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朝风云盖吴起义派人联合刘宋伐魏,为何刘义隆没响应?

两朝风云盖吴起义派人联合刘宋伐魏,为何刘义隆没响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斋看书画 访问量:1995 更新时间:2023/12/27 21:36:20

宋文帝刘义隆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大的好名声,反而因为他元嘉年间多次北伐北魏失败,而留下了“元嘉草草,仓皇北顾”的形象。这形象因为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而流传甚广,被很多历史爱好者认为是志大才疏的皇帝。从刘宋的历史来看,刘义隆时代对北魏并非没有一站之力,而是因为多种原因复杂存在,而错过了良好的战机,反而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到了建康城下。在刘义隆失策的操作中,除了杀檀道济被认为是自毁长城之外,错过了关中盖吴起义的良机也是极大的失误。

从北魏的历史来看,在建国初年面对着各种内忧外患,除了外敌入侵以外,内部汉胡矛盾引发的起义和叛乱也带来了重大的隐患。关中的盖吴起义便是太武帝拓跋焘时代最大规模的叛乱,几乎让北魏在关中的统治摇摇欲坠。这次起义的发起人是盖吴,他是匈奴卢水部的首领。卢水部自东汉以来内迁到湟中,后来散居于秦、陇,杏城镇等地。北魏占领关中后,在这里设置了军阵,加强对卢水部的控制。由于统治非常残酷,使得卢水部和当地的汉民激烈反抗,在首领盖吴的领导下发起了暴动起义。

这次起义规模非常大,迅速引爆了关中的汉胡矛盾,使得很多汉民和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加入其中。起义军的规模迅速扩大,最多时超过三十万人。他们兵分三路,一路攻新平和安定,一路攻打长安,盖吴自领一军直插渭北。起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北魏长安镇副将元纥率军前往镇压却被击败。与此同时,聚居于河、汾间的河东蜀在薛永宗领导下袭击北魏在河东的牧场,夺取马匹并组织了一支三千余人的骑兵,在汾曲发动起义。两支起义军相互呼应,结成犄角之势。于是北起杏城,南至渭北,西抵金城,东及河东的地区都被起义军控制。

这个起义震动关中乃至整个北方,大量北魏当地的驻军被击败,战略要地被起义军攻占,使得刚刚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的拓跋焘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了平定内乱,拓跋焘亲自领兵西征,采取分兵牵制、各个击破的策略向起义军发动反攻。盖吴作为起义军的首领,知道自己人数虽然占优,但大多是裹挟的乌合之众。发动突然袭击和打顺风仗还能与北魏对峙一下,但面对拓跋焘的精锐军队是一点把握都没有的。于是他派使臣赵绾上书宋文帝刘义隆,希望刘宋政权能出师河、陕,形成对北魏南北夹攻的态势。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刘义隆并没有派兵北上配合盖吴起义军对北魏的战争,而是采取了谨守边境隔岸观火的操作。在薛永宗被拓跋焘击败后,盖吴被迫率军北撤,在在杏城遭北魏军队包围时也曾多次派人向刘宋求援。可是直到盖吴被部下杀害,北方各处的起义被拓跋焘平定,刘宋军队都没有做出响应。这样的情况引起的很多历史爱好者的争论,对于刘义隆当时的决策的给出了比较负面的评价。很多人认为刘义隆错过了最好的北伐良机,这种机会比他其他三次北伐的机会都要好。如果能抓住战机内外夹攻,刘宋不至于在战略上被北魏所压制。

总结刘义隆这次决策失误的问题时,历史爱好者们总是提到一个关键性的操作,就是为什么刘义隆并没有派刘宋军队配合盖吴等起义军作战,达成南北夹攻北魏的战争态势。从历史文献上看,刘宋政权方面并不是完全没有反应。刘义隆也曾下诏任命盖吴为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公,并使雍、梁二州陈兵于边境,以为声援。但这种声援实际上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刘宋的军队只是谨守边境安全而已,并没有跨过边境作战,更不可能实质性地给起义军带来帮助。从当时的战争态势来看,这种所谓的声援,其实对起义军毫无意义。

刘义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决策性失误,错失了利用北魏内乱而扩大自己战略优势的机会呢?结合各方面的史料来看,在盖吴起义发生时,刘宋朝廷内部也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矛盾,这就是所谓的主相之争。由于刘义隆在这次内斗中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便没有精力关注北方战场发生的事情。相对于盖吴起义创造的战机,刘义隆更在意朝廷中的争权夺利,暂时放弃了这次最好的出兵北伐机会。然而等拓跋焘平定盖吴起义后,北魏喘息过来,刘宋就完全失去了战略良机。而这种战略选择的失误,也成为他志大才疏的体现。

刘义隆时期的主相之争,主要是他和弟弟刘义康争权而导致的刘宋政权内乱。刘义隆是徐羡之等顾命大臣废杀宋少帝刘义符后拥立的,他上台后很快除掉了这些权臣,掌控了刘宋的政权。在刘义隆即位初期,他的执政团队中有大量来自琅琊王氏的官员,尤其是王昙首、王华、王弘等人先后为朝廷宰相。这些人都是东晋开国宰相王导的曾孙,也是刘义隆当荆州刺史时的心腹。他们代表着琅琊王氏的门阀势力,使得东晋门阀势力在朝廷中有了复苏的迹象。刘义隆坐稳皇位后开始猜忌他们,通过舆论的方式逼迫他们让出手中大权。

于是扬州刺史王弘便让出了司徒、录尚书事之职,这些职位就由刘义隆的弟弟,彭城王刘义康接任。王弘为了自保,便以患病为由将政事推给刘义康处理,于是刘义康逐渐成为了朝廷的宰相,独揽朝政大权。当时刘义隆多病,没有精力跟刘义康争斗,使得刘义康势力越来越大,并在王弘去世后接任了扬州刺史。由于刘义康有了权倾朝野的地位和权势,他门下的大臣们便开始打拥立他为皇帝的主意。由于刘义隆多病,于是以刘湛为首的亲信便开始讨论兄终弟及。而很多反对刘义康的大臣也遭受排挤和打击,使得朝廷成为刘义康的一言堂。

刘义隆及时察觉了刘义康及其属下的图谋,在政治上展开了一系列反击。不但诛杀了刘湛等拥立刘义康的大臣,而且将刘义康贬出建康,外放为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出镇豫章。后来为安抚刘义康,刘义隆又增加了督交广二州湘州之始兴诸军事的权力。

刘义康虽然夺取宰相之权,但是在朝廷和军队中的势力依旧很大。就是在北方关中爆发盖吴起义的同时,刘宋朝廷中又爆出了范晔、孔熙先等密谋拥立刘义康的谋反案。这个案子是由内部参与者徐湛之直接向刘义隆告发的。刘义隆知道后大怒,处死了主谋范晔、孔熙先等人,将刘义康废为庶人,流放至安成郡。

最让刘义隆头疼的是,从这个案子开始,刘宋国内图谋拥立刘义康的人此起彼伏。一直到两年后还引发了胡诞世等人在豫章叛变,图立刘义康为帝的叛乱。刘义隆虽然把刘义康囚禁了,但国家和朝廷四处的反对声音不小,所以他必须把精力放在平定内乱方面。同时发生的盖吴起义虽然是北伐北魏的良机,但对于刘义隆来说不是最为关键的政治利益,所以被放在了次要地位。等平定内乱后刘义隆再发动北伐,却错过了最佳的战争机会,反而被拓跋焘打了一波反击。这波反击直接打到建康城下,这便是“元嘉草草,仓皇北顾”的来历。

从这个事情上来看,刘义隆明显是玩火自焚地搞出来的。他为了对付顾命大臣而扶持了琅琊王氏,为了对付琅琊王氏又扶持了刘义康。他的这种操作完全是拆东墙补西墙,在政治上是非常幼稚可笑的。每一次都没能解决宰相权力过大的问题,又无法在朝廷中做到制衡,只能通过政治斗争反复折腾。

这种折腾只能把斗争越搞越激烈,最终影响到国家大局。当战略机遇期出现时,他还在忙着朝廷内部灭火,哪有时间和精力抓住这个机遇期。甚至他派兵谨守雍梁二州的边界都不是为了声援盖吴,而是防止魏军南下。让这样的志大才疏的皇帝搞北伐,怎么可能有成功的机会?

标签: 盖吴

更多文章

  • 盖吴起义为何触怒拓跋焘灭佛?长安的僧人不老实,私藏了不少兵器

    历史人物编辑:方轩标签:盖吴

    啥?听说南朝宋的赋税比北魏少很多?兄弟们,咱们不给北魏打工了,南下去南朝宋给刘义隆打工去。反正都是打工,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呢?盖吴起义就是在这种讨论之中,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的。盖吴是匈奴人,他属于匈奴族的分支卢水胡人。他们本生活在陕西黄陵县附近,由于北魏赋税重,所以盖吴带着一帮人发动了起义。10多万大军

  • 北魏时期的盖吴起义对当时的北魏和刘宋分别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东南史官标签:盖吴

    导读:说道盖吴起义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卢水胡这个部族,国仇家恨让盖吴在起义后顺利成章地宣布向南方的刘宋政权效忠。虽然盖运起义仅仅维持了一年,但是也让北魏意识到并适当缓和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而第一次元嘉北伐失败的刘宋,则发起了第二次收复河南的第二次北伐。而与北魏有灭国之恨的卢水胡建立的北凉后裔,远走西域重新

  • 身为梁山元老,功劳很大,却排名倒数第三,晁盖吴用对不起他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盖吴

    梁山第一批元老,是白衣秀士王伦、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旱地忽律朱贵四人,林冲火并王伦后,这仨人因为站队问题,加上不是心腹,所以大聚义时排名靠后。要说他们三个并不算最委屈的,最委屈的当数白胜。尽管他在晁盖的梦中,只是对应北斗七星外的“一道白光”,不过,不可否认,智取生辰纲时,白胜是最关键的一个角色

  • 杨志上了梁山,看到晁盖吴用等人,不会愤怒或者尴尬吗?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盖吴

    呼延灼攻打青州时,白虎山的孔明、孔亮,桃花山的李忠、周通,以及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和武松,曾经联手对付呼延灼,对付青州兵马。但是,他们不是对手,最后只能求助梁山。再后来,呼延灼被打败,加入梁山,而孔明和孔亮兄弟,李忠和周通,以及鲁智深、杨志和武松,加上三座山头的人马,全部加入梁山。此时,梁山大寨主还

  • 侯景迫害南梁各阶层并逼溧阳公主下嫁,死后公主与臣民共食其肉

    历史人物编辑:小徐视角标签:溧阳公主

    古人在形容对一个人恨到极致的时候,会用这样一句话:恨不能生啖其肉。要食肉寝皮。当然这多半是一句气话,说出来只是发泄自己心底的气愤,但真正会吃了所恨之人肉的人是很少的,但并不是没有,比如在南北朝时期,南梁的一位公主就在丈夫死后,吃了丈夫的一块肉。那么,公主为什么会如此的恨自己的丈夫呢?他又做了什么事呢

  • 南梁溧阳公主为何要咬下丈夫的一块肉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溧阳公主

    这位公主叫萧妙淽,封号是溧阳公主。她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这一笔。就因为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为何呢,是恨,是切齿之恨。他的丈夫个的瘸子,但却是一代枭雄,世之名将。名叫侯景,历史上对侯景评价是八个字。功盖孟起,祸比董卓(意思的一身武艺超群,但祸害南梁一朝)。溧阳公主一生很不幸。值得我们同情和爱怜。侯

  • 为什么杨广要对自己的外甥女宇文娥英,痛下杀手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瞭望标签:宇文娥英

    这还不是一群男人惹出来的祸,宇文娥英顺带背锅。说起宇文娥英这号人物,她的背景也算是复杂坎坷的。宇文娥英原先算是长公主(皇帝的姐妹),她爹是皇帝宇文赟,她哥是北周最后一个皇帝宇文阐,可是她后来又不是公主了,因为她外公篡位了,而她那个本来是太后的娘杨丽华,却又成为了公主。北周时代,传奇女性是很多的,譬如

  • 李崇矩:历经五代三国变迁老臣,从他身上可看出乱世跟对人很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李崇

    众所周知,北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原本只是后周的将军,但他却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最终建立了北宋政权。当然,赵匡胤的成功也离不开那些开国功臣的帮助,而李崇炬便是其中之一。李崇炬字守则,潞州上党人,起初他效力于后汉,并在名将史弘肇手下任职。而当时周太祖郭威与弘肇平素交情很好,等到郭威即皇帝位后,他派人

  • 演员李崇霄去世不到1年,女儿一人撑起全家,遗孀的坚持让人泪目

    历史人物编辑:蒂娜的搞笑日记标签:李崇

    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知名演员、主持人李崇霄离世了。他的离去,让人们不禁感慨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他曾经是电视荧屏上的明星,也是广大观众心目中的偶像,但如今他已经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李崇霄,一个神秘的人物,他的生平和经历一直备受关注。他的演艺事业可谓是一路辉煌,他曾经主持过多档热门节目,也

  • 茵娜:不顾一切嫁给演员李崇霄,丈夫51岁去世后,她的选择令人泪目

    历史人物编辑:琪宝要长大标签:李崇

    2022年6月,许久不更新社交软件的李崇霄发布了讣告,这让所有观众都大吃一惊。明明三个月前还在剧组拍戏的李崇霄,怎么突然就传来了离开的消息,一时之间,许多喜爱李崇霄的粉丝们也难以接受。自从踏入演艺圈开始,李崇霄便是本本分分的拍戏,带来了许多值得人们肯定的好作品。1993年通过在《武夷仙凡界》饰演阿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