散,人心惶惶,你们也都神情沮丧,如此精神状态,如何能保住国家?我愿与你们一同杀敌,战死沙场,共报国恩。”说罢,披甲上马,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各位将领见状,也为之振奋,紧随其后,争相效命。正好陈显达率兵赶到,两支人马合兵一处,合力攻打杜黑骡。杜黑骡战败,退到宣阳门与丁文豪会合。
张敬儿督兵进剿,大破叛众,阵斩杜黑骡,击退丁文豪,收复东府,平定叛党。
萧道成率军回到建康,道路两旁站满了百姓,同声欢呼道:“保全国家,全靠将军啊!”摇身一变,萧道成成为刘宋王朝的第一号功臣。
入朝以后,萧道成与袁粲、褚渊、刘秉四人同时引咎辞职。
宋主刘昱当然不答应,晋封萧道成为中领军,兼任南兖州刺史,令他留守建康,与袁粲、褚渊、刘秉三相一同执掌朝政。时人称他们四人为“四贵”。萧道成则凭中领军的身份逐渐掌握了朝政。
桂阳王刘休范袭击建康前,留下两个儿子守卫寻阳。现在,寻阳也被荆州刺史沈攸之、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湘州刺史王僧虔、雍州刺史张兴世等人联合攻克。刘休范的两个儿子也被诛杀。
宋主刘昱下诏,说叛乱已平,各镇兵可以回原地镇守。于是战乱暂休,天下又恢复了平静。
时光飞逝,转眼又过了两年。荆襄都督沈攸之威望越来越高,萧道成为预防沈攸之背叛朝廷,特意任命张敬儿为雍州刺史,命他镇守襄阳。派世子萧赜出驻郢州,也是为了防备沈攸之。谁知沈攸之没有闹事,京口却先起兵了。
原来,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礼贤下士,颇有口碑,再加上幼主刘昱残暴失德,朝臣中有些人有意拥立刘景素为新帝。但杨运长、阮佃夫等人一心要辅佐年幼的君主,便暗中唆使人诬陷刘景素,说刘景素有意造反,想伺机除掉他
。萧道成、袁粲窥破了杨运长、阮佃夫的阴谋,使刘景素逃过一劫。
刘景素得到消息后,派世子刘延龄进京申辩。无奈杨运长、阮佃夫等人还是不肯干休,仍削夺了刘景素征北将军的职衔。
刘景素受到无端的冤枉,怀恨在心,竟然真的暗中与将军黄回、羽林监垣祗祖通信,相约谋变。
几个月之后,垣祗祖突然带数百人逃到京口,说是京师乱作,台城军士已溃散,请立即乘机发兵。刘景素没有做任何核实,竟然信以为真,立即率 兵起事。
杨运长、阮佃夫得到京口起兵的消息,立即派黄回率兵征讨刘景素。萧道成料知黄回图谋不轨,特意安排将军李安民为前驱。李安民率军夜袭京口,一举击败叛军,斩杀刘景素。
宋主刘昱因京口叛乱已平,更是恣意妄为,每天出宫玩乐,天晚才归。
游玩途中遇到百姓养的家畜,便命随从用长矛戳刺,以此为乐,民间大为恐慌,一遇到刘昱出宫,商贩们立即收摊回家,关门闭户,宽阔的道路上瞬间没了人影。有时,
刘昱在宫中觉得无聊,便拿针去戳刺宫人,身边的人稍有闪失,便会丢掉脑袋,好像他一天不杀人,便觉得心里不快活。
因此,无论是朝内还是朝外,人人自危,个个心惊,害怕有一天遇到刘昱不高兴,自己就会丢掉性命。
阮佃夫虽然倚仗幼主之势作威作福,但他从刘昱疯狂的玩乐之中看到了危机,说不定刘昱哪一天不高兴,厄运就会降到自己头上,于是与直阁将军申伯宗、朱幼等密谋,欲废黜刘昱,拥立安成王刘准为帝。
可惜阮佃夫等人还没有动手,就有人向刘昱告密。
刘昱得到消息后,亲自率卫士捉拿阮佃夫、朱幼,当场便将二人勒死了。
申伯宗事先听到风声,狼狈出逃,中途还是被抓捕了,施以重刑,死得更惨。
有人向刘昱告密,说散骑常侍杜幼文、司徒左长史沈勃、游击将军孙超之三人也曾参与阮佃夫的密谋。刘昱带人抓捕杜幼文、孙超之二人,然后亲自动手,一片一片地割取他们身上的肉,边割边笑边骂,直至凌迟而死。
刘昱接着又赶到沈勃家,沈勃当时正在家守孝,突然见刘昱持刀闯进来,知道事发,立即冲上前,揪住刘昱的耳朵,怒骂道:“禽兽不如的东西,我看你的死期也要到了!”还没骂完,卫士一拥而进,把沈勃劈成两段。
刘昱还觉得不解气,亲自操刀肢解了沈勃的尸体,并下令屠杀杜、沈、孙三家的老幼。
杜幼文的兄长、长水校尉杜叔文也被抓去,裸捆在树上,刘昱跨马执槊,将槊刺进杜叔文的腹中,钩出肝肠,嬉笑不止,卫士齐称万岁。
刘昱尽兴回宫,有宫人传话,说皇太后宣召。勉强去了皇太后那里,太后狠狠地骂了他几句,令他立即改过。刘昱非常郁闷,退出之后,越想越气,越气越恨,竟然召来太医,命他煮一剂毒药,要毒死太后。左右劝谏说:“
陛下不能这样做,要这样做的话,以后出宫入宫就没有那么自由了!
”
刘昱觉得有理,打消了毒死太后的念头,以后也不再提这件事。
一天盛暑,刘昱突然溜进领军府。当时,萧道成正躺在帐中睡觉。刘昱不许他人通报,悄悄来到帐前,揭开帘子偷看,见萧道成袒胸出来的肚脐很大,不禁傻笑道:“好一个箭靶子!”萧道成猛然被惊醒,睁眼一看,见是当今小皇帝,慌忙起床整衣下拜。
刘昱摇手说:“不必不必,你的小腹不错,刚好可以让朕试试箭法!”说着,令身后的侍卫拥着萧道成,叫他站直身体,然后在上面画出靶心。刘昱站立当场,弯弓搭箭,正准备放箭。萧道成忙用手遮掩小腹,说道:“老臣无罪!”
刘昱身边的卫队长王天恩也帮着解围说:“
领军的肚脐大,的确是个很好的箭靶,但陛下只要放一箭,他就死定了,那以后陛下想玩,就没的玩了,这样多可惜啊!陛下不如用骨头做的骲箭射击,这样他就不会受伤,陛下以后想玩,可以随时找他玩。
”
刘昱觉得王天恩说得有理,便让左右取来骲箭,搭上弓弦,喝一声“着”,正中“靶心”。刘昱投弓大笑道:“朕的箭法怎么样?”
王天恩极口赞美,连称:“陛下只用一箭,便中靶心,好箭法!好箭法!”刘昱大喜,高高兴兴地走了。
萧道成送走小皇帝,回来后暗想:这一次幸免于难,但不会次次都这么幸运啊!得赶紧想办法,才能保全性命。于是,他密访袁粲、褚渊二人,商议废立事宜。褚渊默然不答,只有袁粲说:“
陛下还是一个孩子,就算有过错,也一定能改。而且领军的想法也不容易实现,就算能成功,也非万全之策啊!
”
萧道成点头离去。
不久,宫中传出消息,说刘昱曾磨利器,欲杀萧道成,幸亏陈太妃从中喝止,刘昱这才作罢。萧道成更加惊惧,屡次与亲党密谋,欲先发制人。有人劝他出驻广陵,调兵起事,有人劝他让世子萧赜率郢州兵东下京口,作为外应。
萧道成自己却想挑衅北魏,再乘北魏入侵时伺机除掉暴君。仔细考量,三种办法都不可行。害得萧道成惶惶不可终日。领军功曹纪僧真认为,既然三个办法都难行,不如就在京都发难,较为妥当。
萧道成的堂弟镇军长史萧顺之、次子骠骑从事中郎萧嶷劝他说,小皇帝喜欢出行,只需联络数人,便可下手,不必那样麻烦。
萧道成觉得有理,于是决定在建康起事。他秘密联合校尉王敬则,让他贿赂卫士杨玉夫、杨万年、陈奉伯等人,准备伺机行事。
夏去秋来,新凉已到,宋主刘昱喜欢晚上出游。七月七日这一天,刘昱乘露车到台冈,与身边的侍卫比赛跳高。晚上到新安寺偷狗,然后在昙度道人那里杀狗喝狗肉汤,喝酒取乐,直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到仁寿殿就寝。
刘昱在临睡前对跟在身边的杨玉夫说:“今天晚上织女应渡河去见牛郎,你给我好好盯着,如果看到织女就马上向我汇报,如果今晚错过了织女,明天就杀了你这个小子,取出肝肺下酒。”
杨玉夫听着刘昱的醉话,又笑又恨,答应一声,就出去了。自从刘昱继位以后,由于他出宫入宫没有规律,殿省的大门整夜都不关,守夜的将士唯恐撞上刘昱丢了性命,都躲在屋里不敢出去巡逻。
当天晚上,杨玉夫与杨万年二人在半夜潜入殿内,轻手轻脚来到御榻旁边,侧耳细听,只听到呼呼的鼾声,再走几步,掀开帘帐,见刘昱睡得像猪一样,枕边放着一把防身刀。二人当即抽刀在手,举刀砍向刘昱的咽喉。刘昱一声未出,手足弹了几弹,便呜呼哀哉!
刘昱死时年仅十五岁。在位只有五年。后人称刘子业为前废帝,刘昱为后废帝。
杨玉夫提着刘昱的首级,刚走出殿门,便与一个人相遇,不觉有些惊慌。抬头细看,见是同党陈奉伯,这才放心,忙将手中刘昱的首级交给陈奉伯。
陈奉伯诈称奉旨出宫办事,前往承明门外,将刘昱的首级转交给等在那里的王敬则。
王敬则拿着刘昱的首级去领军府向萧道成报告,到了领军府,见府门紧闭,立即叩门大呼。萧道成害怕是小皇帝派人蒙骗他,不敢开门。王敬则见里面不开门,便将刘昱的首级从墙外丢进院子里。
萧道成让人将丢进来的首级洗干净,确认是刘昱的首级后,这才开门让王敬则进去。
随后,萧道成一身戎装,带着王敬则及从人赶往宫中。宫中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从萧道成的口中才得知刘昱的死讯,竟然齐声欢呼起来。萧道成以王太后的名义,召来袁粲、褚渊、刘秉三人议事。
萧道成对刘秉道:“这是帝王家的私事,外人不敢擅断。”
刘秉看了萧道成一眼,心里非常害怕,嗫嚅道:“
将军可以将尚书省的事情交给我们,至于军旅之事,还是请将军作主吧!
”萧道成假意推辞一番,袁粲哪里敢接受呢?
王敬则瞪着眼,拔刀在手,大叫:“萧公应该马上即位,谁要是不同意,就先问问我手中的刀,看它怎么说!”说罢,随即取过白纱帽扣在萧道成的头上,劝他说,“没有人再敢多嘴了,打铁趁热,将军何必还要迟疑呢!”
萧道成取下纱帽,正色呵斥道:“你这是胡闹啊!”
袁粲正想说话,见王敬则怒目而视,吓得不敢开口。
褚渊接着说:“眼下只有萧公才能稳定大局!”
萧道成缓缓地说:“既然你们都这么说,我也就不好再推辞了,我马上去 迎接安成王。”
刘秉、袁粲等人模糊答应。王敬则仍然想拥立萧道成,萧道成看了王敬则一眼,示意他不要说话,然后请刘秉、袁粲、褚渊三位宰相在东城等候,自己则去迎接安成王刘准。
刘秉前往东城时,刚好与表弟刘韫相遇。刘韫急忙问:“今天的事是不是你的主张?”
“是萧将军的主张啊!”
刘韫惊叹道:“你们怎么这样傻呀?这可是灭族之祸啊!
刘秉将信将疑,别了刘韫,前往东城去了。
没过多久,安成王刘准被接入东城,萧道成替太后宣布命令,追废刘昱为苍梧王,迎奉安成王刘准即帝位。
安成王刘准年仅十一岁,迎入朝堂后,升殿入座,接受百官的朝拜。
刘准即位后,颁诏大赦天下,改永徽五年为升明元年。尊生母陈昭华为皇太妃,降陈太妃为苍梧王太妃,江皇后为苍梧王妃。
任命萧道成为司空,录尚书事,兼骠骑大将军,南徐州刺史,留镇东府;刘秉为尚书令,加封为中军将军;袁粲为中书监,出京镇守石头城,晋封为荆州刺史;沈攸之为车骑大将军,兼任尚书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仆射,刘韫为中领军,兼任金紫光禄大夫;王琨为右光禄大夫;晋熙王刘燮为抚军将军,调任扬州刺史;武陵王刘赞为郢州刺史;邵陵王刘友为江州刺史;南阳王刘汎为湘州刺史;杨玉夫等人也各有赏赐 。此外文武百官各加官二级。
刘秉以前认为尚书关系国家根本,如果由自己主持,国家不致发生变乱,所以在与萧道成商议时,情愿将兵权让给萧道成。
等到萧道成将军权、政权集于一身,在朝内外安插自己的心腹,并对褚渊多加笼络,刘秉感觉到自己被孤立了,这才后悔当初不该将兵权让交出去,其实,他是高估自己了,凭他的能耐,是萧道成的对手吗?
袁粲性格比较恬淡,每次朝廷有命令,总是一再推辞,迫不得已才就职。但他也看穿了萧道成的野心,当朝廷让他镇守石头城时,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并立即收拾行装,赶往石头城上任去了。
袁粲等人的不满与担忧不是多余的,因为刘准做皇帝,不过是萧道成的傀儡而已,而萧道成之所以没有直接做皇帝,是因为还有一个强劲对手,这个对手就是荆州刺史沈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