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晋11位君主,唯一掌权的只有司马绍?王敦之乱被平定纯属巧合

东晋11位君主,唯一掌权的只有司马绍?王敦之乱被平定纯属巧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立豹 访问量:621 更新时间:2024/1/10 6:42:11

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东海王司马越身边,众多马仔中,有个琅琊王司马睿。司马睿是司马家族的旁系,他的爷爷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子,也就是司马师司马昭的异母弟弟。

由此可见,司马睿这辈子甭想和正常继位结缘了。可偏偏八王之乱导致了五胡乱华。眼看着西晋王朝被匈奴人给灭了,司马睿身为扬州大都督,自然想要去南方恢复王朝大业。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威望也没有威望,谁肯跟着你干活呢?为此司马睿只好找朋友帮忙。

他的朋友倒是不少,其中琅琊王氏便是司马睿最得力的助手。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中,王导跟司马睿属于铁杆哥们的关系。所以在王导的撮合下,手握兵权的王敦,也站在了司马睿这一边。

王导负责南下拉拢各大士族的关系,王敦南下负责靠武力征服不听话的人,他们哥俩配合默契,这才让司马睿坐稳了大位。

一、司马睿的皇位,算是王敦赏他的。

司马睿到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可当了一段时间皇帝以后,他似乎有点儿抑郁了。为啥?因为皇权始终不在他手里。

王导在朝中主持政务,属于朝中一把手。而王敦坐镇荆襄之地,遥控朝廷,执掌东晋军权。司马睿两手一摊:我难道是个傀儡?

还真没错,司马睿这个开国之君,还真的是个傀儡。可这世上,没有哪个创业者,甘愿充当傀儡的,司马睿也一样。

因此司马睿动起了小心思:

首先,司马睿将王导提拔为太傅,表面上位列三公,升职了!可实际上就是剥夺了王导的部分政权。其次,司马睿开始提拔自己身边的心腹,将他们安插到朝中,逐步取代王导以及王家子弟在朝中的地位。再者,司马睿安排了部分将领保卫建康,甚至开始招兵买马,显然这是为了和手握兵权的王敦分庭抗礼。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王敦差点没气炸了。他立刻写了一封信给司马睿:老大,你可要想好了,这么做很危险!

司马睿呵呵一笑:你觉得我是在虚张声势吗?

王敦终于意识到了司马睿的真正意图,他也不玩虚头巴脑的那套了,直接带兵从荆州杀到了建康,三下五除二就把司马睿给干得服服帖帖的了。

司马睿都懵圈了,这是什么情况?寡人的勤王军都是过家家的玩意儿吗?现实就是如此,王敦在西晋时期就手握重兵,又是司马炎的女婿,那地位和实力,在南方一般人还真比不上。

司马睿被干服了以后,只好无奈地指着皇位问王敦:要皇位你早说嘛!这么麻烦干嘛?赶快上去坐坐,还热乎着呢!

王敦只瞥了一眼皇位,冷哼了一声,扭头就走了。这是赤裸裸的嘲讽有没有?你千辛万苦想要保住的,却是人家压根就看不上的。

二、王敦唯一忌惮的,就是司马绍

王敦虽然看不上皇位,可他对司马睿的儿子司马绍却十分上心。为啥?因为这小伙子实在是太优秀了,文武双全,聪明睿智,跟他那个傻头傻脑的老爹,完全不是一路人。

如果司马绍将来能够继位,他们老王家的小日子,可能就不好过了。因此这个时候,王敦开始向朝中百官提出要求:把这小子给废了。

温峤冷哼一声:没有合适的理由,凭什么要废了太子?

王敦呵呵一笑:这家伙有什么功德可以继位吗?

温峤叹了口气:皇太子文治武功,且擅长治理国事,这本身就是一般的帅小伙所不具备的,这么完美的接班人,绝对不能废除!

王敦被温峤怼得哑口无言,大臣们纷纷力保,无奈之下,王敦也只得放弃了这一想法,带着自己的大部队,大摇大摆地回到了荆州,临走前,还把建康又扫荡了一遍。

王敦走后,司马睿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彻底给整抑郁了,没多久就病死了。司马绍看着惨死的老爹,发誓,一定要为父报仇,灭了王敦。

可司马绍具备这样的实力吗?不好意思,这是不可能的。那时候东晋王朝,没有一个人具备扳倒王敦的实力,包括司马绍。

三、王敦之乱被平定,司马绍属于捡漏。

很多人觉得司马绍能够平定王敦之乱,实在是非常牛的一位君主。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王敦之乱,是王敦自己平定的!

为啥这么说呢?当时王敦到了荆州以后,又开始对皇位念念不忘了,因此一直在暗示朝中大臣,让他入京辅政。

说实话,他在荆州遥控朝廷,已经搞得司马绍很不自在了。如果王敦入京的话,那司马绍和他老爹基本就没啥区别了。

为此,建康这边始终持有否定态度,不允许王敦过来瞎搞。王敦大怒,再次发兵攻打建康,这回司马绍和他老爹一样,也打算强行抵挡一波。

只可惜,上次挡不住,这次依旧挡不住。纵然有温峤、陶侃这些忠臣在,还是抵挡不了王敦的攻势,更何况这帮人也有两手准备:司马家不行了,就投靠老王呗!

可就在王敦攻打建康城的时候,他忽然病死了!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司马绍差点没笑死,连忙指挥三军反击。王敦死后,军中大乱,没人扛得住大旗,这场叛乱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平定了。所以你觉得平叛的功劳,该算在司马绍身上吗?

总结:司马绍在位仅2年而已。

有人说,司马绍当皇帝的目的,就是为了平定王敦之乱。搞定这一切以后,他也跟着王敦一起走了。也有人说,司马绍是东晋唯一一个掌权的皇帝。

其实说老实话,历史对这位帅小伙的评价,有点儿夸大其词了。司马家的皇帝,绝大多数太拉跨,所以好不容易出这么一个中规中矩的皇帝,自然要一顿猛夸了。

实际上,司马绍的资质平平,且身体不行。留下一堆未成年的儿子,他们扛不起东晋的江山,这才让天下继续沦落成为士族们的盘中餐。

参考资料:《晋书》

标签: 司马绍

更多文章

  • 会做官的人头脑多厉害?看晋帝司马绍智对追兵的故事,思维大提升

    历史人物编辑:刘玉奎标签:司马绍

    ji'z一战覆灭王敦叛军,宣告”王马共天下“成为昨日神话。新皇帝司马绍重振皇权,原本执掌权柄的王氏一族遭遇毁灭性打击。王敦本以为司马绍年轻好欺负,没想到司马绍是个有智慧的人。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因支持晋惠帝复位得到重用,被提拔为左卫将军、大鸿胪卿,出任青、扬二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又因镇压起义军有功,

  • 晋元帝司马叡登基后,宠爱名字叫阿春的妃子,也因此想废掉太子司马绍,改立郑

    历史人物编辑:小渝美食标签:司马绍

    晋元帝司马叡登基后,宠爱名字叫阿春的妃子,也因此想废掉太子司马绍,改立郑阿春的儿子为太子。当时大臣们都认为舍弃年长而立年幼的不符合常理,并且司马绍聪明机智,更适合成为皇储。周顗(yi)和王导等重臣苦心劝说晋元帝慎重。唯独刁协一人因为尊奉郑阿春的儿子,所以来迎合晋元帝的心思。晋元帝准备实施计划,改立小

  • 祖逖病逝后,最高兴的人不是司马睿,而是王敦!王敦之乱没了障碍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司马睿

    闻鸡起舞的祖逖,让晋元帝司马睿十分头疼。虽说祖逖一心为国,总是想着收复旧都,这也是为司马家好。可这事儿和司马睿真正想做的事情,完全背道而驰。司马睿当时处境很尴尬,他名为东晋的开国皇帝,可实际权力却在王敦、王导这哥俩手里。司马睿十分希望祖逖利用手里的兵权,和王敦分庭抗礼,以此达到司马睿平衡局势的结果。

  • 晋有司马睿南逃,宋有赵构逃到南方,为何崇祯死心眼不让太子南下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司马睿

    司马睿逃到南方,在健康继位,延续了晋朝100多年的国运,赵构逃到南方建立的南宋又给宋朝续命将近150年,然而,在大厦将倾之时,崇祯皇帝却没有让他的太子或者三个儿子中的任意一个逃到南京,从而措施良机,导致父子最终都困死北京的悲惨结局,这是为什么?一、政治正确问题明太祖立国金陵,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

  • 王敦杀掉王澄有清除其影响力和与司马睿的政治斗争的因素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司马睿

    王澄和王敦都是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在《王澄传》当中记载,王澄出任荆州刺史不利,逃亡江东的路上碰到族兄王敦,依然用以往的傲慢态度侮辱王敦,王敦气急败坏之下以王澄私通叛军杜弢为由,杀死王澄。仅从这个结果来看,王澄的死是因为当时王敦无法忍受王澄的侮辱,才想办法诬陷并杀死了王澄,但是日后在江东兴风作浪的“大

  • 衣冠南渡:司马睿建东晋,祖逖北伐,王与马共天下,君臣并不和谐

    历史人物编辑:吴文磊标签:司马睿

    大家好,前面我们用了几期时间,讲了八王之乱后的北方。今天我们讲一下南方的东晋。从西晋灭亡,到前秦统一,一百多年时间,北方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各少数民族轮番称霸,造成北方地区的经济破坏,人口骤减。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和经济的南移,许多百姓连同工商士族开始南迁。包括北方的世家大

  • 琅琊王氏有多强?东晋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司马睿甚至想禅让

    历史人物编辑:陈城标签:司马睿

    琅琊王司马睿,这一天在建康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他激动之余,拉着王导的手,邀请他一起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一场景实在是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王导本人也非常不好意思,连连表示拒绝。可司马睿却觉得很平常,究竟是什么,会导致司马睿如此看重王导呢?竟然想要与其共治天下?第一个原因:王导和司马睿关系

  • 资治通鉴:华轶和司马睿的恩怨纠葛,到底是谁的错?我们刨根问底

    历史人物编辑:香堂姐美食标签:司马睿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第87卷 孝怀皇帝中永嘉五年(己巳,公元三一一年)本文重点: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不能以对错评价一个人,谁都没有错,他们只不过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做出了最符合他们个人利益的抉择。原文: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镇东司马王导说琅邪王睿收其贤俊,与之共事。睿

  • 祖逖北伐阻碍的内因:晋元帝司马睿贪图安逸,大将军祖逖无处施展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司马睿

    元康二年,东海王司马越携晋惠帝北伐成都王司马颖,祖逖于军中相随,大军于荡阴山大败,退守洛阳。其实现在的东海王司马越和三国时期的曹操没什么区别,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退守长安时司马越以晋惠帝的名义召集关东、洛阳等诸侯前来觐见,可惜并不管用。毕竟大家都知道是司马越假借晋惠帝的名义在发号施令,西晋末年大

  • 从司马睿征讨江州刺史华轶之役,可以看出南北士族整合的重大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司马睿

    唐长孺先生指出,组成东晋政权统治核心的是河南诸州的侨姓高门和三吴地区的吴姓高门。从司马睿渡江到王与马共天下,南北士族围绕拥立琅琊王、立国东晋的努力,必然有一个长期的整合过程。司马睿征讨江州刺史华轶之役,以华轶被迅速平定、司马睿取得江州而结束。魏斌指出:“讨平华轶,是建康政权得以立足的基本。”华轶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