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96年,这个年份似乎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寻常,普通到他连闰年都不是,但是这一年也意味着生与死,代表着权力的交替,关系到帝国的兴衰。
在遥远的西方,罗马贵族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穆斯出生,他晚年篡位当上了西罗马帝国皇帝,但是也仅仅当了几个月。
有人生就有人死,回到我们所在的东方,有两位皇帝逝世,一个是后燕成武帝慕容垂,这位戎马一生的“马上皇帝”在七十岁的时候死在了班师回朝的路上。另一个就是我们上篇文章的男一号,比起慕容垂他死得可就没那么光荣了,他在一天夜里被自己的女人用被子捂死在床上。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死后的第二天,太子就继位了,是为晋安帝。
对于晋安帝这个皇帝,《晋书》是这么描述的:
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
什么意思呢?皇帝是个傻子,不会说话,不分冬夏。
皇帝的智力不高,手下的人当然不服,皇帝继位后,各地的起义就开始。
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为对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等不满而造反了,为了平息两个刺史的怒火,王国宝就成了这件事的牺牲品。
造反这件事有一就有二,今天王恭等人因为张三可以造反,明天就可以因为李四造反,人的欲望怎么能轻易满足。
果不其然又过了一年,王恭、庾楷又造反了,这次还拉上了荆州刺史殷仲堪还有广州刺史桓玄,这次谋反一直打到了首都建康才被平息,这次王恭为他的“伟大”事业进行了献身。
按到了葫芦瓢起来,浙江、江苏一带叛乱四起,大有燎原之势,建康再一次告急。
东晋摇摇欲坠,建康也似乎只是囊中之物。
乱世之中总是不缺乏英雄,晋安帝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英雄。
这个人叫刘裕,刘裕这个人家里非常穷,穷到什么程度,父亲曾在刘裕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想把他扔掉。可怜的小刘裕从出生后就没有妈妈,还差点被父亲遗弃,继母看他可怜,把他抚养长大。
刘裕长大以后就从了军,在抵抗反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该来的还是要来,由于常年内耗,东晋终于在402年迎来了最大的灾难。这一年,桓玄攻入建康,自封丞相、太尉。
面对位高权重的桓玄,刘裕选择了隐忍,由于刘裕在军中颇有声望,任命他做了中兵参军。
刘裕也没有白领桓玄的工资,在平定卢循叛乱一事,因功被加封为彭城内史。
公元404年元旦,桓玄篡位自立,废安帝为平固王。
桓玄称帝后为了消除隐患,大力剿杀北府兵旧将,刘裕觉得时机成熟,召集北府兵旧将,进行起义,一时间一呼百应。
刘裕延续了之前的良好状态,仅仅一年时间就收复了建康,迎晋安帝回都。
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刘裕受封为豫章郡公。王谧去世后,刘裕掌握了朝政大权。
同样是权臣,刘裕的水平可不是桓玄能比的。桓玄这个人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刘裕可是外战也内行。
对内,平孙恩,灭桓楚、西蜀、卢循、司马休等割据势力;对外灭南燕、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区,光复洛阳、长安两都。
东晋的地盘不断扩大,刘裕的权力也到达了顶点。
终于,屠龙少年终成恶龙,419年1月28日,刘裕派王韶之结束了晋安帝懦弱、无能、痴傻的一生。
回顾晋安帝的一生,由于他的智力问题,虽然在位长达二十几年,但是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权力。权臣之间相互斗争也加速了东晋的灭亡,也许晋安帝的一生就是为东晋乃至西晋的帝王还债的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