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最后一个王朝,是由南梁名将陈霸先所建立的。陈霸先在建立陈朝之前是南梁的大将,他在侯景之乱中崛起,掌握了南梁的军政大权,为篡夺皇位创造了条件。说到陈霸先篡位称帝,就不得不说他和南梁名将王僧辩之间的恩怨情仇。这两位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将,他们都是在平定侯景之乱中崛起,成为了南梁最后的擎天之柱。可是在南梁面临西魏和北齐两面侵略的危机时刻,他们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最终反目成仇,兵戈相向。陈霸先在内战中偷袭取胜,取代王僧辩成为了南梁最后的权臣,为篡位奠定了基础。
陈霸先和王僧辩都是梁元帝萧绎麾下的大将,在平定侯景之乱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最大的两位功臣。当时侯景之乱爆发,侯景乱军席卷江南,攻占了南梁首都建康,就连梁武帝萧衍也被困死在皇宫之中。南梁宗室的王爷们纷纷起兵勤王,率领军队围攻建康。这些南梁宗室中以湘东王萧绎实力最强,麾下名将如云,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萧绎是萧衍第七子,驻军江陵,是手下的荆州军和雍州军都是国家的精锐。所以很多起兵勤王的降临都投入了他的麾下,陈霸先便是从镇守广州的曲江侯萧勃麾下投入到萧绎麾下的。
王僧辩投入到萧绎麾下远比陈霸先要早,他本事北朝人,是随着父亲王神念投奔南朝的。南下后他被安排为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后来又担任过王府行参军、中兵参军、府司马等职,在萧绎与别的宗室王爷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王僧辩是萧绎的心腹大将,也是他麾下诸军将领之首。侯景之乱爆发时,王僧辩被萧绎任命为大都督,是第一个率军前往建康勤王的名将。后来随着战争的进行,陈霸先等地方将领投入萧绎麾下,使得萧绎的势力强大起来。而陈霸先与王僧辩也在战争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成为平定内乱的最大两位功臣。
如果单纯从平定侯景之乱的军功来看,两人可以说是不相伯仲的。他们并肩作战联手出击,不但击溃了侯景大军的主力,而且夺回了南梁都城建康,是拥立萧绎称帝的最大功臣。萧绎在江陵称帝后王僧辩负责镇守旧都建康,陈霸先负责在京口抵挡趁乱南侵的北齐军队,两人联手平定了整个江南地界。当时这两人的关系极好,战场上并肩作战,政治上互相扶持,差点就成了儿女亲家。即便是西魏宇文泰的军队攻破江陵,梁元帝萧绎被杀后,他们两人都一起拥立了萧绎之子萧方智,并在建康重建了南梁朝廷。
可是在北齐文宣帝高洋派上党王高涣带着被俘的南梁宗室贞阳侯萧渊明南下后,王僧辩和陈霸先就因为拥立谁为新皇帝的问题发生了争执。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在与北齐的作战中被俘。高涣带着萧渊明南下,就是希望萧渊明能做南梁的新皇帝,并借此来控制南梁国政。如此一来,南梁就得向北齐称臣,萧渊明便成了南梁的傀儡皇帝。由于南梁在侯景之乱和西魏入侵中遭受重创,而北齐又攻破了东关,杀死守将裴之横,因此王僧辩便向北齐妥协了。而陈霸先则坚持拥立萧方智为皇帝,于是两人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陈霸先在四次劝告王僧辩无果后,便开始准备武力改变局势。他制造了北齐南下入侵的谣言,并借着谣言的掩护将军队从京口调往建康。最后他在王僧辩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夜袭,一举攻破建康捉拿了王僧辩父子,掌控了南梁的政局。事发当夜王僧辩父子便被处死,第二天北齐拥立的萧渊明退位,萧方智重新坐回了皇帝的宝座。此后陈霸先完全掌控了南梁的军政大权,不仅挡住了王僧辩残部的反扑,还打退了北齐南侵,剿灭了国内的反对势力,为篡夺皇位创造了条件。可以说陈霸先袭杀王僧辩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改朝换代的开始。
对于陈霸先和王僧辩为何从并肩平定侯景之乱的最佳拍档,演化成了兵戈相向的仇人,后世的学者们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陈霸先受到权势诱惑,乘着王僧辩没有防备突然出兵夺权,为自己篡夺皇位打开通路。也有人认为是因为王僧辩与北齐有幕后交易,他的对北齐的妥协和让步激怒了南梁军队势力,陈霸先借着这个风潮解决了自己最大的对手。这些说法从表面上看,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仔细推敲却发现没有直指事件的本质。从史书的各方面资料来看,陈霸先与王僧辩反目成仇,其根本原因来时南梁内部矛盾的爆发。
认为陈霸先袭杀王僧辩是为了夺取皇权,这实际上是倒果为因的说法。陈霸先的确后来篡夺了南梁皇位,但当时他远远没有这个实力。他带领着南梁最精锐的部队,但总体势力还是远不如王僧辩的。王僧辩坐镇建康控制国家,他的军队遍布在建康周围,驻军京口的陈霸先就在王僧辩军队的包围圈中。
当时王僧辩任命女婿杜龛为吴兴刺史,弟弟王僧智为吴郡太守,心腹张彪为东扬州刺史,外甥徐嗣徽为秦州刺史,韦载为义兴太守,裴之横镇守南兖州,梁元帝萧绎的侄女婿任约为南豫州刺史。这些将领统领重兵将陈霸先包围其中,兵力的数量和强度远超陈霸先在京口的军队。
因此当时整个江左地界都在王僧辩的控制之下,陈霸先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这种情况下陈霸先偷袭攻打建康,实际上是非常冒险的事情,而且成功后还得准备面对这些军队的反击。同时王僧辩又提出了做儿女亲家的想法,这明显就是通过联姻来软化陈霸先的态度。面对这种软硬兼施的状态,陈霸先需要先考虑的是自保,而不是争夺皇位。实际上除了王僧辩之外,在广州还有曲江侯萧勃,在湘、郢二州有刺史王琳,他们都是统率重兵的一方藩镇。陈霸先距离皇位还非常遥远,怎么可能能保证自己能百分百地夺取皇位?
至于王僧辩是因为与北齐文宣帝高洋有幕后交易的说法,因为没有切实证据,基本上可以考虑为阴谋论。王僧辩的确不是南朝人,他是北朝南下的。他父亲本是乌丸王氏,因为冒称太原王氏猜得到了萧衍的看重。很多人猜测他得到了北齐的许诺,能够通过控制南梁来兴盛北方的家族,所以才主动向北齐妥协的。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王僧辩对北齐妥协的确表现得很诡异。在他刚平定侯景之乱时,便对南下捡便宜的北齐军队表示过退让。当时双方在秦郡对峙,北齐派使者要求割让广陵,王僧辩居然答应下来,并让陈霸先向南徐退兵。
这种事情发生在别的将领身上还可以解释惧怕北齐的强军,可在王僧辩身上就不成立了。王僧辩是当时南梁的第一名将,在后来唐宋的古今名将榜上也评价极高,是南梁少有的上榜名将。他一生征战,不但平定了侯景之乱,而且帮助梁元帝萧绎击败了众多的竞争者,其军事能力让后世非常称道。以当时的势力而言,北齐南下的军队并不占太大的优势。王僧辩完全没必要忙着答应这个,是可以用向萧绎请示的理由推脱的。他这样的名将却以江南在侯景之乱重破坏太过严重为由向北齐妥协,这种说法是难以成立,也是陈霸先不满之处。
但是从当时的局势来看,王僧辩即便有这种想法,也是与高洋虚与委蛇的,不可能老老实实地给高洋当傀儡。在南梁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他与陈霸先合则两利,分则两败,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说他要将陈霸先卖给北齐,既没有真实的证据,也是自断一臂的事情,不是他这种名将的选择。综合各方面史料来分析,陈霸先和王僧辩的矛盾冲突,还是在于南梁军事官僚集团内部矛盾的爆发。陈霸先既是为了自保,也是因为利益的诱惑,才冒险以偷袭的方式袭杀王僧辩。他的这种行为是多重因素导致,而非简单地争夺皇位或者被人出卖后反击。
从史书描述的历史背景来看,当时南梁的局势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是因为侯景之乱导致江南大片领土遭到严重的破坏,东晋时期统治南朝的江南门阀士族再次遭到重创,几乎没有了介入国事的能力。另一方是由于西魏宇文泰的入侵,导致梁元帝萧绎被杀,使南梁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当时西魏还在江陵扶持了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萧詧为皇帝,意图通过这个傀儡皇帝吃掉南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南梁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各种矛盾。这个矛盾在王僧辩和陈霸先团结时还能掩盖,但两人对拥立皇帝的分歧,也导致了矛盾的爆发。
从军事和政治格局上看,当时的南梁拥有两个大的官僚统治集团。一个是梁元帝萧绎留下的雍州和荆州集团,一个是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江南士族集团。雍州和荆州集团起于西晋永嘉之乱后,当时大量的北方门阀士族衣冠南渡,其中一部分就在雍州和荆州这两地扎下了根,成为了地方豪强门阀。这些家族以河东柳氏、裴氏、薛氏、京兆杜氏、韦氏为首,与东晋和南朝皇室疏远,又不像“王谢桓庾”等高门大阀,因难度较早而掌控朝廷大权。所以他们自成一派,成为抱团的二流士族,拥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其中荆州兵在东晋时期一直是威胁建康的重要力量,而雍州兵则是梁武帝萧衍起家的根本。侯景之乱中梁元帝萧绎起于荆州,在打败了众多竞争者后又兼并了雍州的势力,于是这些豪强及军队成为萧绎麾下最为庞大的军事官僚集团。因为王僧辩是萧绎王府中出身的官员,又是平定侯景之乱的第一战功,于是他便成了这个军事官僚集团的首领。而陈霸先则不同,他是出身于吴兴陈氏的人,但因为家族败落而成为寒门。在侯景之乱中,他起兵勤王,靠着打胜仗和招降纳叛,集结了不少南梁的残兵败将。
这些残兵败将说白了就是原本江南士族的军队,被侯景打散后以陈霸先为中心聚集起来抱团取暖。这些人不但实力不强,而且所在的江南被王僧辩的军队所控制,遭到驻军的各种欺负,矛盾非常的严重。即便是陈霸先这样的高级将领,他的吴兴老家也常常遭到吴兴刺史杜龛的欺负。而陈霸先还没办法说,因为杜龛是王僧辩的女婿。因为王僧辩集团将领肆无忌惮地欺负江南的本土势力,于是双方的矛盾愈来愈大。王僧辩向高洋妥协后,这几乎就点燃了江南集团的怒火。他这种开门揖盗的行为,被认为会招致第二次侯景之乱。
出于这种考虑,陈霸先找王僧辩多次劝说,希望他能放弃拥立萧渊明的做法。但王僧辩一意孤行,并且将自己的军队遍布江南各地,这显然是在防备陈霸先及其麾下的江南军队。在这种情况下陈霸先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向王僧辩妥协,一个是奋起反击。向王僧辩妥协,他会暂时保留权势,但自己的根基将被王僧辩连根拔起,以后多半连军权都会被夺去。奋起反击则有着巨大的风险,江南军队不强,硬打肯定是不如荆州兵和雍州兵的。陈霸先这人比较有魄力,选择了逆袭的战法,制造谣言冒险派兵突袭建康,一举把王僧辩拿下了。
对于陈霸先为何选择冒险偷袭,而不是先妥协再找机会?也许这与他是军队出身有关,他这种纯粹的军人性格还是比较刚强的。在坐以待毙和放手一搏之间,他选择放手一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在北齐势力未完全到位之前放手一搏,他还有一定的胜算。要是等王僧辩把北齐军队引到家门口了,他再放手一搏也只是送死而已。事实上北齐远没有之前表现得强硬,当王僧辩被杀后便怂了。他们只要了南梁在名义上的臣服,甚至连北方的土地都吐出来不少。从这里看,陈霸先冒险逆袭王僧辩非常的成功,真的是风险越大,收益越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