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琦的治军思想是什么?主要成就有哪些?

韩琦的治军思想是什么?主要成就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58 更新时间:2024/1/19 9:21:06

韩琦的治军思想是什么?主要成就有哪些?韩琦在地方官任上,治军有方,理民得法,“所至设条教,葺帑廪,治武库,劝农兴学,人人乐其恺悌”。今天q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庆历七年五月,韩琦为京西路安抚使,自扬州徙知郓州。十一月,王则在贝州发动兵变,后被文彦博、明镐镇压。

十二月,韩琦徙知成德军。

八年四月,又移知定州。定州久为武将镇守,士兵骄横,军纪松弛,韩琦到任后首先大力整顿军队,采取恩威并行办法,对那些品行恶劣的士兵毫不留情地诛杀,而对以死攻战的则予以重赏,后来他又研究唐朝名将李靖兵法,仿作方圆锐三阵法,命令将士日月操练,结果定州军“精劲冠河朔”。

皇祐五年正月,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徙知并州。当时在河东路担任走马承受的宦官廖浩然,为人贪恣,仗势不法。

韩琦上奏,请朝廷将其召回,如不调走,必依法严惩。仁宗只好令廖回京,并行之以鞭刑。并州所辖地区与契丹接壤,邻边的天池庙、阳武寨等地,被契丹冒占,韩琦派人与契丹头领据理交涉,收回了这些地方,并立石为界。

宋初大将潘美镇守河东时,为了防止契丹南下劫掠,命令沿边百姓迁徙内地,致使边塞大片耕地荒废不耕。庆历四年欧阳修奉使河东时,就曾建议解除代州、宁化军、岢岚军、火山军沿边之地禁耕令,以增产粮食,供应边防军需,却为军帅明镐所阻。

十余年后,韩琦于至和二年春再次建议,才得以实行,开垦田地9600顷。

至和二年二月,韩琦以疾自请改知相州。在家乡,建造昼锦堂于州署后园。嘉祐元年七月,韩琦被召还为三司使。

八月,拜枢密使。三年六月,韩琦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六年闰八月,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韩琦就职朝廷枢要位置,首先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仁宗的建嗣问题。仁宗三个儿子早亡,皇嗣迟迟未定,而从至和三年开始,仁宗就时常犯病,一时人心恐慌,议论纷纷。大臣们接连上疏,极力劝说仁宗早立皇嗣以固根本,当中尤以包拯、范镇言辞恳切,但仁宗并不放在心上。

五六年过去,到了嘉祐六年,韩琦再提建储之事,认为“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并与参知政事欧阳修等人再三苦劝,仁宗终于同意立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之子宗实为皇太子。七年九月,韩琦封仪国公。

嘉祐八年三月,宋仁宗病死。赵曙即帝位,是为宋英宗。英宗即位之初,因病由慈圣太后曹氏垂帘听政。皇太后思想守旧,一些宦官不断向太后说英宗坏话,致使两宫嫌隙萌生,关系颇为紧张。

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费了不少精力。韩琦、欧阳修进见太后,太后呜咽流泪,诉说自己的委屈,并说:“老身殆无所容,须相公作主!”

韩琦说:“此病故耳,病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欧阳修也一道委婉劝说。见到英宗,英宗则又对韩琦说:“太后待我无恩。”

韩琦劝慰道:“自古圣帝明王,不为少矣。然独称舜为大孝,岂其余尽不孝耶?父母慈爱而子孝,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而子不失孝,乃为可称。但恐陛下事之未至尔,父母岂有不慈者哉。”

从此以后,两宫关系渐渐缓和。治平元年五月,英宗病愈,在韩琦的劝说催促下,皇太后撤帘,降手书还政。闰五月,韩琦进右仆射,封魏国公。

韩琦身为宰相,却始终以边事为念,他曾多次就边防问题向英宗陈说方略,建议在河北、河东、陕西等路“籍民为兵”,以为“义勇”,三丁选一,于手背刺字,农闲练兵,战时防御,既可增强军事力量,也能减少冗兵军费。

治平三年冬,英宗病重,再度建嗣问题表面化。韩琦进言说:“陛下久不视朝,愿早建储,以安社稷。”英宗点头同意,于是确立颍王赵顼为皇太子。四年正月,英宗病死,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韩琦拜司空兼侍中。

神宗即位不久,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说他自嘉祐以来,专执国柄,君弱臣强,且“不赴文德殿押班”,专权跋扈。

神宗知道王陶在诬告,罢了他的官职,但韩琦仍坚决辞职。神宗挽留不住,任命他为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韩琦辞退所授两镇,后改为淮南节度使。正在这时,宋守边大将种谔擅自对西夏发起突袭,一举攻占绥州,边界气氛骤然紧张,朝廷忧虑。

韩琦在尚未赴任的情况下,又奉旨改判永兴军,经略陕西。朝中一些大臣认为绥州孤绝难守,主张放弃。韩琦坚决反对。一个月后,西夏国主李谅诈去世,战事暂告平息。

熙宁元年七月,韩琦复判相州。在相州任上还未满三个月,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大批灾民流离失所。神宗赐手诏给韩琦,让他迁判重灾区的大名府,并被准许便宜从事。大名之任长达五年,恰逢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他坚决抵制。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进行变法。九月,颁行“青苗法”。三年二月,韩琦上疏反对青苗法,认为青苗法不论贫富,一律按户等配借青苗钱,上三等户及坊郭大户本是兼并之家,也可贷给青苗钱,这种做法根本不能“抑兼并、济困乏”。

神宗看了韩琦的奏疏,一度动摇了变法决心。他对执政大臣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今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亦强与之乎?”王安石将韩琦的奏疏拿到“制置三司条例司”,逐条批驳,公布于天下。

后来韩琦又上疏,申辨愈切。

此后,韩琦还对“免役法”、“市易法”等提出了反对意见。针对辽朝利用宋朝与西夏战争和国内危机时要求割让领土,韩琦也表示应该拒绝辽朝的无理要求,献策加强防范,增强对辽朝的军事准备,用武力抗击侵略,洗雪旧耻。

“臣今为陛下计,宜遣报使,且言:‘向来兴作,乃修备之常,岂有它意。疆土素定,悉如旧境,不可持此造端,以堕累世之好。’可疑之形,如将官之类,因而罢去。益养民爱力,选贤任能,疏远奸谀,进用忠鲠,使天下悦服,边备日充。若其果自败盟,则可一振威武,恢复故疆,摅累朝之宿愤矣。”

熙宁六年二月,韩琦还判相州,第三次为官家乡,终于实现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的愿望。熙宁八年六月在相州溘然长逝,享年68岁。神宗御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忠献,赠尚书令。

韩琦“相三朝,立二帝”,当政十年,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安禄山这个匈奴胡人是如何一步登天,接触到唐玄宗李隆基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安禄山,李隆基,文史百科

    在唐代天宝年间,朝廷本是风平浪静,不料被一个胡人掀起了巨大风波。他竟然发动了一场千古流传的内部骚乱,迅速地成为了唐玄宗的重臣爱将,成功地占据了朝廷的核心政治地位。这就是人们谈起唐朝历史就津津乐道的安禄山之乱,乱出了名堂,乱出了一个风云人物——安禄山。今天,就跟一起来了解这个匈奴胡人是如何一步登天,走

  • 秦国与赵魏楚联军之间的邯郸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进行了一次城池攻守作战,史称邯郸之战或邯郸保卫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背景公元前259年2月,即邯郸之战前的9个月,嬴政在赵国邯郸出生了。11月,秦国派王陵带领秦军进攻赵国邯郸城

  • 朱棣打进南京就当皇帝,剩下的几十个藩王都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后来,朱元璋去世后,朱棣不满侄儿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举起“靖难”大旗,最终打败了朱允炆,自己当了皇帝。在这里,有人不禁要问,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棣不过就是其中一个藩王。可为什么朱棣打败朱允炆的军队,攻占南京后,就可以登基当皇帝。难道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没有意见吗?这究竟

  • 花木兰身份为什么没被揭穿?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花木兰,南北朝,野史秘闻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首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是北魏宋州人。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因此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她父亲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舞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时值北魏太武皇帝时期,北魏经过

  • 司马炽被俘虏后的下场是什么样的?竟然当奴隶伺候胡人喝酒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炽,晋朝,风云人物

    司马越自从看司马衷这个傻皇帝越来越不顺眼后,终于以一张毒饼结束了这个傻憨贪吃皇帝的性命。然后扶持傻皇帝的弟弟司马炽上位,改年号为“永嘉”。这个司马炽也是比较年轻,但是自“八王之乱”以来,看着天下大乱、傻哥哥又被害死、权力纷争不已,自己当上皇帝后也是诚惶诚恐、万分小心。加上自己没有实权、且资质非常普通

  • 曹操成为兖州牧之后,他的父亲曹嵩真是徐州牧陶谦所杀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在曹操成为兖州牧之后,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他的父亲曹嵩在半路被人截杀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曹操之父曹嵩真是徐州牧陶谦所杀吗?陶谦在今天看来,他可谓是一个老好人啊,最为知名的就是他将徐州让给毫无根基的刘备,那么这位老好人真的会是曹嵩之死的幕后真凶吗?现在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曹操自

  • 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什么没有带上诸葛亮,也没带赵云、魏延等猛将?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战史风云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一共三大战役,前两次战役都特别有名,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特别有名的战例,唯有夷陵之战相对逊色,尽管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号称率领七十五万大军,真实历史上大概双方都只有四五万人。无论是战役规模,还是影响,夷陵之战都无法与其他两

  • 唐德宗没能削平藩镇,为何唐宪宗却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历史上,“安史之乱”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这是因为,在“安史之乱”的平叛后期,唐朝对安史叛将,采取了招降的办法。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后世所熟知的藩镇之祸。在唐德宗年间,唐朝和藩镇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德宗一朝,唐朝的高压削藩政策,一度使得藩镇势力愈演愈烈。以至于,最终演变成为了“二帝四王之乱

  • 为防妻子红杏出墙,古人发明了哪4大绝招?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唐朝,野史秘闻

    在古人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家里相夫教子,洗衣做饭才是女人的工作。尤其是在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以后,女子的地位便大不如从前了。这不,为了防止自己的妻子红杏出墙,丈夫发明了好几种方法,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四种。阴漏风这种方法多用于皇帝选拔妃子的时候采用,但其过程却是极其匪夷所思的。首先,在火盆

  • 孙权手下谋士都有谁 他们分别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东吴谋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吴孙权的谋士都有何人?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主公,此人自小便聪明绝顶,一代枭雄曹操曾经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孙权是多么受人喜爱。当然了,能在三国时期统领一方水土的人物,怎么着也不会是简单的,何况他孙仲谋呢。对于吴国来说,单单只