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琅琊榜》谢玉倒台,谢绮受惊难产而死真的无辜吗?

《琅琊榜》谢玉倒台,谢绮受惊难产而死真的无辜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留名青史 访问量:4449 更新时间:2024/1/17 13:33:22

‍‍《琅琊榜》中,梅长苏借助萧景睿的生日宴会扳倒谢玉,致使谢绮受惊后难产而死,不少人认为谢绮死的冤枉,她是无辜的,但她真的是无辜的吗?

梅长苏扳倒谢玉固然是因为党争,因为赤焰案,但是置他于死地的却不是赤焰冤案,而是他的另外两宗罪,一是刺杀沈追,二是刺杀内监案。

古代的法律定义了各种各样的罪行,但是有十种罪行被古代封建统治者认为是不被原谅的最重的罪,故称“十恶”,就是我们听到的十恶不赦罪,这十罪是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在古代,一般犯罪的人,遇到皇帝登基,或者什么皇帝高兴的事情,来个天下大赦,都可以无罪释放了,但是犯“十恶”罪行的人是不在大赦名单中的,萧景琰为母亲皇帝求情,释放的那个乡间郎中就是因为儿子科考时没有避圣祖讳,犯了大不敬之罪,他被株连流放岭南,所以太皇太后国丧后大赦天下,这个乡间郎中就不在大赦名单中,可见这十恶的罪行之重。

不幸的是,谢玉犯的这两宗罪都在十恶之中。

古代大不敬之罪定义为“危害皇帝人身安全或尊严的犯罪行为”,刺杀内监案发生后,皇帝大发雷霆,愤怒地向蒙挚咆哮:”除夕之夜,朕钦派的内监,在禁军的护卫下,连命都保不住,你让朕怎么相信,你能保卫好这座宫城“,然后把他信任的这位禁军大统领打了板子,可想而知,皇帝是多么愤怒。

刺杀内监,不仅危及皇帝的人身安全,还侵犯了他的尊严,这可比科考时忘记避讳严重多了。

《唐律》规定,“诸盗大祀神御之物者,流二千五百里”;“诸盗御宝者,绞;乘舆服御物者,流二千五百里”;“诸合和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者,医者绞”;“诸造御膳,误犯食禁者,主食绞”;“诸御幸舟船,误不牢固者,工匠绞”;“诸指斥乘舆情理切害者,斩,对捍制使,而无人臣之礼者,绞”。后来的明清律与此大致类同,基本以斩、绞为主。

大致意思就是,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失误而致皇帝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都是大不敬之罪,稍轻一点的流放,重的直接斩首,家属株连或跟着一块流放,后来的宋明清律都是直接斩了。

谢玉指使人杀内监,这可是赤裸裸地挑衅皇上的权威,明知故犯地杀皇帝的内监,按皇帝当初愤怒的样子,能直接按谋逆犯上来处理,就直接斩首了。

刺杀沈追这个朝廷二品大员,户部尚书,更是赤裸裸地向朝廷挑衅,这种罪行被视为谋逆犯上。

《唐律》规定,“犯者皆斩,家属缘坐,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明、清律法对此则更为严厉,“犯者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

看到了吧,唐律是家属连坐,都是斩首之罪,父子十六岁以上者直接绞刑,明清更厉害,直接凌迟处死,虽然这里明指男性,但是在那个封建君主的男权时代,女性家属即使不是处死,也是被卖为奴为婢。

被夏江和谢玉陷害为谋逆,他的家属全部入掖幽庭为奴婢,谢玉同样是犯大不敬和谋逆这么重的罪,你以为他的家属真的一点事没有吗?

《琅琊榜》原著写道,谢玉犯的绝对是死罪,但是被誉王扳倒,在皇帝那里或多或少有点党争的意思,重要的是后来又有夏江搅局,把这件事情往别的地方硬扯,但最后还是判了死罪,不过因为太皇太后国丧,他被改为流放。

作为谢玉的女儿,谢绮肯定会被株连,但是母亲莅阳长公主的身份摆在那里,以请旨出家,隐居于上古寺为儿女换来不株连,并且在太皇太后丧期一过,莅阳长公主也会离开京城前往自己的封地,以后再难踏上帝都的土地。

父亲犯事,母亲以出家保住谢绮兄妹几个,公主府虽然不会被抄,但是宁国侯府被抄是一定的,而且公公和丈夫可更是两个案子的直接执行人,谢绮作为儿媳和老婆,可是直接亲属,抄家流放,一点都不为过。

《知否》中林小娘说起家中被抄一事,多年过去还是惊悸忧甚,可见抄家的可怕程度,况像谢绮这种怀孕的女子,如何惊得住,受惊难产是在所难免的。

何况谢玉和卓家父子犯的都是谋逆之罪,按照古代法律,谢绮作为亲属被株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母亲身份尊贵,她免受株连是利用了特权,相对大多数人来说,她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所以她没有卖了为奴为婢,受尽折磨,受惊难产而死,并不无辜。

说谢绮无辜的人,都是以今天的眼光,今天的法律去评判的,并没有站在古代人的立场,也没有考虑古代的律法。

另外,谢绮之死其实是比较合理的,谢玉与卓家已经反目成仇,她一个女儿、儿媳妇夹在中间,如何自处?况且两家不但是杀子之仇,还有利用之仇,还有最后那一夜谢玉欲灭门之仇,这可不是鸡蒜皮的小事,一笑而过,这可过不了。

谢绮在两家刚刚反目,还暂无喘息之机,没有任何尴尬,任何矛盾时,嘎然而死,谢绮自己,不用面对这个死局,留在公公婆婆、丈夫心中的还是那个温柔善良的可爱女子,对她没有任何憎恨之情,她死了,会怀念她,想念她。

谢绮的死,并不无辜,而且死得正当其时,对她来说算是一种解脱。

标签: 谢玉

更多文章

  • 《琅琊榜》原著:谢玉杀萧景睿不成,用情丝绕强迫莅阳连生3子!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谢玉

    导语:看完《琅琊榜》后发现,对莅阳这个人物,最有好感,她聪明而果断,深情而决然,可以出手帮助毫无瓜葛的霓凰,也能在没有任何条件允诺的情况下,帮赤焰军出首谢玉,在后宫处事,也能处处替人着想,哪怕是对处与低位的静嫔,也从来不会瞧不起,偏偏这样一位姑娘,被谢玉所毁。莅阳,曾经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她深爱南楚国

  • 《琅琊榜》梅长苏为何要住到谢玉府上,难道不怕被谢玉发现吗?

    历史人物编辑:脚下滚动足球魂标签:谢玉

    《琅琊榜》中,梅长苏进京的目的就是洗刷赤焰军的冤屈,对付仇人夏江和谢玉。但是梅长苏刚到金陵的时候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住到了仇人谢玉的府上,这是为何呢?难道他不怕谢玉发现他的真实身份吗?梅长苏因为中了火寒之毒,需要刮骨疗伤,容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连对他最熟悉的人都认不出。如果不是有自信不会被别人认

  • 重温琅琊榜:莅阳早被南楚质子“吃干抹净”,为何谢玉不嫌弃?

    历史人物编辑:柳色半声笛标签:谢玉

    导语:莅阳和南楚质子之间的感情,固然令人遗憾,其实人们往往纠结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很多人觉得谢玉无耻,当初如此对待莅阳,可是,若莅阳和南楚质子真的修成正果了,真的能幸福吗?其实,我们不妨从几个细节中来推导一下,南楚质子的和莅阳这段感情,究竟经不经受得起考

  • 《琅琊榜》中谢玉一案谁的功劳最大?谢玉:我把自己坑了!

    历史人物编辑:车魅力标签:谢玉

    谢玉的倒台,如果从第一集蔺晨去南楚起算,到第二十三集梅长苏用李重心击垮谢玉最后防线算终结,那前后共计耗费时长为23集,可以说梅长苏入京后对付的所有人里,谢玉是耗费时长排名最前列者,但为何会有许多人总认为谢玉是个纸老虎,一碰就倒呢?我们先从谢玉为何会倒台说起。01:堵死所有退路谢玉之所以会被梅长苏纳入

  • 《琅琊榜》谢玉倒台后,景睿是如何面对谢玉的?

    历史人物编辑:小凡科技爆料标签:谢玉

    谢玉倒台的那天晚上,景睿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看清楚了谢玉的为人。但是谢玉毕竟做了景睿二十多年的父亲,而且从伦理上看,他还是景睿名义上的父亲。那么面对这一夕惊变,景睿是如何去面对这个曾经想杀害自己的父亲呢?剧中两处细节,体现了景睿的心理变化。24集,谢玉被流放,在出城的那天,景睿、谢弼和莅阳长公主一起

  • 面对五胡乱华,武悼天王冉闵以暴制暴,杀胡令挽救汉民族

    历史人物编辑:小英爱旅游标签:冉闵

    刘聪之后,北方出现两赵并立的局面。后来后赵的石勒,灭了前赵,统一北方地区,大概控制了当年曹魏统治的区域。石勒可以称的上一代雄主,文治武功都比较出色,他平定北方割据势力,灭了匈奴的政权。之后又稳定社会,重视教育创办太学,组织流民,恢复生产,让社会得到恢复。而且从他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立下的遗嘱来看,也

  • 武悼天王冉闵进不了教科书,只因他做这些事情?看网友是怎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冉闵

    提起“杀胡令”,我们不能不想到武悼天王冉闵这一历史人物。因为他的这一纸文书而导致成千上万的胡人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日月为之晦暗,江河为之断流。可以说冉闵的“杀胡令”在五胡十六国这种胡族乱华夏的黑暗历史中,宛如惊天霹雳划破黑暗的苍穹,托起了汉民族生存的希望。历史之所以有“五胡乱华”这种说法,并非因为史

  • 冉闵其人毁誉参半?为保汉族血脉,他颁布杀胡令,却难入教科书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冉闵

    在我国,有很多的仁人志士,战火英雄。在这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大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所谓的和平盛世实在是屈指可数。在这历史的洪流中,出现过无数的英雄,他们功绩斐然,为国献身,正是有了这些鞠躬尽瘁的英雄,我国才能从满目疮痍中重新焕发生机。·他是一代枭雄却鲜为人知每当华夏民族在面临生存危机时,总会有一

  • 老师不会告诉你,武悼天王冉闵,只是一个被吹出来的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冉闵

    不知从何时开始,因为一纸《杀胡令》,一个叫冉闵的人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大致就是在东晋十六国时代,五胡乱华,北方胡人视汉人为猪狗,肆意屠杀。武悼天王冉闵横空出世,如救世主一般,带领汉人反抗,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杀得胡人胆颤,北方汉人因此而得救。冉闵也因其被奉为拯救汉民族的超级英雄,千古一帝,武悼天王其名

  • 冉闵是民族英雄?他颁杀胡令,并非为民族大义,而是为泄个人私愤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冉闵

    冉闵或许是历史上一个不出名的人,但其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过一个短命的政权——冉魏。冉闵最广为人知的行为就是颁布“杀胡令”了,该事迹被广为流传,也因此被后人视为民族英雄。但值得一提的是,据历史记载中可以发现,冉闵发出“杀胡令”并不是为了民族大义,而是为了个人私愤。为何如此说呢?这就要从冉闵的身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