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现代陶渊明隐居山林,与女弟子结婚生子,十六年后他们现状如何?

现代陶渊明隐居山林,与女弟子结婚生子,十六年后他们现状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冯志超 访问量:1451 更新时间:2023/12/6 2:49:51

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思蜀》

现在大都市当中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已经很难有时间抽出空闲来看一看头上的天空,越来越远离自然,每天都在忙于生计,生怕被生活的重担所压倒。然而,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隐士的说法,他们一身本领,受够了世间的束缚,出离尘世,隐居山林,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这似乎只是停留在古人诗句当中的生活,现在人似乎对于这种生活已经变成了一种奢望,然而,在这个世间,的确有人就活在梦幻当中,他们厌倦了都市的繁忙生活,找到一处僻静的山谷,过上恬淡的生活,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拥有如此的决断,离开俗世呢?

出身贫寒,偶遇贵人

武当山一直以来都是道家圣地,很多香客每年都会来朝拜,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距离武当山寺庙一公里的山谷当中,居住着一个隐居者,他自认为只是这片山谷的主人,将山谷命名为琴人谷,这里人迹罕至,年都没有人来往,他就在此地过着自己隐居的生活,他为自己起名叫做流泥,将自己封为琴人谷谷主,而他的真实名字叫做吴一琴子。

他之所以走上隐居的道路,其实在当中经历过许多波折。吴一琴子出生于广西梧州,从小就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山村,家里的兄弟姐妹很多,没有受到过父母的过分宠爱,在这样贫困的家庭当中,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出去,吴一琴子没有机会读书,在他14岁的时候就选择离开了大山,去城市当中工作。然而可能是天命如此,吴一琴子注定要走上修行的道路。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碰到了自己一生的贵人,这名贵人是一名修炼的修士,武艺十分高强,二人相谈甚欢,这名修士像吴一琴子,讲解了许多修行的秘法,以及修行所带给他的体会,还吴一琴子也沉醉在修行当中,他决定拜这名修士为师,而这一次拜师,就是16年。

人生一片光明之时,却遭遇灭顶之灾

在这16年当中,吴一琴子学会了许多本领,除了武术以外,他的剑术和琴艺都大有提高,就如同武侠电影当中一样,一身本领的吴一琴子终于出师,他可以下山游历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吴一琴子一身的本领很快就让他名声大噪,人们惊讶于其精湛的剑术,而他高超的琴技让人如痴如醉,经过多年的积累,他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家琴行,他在古琴方面的造诣,使得很多国家都纷纷他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前往其他国家进行表演。

此时的吴一琴子看起来人生一片大好,名利双收的,他开始享受自己的生活,然而天不遂人愿,灾难正在悄然而至。吴一琴子喜欢旅游,在一次和几位好友自驾前往西藏的路途当中,发生了十分严重的车祸,车上一共三个人,除了吴一琴子以外,其他两个朋友全都当场死亡,而吴一琴子也受了严重的伤。

在医院静养半年之后,他才得以痊愈,然而,当他再一次回到他的古琴行时,却发现与自己合伙经营的合作伙伴将古琴行当中的所有钱全部卷走,而要债的客户也堵上了门,吴一琴子静静地将所有欠款全都补上,带着身上仅剩的56元钱,登上了武当山。

走入山林,和女弟子结婚生子

跟随他来的,还有四位徒弟,他们在情人谷当中安下身来,刚开始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没有吃的,也没有任收入,他们只好挖野菜,买来蔬菜种子种植在山谷当中,熬过一阵子之后,生活慢慢的变得好了起来。而当初跟随吴一琴子来到山谷的弟子当中,就有一位女子,他之所以拜吴一琴子为师,是因为他和吴一琴子拥有着相似的经历,贫穷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权利。

过早地进入了社会,每天都被生活的重担压着,那种感觉让人窒息,终于在一次繁重的加班过后,朱双琴决定辞职,也是机缘巧合之家,他找到了吴一琴子,而二人在山谷当中日久生情,温柔的朱双琴在吴一琴子最为失意的时候陪伴着他,安抚着他,徒弟变成了师娘,二人在山谷当中过起了神仙眷侣的生活。如今距离吴一琴子隐居已经过去了八年,在这八年当中,吴一琴子保持着最为原始的田园生活。

虽然在外界看来十分简朴,但是却如同当年刘禹锡的陋室一样,虽然从外表看起来十分简陋,但是却怡然自得。情人谷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处乌托邦,在这个小小的环境下,吴一琴子和妻子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而经常会有对于古琴有兴趣的人,他们会上山前来学艺,吴一琴子面对这些前来求学的人,就如同当年那个修士一样,全部倾囊相授,因为他希望将自己的观念和生活状态传递给更多的人。

生命不止眼前的苟且

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山居秋暝》

或许很多人都想要逃离城市当中繁忙的生活,就如同近些年来一直在网上所流传的逃离北上广这些说法,其实做反应出的都是现代人,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压力无法适应,然而有很多人没有能力,或者说是没有胆量,去离开尘世,过上隐士的生活,而只好在网络上去以一种羡慕的目光去看待这些人。当然并不是劝所有被生活的重担压着的人们全部都去归隐山林,因为那样的话,社会也就没有人建设了。

从吴一琴子身上所要学到的,其实是那种恬然自适的精神,其实真正的心灵的境界不在于所处的位置在哪里,就像陶渊明所说的,即便在车流不息喧嚣之地,也依然能够享受到一份安宁,或许这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休息。朋友,如果你感觉到生活快要将你压垮了,可以试着将目光转向远方去看看星辰和大海,去看看山川和河流,知道生命原来不止眼前的苟且。

参考献:

《思蜀》

《山居秋暝》

标签: 陶渊明

更多文章

  •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坐船进去要“三天三夜”,就在云南

    历史人物编辑:一书中梦标签:陶渊明

    序言:一位东北中年商务人员说到:“云南确实是个神奇的地方。这几年,我经常因公出差入滇。所到之处,用手机记录了一些如画风光。偶尔亮相,曾作巜旅夜书怀》叹之! 暮年游云南, 夜宿点苍山。 浏览手机照, 张张令人叹。 倘若少年游, 安得故乡返? 借你三分地, 换我半世欢! 可见其景色之美啊!”一、云南奇景

  • 2023兔宝宝取名起名:精选陶渊明诗词中秀丽文雅的女孩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天赐佳名周易起名标签:陶渊明

    一个独特的女孩名字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不自觉的也会增加人的好感。在2023年出生的女孩应该取个怎样的名称呢?今天就来向大家介绍陶渊明诗词中秀丽文雅的女孩名。精选陶渊明诗词中秀丽文雅的女孩名 这里特此分享陶渊明诗词中秀丽文雅的女孩名内容,一起来参考借鉴。【怡然】《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 陶渊明:不会种地,出门乞讨,但依然能做一个快乐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刘玲爱历史标签:陶渊明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更是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这样的话。诗歌作为重要的抒发情感的载体,又分为很多类型,其中山水田园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别,是文人墨客非常喜爱的一种类型,这种类型的诗一般以表达某种闲情雅致为主,能够集中反映诗人当时放松的心情。比起其他严肃题材的诗

  • 拓跋焘灭夏,刘义隆用非其人,弃用陶渊明,处死檀道济自毁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陶渊明

    魏主拓跋焘见已经攻克了河南,便命安颉班师回朝。此前被俘的朱修之也被押到平城。鉴于朱修之坚守滑台数月,拓跋焘敬佩他是一员猛将,于是封朱修之为侍中,并挑选一位宗室之女赐给他为妻。司马楚之恳请拓跋焘趁机讨伐刘宋,拓跋焘并没有同意,但封司马楚之为散骑常侍。夏主赫连定擒获奚斤等北魏将帅后,占据关中,声势浩大。

  • 别了,东流老街!安徽这条千年老街正在消失,因陶渊明而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啊朵的生活标签:陶渊明

    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总会有惊喜,也有失落。而当我来到池州的东流老街的时候,我的情绪从最开始的失望,到最后的伤感束手无措。东流老街位于池州东至县的东流镇,这里曾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地方。据说当年陶渊明在任彭泽县令时(东流镇归属彭泽县),因偏爱东流的黄菊香,常常是“日驻彭泽、夜宿东流。所以

  • 古代躺平第一人陶渊明:累了就歇会儿,不丢人

    历史人物编辑:牛姐姐爱生活标签: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年间,41岁的陶渊明决心隐居。是什么原因让正处在壮年的他,选择回归田园呢?五次仕途浮沉第一次,29岁任江州祭酒,因为不能适应工作辞职。第二次,入恒轩军幕,坚持了3年。第三次,遇到贵人刘裕召,做了参军。第四次,跳槽成为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幕下。第五次,任职任彭泽县令,在职时间

  • 姚合;他被视为“假陶渊明”,官运亨通,开江湖诗派,有何诀窍?

    历史人物编辑:安昕史话标签:陶渊明

    姚合:诗情生酒里,心事在山边中唐之际,唐诗风格和诗派有了很大的变化,再不是以原来山水田园或军旅边塞分类,而是多以作者或风格分类,出现了很多风格迥异的诗歌派别。当然,最出名的当是“元白”和“韩孟”,其他如“张王乐府”等等,而其中有个诗派叫“姚贾诗派”,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其中的“贾”是贾岛,熟悉的人当

  • 比陶渊明还清高的诗人,只爱一人,可惜终生未娶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陶渊明

    人生如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而这一点痴念,往往因爱而生,越是情深越是不与人道,一如北宋诗人林逋,穷其一生默默追忆缅怀藏在他心底最深处的过往……关于林逋,世人最为熟悉他的有三点。一是他的诗,尤其是《山园小梅》里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

  • 出身名门的陶渊明,为何最后选择归隐,不求富贵只求自安?

    历史人物编辑:侯卫朝标签: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陶渊明《饮酒》中的一篇,这首诗主旨是回归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享有很高赞誉,让人觉得纯然平和,忘却人生所有困扰。陶渊明的诗词风格隐

  • 陶渊明最经典的诗选:平淡中见绝妙,为隐逸诗人之宗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是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多,成就高,风格以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