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高敖曹,名昂,字敖曹。河北渤海高氏大族汉人,为人豪爽洒脱、胆识过人。但凡英雄都是爽快义气的,可他忒直爽了,说白点就是能动手绝不叨叨。其从小就不爱学习,专好舞刀弄枪,有大志,一身绿林脾气。后来在这乱世中凭借一身胆识又兼武力值爆满,凭借战功卓越成为高欢手下极得力猛将,作为一个汉人更是不易。
此次,高欢大将侯景、高敖曹重兵包围独孤信镇守的金墉城。宇文泰和皇帝小哥刚好在洛阳祭祀帝陵,闻讯后赶紧救援。先斩杀高欢一个大将,给了侯景个下马威。侯景连夜撤退,宇文泰追击。侯景摆开架势,混战之中,宇文泰战马中箭惊逃,把主人给撂地上了。
危急关头,都督李穆下马,用马鞭击打趴在地上的宇文泰,呵斥道:你这小贼,此时还贪生怕死!追赶的东魏兵一听,这是个小卒子呀,没啥大用,都扭头去追杀别人了。李穆扶宇文泰上马,惊魂逃去。此时西魏援军到来,军心大振,掉头迎击侯景军,侯景军大败。
高敖曹心气高傲,向来看不起宇文泰,命手下将宇文泰的名字写在旌旗上,表示必将拿下宇文泰。西魏军一看,好嚣张的家伙,如此狂妄,那我们就先拿你开刀。于是集合全部精锐攻击高敖曹军,这就是狂妄自大的后果。
河桥上演“三英战吕布”,引高敖曹仓皇败走
西魏军援军一到,缓过劲来,扭头杀了个回马枪。而候景军本来初战小胜,心里正美滋滋滴,绝没有想到对方会杀回河桥(古代黄河上的大桥)。弄了个措手不及,军心一散,队伍就散了,大家鸟兽散。而高敖曹性格高傲,不屑于与侯景等人那样仓促逃命。堂堂大将岂可如丧家之犬一样溜之大吉,便奋力与西魏军鏖战。
此时,金墉城内的独孤信,宇文泰手下的各个猛将李弼、侯莫陈崇、杨忠、达奚武等。反正此时宇文泰手下良将尽出,全部都来招呼高敖曹军了。高敖曹也端的一个勇猛无敌,愣是单骑战群雄不落下风。
这一幕,俨然有种三国演义之中的“三英战吕布”之风,可见高敖曹的勇猛。然而终是人数悬殊太大,高敖曹身边将士大多阵亡。看着自己人相继倒下,也不硬撑了,要不自己也得挂了。于是拼命杀出重围,逃往河阳南城。
高敖曹抵达河阳南城,却遭高永乐无情拒绝
高敖曹千辛万苦抵达河阳南城下,而南城的守将是高永乐。这高永乐素与高敖曹有不和,竟然不理睬高敖曹的哀求,紧闭城门,不放他入城。给的理由也冠冕堂皇,放你进来,敌军也进来咋办?这城门可不是推拉门,一推一拉就关上了,那城门重着呢。
高敖曹气得火冒三丈,无奈说:守军你放一条绳索也行,把自己拽入城中总可以吧,可是也被拒绝。这高永乐铁了心不开城门了。堂堂高欢心腹大将,背靠自己城门,竟会无路可走,几致丧命?
高敖曹垂死挣扎不果,死于西魏小兵手里
高敖曹暴怒,拔出佩刀,照着城门就砍。无奈城门向来厚实,岂是刀剑轻易就可砍开?时间也急促,西魏追兵已经赶到城下,高敖曹只得藏到护城桥底下。西魏将士搜寻高敖曹,找来找去找不到。
忽然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兵手拿个金带,一问原来是高敖曹的家奴叫京兆,高兴的不得了。战前,高敖曹曾因京兆犯小过失,就要处死他,京兆哀求道:“我救过你三次,而今却因一个小错误就要杀我?”高敖曹于是免其死罪。
可是,当天晚上睡觉时,他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京兆将血涂在自己身上!高敖曹醒后,觉得这怎么老邪乎了,脾气上来,又命人将京兆的双腿打断,要以毒攻毒。所以,当西魏军士们逼问京兆高敖曹藏身何处时,京兆受此大难和屈辱,心中正无限悲愤。
心想因果报应这么快就来了么?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指向护城桥,西魏军士围将上去。想来这个画面也是滑稽,城下乃本方大将,竟拒开城门,眼睁睁看着自己人被对方捉住,有此不顾大局公报私仇的部下,真是想不败都难。
高欢痛失汉人英雄高敖曹,宇文泰却无力偿还小兵报酬
西魏士兵围了上去,此时的高敖曹精疲力尽,心灰意冷。高傲的他从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以如此窝囊的方式结束自己一生。他对着围上来的西魏士兵,纵情大笑,神情豪迈的说:“砍下我的脑袋吧,去你们的主子那里,就能换一个开国公的爵位。”
西魏军士们蜂拥而上,这样一个大人物谁都想立功行赏。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不管是家奴京兆,还是高永乐,就这样两个小人物,因私怨嫌隙,就断送了高敖曹的生命。这一残酷的现实,也给我们以警示:不要因自己了不起,而肆意凌辱他人,以至得罪别人而自己不知,无形中为自己埋下大患。否则,在生死关头,一个小卒子都可能因曾经的小过节埋葬自己。
可笑的是,当时宇文泰夸下海口:谁如能取高敖曹首级赏绢一万段。那个砍下高敖曹首级的小兵,因此得到这份奖励。讽刺的是,当时连年征战,国力衰微,并没有充足的物资可供奖励,而这份奖励在当时也绝对称得上天价级别。
好在宇文泰是个精明之人,他居然发明了我们现代人的一种付款方式,那就是分期。但有趣的是,一直到北周灭亡,朝廷都还没有把这笔奖励兑现完。也从侧面说明了那个烽火燎原的年代,皇家都如此情况。更遑论普通老百姓了,能留得小命已是幸运之至了。
而高欢虽然得知高敖曹被高永乐害死,却并没有对他的侄子治罪。只是将其削职,打了两百军棍而已。
总评:
高欢把自己侄子的性命看得比得力干将还重,正是体现了东魏当时重视鲜卑人、轻视汉人的民族矛盾。可怜高敖曹生活在那样的环境当中,最后草草收场。
其实,高敖曹的死令人唏嘘不已。然而这一切也是他自己造成的,这是一个人性格的悲哀。假如高敖曹没有高傲,假如高敖曹投降给了宇文泰,那么历史是不是会不一样呢?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