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尔朱兆被困晋阳,高欢派兵增援,志在十几万六镇流民

尔朱兆被困晋阳,高欢派兵增援,志在十几万六镇流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百科 访问量:2038 更新时间:2024/1/4 13:32:39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尔朱兆遭到纥豆陵步蕃痛击,派人请求高欢支援

尔朱荣死后,尔朱氏一族的势力大减。但是百足大虫死而不僵,尔朱兆手中仍然有部分的实力。

但是话又说回来,尔朱氏的势力已经随着尔朱荣的覆灭不如从前。再加上尔朱兆这个人有勇无谋,在跟纥豆陵步番几次的交战中,损失惨重,使得最后的危局直逼晋阳。

当时的尔朱兆十分的气馁,面对这么强猛的敌人,他再次想到到尔朱荣这个靠山。无奈之下,他派人去找之前在尔朱荣手下,被他十分器重的高欢,让他增援。

高欢坐等时机,姗姗来援,给尔朱兆雪中送炭

而当时的高欢,正犹豫着要不要去增援。毕竟北魏中央已经十分的腐败无能了,而他一直追随的尔朱荣也已经下马了。这个时候,他和之前一起共事的贺拔岳等兄弟几个人心里都有点小激动。只要推翻了这北魏中央,建立另一个新的王朝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对于尔朱兆派来的也就不放在心上了。高欢虽然追随尔朱荣,但是对于尔朱氏的其他几个公子哥都十分的不屑,尤其是尔朱兆这等有勇无谋的人。

不过,经过几番的思量之后,决定派兵增援。但是却被他的手下劝阻,不过高欢这个人一向不傻。他对部下的人说:“尔朱兆还有点用,现在是他低谷的时候,雪中送炭,这点恩情以后会让他还的。”

尽管高欢这么说,但是贺拔兄弟还是告诉他,增援进军的速度要慢点,让尔朱兆受点折磨,高欢也答应下来了。

尔朱兆对高欢感激涕零,两人义结金兰

一切正如高欢所料想的一样,等到高欢的人马到的时候。尔朱兆已经人马俱疲,看到高欢的人马到了时候,十分的兴奋。

而高欢也是很义气,带着自己的手下将纥豆陵步番的人马打得片甲不留,帮助尔朱兆坐稳了他的江山。胜利当晚,尔朱兆不仅宴请了高欢和他的兄弟部下,还跟高欢称兄道弟。高欢将计就计,两人很豪爽地结为金兰兄弟。

然而,尔朱兆这个人,脑子想得还是太简单了。他以为高欢能够这么地帮助他,是因为昔日的情义,但是却没有想到,高欢看中的是他手上的六镇流民。

因此不顾他手下人的劝谏,对高欢推心置腹。甚至在高欢提出要走六镇流民的时候,他也是毫不吝啬。

高欢志在十几万六镇流民,与贺拔允上演“苦肉计”

六镇起义失败后,六镇的流民流离失所,尤其是在葛荣败北后,六镇的流民时不时会暴乱。这不仅仅是尔朱荣的心腹大患,更是尔朱兆头疼的地方。

于是高欢当时十分的机智,他知道他现在手上虽然有些兵力。但是要是想好好地做一番事业,要是想要自己以后独立出门户来,那没有兵马是万万不行的。于是,他将眼光放在了这些流民身上。

在宴席当天的晚上,高欢便和贺拔允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高欢向尔朱兆提出建议说,这六镇的流民不能这样散漫开来,要找个人去管。贺拔允便提议让高欢去管,却被高欢斥责了,他说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部下。虽然尔朱荣已经不在了,但是尔朱氏的子弟还在,怎么可以取而代之呢?

他的话一出,让尔朱兆十分的感动,他觉得高欢肯定是向着他的,对他的信任度蹭蹭蹭地往上升。

在三国有周瑜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高欢和贺拔允也是来了一出的苦肉计。而不得不说,这个苦肉计还真的十分的奏效。高欢一说出这话来,尔朱兆便让高欢去统领这些人。

高欢骗得一纸尔朱兆手令,统编十几万六镇流民

高欢这下正中下怀,于是,趁着尔朱兆还没缓过劲来的时候。高欢拿着尔朱兆的手令,朝着门外的守卫说了一声。

而在尔朱兆手下的兵马,因为长期被尔朱兆压迫着。这高欢刚刚说了一下,立马就有不少的人跟随着他。

高欢的这一计策十分的高明,不动一兵一马就能够将这十几万的六镇流民收入自己的麾下。那对他以后的发展来讲,都是十分有利的。

而尔朱兆知道高欢之前一直在尔朱荣的手下干事,很是得到尔朱荣的喜欢。才干和能力更是毋庸置疑的,于是也就放心大胆地让他去管理这六镇的流民了。

而高欢后来在脱离尔朱荣和尔朱兆之后,十分的顺畅,甚至为他的儿子高洋创立王朝打下了十分牢固的基础。

总评:

有人说,高欢不过是一个破落户。从他娶娄昭君开始,他的人生就像是踩了狗屎运一样,一路开挂。

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如果高欢没有相应的才干,就算是有无数个娄昭君在身后扶持着他。他也成不了才,更不可能为他的儿子创立王朝奠下基础。

由此可见,高欢的一生也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运气可以概括的。他传奇的一生,是靠着无数的聪明才干堆积起来的。而我们也是一样的,运气只等待有准备的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也喜欢今天的内容,请分享,谢谢。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标签: 尔朱兆

更多文章

  • 尉迟迥拥有10多万大军,为何只坚持了68天?杨坚:吃瓜群众的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尉迟迥

    我就纳了闷了!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王朝,为啥如此顺利?简直比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时,还要舒坦。难道北周就没有一个有血性的宗室和忠臣,起来反抗一下吗?哪怕是象征性的反抗也没有吗?当然是有的!这个人就是尉迟迥。尉迟迥何许人也?他至少有4重身份:第一,尉迟迥是宇文泰的亲外甥,宇文泰是北周的奠基人。第二,尉迟

  • 北周重臣尉迟迥坐拥数十万兵马,为什么依然不能击败篡权的杨坚?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尉迟迥

    引言隋朝虽然是终结了南北朝的大一统王朝,但是真正为隋朝奠定统一基础的其实是其之前的朝代北周,在周武帝宇文邕领兵消灭了北齐之后,那时的北周已经有了经略南方的能力了,不过宇文邕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其子宣帝宇文赟又难堪大用,终于将国家的统一大业耽搁了下来。隋国公杨坚宣帝和宇文邕一样早逝,其幼子当时尚不能独

  • 韦孝宽为隋文帝杨坚打败尉迟迥,为杨坚称帝扫平障碍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尉迟迥

    杨坚父子两辈都是北周的大臣,被封隋国公,到了杨坚这一代,更是到了顶峰,杨坚继承隋国公的爵位,并且自己的女儿当了皇后,在皇帝死后,假诏掌握了北周的大权,将北周的五位王爷给除掉,基本上掌握了朝中的大权,但是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一个外戚拥有者强大的军事实力,一呼百应,这个人就是尉迟迥,但是很快尉

  • 尉迟迥占据天时地利,名将云集拥兵数十万,仅2个月却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尉迟迥

    公元580年,北周第四任皇帝宇文赟因病驾崩,终年二十一岁。此时作为国丈的杨坚,已经总揽北周大权多年。觉得皇帝驾崩,杨坚感觉篡位时机已经成熟,随即联合宇文赟身边的近臣刘昉、郑译矫诏。他们对外宣布先帝留有遗命,命三人托孤辅政。为了铲除威胁,随后杨坚等人又以为先帝举行葬礼为名,召集宇文家族的掌权藩王、地方

  • 南北朝时期,最具传奇的武将——东魏大将慕容绍宗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慕容绍宗

    说实在的南北朝时期的慕容家族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家族,慕容家族属于鲜卑族的一系,这个家族或者说这个部族能够在南北朝时期建立起,前后西南北五个大燕国,五个朝代总计99年,慕容家族是第一批问鼎中原的鲜卑统治者,尽管他们曾经占据过历史的高位,可后来却黯淡收场了。十六国中有五个是慕容家族建立的,都是慕容家族在

  • 侯景与慕容绍宗师徒对决,究竟谁会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慕容绍宗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侯景自从脱离了东魏的管制之后,就向西魏投诚。然而西魏的宇文泰深知侯景的为人,因此他不接受侯景的投降。而侯景也不强求西魏能够接纳自己,就将目标瞄准了南梁。梁武帝则是一个爽快的皇帝,他欣然接受了侯景。而且还派兵增援侯景,他的用意很明确,那就

  • 东魏大将慕容绍宗:侯景克星,水祸难逃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慕容绍宗

    侯景之乱是发生在我国南北朝梁国的一场动乱,给南方造成巨大破坏,南朝至此一蹶不振。侯景是北方人,本应在东魏发生叛乱,却因为一个人被驱赶到了南方。慕容绍宗(公元501年-公元549年),字绍宗,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先后在北魏、东魏担任要职,在征讨侯景、阻击南梁战争中立有大功,死后入祀武庙。早年经历慕容绍

  • 两朝风云高欢临终安排慕容绍宗对付侯景,为何高澄不用?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慕容绍宗

    侯景虽然不是皇帝,确实对南北朝中后期局势造成极大影响的军阀。他本位北魏将领,随同高欢讨伐北魏权臣尔朱荣集团,成为了北魏数一数二的军阀。在跟随高欢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高欢麾下数一数二的强将。但是在高欢去世后,侯景却起兵反叛东魏,引发了一系列东魏和西魏、南梁的战争。从史书上看,对于侯景的背叛,高欢临

  • 《琅琊榜》谢玉死了,长公主为何不和萧景睿一起去找她的老情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的萌宠双双标签:谢玉

    那年,莅阳长公主与大楚质子宇文霖暗生情愫,先太后知道后,和谢玉合谋,给她喝了情丝绕,大楚质子宇文霖跑了,留下长公主一个人面对。从此后,谢玉和莅阳长公主生活在一起,生下三儿一女,如果不是谢玉被流放,萧景睿身世揭穿,我们不曾知道,原来莅阳长公主还有这样的故事。那么,谢玉流放没多久就死了,萧景睿去大楚见他

  • 琅琊榜:谢玉对莅阳如珠似宝,为何成婚多年却焐不热她的心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谈暮史朝经标签:谢玉

    导语:《琅琊榜》原著里的谢玉身长玉立、眉目清俊,有芝兰玉树之姿,是京城里赫赫有名的美男子。难得的是他对莅阳长公主一往情深,虽然得到莅阳的方式不太光彩,但婚后他对莅阳是真的好,然而莅阳跟谢玉都生了两个孩子了,为何这么多年了,谢玉还是捂不热莅阳的心呢?谢玉说过他自从有了莅阳后,一品侯府就从来没有过别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