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君主,他“战斗力很强”,别的君主光辉一代,亦或是因为能力不足而仓皇陨灭,但他却“屹立”七朝而犹在。他就是晋简文帝司马昱。
那时的司马昱不过是六七岁的年龄,他却悲痛万分,也无能为力。当时在位的晋成帝司马衍被他的孝心打动,因此将他徙为会稽王,且加拜其为散骑常侍。十四岁那年,他又迁任右将军,及至加官,他已成为抚军将军兼领秘书监。
而如果看他的个人信仰,就会发现这与当时的主流思想息息相关。东晋玄学占据主导地位,而司马昱恰好清心寡欲、信奉玄学。这样的思想也就决定了他之后的诸多人生选择,这个特点在他很多做法里都有所显现。
比如一开始在对桓温的处理方面,他就有“姑息纵容”的成分。而后来,而后来哀帝离世,司马昱获得了成为储君的大好契机,但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始终不肯受封。以至于后来得到了“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赞誉。
这样的做法自然会引起诸多不满,王坦之就是其中的一位“不满者”。他坦言晋室是由元帝所建立,所以不能任由司马昱随意处置。最终司马昱权衡利弊,才终于改写了遗诏,只允许桓温来做国家的“周公”。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